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容量平均值约为7个组块的记忆是( )
A. 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形象记忆 D.动作记忆
2. 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
A. 学校教育制度 B.社区教育制度 C.终身教育制度D.职业教育制度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的体现。
A. 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4. 关于师生关系,“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卢梭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5. 下列说法中,体现行为主义学派观点的是( )
A. 人的心理具有整体性 B.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C. 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 D.人的心理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
6.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 )
A. 以学生发展为本 B.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 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D.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 鲁班因茅草划破手这一事件引发思考而发明了锯,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主要是( )
A. 功能固着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8 .根据经典性条件作用论,铃声也能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
A. 中性刺激 B.条件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操作行为
9. 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
A. 德育 B.教学 C.考试 D.学生管理
10. 高中生为了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这是人的( )的具体表现。
A. 能力 B.品质 C.意志 D.气质
11. 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 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2. 对类似但不相同的条件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是( )的过程。
A. 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获得 D.消退
13. 德育的实质是( )
A. 完善学生的道德认识
B.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 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D. 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
14. 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反而使听觉比正常人更敏锐,这是( )
A. 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联觉 D.感觉补偿
15. 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__领导, ___________ 统筹规划实施, ___________ 为主的管理体制。( )
A. 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乡级人民政府
C. 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启发式策略
2.心理发展
3.依法执教
4.陶冶教育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思维的类型。
2.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3.简述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4.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2.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五、材料分析题( 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讲《两条小溪的对话》时,教师让学生们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温柔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脑袋。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很出色。
请从所学教育理论角度,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 讲授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演示法
28. 下列选项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的是
A. 教育目的 B.教育影响 C.教育制度 D.教育环境
29.“ 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描述的是
A. 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化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30. 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A. 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1. 甲乙两班同学学习一段材料,甲班同学学习后不久就复习,乙班同学不复习:一周后,甲班同学的平均保持量83%,乙班同学的保持量25%。由此可见,防止遗忘要
3. 依法执教
4. 陶冶教育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