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91|回复: 0

[数学]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0 12: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卢卡佳 (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第三小学)   
邮编:325800联系电话:1395877899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99例1连乘应用题
二、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调查本班或者其它各个班级一天丢弃塑料袋个数情况。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的涵义、二位数乘二位数、能初步用乘法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编排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从以下二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二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课所要探索的二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和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都扩大了。教学时,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中我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明白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汇报调查情况
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谁来汇报一下我们这样一个班级一天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最后选取一个出现频率最高或居中的一个数字,如12。
2、提出问题
那么你想知道我们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吗?
课件出示教学楼画面及问题: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仔细观察,获取信息
(1)这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班级)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定格图片及文字。
(2)你有办法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大家先独立观察思考,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与小组内的伙伴或者和老师交流。

2、小组交流
现在请你把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小组内成员交流一下,看是否可行,同时注意倾听、学习其他组员的不同方法,请组长作好整理,并且准备好向全班汇报。
3、组织全班交流
请不同方法的小组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并且分析自己的方法,每提出一种方法都请与之方法相同的小组作进一步的叙述与分析。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⑴ 3×4×12  ⑵ 12×4×3 ⑶ 12×3×4
=12×12  =48×3  =36×4
=144(个)   =144(个)  =144(个)
3、揭题
看来我们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今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所用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索的知识——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4、看到这个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际应用,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1、完成课本P99“做一做”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刚才同学们都谈的非常好,你们的谈话使老师更深切的体会到现代人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在这样的大局势下,“环保餐厅”应运而生。(课件出示环保餐厅,老师简单介绍)
课件演示餐厅服务员搬运鸡蛋:看到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回答,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2)自主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搜集你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搜集到的信息也不相同,所以出现的方法可能比较多,例如:
①5×6×8   ②5×6×(5+3) ③5×6×7+5×6
④5×6×7+30  ⑤30×8 ⑥30×5+30×3
(3)汇报交流
请不同方法的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只要说得在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4)比较
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方法比较简单,容易明白?
2、栽花问题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环保餐厅”前的空花坛:为美化餐厅环境,吸引更多顾客,餐厅老板在前门留了一块空地来载花,但不知道载什么花好,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
(2)课件出示信息:
太阳花,比较美丽,每棵2元,容易种植,存活时间较短;
芍药花,非常美丽,每棵10元,不容易种植,存活时间较长。
如果你是老板,会选择哪种花呢?说说你的理由。
(3)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如果在这块空地上种10行花,每行种6棵,你选的花需要多少钱?
(4)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
3、接待客人数量问题
(1)提出问题
课件动态展示餐厅格局:餐厅分为2层,每层有13张桌子,每张桌子可坐4人。
从刚才参观餐厅的过程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想进一步了解哪些问题?
出示问题:可以同时接待100位客人吗?
(2)搜集信息,独立解决
老师巡视,适时鼓励学生找出不同解决方法。
(3)组织交流
先组内交流,再汇报。
学生可能根据计算出的数据104认为可以同时接待100位客人,也可能有一部分学生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客人是独自用餐,而没有与人结伴,这样一人就需要一张桌子,所以不可以同时接待,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都给予充分肯定。
四、回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老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每位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解决。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环保活动,创设情境,利用课前调查与数学信息,启发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把提出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进行探究、交流,不仅培养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这样的教学,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
“看到这个数据,你有什么想法吗?”问题的提出注重体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与意义,不仅在于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做人。

这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不确定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根据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找到不同的答案。例如对“能否同时接待100个客人?”问题的争论。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求异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而且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五、教学片段实录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调查,谁来汇报一下我们这样一个班级一天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学生汇报,老师依次板书:12个、11个、15个、12个、12个……与学生达成共识后选用12个,课件出示:一个班级每天丢弃12个塑料袋)
师:那么我们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呢?瞧,这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课件动态演示: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教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我们的教学楼有3层。(课件出示定格图片)
生2:我看到二楼有4个班级。
师:那你说一楼和三楼会有几个班级呢?
生2:也是4个。
师: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3:每层都有4个班级。(课件出示定格图片)。
(这时课件出现完整的题目: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班级,一个班级每天丢弃12个塑料袋,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现在你有办法解决刚才的问题了吗?请大家先独立观察思考,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与小组内的伙伴或者和老师交流。
(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讨论的时间)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并给大家分析分析。
生1;我们小组的算式是3╳4╳12,因为教学楼有3层,每层4个班级,3╳4就是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再乘以12就是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哪个小组的方法与他们相同?你们又是怎样想的?
生2:我们的算式是4╳3╳12,意思和他们一样,也是先求教学楼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再求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向其他学生):你们明白他们的意思了吗?看来他们表达得非常清楚,接下来汇报的同学也该象他们那样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让大家一听就明白,好吗?
生3:我们小组认为也可以这样列式12╳4╳3,先算出一层每天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再算3层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哪个小组的方法和他们一样?
(请方法相同的小组再叙述分析思考方法,其他学生评议。)
生4:我们还有一种方法,算式是12╳3╳4……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析明白的吗?
生4:我们小组有的人觉得对,有的人觉得不对。计算出的结果也是114个。
师(向其他学生):看来这个小组给我们全班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吗?谁愿意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这种方法计算出的结果虽然一样,但算式是没有道理的。
生2:我也觉得是错的。“12”指的是每个班级每天丢弃的塑料袋个数,而“3”是指教学楼有3层,又不是指有3个班级,12和3相乘是什么意思呢?(这时许多学生都点头表示赞同)。
生3:我认为是对的。12╳3可以说如果每层教学楼只有一个班级,3层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再乘以4就是说现在每层有4个班级,那么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师:谁明白他的意思了?(学生大多摇头,表示不解)。
生3(着急地):就是先把每层楼看作只有一个班级,再算出每层4个班级的话,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啊。
生4:我听懂了,他的意思是说把我们的教学楼竖下来看(他用手比划着,老师便示意他上台指图讲解),这样每一竖有3个班级,12╳3就是这一竖每天丢弃多少个塑料袋,然后有这样的4竖,乘以4就是整座教学楼每天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了。
师:这下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很开心):听明白了!
师:我们班爱思考的同学可真多,而且一个个都象个小小辩论家似的,说得人心服口服。从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分析,从而解决问题。我们刚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有什么共同点?
生1:我们都是用乘法来解决问题的。
生2:刚才的算式都是连乘二次。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看到我们刚才调查和计算出的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们教学楼每天都丢弃114个塑料袋,太多了!
生2:我们丢弃的塑料袋这么多,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我们小学生应该保护环境,而不是污染环境。
师:你们都知道丢弃塑料袋会污染环境,那么你们认为我们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吗?
生3:是可以改变的。因为我发觉很多塑料袋都是同学们吃早餐时扔掉的,只要我们以后不要在教室里吃早餐就不会有这么多塑料袋了。
生4:我们最好是在家吃早餐,因为不在教室里吃在其他公共场所吃,塑料袋扔在外面,不也污染环境吗?所以在家吃,又卫生,又可以保护环境。
生5:反正我们以后应该少用塑料袋,减少污染。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保护环境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少用塑料袋,少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少买一张卡片……不仅自己做到,还可以向身边的人发出倡议,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基于这点认识,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
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老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教材只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全面地明白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节课教材的主题图虽然也是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入手,但是我觉得其中的内涵还不够丰富,所使用的数据不能反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以我对主题图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改动,让学生课前作了充分的调查,直接用他们的调查结果,再配以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教学楼作为教学素材,将课堂内外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它的实质不仅是要解决班级教学条件下学生二极分化的问题,或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机会少的问题,更是立足于现代教学的高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本课无论在进行新课还是在练习过程中,老师都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提出、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再汇总各组的信息,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例如在课堂上,当有个小组提出12╳3╳4这种解决方法在自己小组内产生争议时,我没有马上表明态度,而是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学生,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那个孩子精彩的分析讲解终于使大家明白,达成了一致意见。他的那句“把教学楼竖下来看,就有这样的4竖”让我印象极其深刻,说实话,连我这个老师都不得不承认没能把这个问题解释得如此生动形象易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不仅增强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他们的合作、交流、倾听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向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这节课我采取了实地拍摄,将教学楼的各种信息拍摄成画面作为本节课新授内容的丰富素材,面对熟悉的教学楼画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练习中环保餐厅的“运鸡蛋”、“栽花问题”及“接待客人数量”问题,我都以生动的动态画面展示,让教学资源更加生动、直观,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执教:卢卡佳
设计:卢卡佳   指导:林克勤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0 04:33 , Processed in 0.07949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