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091|回复: 0

[资料] 招教教综考前终极版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7 15: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八、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6个角色:
1.传道者
2.授业、解惑者
3.示范者
4.设计、组织、管理者
5.家长、朋友
6.研究者

特点:
Ⅰ复杂性和创造性
  
1.复杂性  
(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2)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3)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2.创造性
(1)因材施教
(2)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不断 更新
(3)“教育机智”

Ⅱ连续性和广延性
1.连续性:是指时间上的连续性,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相对稳定的特点决定的
2.广延性:是指空间上的广延性,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多样性的因素决定的

Ⅲ长期性和间接性
1.长期性:培养人才的周期较长,具有迟效性
(1)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培养人才的周期较长——百年树人
(2)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显现

2.间接性:教师劳动并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通过培养学生体现教师的劳动价值

Ⅳ主体性和示范性
1.主体性: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1)教师自身的知识、智慧、品德
(2)教师使用的教具的主体性——熟练掌握

2.示范性:由学生的向师性和可塑性决定

Ⅴ劳动方式个体性和教育成果全体性

教师的个体劳动最终都要融汇于教师集体劳动之中。

(二)教师的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1.教师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团结协作
(校内外相互支持协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弘扬正气摒弃陋习)
4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高度自觉,自我监控)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
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
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三、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2组织管理能力
3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素养                             
1高尚的师德识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健康的人格
2. 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专业理想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4专业人格
5专业自我
6专业态度和动机  

补充: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
1制定教师发展规划     
2践行教师职业承诺   
3丰富教师专业生活

二、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1“非关注”阶段  
2“虚拟关注”阶段
3“生存关注”阶段
4“任务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
1职前教育
2入职教育
3在职教育
4自我教育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首先,强调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核心特征)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终身学习的实践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其次,强调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学生的特点

学生首先是人,具有人的本质属性,又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

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能动主体
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是最基本............ 是最高表现
Ⅰ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Ⅱ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Ⅲ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

(五)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人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教育民主的标志)
要如何用新学生观对待学生?(联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多看优点、多赞美
2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
3认识到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
4认识到学生是完整的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

(六)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意义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3师生关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3 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概括为4点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6发扬教育民主
7掌握批评艺术;能与学生心理互换;培养耐心、豁达、宽容、理解的个性品质……
3.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
1.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广义: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指某一门学科。最早提出课程的人是斯宾塞。(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2.意义:
1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2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3课程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5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3.课程类型

学科固有属性: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内容组织形式: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学习要求角度: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课程设计和开发管理主体: 国家课程 、 地方课程
课程任务: 基础课程、学校课程、 拓展课程、 探究课程
呈现方式: 显性、隐性
4.制约课程的因素社会、知识、儿童是三大因素

1社会需求
2知识水平(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习者身心的发展(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课程理论

(二)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1.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1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3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的一个重要枢纽,有利于保证教学的计划性和质量
4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新课程标准基本框架 :
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附录
(三)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1.主要内容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课程以分科为主,分为三个层次: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4农村中学课程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新课程结构的特征
1均衡性(各课程类型保持一个恰当的比重)
2综合性(针对学科本位:1加强学科的综合性2设置综合课程3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3选择性(针对地方、学校差异)
(四)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了解)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广义泛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

狭义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1共享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3实效性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优先性、科学性、适应性)
(1)探讨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
(2)研究和确定学生的发展基础以及相应的教学材料和要求;
(3)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4)总结和反思教学经验
(5)根据现有条件和实际情况,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场馆资源;
(6)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7-7 10:39 , Processed in 0.09351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