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016|回复: 0

[美术] 中国美术史易错知识点整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9 11: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原始与先秦时期
1.彩陶
【易错点】
(1)最早于1912年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即仰韶文化遗址。
(2)彩陶≠彩绘陶
彩陶是指坯体上有红、黑、白、黄、赭等彩绘图案的陶器。制作时在陶坯上用颜色彩绘出各种纹样,烧成后显出丰富的彩色花纹,主要有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和人形纹等多种纹样。如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彩陶盆》
彩绘陶又称烧后彩绘陶,是历史悠久的汉族陶瓷艺术品。指将陶胎烧成之后在其表面进行彩绘的陶器,与在陶坯上画彩、彩料和坯体压磨在一起、经高温焙烧而成的彩陶不同,彩绘陶的色料附着性不牢,花纹受潮或经水容易脱落。如秦始皇兵马俑。

2.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
【易错点】很多小伙伴总觉得漆是现代工艺,SO,在考试中经常出错。其实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漆器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姆渡文化时期的一只髹漆碗。
3.《人物龙凤帛画》出土于1949年长沙楚墓中,是目前出土的最早的战国帛画。

二、秦汉美术
1.击鼓说唱俑,灰陶
【易错点】击鼓说唱俑是灰陶还是彩陶?
《击鼓说唱俑》,灰陶制,高55厘米,制作于东汉时期,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关于这点的质疑,我觉得很好解决,就是看下实物。哈哈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芽时期。山水画与玄学盛行有关。
【易错点】这一块一般会考中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哪个出现的先后顺序。答案应该是人物画,其次是山水画,最后是花鸟画。
2.曹不兴,三国著名的画家,被称为“佛像之祖”,是文献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传奇画家。
【提示】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也是曹不兴。
3.陆探微,“秀骨清像”  第一品第一人。
【混淆点】谢赫《古画品录》里列举了第一品有五人,但是第一品第一人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陆先生,原文:第一品陆探微、曹不兴等五人;第二品列顾骏等三人;第三品列姚昙度、顾恺之等九;第四品列,蘧道愍等五人;第五品列刘等四人;第六品为宗炳、丁光。
四、隋唐时期
1.展子虔,隋代绘画大师,被称为“唐画之祖”。
作品《游春图》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中国现存最早的青绿山水画之作。
【争议点】青绿山水画之祖是谁?很多同学认为是展子虔有人认为是李思训。其实梅姐想说的是,一般争议性的题目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考试中,当然江西省是一个例外,要想准确答案只能看当时出题者的心情。
其实“称号”的来由一般都是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如:唐宋画史对展子虔的评价很高,如“尤擅楼阁”,人物画“可为唐画之祖”;在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中,称李思训为北宗之祖。所以在这里面都没有明确的提出谁为青绿山水画之祖,若真要回答青绿山水画之祖的画,梅姐认为应当回答展子虔,原因如下,其《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中国青绿山水画。
2.李思训,唐代青绿山水画家,代表作《江帆楼阁图》
唐玄宗曾评价其画作为“国朝山水第一人,列神品”。
明代董其昌推其为:“北宗”山水画之祖。
唐代张彦远: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李思训、李昭道)。
3.王维,唐代画家,对绘画有两点贡献。
一是以诗入画,开创绘画新篇章,延至宋代,形成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二,首创破墨山水画。故被称为“文人画南宗之祖”
【易错点】泼墨法和破墨法,在考试中经常被混淆,泼墨法的创立者是唐代王洽;破墨法的创立者是唐代的王维。
4.唐代花鸟画
【易错点】
(1)认为最早的花鸟画是在五代时期出现,其实在唐代就已经有了花鸟画家,如薛稷、韩干等。
(2)最早的独立花鸟画作品是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壁画六扇花鸟画屏风和北京王公淑墓《牡丹芦雁图》。
5.韩滉《五牛图》——中国最早的纸本画
【易错点】
吐鲁番晋墓《地主庄园图》是最早的纸本绘画(吐鲁番在当时不属于中国),这两个学员经常搞混,因为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最早(要知道当时吐鲁番不属于咱们中国哦)。
6.唐三彩,是低温铅釉陶器,其色彩主要有 黄、白、绿。
【易错点】
(1)很多人提到唐三彩,会认为是瓷器,其实人家是陶器。而且还是有带有毒性的陪葬品陶器,哈哈!
(2)色彩的问题,其实三彩中的“三”并不是指三种颜色,而是多的意思,主要有红、黄、白、绿、褐、蓝、黑等色,主要是以“黄、白、绿”,当然在江西的真题中有一年给的答案是黄、褐、绿。既然“三”不是三种颜色,所以出现褐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7.唐代的李邕 被称为唐代行书之冠。
【易混知识点】提到行书,大家会想到天下第一大行书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所以很多小伙伴看到行书之冠就毫不犹豫的打上了王羲之,在这,我想提醒小伙伴,这里提的是唐代行书之冠,而不是行书之冠,SO,做题要注意看题干!

五、五代美术
1.黄筌
代表作品《写生珍禽图》是画给自己的儿子临摹用的。
称号“皇家富贵”
笔法为“勾填法”(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乎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没骨花枝”(黄荃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隐去笔迹,遂有“没骨花枝”之称)。
【易错点】
(1)没骨不等同于墨骨。没骨(法)画指中国画传统花卉(花鸟)画的一种画法。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即用墨线勾勒的轮廓。
2)是否是没骨法的创始者?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据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这样画法始于五代的徐熙,徐崇嗣祖孙。其实始于黄筌,徐崇嗣仅是“郊诸黄之格”而已,《宣和画谱》著录有黄筌《没骨花枝图》一件;《洞天清录集》说黄筌“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线”,(注:在中国古代粉即是色),这即“没骨画法。”。SO。梅姐提醒大家,像这种问题,真不应该出现在考题中,因为实在太凌乱了。
(3)宋代院体花鸟画是延续了黄荃的风格。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很简单啊,黄筌的儿子黄居寀就是翰林图画院里的,话说黄家的花鸟风格在画图大概持续了100年哦。
(4)黄荃还是黄筌?对于这个问题,梅姐考察了很多图书,目前央美、国美的教材、高中课本里都是黄筌,SO,梅姐建议大家还是记黄筌比较妥当。
2.三家山水 和北宋三家
“三家”乃指关仝、李成、范宽。关仝是荆浩的入室弟子,范宽、李成皆学出荆浩。
北宋三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宽三大画家。开创了唐人所未开拓新画风,较为完善了中国山水画、面貌。
【疑问点】董源明明是在五代时候讲的,怎么一下就成了北宋三大家了呢?
听梅姐说→董源字叔达,人称董北苑。五代南唐时曾为后苑副使,后入北宋。他的山水画承荆浩、关仝的传统,变更方法,创用“披麻皴”,建立一种平和秀雅的风格。(战乱的时候,一个人经历几个朝代很正常吧?)

六、宋代美术
1.李唐
南宋画家。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采薇图》等。
(1)【易混点】《万壑松风图》采用的皴法为小斧劈皴。
因大家都知道李唐创“大斧劈”皴,所以很多人会认为《万壑松风图》的皴法应该是大斧劈皴,其实不是这样的。总不能因为人家开创了大斧劈皴就认为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大斧劈皴吧,那李唐还画牛呢,难道牛也要用上皴法不成?
(2)【争议点】《采薇图》衣服所采用的描法为竹叶描还是折芦描?
梅姐说→真的不想说啥,因为太有争议了,这么有争议的题目基本都是从江西这片土地上出来了,蓝瘦、想哭。当年这道题目给的答案是竹叶描,因为题目的选项中压根就没有折芦描。不过梅姐自己个人比较倾向于折芦描,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其线条近似竹叶,因而得名。代表作品:清禹之鼎《芭蕉仕女图》
折芦描——其线条形似芦叶折转,用笔粗,而转折多为方角,多呈直线,画家梁楷多用。代表作品:梁楷《六祖撕经图》属此一描法典型。其衣纹方棱削劲、锐利,给人以刚劲、强烈之感。
2.景泰蓝
【易错点】景泰蓝属于金属工艺并不是瓷器。
景泰蓝,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瓷器为“景泰蓝”。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七、元代美术
1.文人画
(1)文人画(Literati painting),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出现了,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
(2)中国文人画,萌芽于唐,兴盛于宋元。

八、明清美术

1.曾鲸——墨骨法
【易错点】曾鲸画人物的方法为墨骨法,而非没骨法。
《中国绘画史》誉其肖像画,在明代近三百年间“首屈一指”。曾鲸肖像画的杰出成就在它强调骨法用笔,先以赭色或胭脂色复勾五官主要部位,并晕染凹处,以增加体质感,谓之“强其骨”,再以赭、绯、粉等色染面部暖色区域,即面颊或眼皮,此称“润其表”。通过多层复染,使面部阴阳、凹凸隐含于整体厚度之中,人物面部结构含蓄、厚实而富体积感

九、近现代美术
1.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争议点】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描绘的是对象是青蛙还是蝌蚪?
该题是13年江西美术的真题,题目的来源是一个普通的练习题。考官那年就照办上去了。梅姐个人认为这道题目真的很不好,像这种本身就有争议的题目,我想考官不会再搬到考题中。SO,建议小伙伴别再纠结这个题目。
该绘画的来源和老舍有深的关系,老舍有一次寄给齐白石一封信,信件内容是其想让齐白石描绘的,如下:“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若真纠结的小伙伴,你看下这个句子,动用下自己的语文知识,你发现青蛙了么?如果没有发现青蛙,为啥又觉得答案是青蛙呢?
来吧,一起 来看题
疑惑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    )时代的美术。
【解读】答案——石器时代
【易混淆知识点】石器时代晚期
很多小伙伴对于中国美术的认识是凭着印象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其实要注意下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应该是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包括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其实在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就是艺术的萌芽了。

解惑
疑惑
2.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    )的装饰纹样上。
【解读】答案——彩陶
【易混淆知识点】陶器
很多小伙伴知道,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但是这个地方请大家注意下提问是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什么的装饰纹样上?
我们知道新石器时代主要有两种文化类型: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两个文化类型都是以彩陶为代表的,所以答案是彩陶而不是陶器。

解惑
疑惑
3.(   )的代表作《洛神赋》,其字体圆润成熟,笔意中已不见隶意,世称“行世”小楷无出其右。
【答案】王献之
《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解惑
疑惑
4.以“巧密于精思”开创南朝至唐初人物绘画风格的画家是(    )。
【解读】答案——卫协
【易混淆答案】顾恺之
首先在这里大家要明确一点“巧密于精思”是顾恺之对卫协画风的评价;同时,谢赫曾经也评论过卫协,把其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评价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之中,迨为兼善。”所以答案一定是卫协而不是顾恺之。

解惑
疑惑
5.【2017山西长冶】问下列哪幅画是张择端的?
A《金明池争标图》  B《宣和画谱》
【解析】A
《金明池争标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创作的一幅作品,画面左下角有小字落款“张择端呈进”,绢本设色,纵28.5厘米,横28.6厘米。收藏于天津市博物馆。
《宣和画谱》是宋徽宗组织人编写的一本画谱。

解惑
疑惑
6.“宋青瓷倒流壶”是哪个窑的产品(    )
A汝窑    B耀州窑    C官窑    D哥窑
【解读】本题选B
1968年陕西省彬县城关镇的一个农民无意中挖出了一个瓷壶。1982年,他的亲戚高立勋回乡探亲时,见到了这个古色古香、刻有精美花纹的瓷壶,觉得这个东西大有来历就送到了陕西省博物馆。后来经过专家鉴定,确认这是北宋时期的成品,并根据壶身所绘的罕见的凤凰纹饰,认定它是一件贡品。至今这件宋代刻花青瓷倒流壶是发现的唯一一件耀州青瓷绝品。

解惑
疑惑
7.主张素描是一切绘画基础的艺术家是徐悲鸿还是叶浅予?
【解析】徐悲鸿

解惑
疑惑
8.【江西真题】下列属于我国最早的印纹陶装饰纹样的是(   )
A人面鱼纹     B写实鱼纹
C鹿纹          D绳纹
【解析】本题选D
首先,选项中只有绳纹属于印纹
印纹,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模印纹饰陶器。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干前用印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后进行烧制。印纹陶的产生可能是一种巧合。南方百越先民多住木构建干栏式房屋内,家里盛粮、盛食、打水的器物,均是竹、绳编织的筐子,筐里抹上一层泥,用于防虫或储存,偶尔一场大火,木构建完全烧毁,火灭后,竹绳编织的筐子烧了,里面抹的泥,就成了一件件外带编织纹的陶罐,于是印纹陶就这样发明了。

印纹陶的纹饰有回字纹、席纹、编织纹、绳纹、方格纹、米字纹、窃曲纹、云雷纹、曲折纹、水波纹、布纹、叶脉纹、菱形几何纹,还有少量仿北方青铜器花纹的勾雷纹。其中以席纹、编织纹、方格纹、水波纹最为常见。每种纹饰又有大小之分,如果细分的话,光席纹至少就有十几种。有一种小巧胎薄外饰以布纹的,其精美程度,难以相信是两千多年前的先民制作的。

解惑
疑惑
9.【学员问题】主张印象派理论运用实践的中国画家是?
【解读】答案——刘海粟
【易混淆人物】李叔同——在中国第一个开始接受印象派思想的美术家。
看到这种题目,很想把出这种模拟题的人骂一通,真的已经大大的超出了考纲。但是很多小伙伴看到后又特别的喜欢这类题目,觉得可以提分,其实真不会提分,只会增加你记忆负担和打击你的学习积极性。

解惑
疑惑
10.【学员问题】正书之祖到底是谁?是程邈还是钟繇?
【解读】钟繇,《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解惑
疑惑
11.草圣是张芝还是张旭?
【梅姐解读】其实张芝、张旭、怀素都有过草圣的称号,梅姐认为如果说创章草的草圣一定是张芝,创狂草的草圣一定是张旭,或者说唐以前的草圣一定是张芝;但是考题中如果只说草圣是谁?大家在考试中遇到了,也只能是靠运气,看出题人认为是哪一个了。

具体解释见下:
【来源: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美术简史》p62】张芝擅长章草,唐代张怀瑾《书断》说他创今草,并称他为“草圣“

【来源: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美术史简编》p172】张勋,创狂草,有“草圣“之称。

【来源:百度】:东汉张芝创章草,所谓草祖。实为书法界划时代意义的书法巨人。晋王羲之常慕张芝,创立今草,成为书圣。直至唐王李世民钟爱推王羲之书法,所以唐代又是中华书法的又一高峰时期。唐之前张芝为草圣。
但唐张旭创狂草,所以当时有“草圣”的称号,又怀素继张旭之后把狂草推向了顶峰。所以草圣归怀素名副其实。怀素有中华第一草书《自叙帖》三位都是书法草书艺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解惑
疑惑
12.融合了中西方绘画之长的是?
【解读】融合性中国画:是指融合中西绘画之长的中国画,代表人物徐悲鸿、李可染、林风眠等。所以在这个题目中,我们不能简单的定义为哪个人的绘画绘画融合了中西绘画之长,因为它代表的是一个群体。
该题如果我没记错是2017年武汉洪山区单招的时候一道选择题,所以大家可以根据梅姐的解读选出融合中西绘画之长的艺术家就行了。

解惑
疑惑
13.】岭南画派最具代表性成就最高的是关山月,还是高剑父?
【解读】请给我一把刺刀吧,这个问题没法回答。这题目就有点像问你现在成就最高的艺术家是谁,哈哈!所以梅姐提醒大家,做模拟题请慎重!
解惑
疑惑
14.形成清六家画风关键人物是王时敏么?
【解读】答案——是
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王时敏是形成清六家画风 的关键人物,其他人物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其影响。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5-19 14:55 , Processed in 0.09104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