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62|回复: 0

小学语文《冬不拉》教学教案模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7 14: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核心提示:教学目标1.了解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教学目标

1.了解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教具准备: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

1.听写下列词语。

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凄凉、依恋、乐器、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自告奋勇、泪如雨下、视死如归、如泣如诉、一筹莫展

2.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王子——冬不拉。课文是怎么将冬不拉的这一形象展示在我们读者跟前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品读词句,感悟情感

l.老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和小组的学习伙伴一起找了能够体现冬不拉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语句,那就请各小组的代表把找出来的浯句读出来。(学生读出相关的语句,老师出示语句。)

⑴冬不拉一听,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

①“自告奋勇”的意思是什么?(本课指冬不拉主动要求承担除掉瞎熊的任务。)

②老师:为什么“国王不愿意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所以说什么都不答应”。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得了解一下冬不拉的对手——瞎熊,这只熊有什么特点?

③学生找出瞎熊特点的词语,交流:

庞大而凶恶: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凶残狡猾: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都没有成功。

④老师:瞎熊凶残狡猾,所以国王说什么都不答应。可是冬不拉第二天偷偷地去找那只瞎熊。

⑵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苎‘片树林,终于在一条通往夏季牧场的小道上,发现了瞎熊的足迹。他细心地将捕兽夹安置在瞎熊的必经之路上,又巧妙地进行了伪装,然后在旁边的树丛中隐藏起来。

老师:可是瞎熊太狡猾了。它用鼻子在地上仔细地嗅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以前爪小心翼翼地将伪装拨去.又将捕兽夹周围的土轻轻扒开,然后找来一根大树枝朝捕兽夹乱捅。……举起另一块石头猛砸。

⑶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只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王子又射出一只利箭,正中瞎熊的前胸。王子抽出第三只箭,正要射向瞎熊,却来不及了。瞎熊已经蹿到他面前,向他扑了上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


⑷……发现了王子与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

2.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

3.指名反馈:你们是怎么感受到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学生自由抒发自己在小组内学习的感悟.老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帮助自己明白句子的意思,以及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句子所体现的人物特点。)

4.老师小结:同学们,冬不拉王子面对凶残狡猾的瞎熊,勇敢地与之搏斗,最后终于杀死了瞎熊,而自己也壮烈牺牲了。他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呀!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这些语句,再次在读中感受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

6.老师小结:同学们.从课文对冬不拉与瞎熊搏斗的描写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品读、谈感受,引导学生从冬不拉与瞎熊激烈的搏斗中感受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想象场面,感悟琴声

1.老师:可是这一切,国王不知道。没有得到王子的任何音信,他整天坐卧不宁,愁  得连头发和胡子都白了。最后他发布告示说:“凡是将王子活着找回来的,赏赐骏马百  匹,羊千只;凡是知其下落不告者,砍去双足…”如何把这个坏消息告诉国王呢?

(一个叫阿肯的老牧人带着一件松木做成的乐器,去见国王,让这个乐器讲述了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

2.出示第十六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想象冬不拉与瞎熊搏斗的场面。

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  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段话中的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老师板书)

                                                         故    事                                    琴  声

                                      骑着、翻过、涉过、穿过                   雄浑激昂

                                      安置捕兽夹,巧妙伪装

                                      伪装被瞎熊识破                                    低回婉转

                                      王子与瞎熊激烈搏斗                            音韵铿锵

                                      瞎熊被杀死,王子也牺牲了               如泣如诉

4.有感情地读课文第15、16自然段。(深情地、回忆地、悲痛地)

5.老师:这琴声的感染力有多强啊!国王听了琴声,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不禁泪如雨下。琴声停了,国王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过了很久,国王从悲痛中清醒过来。儿子虽然牺牲了,但儿子的英勇,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让他感到莫大的安慰。他重赏了阿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生对故事初步了解之后,学生更容易找到每一种琴声所描述的故事情节。)

四、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老师小结:同学们.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令人敬佩。而讲述这个悲壮的故事的乐器也让人们避免了受到惩罚。人们为了纪念王子,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并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或歌手叫做“阿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五、课外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jiǎo huá     yǐng bì    ān zàng     yī liàn      jùn mǎ     ān zhì     bì shǒu     qī liáng


(          )       (          )    (           )       (         )     (          )      (        )      (           )      (           )

2.找反义词。

庞大(渺小)  凶恶(善良)  细心(粗心)   一筹莫展(足智多谋)  视死如归(贪生怕死)

3.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⑴  它知道  国王看着这件乐器  疑惑不解地问

⑵为了纪念王子  牧民们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  叫  冬不拉  并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或歌手叫做  阿肯

⑶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  如同英雄视死如归  要上战场  一会儿低回婉转  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  战斗即将爆发  一会儿音韵铿锵  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  一会儿又如泣如诉  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4.读“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一段,完成练习。

⑴写近义词。    激昂——(激越)    如同——(好像)    依恋——(思恋留恋)

⑵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段话。

⑶这段话写了几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附:板书设计

                                                                 冬不拉

                                               故事                                    琴声

                             骑着、翻过、涉过、穿过              雄浑激昂

                             安置捕兽夹  巧妙伪装

                             伪装被瞎熊识破                               低回婉转

                             王子与瞎熊激烈搏斗                      音韵铿锵

                             瞎熊被杀死  王子也牺牲了            如泣如诉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2-22 12:59 , Processed in 0.07596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