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即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是我国实行的第八次课程改革。这也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常考点,涉及选择、简答、材料分析题。
新课改的重点主要是新课改的理念、具体目标以及三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理念部分主要是选择题常考,具体目标细致的知识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维目标等)是选择题常考,不过该知识点也可以直接考查简答题,而我们常说的三观是综合素质也就是科目一中的点,在科目二中也是常考点,比如2014年下半年的材料分析题中“作为班主任,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这是关于学生观的问题,因此对于新课改中的理念、具体目标以及三观的内容要充分准备,全题型准备,并且要能够灵活运用。
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些常考知识点:
一、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发展性评价。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三观
1.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4.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6.新课程的课程评价观---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②体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③评价内容综合化
④评价标准分层化
⑤评价方式多样化
⑥评价主体多元化
⑦关注发展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