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864|回复: 0

[习题] 教师资格《教育学》考题预测及答案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 10: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I部分选择题(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C.素质教育
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体现出影响人身心发展的(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3.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的是(  )
A.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
B.文化的发展
C.人口的增长
D.科学技术的发展
4.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
A.生产性
B.科学性
C.民主性
D.商品性
5.“师者,人之模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6.“教师要对学生行为有所帮助,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等”,这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
A.客观
B.理解
C.敏感
D.促进
7.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体现了其工作的(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效性
8.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期是(  )
A.10~12岁
B.12~15岁
C.15~17岁
D.13~16岁
9.教师与学生之间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关系是(  )
A.工作关系
B.组织关系
C.人际关系
D.非正式关系
10.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来讲,起调节作用的因素是(  )
A.情感
B.心态
C.认知
D.道德
11.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处于“首席教师”地位的教育影响是(  )
A.学校教育的影响
B.家庭教育的影响
C.社会教育的影响
D.自我教育的影响
12.俗话说“知子莫过父,知女莫过母”,这句话体现了家庭教育中(  )
A.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B.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
C.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
D.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
13.教学目标的叙写在于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具体的行为变化,“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是一个(  )
A.明确的教学目标
B.含糊的教学目标
C.难以实现的教学目标
D.教育目标
14.“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是(  )
A.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B.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
C.自我管理的教学策略
D.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
15.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素质是(  )
A.思想政治素质
B.道德素质
C.文化素质
D.生理素质
16.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过程
C.教学原则
D.教学目标
17.对教师而言,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是(  )
A.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评价
B.备课、上课、评价、课后辅导
C.预习、上课、巩固、练习
D.预习、联想、系统、练习
18.教师运用心理诊断技术帮助学生具体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指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这种学法指导的方式是(  )
A.系统传授式
B.专题讨论式
C.学科渗透式
D.学习诊断式
19.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今后要按《中学生守则》办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上课不再迟到了。可是冬天天一冷,王军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至于又迟到了。所以,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当重点在于提高其(  )
A.道德认识水平
B.道德情感水平
C.道德意志水平
D.道德行为水平
20.孔子提出了解学生应“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体现了(  )
A.因材施教原则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C.疏导原则
D.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21.教育情境可以利用文字、音像等多种方式表示教育行为的诸多因素的运行,其中主要因素有(  )
A.教师
B.学生
C.教育中介
D.实施教育的过程
E.实施教育的时间、地点
22.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有(  )
A.克己奉公,助人为乐
B.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C.舍己救人,自觉献身
D.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E.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23.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课可以分为(  )
A.单一课
B.讲授课
C.演示课
D.练习课
E.复习课
24.隐性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应注意的事项包括(  )
A.明确隐性课程的目标
B.发挥教师在实施隐性课程中的作用
C.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克服隐性课程中的消极因素
E.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5.素质教育的目标可以分解为(  )
A.道德素质目标
B.生理素质目标
C.心理素质目标
D.审美素质目标
E.交往素质目标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70分)
三、名词解释题
26.教育情境
27.人际知觉
28.课程要素
29.道尔顿制
30.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四、简答题
31.简述教育情境的介入对教育学研究产生的影响。
32.简述教师的学生观的三个层次。
33.简述当前教师在教学目标叙写上的几种情况。
34.简述教学策略的分类。
35.素质教育主要有哪些特点。
五、论述题
36.教育如何才能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
37.试述加涅提出的教学过程的要素。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6-2-2 10: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P25)
2.B(P36)
3.A(P47)
4.C(P61)
5.B(P109)
6.D(P71)
7.B(P108-109)
8.B(P140)
9.A(P151)
10.A(P151)
11.B(P179)
12.A(P185)
13.B(P251)
14.D(P295)
15.B(P347)
16.C(P270)
17.A(P315)
18.D(P336)
19.C(P359)
20.A(P369)
1.[解析]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这一学说是从社会分工出发来论述人如何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
2.[解析]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自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3.[解析]教育的每一个发展都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有关,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又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性的社会动力。
4.[解析]现代公民有接受学校教育和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普及性、群众性,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的发展等,都体现了民主性。
6.[解析]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促进”,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行为有所帮助,包括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缓和焦虑,以及克服优柔寡断等。这种促进的教育态度,可综合成四类。理解学生、与学生和睦相处、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的期待。
7.[解析]教师既要教书还要育人,体现了教师的任务的复杂性。在教书方面,既包括传授知识,又包括培养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在育人方面,情况则更为复杂。既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又要注意陶冶健康的感情。锻炼坚强的意志和性格。
8.[解析]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期是12~15岁。正是出现在由少年向青春期发展这一过渡年龄阶段,因此,有人把这一年龄期叫做“危验期”不是没有道理的,值得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
9.[解析]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这种关系一般说来,不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而转移,它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的。
10.[解析]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器,良好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
13.[解析]“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学生应了解选举的主要功能”,“学生能用乘法正确解答应用题”都属于含糊的教学目标。
14.[解析]概念形成策略源于布鲁纳等人的理论研究,包括选择性策略和接受性策略两种。其实施步骤为: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
15.[解析]道德素质是调节个人的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必需的,是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条件,是学会做人的根本。
16.[解析]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17.[解析]若从教学的主要方面——教师教的方面分析,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和评价构成了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E(P6)
22.ABC(P354)
23.BCDE(P311)
24.ABCDE(P229)
25.ABCDE(P347-350)
22.[解析]A、B、C三项属于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D、E两项属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23.[解析]A项是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所作的分类。B、C、D、E四项是根据所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所作的分类。
24.[解析]隐性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应注意:(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明确隐性课程的目标,(3)发挥教师在实施隐性课程中的作用;(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5)克服隐性课程中的消极因素。
三、名词解释题
26.(P6)教育情景;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27.(P16)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包括自己与他人关系和他人与他人关系的知觉。
28.(P2)课程要素;即课程结构的要素,它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因素。
29.(P3)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30.(P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四、简答题
31.(P7)
(1)深化理论学习。
(2)典型示范引导。
(3)逼真的模拟训练。
(4)知识转化技能。
(5)理论联系实际。
32.(P125)
(1)观念、法制水准的学生观,即原则的学生观。这种学生观念有相当于应当怎样培养学生之类的目标的规定。
(2)一般水准的学生观,即在接触学生时具体反映出来的学生观。教师在这个基础上作出教育管理学生方法的选择与开发。
(3)具体学生观,即教师心底对每个学生的个别印象、想法或期待的学生观,这是真心实意的学生观。
33.(P251)
(1)用教育目标代替。
(2)含糊的教学目标。
(3)明确的行为目标。
34.(P295-296)
(1)先行组织者策略。
(2)概念形成策略。
(3)认知发展策略。
(4)随机管理策略。
(5)自我管理策略。
(6)行为练习策略,又称“直接教学”。
35.(P346-347)
(1)整体性。
(2)基础性。
(3)内化性。
(4)综合性。
五、论述题
36.(P38-40)
(1)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是:先发展形象思维,后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先发展机械记忆,后发展
意义记忆,先有高兴、恐惧等一般情感,然后才有理智感、道德感等。
(2)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人在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初期等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无论是在生理心理
上,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别,但又是前后连续的。
(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身心某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②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4)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根据人的发展个别差异性的特点,教育者就应当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做
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37.(P262-264)加涅认为,构成教学过程有以下九个要素:
(1)引起学生注意。
引起学生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因素。要引起学生对学业的注意,通常有如下做法。
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②变化教学情境。
③结合学生的经验,从已知到未知。教学内容应从学生的实际知识出发,转入讲解的主题。
(2)提出教学目标。
教师在引起学生注意之后,接着应对学生提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将要学习什么和怎样进行学习。教师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有了目标之后,就可以避免在学习中迷失方向。
(3)唤起已有经验。
在提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准备之后,教师进一步要做的工作是唤起学生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已有经验。任何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
(4)提供教材内容。
教师向学生提供教材内容,从教师方面来说,就是教会学生学习,从学生方面来说,就是运用他容量有限的短时记忆的知识与其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相结合,从而学到新知识,并将其输入长时记忆中存储起来。因此,以教材为中介所构成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始终是相互作用的,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
(5)指导学生学习。
(6)注意学习表现。
(7)适时给予反馈。
(8)评定学习结果。
这是指当一节课结束之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这种评定通常不用测试的方式进行,而主要是靠教师在结束教课时,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指导。
教师教学生学习新知识,是教他善于运用记忆的规律以掌握所学知识,并将所学得的概念、原理原则,应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学到举一反三的能力,收到学习迁移的效果。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4-11 03:25 , Processed in 0.18544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