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623|回复: 0

[笔试] 2012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9 20: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第一章绪论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高等教育定义为“高等教育包括由大学或国家核准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其他高等学校实施的中学后层次的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或研究型培训。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高等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活动---高等教育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研究的是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高等教育现象的特殊性1.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一般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三种类型。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用“高”与“专”两个字来概括。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区别与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2.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特点。大学教师的教学过程还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是一体的、互动的。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社会的联系要比中小学密切的多。3.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特殊性1)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趋于成熟,身体发展基本接近于成人水平。2)大学生的思维具有了更大的组织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3)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内容更加丰富。4)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呈多样化。4.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具有特殊性。

现代意义的中国高等教育始于清末的京师大学堂,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创立,民国时期是高等教育的高潮确定高等教育研究问题的3个原则1.价值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2
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

按照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校庆日为标准计算,他成立与1088。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巴黎大学建校于1200年,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发展特点看,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并争取到许多特权。大学的师生通过建立自己的行会以及各级各类组织机构来管理学校,大学拥有招收学生或邀请学者的权利,自主制定教学内容和授课的权利,颁发教学证书或学位的权利,自主管理大学教学、行政等其他一切事务的权利等。博洛尼亚大学属于学生大学,学生几乎完全控制了博洛尼亚大学的管理,到14世纪末该校教师也组成了一个行会,称为“学院”。巴黎大学是典型的教师型大学,一方面受校长控制,另一方面教师拥有学术权力。

中世纪大学期初均为单科,后来开始分设文法医神,由于教会对大学的控制,神学居于支配地位。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

学位原来的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可以获得硕士、博士、教授学位,意味着取得了教师资格

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中世纪大学生更多来自市民或农民家庭而不是贵族家庭,上大学同当神职人员一样,称为普通家庭子弟跻身上流社会的途径)、职业性的特征

欧洲高等教育中心由法意转移至德国,标志性事件是(1809年)洪堡大学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和柏林大学的成立。

17世纪开始,欧洲出现了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大致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独立学院分为古典人文教育的学院和神学院;专门学院分外科学院、军事学院、炮兵学院、兽医、行政、矿业、农业、语言和商业学院等

洪堡认为对于更新国家生活方式的全面改革来说,学术自由和促进创造是重要的。

洪堡的大学理念的内容包括1.大学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2.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统一。洪堡认为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二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

1755年,俄国根据罗蒙诺索夫的倡议创立了莫斯科大学。1636年,马萨诸塞州拨款400英镑创立一所学院,“坎布里奇学院”,1639年,牧师约翰.哈佛牧师临终将一半家产及400册藏书捐给坎布里奇学院,为了纪念,改名哈佛学院。

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事件:1.社区学院出现 2.威斯康星大学的治学理念。社区学院充分体现了美国高等教育中社区学院的地区性、开放性、多功能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其中多功能性主要表现在1.有学历教育的功能2.具有职业教育功能3.具有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功能 4面向社区的文化教育服务功能。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

马丁.特罗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为准绳,把高等教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当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所接纳学生数与适龄青年的比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50%之间时,为大众高等教育阶段,50%已上时,为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第三章

周天子将大学分为五种(五学):辟雍、上、东序、瞽宗、成均。其课程是:“六艺”(礼、乐、射、御谓之大艺,书、数谓之小艺)这就是五学之制”.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最早高等教育机构的开端学术官守、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六学二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相当于大学性质,律学、书学、算学相当于专科性质,弘文馆、崇文馆为大学性质的贵胄学校。有隋代推行的中国古代的“高考制度”---科举制度在唐代得到了完善;唐宋时期,中国高等教育诞生了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书院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历史的结束,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纪元。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目的上凸显人伦教化 2.教育体制上实行官私并存3.教育管理上注重名师掌权
4.
课程内容上突出儒学为尊 5.教学方法上崇尚自学讨论

京师同文馆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蔡元培改革北大的主要举措是实行大学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五育并举、倚重研究。还采取选科制、设立研究院、招收女生等。1922年壬戌学制颁布~1949年中华人名共和国成立,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阶段。1922年由全国教育联合会发起、经北洋政府通过的《学校系统改革案》获批实施,此即壬戌学制”(亦称“新学制”)壬戌学制称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转型的标志
1924
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国立大学条例》。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又相继颁行了《大学组织法》、《大学教程》等法令法规。

精英高级专门人才,简称“英才”,一般是指那些具有突出的智能水平和道德修养,能够在相关领域对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展和人类精神文明的推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杰出人才。
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
所谓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指那些在知识素养、智能水平、品德发展方面能够满足某种复杂劳动和特定职业要求的的人才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1.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弱化了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2.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导致了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3.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忽视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4.高等教育大众化取向诱发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观念。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张力:我国当年高等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1.高等教育过度的规模扩张,将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继续踌躇不前。2.高等教育规模的过度扩张使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到矛盾更加突出。3.也带来了愈益严重的高校行政化弊端。

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1.以提高效益为指向,适度控制发展规模2.以内涵发展为导向,合理调整教育结构3.将质量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实现教育质量观的转变。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过程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或素质的预期结果的规定。高等教育目的从宏观上讲,是对整个高等教育活动所要达成的结果或追求目标的根本规定;从微观上说,是对所培养的人的质的规定。概言之,是指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

高等教育目的的实践价值1.高等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4.高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

个人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就是主张高等教育应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制定教育目的、建构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理论。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可以概括为: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的目的除了促进社会发展而外,没有其他更高的目的。3.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造就公民,而非培育人性。

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精神发展的需要作为出发点,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心的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教育目的观。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又称为人道主义教育目的观,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自身的完善是其核心要旨。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功利主义为指向的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主张。突出科学技术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高等教育的科学技术功能,是科学主义奇偶碍于目的观的显著特征。以科学主义理论基础出发,科学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1.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2.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3.重视学校的科学技术教育。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是指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价值取向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它是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的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目的。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代表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体现在1.科学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基础。2.人文精神是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指向。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具有四个方向的内涵1.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完整的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和谐发展 3.认定全面发展应当是人的素质的多方面的发展4.人的全面发张应当是人的自由的发展

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过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当代变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经历了从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1985年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1993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年接泽民提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观点;2007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的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1.高等教育配培养的人应当是德性优良,品质高洁的高层次人才。2.高等教育应该主要致力于学生智慧力量的培养,而非知识的积累。这也是保证学生批判性思考、创造性学习的主要条件。3.高等教育应致力于培养人的整体全面的素质。

第五章:高等教育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也就是说,是回答高等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能起到的作用。高等教育基本的或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社会起作用的,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目前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了两个方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1810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知道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1.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2.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3.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生活方面的问题。

如何理解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第六章:高等教育的基本取向

通才教育,通常指培养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之人的教育,而从人才学、教育学的角度,则是培养横向型人才,即知识面较广、发展较全面、活动领域较宽的人才的教育。专才教育,则是指培养对某一专业甚至一个小专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知识面较窄的人才的教育。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实施宽口径、适应性强的教育为通才教育,反之则为专才教育。(会区分通才与专才以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区别)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实质是专业教育口径之争

古希腊,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自由民),教育内容包括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这些内容被称为“七艺”。七艺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训练或专业训练,而是通过几种学科基本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教育,培养一种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莫雷尔法案的意义:1862年美国政府颁布《莫雷尔法案》允许各州以政府赠予的土地开办“为本州农业和工业发展服务”的农业大学。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一、封闭的办学格局,使高等教育向多样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

大众、英才教育的标志:美国学者马丁
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于英才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的关系:大众教育虽包括普及教育,但其外延比普及教育广,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大众化程度较高的一种。

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大致有两种模式1.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公立高等教育
系统的扩展;2.日本模式,主要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科学教育是指通过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演示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辨认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形成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教育。科学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思维教育、科学方法教育、科学精神教育。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是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质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和发展,强调发展人的天性、发展人的个性、发展人的潜能。人文教育也包括四个方面: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维教育、人文方法教育、人文精神教育。

教育发展史的3个阶段:原始教育平等、教育特权、现代教育。
教育平等主要表现在1.就学权利平等。2.教育条件平等。3.教育过程平等。4.教育结果平等。

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是我过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1.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社会的政治制度3.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综观世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一般可分为3个层次: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195110.1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是新中国高等学校学制建立的标志,它明确了高等教育是作为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教育,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部三个层次。
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与民国时期1935,规定学制分为学士、硕士、博士3,这是中国现代学位制度的开端。1980/2/12,中华人名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于1981/1/1日实施。1981/5/20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制定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学术标准,中国学位制度从此建立
目前世界各国的招生制度可分为:证书制(代表国:英、法、德、睿典、西班牙)、高考制(美国、日本)

我国进行的一系列招生制度的改革,主要方向是1.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2.高考制度的改革将从有利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原则出发,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考核的比重,逐渐建立更加灵活的为考生、家长和社会普遍接受的招生考试制度。3.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此相适应的是我国公众接受高等教育形式更加灵活,称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

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的意义1.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制。2.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3.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阻碍。4.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5.规范就业市场秩序,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进一步加强。6.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第八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与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他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他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
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利、利益关系。前两者是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后者是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三种模式: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法国为代表,还有意大利、瑞典)2.权利分散式(美国为代表)3.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型(德国、日本、英国)。
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运行机制1.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方式(法国为代表) 2.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行方式(美国)3.以高校自主办学的为主的运行方式(英国)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权利结构。这种结构分为3种模式1.欧洲大陆模式(是以学术权利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有点是体现了教授治校) 2.美国模式(与行政能力相比,美国高校内由教授执掌的学术权力要脆弱,董事会和元宵的行政官员的权力地位比较显赫) 3.英国模式(是把教授行会与院校董事及行政管理人员的适度影响结合起来的模式)

我国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基本采取了由国家举办高等学校,高校作为政府下属事业单位,由政府实行统一管理的制度。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共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的任务1.确保教学目的和教育目标相一致。2.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教学工作协调、高效率的进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满足社会学要的高素质人才。3.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4.加强教学科研工作,促进教学科学化。5.不断反思,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体系。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原则

高校教学计划管理是一种通过对教学工作进行设计、筹划和安排以实现教学总目标的管理,也是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学领域中的全部工作进行设计、组织、指挥、监督、控制和创新过程。
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学制制定,教育、教学和时间活动周数的分配,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时安排等。
课程管理的内容课程决策、开发、编制、实施、评价等层面。核心是课程编制,具体表现是对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编制的内容及过程进行管理。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1.高校科研服务于教学。2.高校科研服务与人才培养3.高校科研服务于社会。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内容1.科研规划管理 2.科研项目管理 3.科研经费管理 4.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 5.科研档案管理。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原则1.公平合理原则 2.形成特色原则 3.协调性原则 4.以人文本原则 5.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原则。

第九章:高等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评价基准分类1.相对评价 2.绝对评价 3.个体内差异评价
按评价功能分类1.诊断性评价(摸底考试) 2.形成性能评价(信息反馈,考试) 3.总结性评价(学期、学年考试、年终评定,工作总结)【举例判断题】

高等教育评价:是根据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标准,采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高等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效绩,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多元评价主体包括受教育者本身、高等教育的提供者(机构)、受教育者的家长(学生学费和生活费的直接提供者)、高等教育的政府管理部门(办学的投资方)、社会有关部门(企业或其他用人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并由上述评价主体形成以下评价体系1.校内评价体系(受教育者自身对所接受教育的感受评价、受教育者家长评价、高教提供者自我评价) 2.社会评价体系(政府管理部门、社会有关部门如企业用人单位) 3.评价中介机构

高等学校的综合评估类型:合格评估、水平评估。
课程评估内容:课程教育目标、教学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

课程评估内容包括课程教育目标、教学条件、教学实施过程及教学效果。(新加)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63

一、高等教育普及化

二、高等教育多样化
(1)
高等院校的层次多样化。

(2) 高等院校的规模多样化。

(3)教学组织的多样化。

(4)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5)学生成分的多样化。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

四、高等教育信息化

五、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元化

现代大学的基本理念及其时代建构P87

1.学术自由理念

2. 大学自治理念

3. 教授治校理念

4.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理念

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是现代大学最基本的理念。但现代大学的理念又不限于此,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大学自身的发展,大学会不断生成新的理念,如面向社会理念、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理念、恢复失落的人文精神理念等正在成为符合时代变化与需求的新的大学理念等,以满足大学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应然追求P139

一、高等教育目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培养人视为高等教育活动时终极追求

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就应把学生看作是目的而非手段,把学生素质的提高视为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破除一切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和工具化价值取向;

(二)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的知识教育,加强智能的教育

高等教育应当成为一个智慧充盈的场所,成为一个塑造人的精神生活的领地,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富有吸引力的地方。

(三)高等教育必须反对单纯就业取向的目的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目的观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过度职业化倾向,会使高等教育丧失应有的人文精神,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淖,从而使高等教育由以存在的价值和理想渐渐衰退。

总而言之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人作为自身的最高目的,立足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树立全面的人才现.引导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多方面生活活动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

如何理解大学的职能体系P155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首先,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职能,这一职能和高等学校本身的历史一样悠久。其次,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态势也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所独有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也对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术研究是大学的生命线,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21 世纪大学的历史使命之一。21世纪的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应该既是高水平的教学中心,又是高水平、有影响的研究中心。

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首先,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其次,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第三,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总之,现代高校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无论是哪一种类型或层次的高校,培养人才始终居于中心地位;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否则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活动就会脱离社会实际。但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任何高校都应根据自身特点,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正确认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P181

1)之所以能够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因为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二者有整合的基础。首先,科学蕴涵着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价值。其次,人文以科学为基础。人文文化、人文知识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提炼与抽取客观实际的本质,探索与揭示客观实际的规范,人文提倡“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尊重客观,这和科学的求真相一致。

2.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科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为指导,人文教育要以科学教育来奠基,二者相互依存。

3)实现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其一,强化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整合的教育观念,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同时纳入学校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专业培养目标。其二,建立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比如,通识课程是进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基础,通识课程中的许多课程都非常适合开展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大大提高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并为培养创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三,教师是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因此,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于一体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与科学精神。因此,必须提升广大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使之带着人文的觉醒从事教育教学和科学实践,并在教育教学和科学实践中启发人文的觉醒,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自然的而不是勉强的甚至是强加的、丰富而生动的而不是单调枯燥的人文与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精神。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P234

1. 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

2.建立起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办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

首先,应实现政府高等教育决策活动的民主化,由中央政府组织建立一些由各界人士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决策咨询和审议机构。其次,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此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

3. 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所谓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利。

以上分别从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并试图表明: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并使之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必须从政府管理、社会民主参与和高校自主办学三个维度来综合考虑,全面规划和设计。由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牵动面广、难度大的复杂系统工程,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持慎重态度,从我国的国情、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分别对待、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策略,积极稳妥地推动改革的过程。

高校教学管理原则P253

(一)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原则要求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充分发挥教授等学者专家群体在管理中的作用,注重教学管理中的学术性内涵。

(二)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从我国高校教育现实情况来看,在教学管理中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三)权力与权威相结合的原则

一个管理者拥有权力是不难的,只要担任一定职务,就会拥有相应的权力。而难就难在拥有威信。这种威信主要来自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和人格力量。

(四)分权与集权相统一的原则

任何组织没有绝对的集权与分权,只有程度不同;集权与分权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集权和分权的程度应视组织特性、所处环境和管理人员水平而定。对于高校这样一个人才、知识高度密集的组织来说,进行教学管理时必要的集权是需要的,但实行分权是主要的。

(五)教学管理与科研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六)统一管理与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没有抽象的纯粹的学术自由,管理与自由是辩证统一的。教师享有研究及发表成果的充分自由,也有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自由,但学术不能完全脱离社会意识形态,其教学活动也应接受学校的相应管理。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3 10:22 , Processed in 0.15319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