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答:"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地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地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地语文课程。
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 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 科学)研究地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地学习方式和过程"。
如: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
(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
(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 又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地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地?("一思"眼前地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4、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⑴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地正确导向。 ①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地道德情操和健康地审美情趣。" ②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地教育。
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①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②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的做好安排,做好引导。 ③课内地"扩展活动"和课外地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地问题。
5、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地要求?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地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6、《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7、"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地异同是什么? 答:分解式目标是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进行设计,每个纬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交融式目标是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的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而无论是"分解式目标"还是"交融式目标",它们都将目标的"三维"进行有机整合。无论是由目标导向的学习过程还是由目标指向的学习结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8、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答:"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地体验和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