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144|回复: 0

[笔试] 2011年辅导员招考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9 20: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一章  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式个体从外界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的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体是大学生。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益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世纪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个案法。
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忠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演员、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同国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他包括口头点茶(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
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意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

所谓“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师扮演多重焦色: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之、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风车国内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性、放任自流性和民主型。
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教师期望引起的这种师生态度产生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成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效能感指人大ui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论。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成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之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教师反思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教学反思的方法:1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实际讨论,4行动研究。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1从他控到自控。3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
教育机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使之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一只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后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教育机制表现的方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意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正确成长。
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是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教师威信的形成: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时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师爱的特征:1职业对象性。2原则性。3广博性。
师爱的心理功能:1激励功能。2感化功能。3调节功能。4榜样功能。
师爱的表现形式:1关怀和爱护学生。2尊重和信任学生。3同情和理解学生。4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
第四章 学习心理概述

广义的学习指认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祸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广义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认为学习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a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b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c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法上的特点:a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b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c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S—R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纵性条件反射作用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第五章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腥味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他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
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校情境中的学习区里有以下三个方面组成:1认知内驱力;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3交往内驱力。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另一个基本要素。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区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学习行为)
学习动机的理论观点有哪些?1强化动机理论;2成就动机理论;3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4自我实现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
成就动机是激励给他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活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擦痕能够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结合实际谈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有潜在状态变成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余姚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完全适合则太易,完全不适合则太难,都不能构成问题情境;只有在即适合有不适合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
2根据作用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喜爱噢过的提高。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利用争抢毫升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成功或失败归于与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或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如何通过归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要教会学生正确客观归因;2要讲究归因艺术。
第六章 学习迁移及其促成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的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的分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4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
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定时也较心想,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心理准备状态。
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迁移?
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
2科学竞选教学材料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第七章 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
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与特征。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观察时手思维影响的、游艺室的、主动的和系统知觉过程, 也较“思维的知觉“,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思维是一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品质主要之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
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1言语前思维阶段;2直觉行动思维阶段;3具体形象思维阶段;4形式逻辑思维阶段;5辩证逻辑思维阶段。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在场贵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耶在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教材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实物即实际事物,事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
论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
论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3科学的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直觉概括
第八章 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

记忆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影响知识识记于编码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氛围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4组块化编码;5尽可能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6觉醒状态;7识记的信心。
知识保持与存储的组织形式:1空间组织;2系列组织;3联想组织;4网络组织;5更替组织。
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现负加速型。
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如何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1复习时机要得当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
3复习次数要适宜。必要是可以采取“过度学习“来提高级以效果,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通过以后的附加学习。
第九章 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氛围两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
元认知之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是对认知的认知)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使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第十章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问题,就是疑难或称“难题”,是个人不能用以哟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2苛勒的顿悟模型;3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
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
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较原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三位结构模型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纬度:内容、操作和产品。
轮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造性思维的构成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包括:a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图利思考,寻求正确答案;要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要指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b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提出教学活动要遵循以下规则:1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c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美国学者戈登于1961年提出的培养创造能力技术,使运用头脑风暴法在讨论问题之前向与会者或学生提出完整和详细的问题。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是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第十一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自我意识的结构:1自我意识、自我体验核自我调控。2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3箱是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联系世界谈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1全面认识自我。可以通过他认定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字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悦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报认可、肯定的态度。
3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理想自我,不断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第十二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也较道德观念,只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情感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行为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使完成道德认为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他认为儿童6岁之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6—10岁处于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的儿童进入自律道德阶段。
柯尔伯格提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水平一:前习俗水平。水平二:习俗水平。水平三:后习俗水平。
态度对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1遵从;2认同;3内化。
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条件:1醒悟阶段;2转变阶段;3巩固与稳定阶段。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3 10:35 , Processed in 0.147907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