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305|回复: 0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猜题卷(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22 14: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总要求是( )。

  A.教学规律

  B.教学规则

  C.教学原则

  D.教学细则

  2.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 )。

  A.3~5岁

  B.5~7岁

  C.8~10岁

  D.11~13岁

  3.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学科知识素养

  B.文化知识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

  A.讲解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指导法

  5.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 )。

  A.社会性

  B.稳定性

  C.连续性

  D.共同性

  6.考试前夕,学校咨询人员对平时比较容易紧张的同学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

  A.早期干预

  B.问题预防

  C.发展指导

  D.缺陷矫正

  7.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是( )。

  A.人际排斥

  B.人际吸引

  C.人际合作

  D.人际竞争

  8.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 )

  A.示范

  B.讲解

  C.练习

  D.反馈

  9.人借助于骨骼、肌肉实现的,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称为( )。

  A.心智技能

  B.表演技能

  C.写作技能

  D.操作技能

  10.班级授课制出现以后产生了( )。

  A.教师

  B.班主任

  C.学生

  D.校长

11.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2.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

  A.洛克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13.难题提供了试题的( )信息。

  A.错误率

  B.通过率

  C.平均通过率

  D.平均错误率

  14.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是(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16.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是在( )。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1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

  A.环境决定论

  B.教育万能论

  C.二因素论

  D.遗传决定论

  18.( )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表

  19.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 )出版。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0年

  20.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地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型教师往往比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型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21.( )是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去体会受辅导学生的内心感觉,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之中。

  A.关注

  B.尊重

  C.真诚

  D.同感

  22.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裴斯泰洛齐

  23.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更加制度化的是( )。

  A.察举制

  B.举孝廉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4.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问题解决,其理由是( )。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

  B.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25.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经过事物本身来教学,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

  26.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

  A.比较

  B.变式

  C.概括

  D.直观

  27.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 )。

  A.后勤职工

  B.行政干部

  C.学生

  D.教师

  28.生理自我的基本成熟是在( )左右。

  A.4岁

  B.3岁

  C.5岁

  D.7岁

  29.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热爱教育事业

  D.加强自身修养

  30.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A.自愿发展

  B.自动发展

  C.自主发展

  D.自由发展

二、简答题(共5道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2.简述班集体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4.师生冲突主要由哪些原因引起?

  5.简述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三、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刚上一年级的小刚,在超市拿起话梅就吃,被同学告诉老师。

  老师找到小刚,问他为什么吃话梅。小刚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

  老师说:“你的话梅是哪儿的?”

  小刚说:“妈妈买的。”

  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

  小刚说:“用钱买的。”

  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

  小刚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

  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话梅来给你吃。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话梅的!”

  小刚说:“我知道了,老师。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

  老师说:“小刚不是,小刚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

  问题: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刚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的考试题都是来自课本里面的习题。当我发现这个秘密后,就每天把课本里面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成绩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缮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瘁,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学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规律,体现了一定的教育目的。

  2.C【解析】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

  3.A【解析】教师要胜任某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具有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学科知识素养的基础上。

  4.C【解析】题干是对练习法的解释。

  5.A【解析】不同性质的社会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德育,因此,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

  6.B【解析】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问题预防。

  7.A【解析】题干是对人际排斥的解释。

  8.C【解析】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是练习。

  9.D【解析】题干是对操作技能的解释。

  10.B【解析】班级授课制产生之前,没有班级这一概念,也就没有专门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班主任。

  11.B【解析】这是记忆术的一种方式,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12.C【解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里对班级授课制做了充分的理论论证,使班级授课制作为一种教学制度确定了下来。

  13.C【解析】通过教育学对习题训练的重要性论述可知,难题提供了试题的平均通过率信息。

  14.A【解析】题干是对信度的解释。

  15.D【解析】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对同一个问题只有从多个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才可能发现新奇独特的内容,因此,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16.A【解析】1904年,清政府在《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中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17.D【解析】题干过分夸大了遗传的影响,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

  18.D【解析】课程表是学校成员活动的时间表,因此它是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的重要条件。

  19.C【解析】廖世承是我国最早编写《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学者,他于192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C【解析】专家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领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而不太注重课堂的细节。

  21.D【解析】题干是对同感的解释。

  22.A【解析】夸美纽斯使教育学体系形成。

  23.D【解析】前三种是汉朝及南北朝时的选士制度,隋代实行科举制一直延用到清末。

  24.C【解析】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进行的,而用绳子打结不需进行心理加工,因此不是问题解决。

  25.B【解析】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感知,所以题干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26.B【解析】题干是对变式概念的解释。

  27.D【解析】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的,而且也是在教师的管理下进行的。

  28.B【解析】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9.B【解析】教师热爱不热爱教育事业,从他对学生的态度上就能体现出来。

  30.C【解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促成学生不再依赖教师,学会自主学习,即“教是为了不教”。

二、简答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包括:(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①人的发展是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教育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必须通过德、智、体、美诸方面教育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②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活动都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内完成德、智、体、美诸方面教育的任务,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相互联系、共同促进的。(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2.在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和规范。(1)集体目标的形成。集体目标制约着群体的心理,它的确立对于集体的形成和巩固起着关键的作用。形成集体目标主要有两个方法:①直接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的方法;②间接过渡的方法。(2)规范和舆论。①规范: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行为和评价标准。它有三个重要的心理功能:群体支柱的功能、评价标准的功能、行为导向的功能。②遵从:个人遵从有三种方式:服从、认同和内化。③建立积极规范的方法:组织全班学生讨论,班干部以身作则,要避免形成消极的非正式规范。群体规范强大的动力功能主要通过舆论发挥出来。小学生中的舆论主要受教师的导向。(3)内聚力。群体内聚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信奉程度,此外还有以下几方面:①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度;②群体的领导方式;③群体内部的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④外部影响。(4)心理气氛和士气。气氛指群体中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士气指在完成任务时的工作精神。影响士气的因素有:①对群体目标的赞同;②对活动的满意度;③群体领导方式;④和谐的人际关系。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6 09:26 , Processed in 0.28795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