四、论述题(共10分)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工作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把师爱视为教师的美德。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做到“诲人不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因此,可以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
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从教经历,谈谈师爱的重要作用。(3分)
2、师爱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层次?(3分)
3、作为人民教师,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师爱?(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 2.D 3.A 4.C 5.C 6.C 7.D 8.B 9.D 10.B
11.C 12.B 13.B 14.C 15.D 16.B 17.A 18.A 19.A 20.D
二、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培养人 2.双边 3.教育现象 4.向师 5.物质文明
6.未来 7.贫困地区 8.人的全面发展 9.心身 10.适龄儿童
11.同伴 12.为人师表 13.发展 14.智力 15.教育内容
16.基本准则 17.讲读 18.群众性 19.道德品质 20.自主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设计教学过程应注意:
1)要有鲜明的目标意识。
2)教师应成熟了解多种教学方法、多种上课类型和各种教学模式,知道它们的功能。
3)设计好教案,教案可以详细些,也可以简单些,教案的详略主要由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来决定。
2、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特点:
1)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2)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正面施教、渗透熏陶、科学管理和实践锻炼相统一的过程。
3)引导学生开展思想内部矛盾斗争、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指导学生在团体和个人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
5)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长期反复进行、逐步提高的过程。
3、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
1)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可测,教学效果好。
2)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正确,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教学过程设计得好。
4)教学方法多样,有实效。
5)时间安排合理,课堂效率高。
4、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1)组建班级阶段。
2)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
3)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5、小学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1)独特的创造性。
2)长期积累性和示范性。
3)师生双向互动性。
4)小学教师劳动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5)小学教师劳动的成果是个体劳动和集体劳动结合的产物。
四、论述题(10分)
1、师爱的重要作用:
1)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力量,教师只有对学生怀有深厚的情感,才会呕心沥血地为学生操劳。
2)师爱是开启儿童心理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3)师爱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待人、趋向合群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和开朗乐观的个性。
2、师爱的发展经历以下三个层次:
1)第一个层次是亲近感。
2)第二个层次是理解感和尊重感。
3)第三个层次是期待感。
3、师爱的培养:
1)增进对师爱的认识,提高师爱的自觉性。
2)通过实践。师爱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萌发,渐臻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