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782|回复: 1

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9 15: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分析大纲制定目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根据以上说明,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
知识与能力:通过品味语言,把握意象,力争使学生初步掌握诗歌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分析、品味词中高度凝练、极具表现力的语言,从而把握诗词的意象,感受作者的革命豪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体会作者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崇高情怀,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二、分析教材制定重点、难点
《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必修一新诗单元中的第一篇,起到与新诗相比照的作用。它采用的是古典词格的形式书写新时代内容的创作模式,这就更突出其意象鲜明的特点,《教师教学参考书》单元说明中明确指出本单元的鉴赏的重点就是情感与意象,本词必然担当起解决这一问题重任。且把握诗歌的意象对新诗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课的教学也能为以后新诗的学习打下基础。
据此,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立如下:
教学重点:通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手段,把握意象,进而体会作者博大的胸襟,豪迈昂扬的情怀。
教学难点:1、品味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初步理解和掌握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三、分析学情制定教法、学法
因为本课面对的是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所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来制定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
高一新生普遍心理特征是看待问题比较简单,往往只关注表面现象,忽视对问题深层的内在联系的思考,思维方式不够成熟,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
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由于初中阶段的教学只重视积累,如一定数量的字、词、诗句及篇章段落的熟读和背诵。偏重于识记,而不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分析能力较差,这增加了学习本课的难度。
分析学生优势
1、正因为学生在初中阶段识记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诗词名句、名篇,这使他们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上具有一定的领悟能力。
2、初中阶段学习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对词的特点、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风格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诗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
分析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在教学过程,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据此,制定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如下:
教法:
1、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把握意象,洞察情感。
本节课主要采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自主理解、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引用王国维先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论,及《毛诗序》和《诗品》中对情感和意象的说明,引入意象的概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把握意象,理解诗歌情感。
2、知人论世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所以在本课的讲授过程中,采用知人论世方法,适时引入对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
3、多种手段相结合,创设情境
结合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如PPT、名家朗诵录音等,用优美的语言、绚丽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课文,解决教学难点。
学法:
1、通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养成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
2、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3、能够初步理解、体会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本课教学视学生课堂的接受情况,预计使用二学时完成,我在此设计的是第一学时教学内容(主要鉴赏词的上片)
四、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的导语是:他是领袖,领亿万人民谋幸福;他是诗人,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是今朝的风流人物!这就是伟人毛泽东。今天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我在陈述导语的同时,在《浏阳河》的音乐背景下,播放毛泽东同志不同时期的照片,和他的一些书法诗词作品,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并通过优美的语言,凝练的概括出作者生平特点,创设情境,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对象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突出重点
朗读是学习诗歌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朗读可以感知诗歌整体,发现和体会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词句,通过分析它们的妙处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情感。
1、利用电化教学的优势播放名家朗诵,创设情感氛围。再听录音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从刚才的朗诵中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唤起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直观感受,并自然引出对诵读方法的总结和指导上。
2、让学生对名家的朗诵进行点评,说说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从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自主总结诵读诗歌的方法。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方法之后,请1-2名学生根据自己总结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或诗句进行朗诵,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再通过教师示范,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此处除了方法的指导还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如"浮"读fú不读fóu等,并体现在附板书上,引起学生的重视。)
4、让个读的学生谈谈为什么选择这一段或这几句诗歌朗诵。目的在于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情感,突破重点。
如: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设计意图:以自主阅读的形式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真正变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针对学生的理解和问题,做出恰当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导入下一环节:
同学们,对于诗歌的学习是不是仅仅停留在通过阅读对内容和情感的初步理解上呢?我们还应该学习什么?为什么我们能真切感受到诗歌中大气磅礴的情感?为什么你觉得这些诗句写得好呢?对了,因为作者在创作时运用了一些方法和技巧,下面我们就以上片为例针对诗歌技巧进行鉴赏。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以追问的方式明确学习方向,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首先要明确的是,初中诗歌教学主要放在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对于"意象"的学习并没有作为重点,要突破本课的难点理解情景交融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就必须从词中的典型意象入手,因此我从一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1、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词的上片,思考本词与我们以往所接触的写秋的诗歌如《天净沙·秋思》在感情上有什么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可以指出其他古典诗歌中写"秋"往往是与"悲""愁"等消极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等等。原因在于时代背景不同,个人际遇不同。由此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也是对预习的检查),理解伟人的情怀,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2、自由诵读上片,找出词中选取的景物,分析它们什么特点,我们有什么感受?面对这样的画面作者又有怎样的体会?并将自己的体会和周围的同学进行交换和补充。学生在展示自己观点的同时,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必要的时候做适当的指导。通过分析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漫、碧透、争、击、翔等,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把握景和情之间的关系。(板书)
3、通过对典型景物和情感的分析,自然而然地引入意象和意境的概念,并让学生自己在已学过的诗歌中列举一些典型的意象,并谈谈它们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总结方法,促进学生动脑思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这种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往往最容易记忆和理解。再通过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已有的知识上,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四、)知识拓展、巩固难点(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也可作为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学习知识要趁热打铁,及时巩固,这一环节我选择了张耒的《夜坐》,让学生从情和景的角度对其进行鉴赏,达到巩固难点的目的。
夜坐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是本诗的突出特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五、)教学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深刻的印象,教师将引导学生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1、词的上阙作者通过选取典型的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秋景图,抒发了慷慨激昂的情感,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凌云的壮志。
2、点明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和诗人生活的时代、诗人的境遇息息相关。所以鉴赏诗歌要做到知人论世。
3、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注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题目自拟
要求:①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景物
②使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板书设计:
一、诵读要领:
语调:高低
语速:缓急
节奏:快慢、抑扬顿挫
二、
景物(意象)特点情感
绵延起伏
(万)山红(遍)热烈鲜艳
问:谁主沉浮?
………
………
鹰击(长空)矫健的身姿
鱼翔(浅底)自由轻快
景(色彩绚丽生机盎然)情(博大胸襟凌云壮志)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0-8-1 16: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很强大啊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00:02 , Processed in 0.25032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