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89|回复: 0

[习题] 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课堂笔记填空题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8 10: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 把课程计划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程实施。
2. 道德认知模式首先是由皮亚杰所提出的。
3. 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班级。
4. 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5. 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教学
6.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属于讲授法。
7. 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叫做德育目标。
8.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管理师常规管理。
9. 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新授课和巩固课。
10.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1.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爱弥尔》是由法国的卢梭所著。
12.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非制度化教育。
13. 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成为终身教育。
14.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15. 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杜威。
16.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7.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政治经济制度。
18.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9. 学校不得合未成年学生在危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权。
20.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21.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22.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23. 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24.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主要体现额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25. 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备课。
26. 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信度。
27.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体谅模式。
28.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民主管理。
29.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个性影响力。
30. 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卢梭。
31. 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洛克,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持个人本位论。
32. 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洛克。
33.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著名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论》。
34. 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35.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36. 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凯洛夫。
37. 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60年代。
38. 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课程结构理论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39. 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赞可夫。
40. 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
41. 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创建于1960年。
42.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科学技术。
43. 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44.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45.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46.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格赛尔。
47. 中国古代“外铄轮”的代表人物是荀子。
48.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循序渐进。
49.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50. 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51.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52.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遗传决定论。
53.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显示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个体主观能动性。
54.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少年期即高中阶段。
55. 国家把深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56. 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时教育目的。
57.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58.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59.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成为培养目标。
60.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性质。
61. 学生僧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62. 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自然的属性。
63. 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
64. 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安排。
65. 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人身权。
66. 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受教育权。
67. 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特别的保护。
68. 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69. 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提法、受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70.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学科专业素养。
71. 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教育能力。
72.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73. 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74. 教师对学生知道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75.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
76.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课程。
77.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斯宾塞。
78.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课程类型。
79.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读、写、算。
80.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研究型课程。
81.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地方课程。
82. 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
83.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84.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社会中心课程。
85. 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课程目标。
86.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87.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
88.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教学大纲。
89.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时教学大纲。
90. 教材的主体部分是教科书和讲义。
91.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92. 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组织教学活动。
93. 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思维力。
94. 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95. 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孔子。
96. 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97. 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98.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99.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00. 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领会知识。
101. 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102.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原则。
103. 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不凌节而施。
104. 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105. 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教学任务。
106. 教室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课外辅导。
107.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效度。
108. 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信度。
109.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成为教学组织形式。
110. 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个别教学。
111. 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12.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113. 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成为德育目标。
114.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115. 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德育内容上。
116. 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成为德育过程的结构。
117. 构成思想品德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知。
118. 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道德行为。
119. 活动和交往时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120.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导向性原则。
121. 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途径。
122. 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123.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陶冶法。
124. 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锻炼法。
125. 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道德认识。
126. 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127. 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班杜拉。
128.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129. 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130.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成为民主管理。
13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13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的布鲁纳。
13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岁。
13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4岁。
13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3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137.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
13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14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14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14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14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4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内部学习动机。
14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外部学习动机。
14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4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举一反三。
148.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形式训练迁移说。
149.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150.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51.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由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52.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53.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正负2个组块。
154. 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155.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56.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操作技能。
157.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智力技能。
158. 学习策略师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159. 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160. 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元认知策略。
161.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等。
162. 学习策略师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163. 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药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164.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165.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166. 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167.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比较稳定的。
168.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新年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69.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170.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171.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172. 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173.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174.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75.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地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176.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177. 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178.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179. 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180.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81.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五个等级。
182. 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183. 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
184.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185. 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186. 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相类似。
187. 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的主导教学。
188. 掌握学习理论人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要花多少时间。
189. 研究表明,学生作为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有影响。
190. 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教学事项。
191. 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迷失方向。
192.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193.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影响。
194. 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195. 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196. 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197. 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是具有个人的意义。
198. 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199. 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从众。
200. 从中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是权威意见。
201. 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感染。
202.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203. 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
204. 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行动一致。
205. 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
206. 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
207. 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
208. 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
209.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210.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
211. 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212. 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必要条件。
213. 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214. 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215. 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216.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217.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218. 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影响。
219. 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学生座位的分配。
220. 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实践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教学过程的规划。
221. 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
222. 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
223. 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疲劳和厌倦。
224. 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问题行为。
225. 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也有问题行为。
226. 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227.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228. 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
229. 测验时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量化描述人们心理特征。
230. 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程序。
231. 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232.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
233. 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很不协调。
234.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235.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236. 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237.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地注意是随意注意。
238. 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239.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适应现象。
240.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20~40秒钟。
241. 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倒摄干扰。
242.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组块。
243. 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小了。
244. 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方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师手段——目的分析法。
245.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来的。
246. 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247.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会皮失败的倾向。
248. 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心境。
249. 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
250. 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人际沟通。
251.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文饰。
252. 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XX级干部,以求得到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补偿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253. 贯穿本书学习分论部分的六轮是知识分类学习论。
254. “教学心理学”这个术语最早由加涅提出。
255. 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最宽泛的定义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256. 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动作技能。
257. 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则获利的学习属于表征学习。
258. 婴幼儿在与承认的交往中,学习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概念学习。
259. 未给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讲过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他们却能正确的判断:“我爱梅花”是句子,而“冬天的梅花”不是句子。这可以用乔纳森学习分离以下信息网络来解释。
260. 桑代克的准备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中的动机原理相一致。
261. 桑代克后期把联系律看成效果律附律的原因是光有联系而无满意的效果不能导致学习的进步。
262. 适合系列学习研究范型的例子是记电话号码。
263. 适合自由回忆学习研究范例的例子是记忆班级同学名字。
264. 外语单词语音和字型联系的识记最适宜与用早期学习研究中的配对联想学习范型来解释。
265. 苛勒的顿悟学习实验中,能解决此类问题的动物是所有野生的黑猩猩。
266.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根据系列学习实验结果得出来的。
267. 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属于信息加工理论。
268. 主张“是个人的建构,不存在共同的知识”属于信息加工理论。
269.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属于奥苏伯尔的观点。
270. 教育心理学的核心部分是学习心理。
271. 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和动物。
272.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后。
27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274. 不属于注意的评价标准的是注意恒长性。
275.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
276.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277.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278. 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捷克的夸美纽斯。
279.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教育活动中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80. 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281.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子啊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劳动起源论。
282.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十四大。
283.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教育体制。
284.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师五四制。
285. 马克思主义认为,早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86.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
287.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288.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289.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290.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291. 在1951年提出的“范例教学”主张的是瓦·根舍因。
292. 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坚持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293.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294.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95. 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家的论点是生活即教育。
296. 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军事体操教育。
297. 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298. 我国颁布施行的壬戌学制是在1922年。
299.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300.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0-7 06:47 , Processed in 0.52907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