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737|回复: 0

[习题] 2015年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考前押题试卷(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9 10: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2.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3.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应用技能
D.学习技能
4.“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5.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6.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7.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  )。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导向作用
D.激励作用
8.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9.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0.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中(  )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11.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
A.小学阶段创造力呈发展趋势,其中流畅性最低、变通性居中、独创性最高
B.在小学一至三年级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呈阶梯上升状态
C.在小学阶段,男女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基本上同步,性别差异不明显
D.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创造力呈现上升趋势
12.态度不包含以下哪种结构成分?(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13.下列关于发现教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教师要将学习环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B.教师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
C.发现教学要进行的顺利,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学生可进行独立探究的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
D.教师要增强教材难度,给予学生一定的挫败感
14.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价是(  )。
A.诊断性评价
B.配置性评价
C.常模参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15.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16.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17.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18.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20.以下属于赫尔巴特的著作的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人的教育》
D.《教育漫话》
21.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是(  )。
A.教育
B.教学
C.管理
D.科研
2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3.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是(  )的观点。
A.宗教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24.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5.“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
A.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26.我国最早论述教育学原理的著作是(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27.学校教育目标的根本依据是(  )。
A.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教育目的
D.教学计划
2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书育人
B.传道授业解惑
C.热爱学生
D.忠于教育事业
29.学生借助所提供的结构化材料进行操作与思考获得的知识的学习方式是(  )。
A.接受式学习
B.探索式学习
C.知识的学习
D.技能的学习
30.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各方面素质的(  )。
A.和谐发展
B.均衡发展
C.全面发展
D.快速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2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
A.相似性
B.材料特性
C.原有认知结构
D.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特殊儿童是指在教育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下列选项属于特殊儿童范围的是(  )。
A.资质优异儿童
B.智力落后儿童
C.情绪困扰儿童
D.学习困难儿童
3.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
A.上位学习
B.概念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4.对形式训练说形成一种挑战的相同要素说是由谁提出的?(  )
A.桑代克
B.武德沃斯
C.奥苏伯尔
D.贾德
5.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因素有(  )。
A.受教育者
B.教育者
C.教育环境
D.教育内容
6.认知者自身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认知者的经验
B.认知者的性格
C..认知者的品质
D.认知者的需要
7.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成年前各阶段面临的发展任务有(  )。
A.自主感对羞愧感
B.勤奋感对自卑感
C.亲密感对孤独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8.加涅按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和(  )。
A.智力技能学习
B.认知策略学习
C.知识学习
D.行为规范学习
9.加涅将人类学习分为(  )。
A.认知策略
B.动作技能
C.智力技能
D.情感
10.教师备课不仅要钻研教材,还要(  )。
A.了解学生
B.研究教法
C.研究学法
D.布置作业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法国。(  )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韩愈提出的。(  )
3.托尔曼认为,有机体的行为都在于达到某个目的,并在于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  )
4.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
5.当问题存在多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就会有集中思维。(  )
6.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  )
7.教师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  )
8.自从有了学校,便有了教育。(  )
9.泰勒的评价模式是一种总结性评价。(  )
10.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辅导。(  )
11.教师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一次。(  )
1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
1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孟子》,论述了环境与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
1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1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分心”,讲课的声音要抑扬顿挫,但不可忽高忽低,也不要配以夸张的身体动作。(  )
16.根据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望梅止渴”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
17.在自我意识的三个层次中,自我认识是基础,自我体验是核心,自我调控是关键。(  )
18.素质教育就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19.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信能力会减弱,所以总做错事情。(  )
20.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
    五、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对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氛围,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
上周公开课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教学录像,细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问题:
(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教学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5分)
(2)小张上课的问题在哪里?请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5分)
2.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不是。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被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在教育、教学中使你受到哪些启发?
3.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芳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2015年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考前押题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B[解析]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3.B[解析]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4.A[解析]“三结合”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把三方面结合起来,可以整合社会各方的教育资源,调动各方的教育力量,对提高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5.B[解析]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6.A[解析]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7.B[解析]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果的评价都是以小学教育目的为根本依据和标准的。本题考生只要在题干中抓住“活动效果”一词,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8.D[解析]夸美纽斯吸取前人的班级授课制思想的雏形(主要指昆体良的班级授课制的思想萌芽),并总结了16世纪新旧各教派所兴办的学校中实行班级授课的初步经验,提出并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开现代班级授课制之先河。

9.C[解析]贾德在“水下击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迁移理论是经验类化说。

10.C[解析]发散思维训练主要通过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推测与假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自我设计训练通常需要教师协助学生确定所设计的课题,并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头脑风暴训练是指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可以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集体讨论,可以拓宽思路,激发灵感,进而提高创造性。

11.C[解析](1)小学阶段创造力呈发展趋势,其中流畅性最高、变通性居中、独创性最低。(2)在小学一至三年级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呈直线上升状态,小学四年级呈现下降趋势,小学五年级又回复上升,小学六年级又表现出下降趋势。(3)在小学阶段,男女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基本上同步,性别差异不明显。(4)在小学阶段,进行创造力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12.C[解析]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即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情感成分(即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和行为成分(即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认知、情感、行为三大成分相互作用,构成了态度的结构。

13.D[解析]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选项A、B、C均符合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只有选项D不符合。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中要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要求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发现教学要进行得顺利,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学生可进行独立探究的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因此,选项D“教师要增强教材难度,给予学生一定的挫败感”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4.B[解析]本题考查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有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之分。选项B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通过配置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选项A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有时指对经常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评价,多半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实施。.选项C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即所谓常模),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选项D标准参照评价,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5.A[解析]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16.B[解析]略17.A[解析]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18.C[解析]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19.B[解析]韩愈在《师说》中对“师”进行了定义,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0.B[解析]夸美纽斯创作了《大教学论》,福禄贝尔创作了《人的教育》,洛克创作了《教育漫话》,《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21.A[解析]教育是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相结合、发展的过程。

22.B[解析]华生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

23.C[解析]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24.C[解析]学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决定着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这里的学习即为教育。

25.C[解析]“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

26.C[解析]《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学记》对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进行了高度概括。

27.C[解析]教育目的是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故本题选C。

28.A[解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故本题选A。

29.B[解析]探索式学习又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探索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30.A[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CD[解析]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ABCD[解析]特殊儿童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天赋优异儿童;一类是身心障碍的儿童。包括资质优异的儿童、智力落后的儿童、盲聋哑儿童、情绪困扰儿童和学习困难儿童。资质优异的儿童也属于广义上的特殊儿童,切不可片面理解。

3.ACD[解析]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性获得意义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4.AB[解析]桑代克和武德沃斯否定了形式训练说,桑代克提出了相同要素说,此后武德沃斯将相同要素说改为共同要素说。

5.ABD[解析]略

6.ABD[解析]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会影响社会知觉,认知者自身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

7.ABD[解析]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成年早期面临的发展任务是亲密感对孤独感,排除C;其他选项均是18周岁前的发展任务。

8.AB[解析]加涅按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

9.ABC[解析]加涅将人类学习分成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类学习代表了个体所获得的所有学习结果。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

10.AB[解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必须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考虑教法这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就是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是否存在缺陷,应采取什么措施弥补。考虑教法即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


    三、判断题:

1.×[解析]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2.√[解析]见韩愈的《师说》。
3.√[解析]略
4.√[解析]略
5.×[解析]只有当问题存在一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才会有集中思维。
6.×[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7.×[解析]负强化是指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题干所述是一种负强化。
8.×[解析]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有了教育(非制度化),有了学校后,便有了制度化的教育。
9.√[解析]泰勒的评价目标更多注重的是结果。
10.√[解析]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辅导,但是不能收取任何费用。
11.×[解析]教师资格考试目前还没有全国统考,除浙江湖北以外,其余各省自己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一般每年举行两次,分别是上半年的3月份和下半年的9月份。
12.√[解析]略
13.×[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出自《荀子》。
14.×[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5.√[解析]略
16.×[解析]“巴甫洛夫”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把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17.√[解析]略
18.×[解析]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师不可能什么都会,学生也不可能什么都要学,什么都学好。
19.×[解析]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往往发生在强烈刺激或突如其来的变化之后,具有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等特点。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认识和自信能力不会减弱,不会总做错事情。
20.×[解析]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例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2.[参考答案]

(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不是消极、被动的。


    五、综合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我不赞成小李的教学观。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要相结合。小李仅仅关注学生,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缺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样的教学缺乏深刻性。
②上好一堂课除了气氛热烈,还应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和重难点,使学生巩固每节课学到的知识。

(2)①小张上课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情感的人。特级教师所教的学生和小张所教的学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提高的动态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小张在教学中遵照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束手无策。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调节教学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参考答案]

上述案例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信心,对学生抱有极大的期望去教育学生,学生将感受到这种期望,并将这种期望转化成一定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在智力、情感、个性等方面一定会取得迅速发展。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3.[参考答案]

小芳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思维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不仅好,而且具有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0-6 20:38 , Processed in 0.417207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