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中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所在的古尧都临汾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学校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地域资源优势,使浓郁的地方文化和 教师教育、基础研究、服务区域发展构成了学校的四大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5000余人,研究生4000余人;设有22个学院,57个本科专业,17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20个二级硕士学位点,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1个二级博士学位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省级重点优势学科,1个省级重点特色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建有戏剧戏曲、三晋文化、黄河民俗3个博物展馆。学校承担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3门省级精品课程,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名。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近6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00人,国家杰青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4人,省级教学名师24人,山西省“百人计划”3人,共有20余人入选山西省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山西省新世纪学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 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狠抓教风、学风、考风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从2005年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立3.5+0.5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省11个地市的45个县建立教育创新实验区,与地方合作创立荀子学院。学校坚持创新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办学理念,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荣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就业率名列全省高校前列。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学科和科研水平,已培育出一批特色和优势明显的高水平学科群:以戏曲文物研究为代表的地方文 化学科群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以化学学科为代表的基础学科群在同类学科中显现出明显优势,理科综合排名进入全国百强;以 教育学科为代表的品牌学科群更是在山西教育事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组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大分子 科学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科技应用研究中心等四个跨学科研究平台,学科资源进一步优化,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凸显。 学校主办有一批国内外影响广泛的报纸期刊。《中华戏曲》是海内外戏剧戏曲学界有广泛影响的辑刊之一;《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语文报》和《 英语周报》享誉海内外,是家喻户晓的"中国驰名商标"。 学校实施开放办学,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外30余所大学和学术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内兄弟院校的校际交往和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合作日益广泛。 学校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连续多年被评为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先后荣获全国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和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多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的表彰。 当前,全校教职员工正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更加坚实的步伐,将山西师范大学建设成为办学设施优良、文化氛围浓郁、创新人才辈出、综合实力雄厚、社会影响广泛的高水平大学。 山 西 师 范 大 学2015年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 为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加速推进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按需引进的原则。注重引进人才的综合效益,既积极引进我校目前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又适当储备学校学科建设与长远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二)坚持待遇引人、事业引人、感情引人并重的原则。既要给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适当的物质待遇,同时高度重视事业引人和感情引人,认真做好人才引进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三)坚持公开、透明、竞争的原则。引进高层次人才原则上采用面向海内外公开 招聘的办法,招聘岗位、职责、待遇、程序均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四)坚持引进方式多样化的原则。把国内引进与国外引进结合起来,把个体引进与团体引进结合起来,把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结合起来。 二、引进对象及基本条件 高层次人才是指学校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引进的在学术水平、科研成果等方面达到一定层次的专门人才。我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范围包括院士、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及学科建设急需的优秀博士毕业生。 知名学者主要包括: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国家“千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国家“863”重大项目、“973”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863”“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名师;“百人计划”入选者;以及符合山西省“三晋学者支持计划”条件的优秀人才。 学术带头人是指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博士研究生学历(理科需有三年以上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正在承担重要科研项目,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 学科建设急需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 三、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待遇 1.院士(全职):提供200平方米以上住房及安家费150万元;科研资助费1000万元(其中实验室建设费500万元,科研启动费500万元);每年享受150万元的岗位津贴。其他待遇面谈商定。 2.知名学者(全职):提供120平方米左右住房及安家费50万元;理科科研资助费1000万元(其中实验室建设费600万元,科研启动费400万元),文科科研资助费600万元(其中基地建设费或实验室建设费400万元,科研启动费200万元);每年享受30万元的岗位津贴。其他待遇面谈商定。 3.学术带头人(全职):提供安家补助费30万元;科研启动费理科30万元、文科15万元;享受相应的校内岗位津贴。 4.学科建设急需的优秀博士毕业生:提供安家补助费20万元;科研启动费理科10万元、文科5万元;享受相应的校内岗位津贴。 5. 博士及以上人才的配偶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者,可按人事代理人员安排工作,人事代理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与我校正式在编人员待遇相同,详见《山西师范大学人事代理工作暂行办法》;本科及以下学历者可安排临时性工作岗位。 上述为刚性引进全职到校工作人员的待遇,对柔性引进非全职到校工作人员的待遇,学校根据具体工作任务和来校工作时间确定。 四、引进人才的最低服务期和管理方式 1.引进人才在我校的最低服务期原则上为8年,特殊情况经双方协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最低服务期不足8年者,所享受的待遇相应降低。 2.学校对引进人才实行合约管理。以聘约方式明确双方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及违约责任。 五、本规定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度专任教师进人计划汇总表(博士部分) 注:1.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临汾市贡院街1号山西师大人事处师资科 联系电话: 0357-2051610 联 系 人: 张老师 邮政编码: 041004
2. 投递电子简历附件名称格式: 姓名-应聘 学院 岗位-毕业院校-专业-学历学位-教师招考论坛.扩展名 例如: 张三-应聘 文学院 文艺学-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教师招考论坛.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