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483|回复: 1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0 11: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能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2.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 )和为人师表的作用。
  A.主导作用
  B.主体作用
  C.心理作用
  D.人格魅力

  3.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是( )
  A.专业动机
  B.专业知识
  C.专业能力
  D.专业人格

  4.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健全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人生境界

  5.齐老师上课时喜欢全程用多媒体,他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不过学生却认为他的效果虽然很好,但是用多媒体教学速度太快了,跟不上。如果你是齐老师,你会( )
  A.听取学生意见,适度放慢教学速度
  B.听取学生意见,以学习最差的学生能听懂为宜
  C.听取学生意见,以学习最好的学生能够充分应用为宜
  D.学生不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最好的,效率最高的

  6.教师与学生的( )是连接师生之间的一座永恒的友谊之桥,这座桥可让老师真正地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A.平等
  B.沟通
  C.真诚
  D.关爱

  7.有人说“同行是冤家”“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文人相轻”,这些错误观念与( )相违背。
  A.谦虚为怀,自知之明
  B.团结协作,甘为人梯
  C.严以律己,以诚相待
  D.学习先进,共同提高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正确处理其与同事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的是( )
  A.尊重
  B.理解
  C.协作
  D.支持

  9.凡年满________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________周岁( )
  A.六 七
  B.五 六
  C.七 八
  D.六 八

  10.下列属于教师申诉制度范围的是( )
  A.政府行政部门侵犯其合法权益
  B.企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
  C.事业单位侵犯其合法权益
  D.其他个人侵犯其合法权益

 11.下列不属于教师的权利的是( )
  A.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B.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C.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D.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12.偷看学生的日记、信件,侵犯了学生的( )
  A.受教育权
  B.人格尊严权
  C.荣誉权
  D.隐私权

  13.科学揭示燃烧现象的是( )
  A.哥白尼
  B.牛顿
  C.拉瓦锡
  D.爱迪生

  14.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阿基米德
  C.伽利略
  D.开普勒

  15.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的唐代画家是( )
  A.阎立本
  B.张萱
  C.吴道子
  D.张择端

  16.被人们尊称为“交响乐之父”的( )共创作了108部交响曲,其最突出的两部清唱剧是《创世纪》和《四季》。  
       A.海顿
  B.贝多芬
  C.巴赫
  D.莫扎特

  17.下面对中国知网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检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库可以检索已发表的论文
  B.该库的二级检索功能可实现准确率的不断提高
  c.该库没有付费或没有授权就不能进行检索
  D.该库可按主题、篇名、关键词、摘要、全文等方式检索

  18.下列作家与文学流派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王昌龄——边塞诗派
  B.莫里哀——古典主义
  C.赵树理——山药蛋派
  D.波德莱尔——自然主义

  19.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不包括( )
  A.识字与写字目标
  B.阅读目标
  C.写作目标
  D.语法目标

  20.以下做法小学语文课程不倡导的是( )
  A.自主合作
  B.生动活泼
  C.单一讲授
  D.丰富的实践活动

 21.1~4年级从写话、习作人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 )和自信心。
  A.写作能力
  B.写作兴趣
  C.写作技巧
  D.写作天赋

  22.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设疑和提问,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
  A.设问要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
  B.设问措辞要精当,选择适当的设问时机
  C.设问速度要适中,有必要的停顿,注意学生的反馈
  D.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就及时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对,那就不管

  23.研究发现,人类利用婴儿和成人之间形态上的典型差异作为重要的行为线索。幼年的特征可以唤起成年人的慈爱和养育之心,许多动物的外形和行为具有人类婴儿的特征。人们被这样的动物所吸引,把它们培养成宠物。
  这一结论最适宜用来解释的现象是( )
  A.某些对童年时代过分留恋的人会在穿衣打扮方面表现出明显幼稚化的倾向
  B.子女长大成人离开家庭后,老人们喜欢养宠物,寄托抚爱之情,打发寂寞时光
  C.长期以来,迪斯尼的艺术家赋予温良可爱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越来越年轻化的外形
  D.在生活方面被过度照顾的孩子,心理成长会受到一定影响,往往表现得比较脆弱

  24.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 ),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A.科学性
  B.趣味性
  C.统一性
  D.规范性

  2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宾王、王昌龄、杜牧分别是初唐、盛唐、晚唐时期的诗人
  B.南北朝诗人陶渊明歌颂劳动,赞美淳朴的农村生活,并以此为污浊的仕途相对立,写出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桃花源记》更寄予了诗人的理想,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忆江南》《春花秋月》《琵琶行》均选自《白氏长庆集》
  D.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度关山》《对酒》《短歌行》是其代表作 .  

      26.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游子吟》——孟郊  B.《泊船瓜洲》——王安石
  C.《江雪》——刘禹锡  D.《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27.在公开课上讲《荷花》时,出现了下列四种情况,不属于教师精心安排的是( )  A.教师在讲完课后,黑板上的板书上有“天头”,下有“地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B.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适时展现关于荷花的美丽景色图,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想象
  C.教师领读课文时,站在讲台“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上向学生朗读
  D.学生在教师教授后,因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而不由自主产生共鸣,纷纷产生遐想……

  28.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时,列举了一些古诗文名旬,其中跟科举有关的是( )
  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B.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C.不孝有三,先后为大
  D.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9.教授《给予是快乐的》时,一位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朗读课文,复述故事,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道理。”下列对这样的设计意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B.训练朗读和口语交际
  C.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D.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1.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初中老师,刚上班时,他虚心向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成绩优越,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便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
  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校长找其谈话,她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初中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2.张某从某师范院校专科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小学教数学。一年后所教班级数学成绩明显下降,学生对他意见很大,强烈要求换老师。学校经调查发现,张某不认真研究本专业知识,课前不备课或备课很简单,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教育组多次找他谈话,组织有关教师听他的课,但张某不接受对其教学工作的检查,甚至在成绩评定时,有意评低对他有意见学生的成绩,个别的甚至有意评不及格。学校经研究认为张某不再适宜担任该科教学工作,但又没有合适的科目,决定由他负责学校的治安、收发工作。张某不服,认为自己是教师,应担任教学工作,学校的决定侵犯其教育教学权,于是向教育局提出申诉。
  学校是否侵犯了张某的教育教学权?为什么?

  3.阅读下面的问题,按要求回答问题。
  盲道上的爱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选文有改动)
  问题:
  (1)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4分)
  (2)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10分)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50分)
  以“素质教育之我见”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5-8-20 11: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要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能绝对化。
  2.A【解析】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C【解析】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4.C【解析】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所以,它的首要目标就应该是发展体能、健全体魄。
  5.【解析】齐老师应听取学生意见,适度放慢教学速度,尽可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但教学速度不可过快或过慢。
  6.B【解析】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的重要性。
  7.B【解析】题干的描述与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教师职业行为相违背。
  8.D【解析】教师正确处理其与同事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包括尊重、理解和协作。
  9.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10.A【解析】教师申诉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机构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个人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不属于教师申诉的范围。
  11.C【解析】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12.D【解析】教师未经学生许可,拆看学生的信件,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13.C【解析】1777年,法国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并正式确立质量守恒定律。
  14.B【解析】阿基米德,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被称为“力学之父”。他发现了“杠杆原理”和“力矩”的概念。他曾说:“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15.C【解析】吴道子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道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被人们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16.A【解析】海顿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故答案为A项。
  17.C【解析】略。
  18.D【解析】波德莱尔所属的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
  19.D【解析】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0.C【解析】略。
  21.B【解析】略。
  22.D【解析】在提问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给学生做一个明确的解释,一定要让学生弄明白错在哪里,不能放任不管。
  23.B【解析】解释题型。关键是要抓住需要解释的对象和结论之间的关系。A、C、D项都没有谈到婴儿和成人之间形态上差异是重要的行为线索,幼年的特征可以唤起成年人慈爱的养育之心,而B项老人养宠物涉及了这一点。成年子女离开家后,老年人的这种情感就容易寄托在宠物身上,喜欢养宠物。
  24.B【解析】略。
  25.C【解析】白居易没有《春花秋月》这部作品。  26.C【解析】《江雪》对应的诗人是柳宗元。
  27.D【解析】学生在教师教授后,因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而不由自主产生共鸣,纷纷产生遐想,这是学生自由、自主的反应,不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
  28.A【解析】A项中诗句说的是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其它项与科举考试无关。
  29.C【解析】此设计体现不出“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这一意图。
二、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材料中小李教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中教师的做法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要求。小李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对工作变得不负责任,不认真备课上课,敷衍塞责。“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2)材料中的教师没有做到真正地关爱学生。小李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这些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关爱学生就要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绝对不能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材料中的教师没有真正地践行教书育人的要求。小李老师在上班一段时间之后越来越不重视给学生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变得浮躁,对班上学生的评教也不以为意。《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小李老师的行为严重地违背了教书育人这一要求。  2.(1)教师教育权是教师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权主要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及其专业性活动中享有的自主性权利。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权利,都属于教师教育权的范畴。
  (2)学校没有侵犯张某的教育教学权。尽管张某在学历上符合做一名小学教师的资格,但是职业道德、专业能力、教学态度上不符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因此无法正常履行教师的教育教学职责,学校让其离开教师岗位而从事管理工作是合理的。
  3.(1)没有注意到车子侵占了盲道,没有自觉主动地帮助盲人的意识。(或不明白方老师搬车的原因和意图。)
  (2)如果方老师的女儿真的失明,会对方老师的女儿、方老师及她的家庭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医生让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或因为方老师的女儿有可能失明,医生怕方老师到时承受不了,所以医生让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方老师的“决定”是:要把自己的眼睛捐献给女儿。方老师的“准备”是: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开始闭眼做家务,练习走盲道。
 三、写作题(写作思路)
  素质教育之我见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单纯的只看分数的应试教育相对应,与高考录取的精英教育相对应。不单看学生考试分数,还要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
  目前。社会对教育评价的依据是高考考生人数的上线率,上线率高则说明教育质量高,反之则会对教育形成巨大的压力。教育主管部门也多以学生考试成绩评价学校质量高低,学校也以分数论教师,教师在有意或无意的重点关注学生分数,对学生也是以分数论聪明,不管学生的其他方面是否突出,也不管“好学生”的其他方面是否有问题。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是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权利。我们应该尊重这种权利,保护这种权利,创造条件实现这种权利。因此,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搞选拔性、淘汰性,只能照顾到一部分人,甚至是很少一部分人的发展。
  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个体本身蕴含了多方面发展的潜能,全面发展是人发展自身的要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性也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就越高。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是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如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创造潜能,这些不同点铸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性独特的学生。因此,教育还要尊重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前列。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所有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它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07:42 , Processed in 0.09130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