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305|回复: 0

[历史]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解析 历 史 B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5 19: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本试卷共6页,3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满分75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应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 《诗经》  D. 《楚辞》
答案:C
解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的文学成就的部分内容。
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w.w.w.k.s.5.u.c.o.m
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
答案:B
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意思是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拱卫王室。 材料中的“封建”是“分封建制”、“封邦建国”的意思,因此文章的主题可能是分封制度 。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
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他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
    私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
    由于江宁织造局是官营手工业,因此所生产的产品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经济中的手工业的发展中的三种手工业的特点。
4.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 这反映当时朝廷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w.w.w.k.s.5.u.c.o.m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并分析选项,先排除D项和C项;然后在排除B项。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中有关赋税的一些知识点。
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D
解析:在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是一对不断斗争的矛盾,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消弱,元朝时丞相权势过重,因此明朝初期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因此D项正确。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的内容。
  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答案:D
解析:梁启超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所以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民权。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中的维新思想。
7、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912—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          B.3个              C.2.6个           D.0.55个
答案:C
解析: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一个不断增多的趋势,四个年份段分别是: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对应的民族工矿业年均注册数应是0.55个、2.6个 、3个、4.6个。因此,C项正确。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内容。
8、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答案:A
解析:解题时注意时间是1929年,评论者是国民党,“过火”的思想应该指的是马克思主义。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中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9、共产党领导的边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说,国民党肤施县党部在延安公开出版几种壁报,张贴通衢。共产党的印刷厂替国民党印刷传单,已是尽人皆知 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已在军事上占领延安      B.边区政府由国民党政府直接管辖      
  C.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共产党允许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答案:C
解析:先排除D项,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A、B两项不符合实际。最恰当的是由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
考点分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答案:D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的辛亥革命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11、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A、B、D三项都反映出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变化。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2、《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规划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 ”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答案:
解析:可用排除法,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共同纲领》,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的。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答案:A
解析:1954年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说明三大改造尚未完成,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4、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BC两项明显不符合实际,排除。D项由于1958年实行大跃进和胡夸风,数字不真实,因此结论不符合史实。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5.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古希腊人特别强调人的价值,这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6.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答案:A
解析:开辟新航路主要是为了到达东方,B项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不准确。C项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说法错误。D项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天主教。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17.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 这种思想
A.促成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     D.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答案:B
解析:A项不符合历史实际,可先排除。C项根据材料应是借上帝的神权启发人文主义思想;D项与材料题意不符。
考点分析:考查美国共和制的建立前的思想背景。
18.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           B.在法国建立了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C
解析:英国的光荣革命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的进步,由此可以推断法国的“光荣三日”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19.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D
解析:这些证据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ABC三项可以看做是D项的表现。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内容。
20.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C
解析:A项,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不是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B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D项,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确选项是C。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的有关知识。
21.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A.相对论    B.日心说     C.量子假说      D.万有引力定律
答案:A
解析:这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B项日心说提出者是哥白尼;C项量子假说的提出者是普朗克;D项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者是牛顿。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科学技术的有关知识。
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D
解析:要抓住材料中的几个关键词,“强攻”,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失败。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23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到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        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B.        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        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        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答案:C
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B项不符合实际,罗斯福上台前美国经济已出现衰退;D项,罗斯福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是在上台后,而布什上台前,与材料不符。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罗斯福实施新政前的一些知识。
24.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
A.维持美元价格    B.赚取更多英镑    C.支持浮动汇率   D.制造金融混乱
答案: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到20世纪60年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后,美国采取的措施,主要目的维持美元的价格,进而继续维持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有关知识。
25.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答案:D
解析:本题对学生的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要求较高,先排除C项,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的说法不符合实际。其次,A项俄罗斯的经济不断好转,可排除;由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级的可排除B项。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中的有关内容,
二、非选择题:满分75分。本大题共7小题,其中第31、32题是选择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26、(14分)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和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文化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        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分)
(2)        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3)        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8分)
答案:26.(14分)
(1)晚清组。(1分)
(2)①东汉组、宋代组。(1分)②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每组2分,共4分。
如: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3)东汉: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3分)
宋代: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它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3分)
晚清: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表格材料并分析归纳的能力,要求较高。(1)问学生能够答出;(2)问难度大些,既要判断,又要修改,学生感觉比较难,容易失分。(3)问难度最大,考查学生重新组织整理材料并得出变化的能力。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以及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的有关知识。
27.(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古休旧有的阶段贵贱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问题:
(1)        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段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2)        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段级订制了哪些纲领和政策?(4分)
(3)        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分)
答案:27.(14分)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6分)
(2)农民阶级:《天朝天亩制度》。(1分)资产阶级:平均地权。(1分)无产阶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3)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4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1)问,重点考查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只要对课本内容比较熟悉,就能够答出,难度不大。(2)问也是考查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也不难回答。(3)平时注意归纳整理,加强训练,就能回答完整。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问题:
(1)        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3分)
(2)        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9分)
答案:28.(12分)
(1)美国和苏联。(1分)两极格局。(2分)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2分)
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3分)
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4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中外历史的分析比较能力。(1)问较简单,一般学生都能答出;(2)问只要能读懂材料,也能答出材料一、二的侧重点不同,分析原因时,结合历史背景,主要看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概括总结能力。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以及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等内容。
29.(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政策,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论美国的民主》
问题
(1)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啊、哪些人不享有民主权利?(2分)
(2)        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规定怎样的变化?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10分)
答案:29.(14分)
(1)外邦人、妇女和奴隶等。(2分)
(2)变化:英国不断降低财产要求,成年男子最终获得选举权。美国黑人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英美两国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4分)
原因:①政治方面:没有选举资格的人不断为争取选举权而斗争,如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新兴资产阶级争取选举权;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黑人和妇女争取选举权等。(2分)②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③思想文化方面:启蒙运动和马列克思主义的影响。(2分)
(3)少数人的民主思想逐渐变为多数人的民主。(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1)问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雅典不能享有民主权利的有哪些人,比较简单;(2)问的难度大一些,既要归纳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规定的变化,又要结合史实,分析变化的原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也比较容易失分。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的内容。
30、(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        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挪威        23.9        2.8
德国        24.3        1.4
芬兰        24.8        3.5
法国        28.5        2.1
瑞典        29.5        2.7
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22.0        2.6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此重与2001年的数字相当。
                      ——据刘玉安《福得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问题: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共不得之处了”。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主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2分)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设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4分)
(3)福得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讼证皆可)(6分)
答案:30.(12分)
(1)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2分)
(2)否。(1分)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3分)
(3)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6分)
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
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1)问中,法国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比美国高,因此说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而结合福利主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说明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2)问,考查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比较,有难度,学生易失分。(3)问要注意审题,不能只答一种立场。
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的内容。
31题和32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31.(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基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利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问题: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3分)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2分)
    答案:31.(9分)
(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3分)
(2)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1)问比较简单,只要对教材掌握熟练,就能答出。(2)问难度大一些,考查学生概括比较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一般答不完整。(3)问考查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问题,一般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分积极和消极或者是肯定或否定。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王安石变法的有关知识。
32、(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公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妈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讼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3分)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答案:32.(9分)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3分)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1)问比较简单,结合平时所学并根据材料就能答出。(2)问难一些,考查学生概括比较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一般不会答出,即使答出也不完整,(3)问考查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问题,一般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进行评价。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东西方的先哲中“孔子”部分的内容,又与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内容有联系。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4-27 22:48 , Processed in 0.44886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