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14 21: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个区域是西班牙东部的黎凡特。因此,这时的美术又称黎凡特美术。这一地区在冰河时期结束之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流存在露天岩石和岩洞里的壁画,其母题和表现形式都与从前大不相同。题材上以人物为主,但又不是单纯地表现人,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如狩猎、采集、祭祀、行刑以及农牧生活的情景等。画面上动物形象仍占很大比重,而动物与动物之间,还有着一定的联系。形象的尺寸一般在15~20厘米之间,最小的不到2厘米,极少数与旧石器时代洞窟壁画上的动物一样大。人物和动物形象采用单色平涂,色彩均匀,颜料是赤铁矿、高岭土,调以树脂等。也有勾线的造型,线条熟练。黎凡特岩画都绘在举行宗教仪式的“圣地”。这些“圣地”一直延用到罗马时代。人们常常选择专门的岩壁重复绘制,几个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画叠在一起。最早黎凡特人的特殊巫术观念是创作壁画的动力。也有人认为黎凡特岩画仅仅是再现人们的生活或者是对战争或重大事件的纪念。
黎凡特美术在旧石器时代的基础上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不仅体现了复杂的心理内涵,较为注重构图处理,而且在画面的审美方面已有明显的追求。
新石器时代美术 在阿尔卑斯山以北,普遍存在一种以巨大石块构筑的建筑物,其壁面多有几何装饰,这种艺术被称为巨石文化,是人类史前创造的文化类型之一,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分布。欧洲的巨石文化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它不用灰浆粘合,而完全用石块垒砌。这种石块建筑大体上分石圈、石柱、巨石坟墓和神庙 4种类型:
①石圈。以大块石头围成,分布在爱尔兰和英国,以英国南部的斯通亨奇最为著名。“斯通亨奇”在古英语中意为“吊起来的石头”。它在等距离的直立巨石上,搁上巨石横梁,以中间的石祭台作为圆心,共有3圈竖立的石块构成的圆圈,在外围还有一圈壕沟,里面洒了白色的土,壕沟与立石圆圈之间,还有些经过计算而后设置的零散石块。斯通亨奇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东面 2块立石的间空与靠近壕沟另1块石块所构成的直线,正好对
准夏至日出的方位,由此推论,斯通亨奇与太阳崇拜有关。
②石柱。为直立的巨大石块,最高者达20米,重300吨。有的几块聚立在一起,有的是若干块排成行列。法国布列塔尼省的石柱行列最为壮观,共有3000多块巨石,间隔排列了3公里长。对石柱用途的解释有几种:一说是作为宗教仪式的场所,一说是界石,一说是为了纪念死者。
英国巨石阵之谜
[attachment=3925]
③巨石坟墓。有些建在地上,有的埋在大土丘下,常常为一个家族的坟墓。在法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英国、爱尔兰均有分布,结构多为水平砌筑,墓顶采用梁柱式。巨石坟墓的墓壁上和部分石柱上,刻有花纹,呈现为云雷纹、螺旋纹、菱形纹、同心圆纹等几何图案。
④神庙。是用石块构筑的比较完整的建筑物,里面供奉神像。马耳他岛的巨石神庙最有代表性。巨石文化还包括同时期的巨形石刻人像和巨石神庙的小型雕刻神像。前者多为按石头原来的形状,稍加凿刻而成,造型古怪;后者多为女性人体像,强调生殖器官,是举行生殖崇拜仪式中供奉的神像。其风格与新石器时代岩画有共同之处。
新石器时代的欧洲岩画,完全脱离了旧石器时代洞窟艺术和器具艺术中的写实传统,这种状况在中石器时代已经有所预示。欧洲史前艺术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主导趋势是逐步程式化、简括化、符号化,在北欧史前美术中可以看到这个过程渐次的演化过程。黎凡特地区写实风格盛行时,也已经并存有符号化艺术倾向,这种倾向可能最早产生于地中海东岸,后来扩展到伊比利亚半岛。在西班牙的南部和西南部,集中了许多几何化、程式化图形的岩壁和洞窟。葡萄牙、西班牙北部也有所发现,同时还出土了雕像、凿刻过的石器以及带有花纹的陶器。
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这些女性雕像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在维也纳附近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称为“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西方美术史-奴隶封建社会时代
金字塔
[attachment=39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