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56|回复: 0

[语文] 教师招聘语文考试读懂“诗歌”,“鉴赏”不丢分技巧(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8 15: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前面我们主要从“定位准确”“一字分析”“规范答题”“注重积累”四个方面系统的介绍了如何在“诗歌鉴赏”这个重要部分获得“满分”的一些经验或者可以说是理论。然后,就有同学反映能不能举个例子试着一起分析一下。

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笔者特别拿了一首刘沧的《晚归山居》来带着大家一起熟悉一下之前的经验介绍和理论知识。

一、诗歌内容

晚归山居

刘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二、鉴赏题目

1.这首诗的颈联与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相比,在写景角度上有何相同点?在意境上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三、解析过程

(一)精准定位(初读诗歌)

首先,我们要先来看一看题目:

(1)第一题,很明显是一个对比的问题,对比内容是写景角度的相同点,那么根据审题可以得知实际上问的是写景的手法(共同的);而且还问了意境上的区别,那么必然和描写景色事物相关,以及作者的情感相关;最后让我们试着分析。所以我们断定是三问,所以答题的时候至少是四个小序号。

(2)第二题,问的是作者的情感,而且是不同的情感,肯定很多。结合具体分数,比分数多写一个小序号,或者情感能够多分析出一个。

其次,看的是作者和注释:

(1)这里面有注释吗?——没有,那我们就忽视。

(2)作者你认识吗?——不认识。

(3)那作者还有用吗?——没用!我们过。

然后,粗看一遍诗歌:

(1)题目和题材:写了晚归山居这样一件小事,根据大致扫了诗歌几眼,那必然看到有景色的描写,那么至少我们可以确定作者的的情感是根据这景色和这件小事儿来的。

(2)语言:既然是看景写情这一件小事,语言大体是凄清的、幽静的,或者是意境深远的等。

(二)一字分析(细读诗歌)

(1)第一联:“寂寥”“空”“稀”“郊野”“深秋”点出了此时的环境是秋天,落叶飘零,树上已经没有树叶了,作者的心境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已经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幽静、孤寂、寂寥的。“思依依”直接告诉了我们后面作者要开始抒情了,引起后文。“思”就是关键字,所以“思”后面的内容是不是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感。

(2)第二联:“故乡事”点出来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标记出来);这个“频”是不是点出了思乡次数的多啊,也表现了作者此时是极度的思乡的(这个“频”是不是圈出来)“;“独寻”强调了作者是一个人,那么他必然是孤独的(标记出来)。

(3)第三联:整个一联都是写景,也就是我们的第一问。“动”和“潜入”是动态的,“钟声”是听觉角度,“远烟”和“山影”又是视觉角度。至少我们发现了两个手法,“动静结合”和“视听结合”,同时也因为“远烟”等写出了朦胧的感觉,而这个画面是一个孤寂的画面。

(4)第四联:“西林月”和“清光”是明丽的,月亮可以表现个人品质的高洁,也可以表达思想,也可以表达祝福等等,然后等着具体的问题往里面运用。

所以上面都是“一字分析”的内容,实际上整首诗歌无论是手法还是情感等问题已经基本出来了,相信只是组织语言的问题了。

(三)答题规范(组织语言答题)

第一问:

(1)(序号的运用)相同的手法是动静结合(核心答案)。

(2)王维诗歌中“明月”的静态和“清泉流”的动态结合;刘沧诗歌中“山影”“远烟”的静态和“动”和“钟”的动态相结合(这里是解释的内容)。

(3)(序号的运用)意境上的区别(核心标志)在于(可以适当另起一行,如果条件允许):王维诗歌营造了一幅清新明亮的画面(这是氛围和画面的内容),表现了作者愉悦放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的心情(这是作者心情);刘沧诗歌营造了一幅寂寥孤独凄清(同上)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惆怅孤独的心情(同上)。

(4)同样,两首诗歌中同样也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结合的角度面写出了不同意境的画面,是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展现了两位作者不同的心境。(补充的答案)

第二问:

(1)孤独寂寞(核心答案)。“独寻”点出来作者一个人【解释说明,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在这里点出来为何孤独的原因,比如说羁旅漂泊、独自一人(这个诗中已经点出)等等】。

(2)思念故乡(核心答案)。“故乡事”“西林月”点出来了作者思念故乡(解释说明)。

(3)内心孤寂高洁(核心答案)。“西林月”“清光”点出来这一点。

(4)伤秋之感(补充答案)。对深秋花草凋零时内心惆怅的感慨。

以上就是结合之前的理论所分析的一首诗歌内容和答题示范,也是长时间授课总结的“诗歌鉴赏”的技巧的示范展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帮助大家攻下满分这道坎。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22:01 , Processed in 0.07886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