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625|回复: 0

[面试] 辅导员面试好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9 20: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辅导员工作职责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1、政治理论教育:发挥理论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抓好学生政治理论课学习内容的消化与理解,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三个代表和创新理论)两部教材,入脑入耳,这是基础。当作树立"三观"的基本教材。
2、时事政策教育:一个月不少于2课时。结合全国大规模的政治形势事件,党办要制定学习计划。报刊新闻、影视教育
3、事件教育:通过突发性、随机性事件和学生的三观相结合。
4、良好行为教育:爱党爱国行为、参与社会实践行为,活动中的谦让精神,传统美德等。
5、上进心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行为、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学生干部的甘于奉献精神。树立三观,参与很重要,只有参与才能行动。培养学生的上进心。通过团课、党课、写入党申请书等形式来逐渐培养。
6、正反典型教育:通过正、反两面教育的形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7、示范教育:导员的言传身教。
9、自立教育:自立能力的培养。
10、教育形式应该多样化、形象化、网络化、具体化。寓教于乐。
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
2、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的意识、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抗干扰、实际生活的磨炼
4、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动态教育:
1、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2、了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如①食堂物价、口味②宿舍水电 ③外出请假④入党评优⑤奖学金评定⑥超市问题⑦校医室问题等
3、了解大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如教学质量、学历性质、招生承诺、升本问题、就业问题、实习问题、技能考试、安全问题等
4、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四、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大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
1、积极争取政策帮助;
2、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将其列入导员的日常工作,对助学对象了如指掌;
3、有针对性的做好对助学对象的思想工作,明确穷则思学的道理。
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大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1、就业的基础是知识和能力
2、就业不要局限于自己的本专业,找准自己的方位,以阳光的心态对待自己的未来。
3、找工作要先工作,在工作中找工作。先就业再择业,把实习当作工作来做。
4、不等不靠,各显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5、早下手、早准备、广铺路、心中有数。
6、对所辖学生的就业技能要心中有数,积极主动地向有关部门提出培训计划。
7、帮助学生搞好就业策划,制作好毕业生推荐材料,帮助毕业生搞好自我包装。
8、密切注意就业受挫学生的思想动态,严防因就业受挫而发生的意外事故。
六、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1、选好配好班主任、班委干部、团支部干部。
2、按需要高标准开好主题班会、班委会、团支委会,注意解决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各种实际问题,弘扬正气,培养集体荣誉感,营造优良班风。
3、对学习、工作等各项活动实施目标管理,争先创优,增强班级凝聚力。
4、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5、通过建立班级内各种形式的互帮小组,使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照顾、情感上互相关爱,构建和谐班级。
七、组织、协调班主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及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沟通,对有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2、走进大学生,零距离做好思想工作。
3、组织利用好学生班主任,做细学生思想工作。
4、调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班干部的积极性,利用骨干做好思想工作。
八、做好学生党支部工作,建好班委会,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机制。
1、实行学生班委会轮换制,一年一换届,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使骨干队伍得到扩展。
2、注意培养并发挥学生党团支部成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班委会成员、校系团委学生会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寝室长等骨干力量的作用。
辅导员工作流程
1、每周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例会,完整准确地传达学校例会精神,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布置班会内容,组织并开好班会(检查讲评上周工作,布置本周任务)。
2、参加夜间值班,处理突发事件。
3、抓准问题,及时通过会议研究处理,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及时谈心处置,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校系的意见要求,提高工作的及时性、主动性。
4、经常深入宿舍、食堂、教室、自习室、操场,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同玩、同乐,与任课教师、食堂管理员、舍管员、网管员等人员沟通,并关注晚就寝的纪律、卫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每月召开一次学习生活情况分析会,及时找出倾向性问题,拿出解决措施和方案。
6、每周必须参加党日活动,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与学生党员共商共议,积极参与学生组织的各类政治学习、班会、座谈会等。
7、主动向系、总支、机关有关部门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重大事件及时汇报。
8、期初
①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②督促学生按时缴费注册;
③做好老生返校的假期社会实践的总结汇报;
④细致地做好迎新工作:备品发放、熟悉校园、安排寝室、办理餐卡、领取教科书、分配班级、安排座位等;
⑤新生的入学教育和军训工作;
⑥做好补考工作;
⑦组织发放教材,传达教学实施计划;
⑧做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级、奖学金评定结果的公示和征求意见工作。
9、期中
①督促学生在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同时,搞好期中考试的复习,消化已学知识;
②对挂科和成绩靠后的学生,采取检查教科书的研读情况、口试面试、与家长沟通给学生压力、先进学生帮带、任课教师重点辅导等各种有效办法,搞好复习,提高成绩。
10、期末
①做好期末考试的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动员、复习辅导、考风考纪,参与学校的考试工作,做好考试总结和讲评;
②搞好学生学籍材料,包括鉴定、学籍登记表、奖惩材料;
③搞好学生综合量化考核评分工作;
④各类档案材料的整理、移交等;
⑤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级、奖学金评定等;
⑥学期工作总结;
⑦教学设备的检查整理报表;
⑧调寝工作;
⑨卫生清扫。
导员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1、迟到早退、旷课
2、寝室卫生
3、夜不归寝
4、外出请假问题
5、乱扔垃圾
6、酗酒吸烟
7、形象仪表
8、沉迷网络
9、考试诚信
10、无度消费
11、狭隘的团体主义
导员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1、丢失财物:
(1)从防范手段抓起,抓好贵重物品的保管保密工作;
(2)树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思想意识。我们还未处在太平盛世,盗窃行为、盗窃分子有机就乘,所以要有金必昧,拾金不昧,不能夜不闭户;
(3)消除"诲盗"行为,不给盗窃分子犯罪机会。
(4)失窃时要立即报案,做必要的现场保护,不可丧失破案最佳时机,丧失时机,失窃者自己负责。
(5)主动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
(6)牢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破财免灾、亡羊补牢,犹时未晚、吃一堑长一智、吃亏是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打架斗殴
(1)练就动口不动手的君子风度;
(2)搞五湖四海的团队精神;
(3)忍耐、宽容、大度、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性格培养;
(4)不记仇,多记恩,消除报复心理;
(5)帮友不帮凶,帮理不帮情,劝架不起哄,说服正在打架斗殴的朋友住手,避免打群架;
(6)及时安事,赔礼道歉,多做自我批评,及时化解矛盾,破财免灾;
(7)计算打架成本,该出手时别出手,想出手时多动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8)"不打不成交",矛盾解决后,对手变朋友,携手度过大学生活。
(9)吃亏挨打之后,要向老师和有关部门报告,相信校方会公正处理,切勿以牙还牙,以打对打,两败俱伤。
3、情感问题
4、心理障碍(厌世)
5、人身安全
6、就业心理障碍
7、专业偏执症
8、师生恋
9、厌学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组织学生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组织专题教育辅导,讨论和考核,教育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把握适当时机,确定有针对性的教育主题,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近、现代史国情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组织和指导学生军训、劳动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按规定评定成绩,并突出抓好活动中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走正确成长道路。

  4、帮助学生党、团组织开展党、团活动,培养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抓好学生日常思想教育:

  1、每学期有工作计划和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

  2、熟悉和掌握年级每个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身体、家庭等情况,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

  3、定期调查分析学生思想情况,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倾向和个别思想情况,每学期写出一篇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材料。

  4、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经常与学生谈心,及时做好个别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5、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受奖励、处分及其他有关情况。

  三、对学生进行学风和职业理想教育:

  1、配合教务行政抓好课堂、考试等学习记律,教育学生树立严谨的学风。

  2、与任课教师紧密配合,随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反映,及时沟通情况,研究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

  3、开展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科学研究,主题教育等活动,积极鼓励勤奋钻研,学习向上的风气。

  4、开展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活动,提高学生做合格人民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四、加强学生管理教育:

  1、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

  2、及时掌握和汇报节假日学生离、返校情况,协助校办公室做好学生请、消假工作。

  3、按照我院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为人师表的文明礼貌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指导。

  4、配合后勤宿舍,伙食管理部门,抓好学生生活管理,认真参加学生宿舍、食堂值班工作。

  5、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娱乐活动,加强活动的指导与管理。

  6、认真做好各项评优和各项困难补助评比工作。

  7、及时反映学生违纪情况,负责调查,写出书面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8、做好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发生后的汇报、处理工作。

  9、及时组织填写和按要求上报各类报表,学年总结,学生自传和奖惩等学籍管理材料。

  10、抓好学生的综合测评,平时做好记载,学期进行初评,结合学年总结进行总评。

  五、抓好学生集体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1、抓好基层班级建设,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主题班会活动,积极鼓励团结友爱,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风气,保证年级中有先进班级典型。

  2、抓好学生寝室建设,经常深入学生寝室,杜绝卫生、内务、秩序等方面不符合要求的寝室。

  3、按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集体活动。

  4、加强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

  5、抓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提高,定期总结交流学生干部工作情况,建立起一支坚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六、加强学生工作理论研究:

  1、认真参加辅导员工作会议和理论学习等活动。

  2、加强学生工作理论和辅导员工作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3、密切联系院学生工作实际开展科学研究,辅导员每年写出一篇有质量的调查报告或理论研究文章。




摘要: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需要加大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力度。然而高校辅导员工作“错位”的现象严重阻碍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针对东莞理工学院辅导员建设现状,客观地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进行一次深刻的反思,剖析工作错位的原因,寻找对策,做到准确把握“负担”的真正内涵,对辅导员工作既要做加法,又要做减法,实现减量增质,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工作错位; 减量增质
  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年7月23日教育部发出《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首次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与职责作出明确规定,详细列举了八项工作职责,并把配备辅导员的数量要求纳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这标志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被提上新的议程。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却因疲惫周旋于各种杂乱无章的日常事务而出现本末倒置、重心偏离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要对当前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深刻反思,让辅导员真正从杂、繁、多的日常事务中回归工作本位——思想政治教育。东莞理工学院作为一个新的本科院校,2008年将面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更具有现实且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错位”——队伍建设不稳定
  辅导员工作“错位”是指辅导员的工作离开了原来的或应有的位置。辅导员工作原来或应有的位置究竟是什么?《规定》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和本质所在。现实中,辅导员队伍在高校中属流动性较大的群体,多数辅导员一般工作2-3年就调离此岗位,极少数辅导员能长期坚持下来。究其原因在于长期坚守岗位的辅导员在现实境遇中将会十分尴尬:在职称评定上属于无奈群体,个人进步和发展可能性就不大;职务晋升上属于被忽视群体,最终导致辅导员队伍“更新”现象频繁。一定意义上“更新”意味着这个队伍缺乏向心力与稳定性;“更新”意味着这个岗位始终没有行业“大家”,总是一些新手;“更新”意味着辅导员只是一个工作岗位而非一种职业,缺乏事业的牵引力;“更新”意味着辅导员为了以后自身更好地发展,容易导致工作重心发生偏离和错位。而辅导员工作“错位”的本质是工作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成为制约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专业化以及职业化建设的瓶颈。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错位”的根源——角色和权责不清
  1.角色定位不清
  辅导员的岗位职责长期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严格界定。一般来说,各高校都赋予这一岗位教育和管理的职能,但教育与管理的边界却不明确,内容没有具体化。辅导员似乎是无所不教、无所不管、无所不能,成为“全能”冠军。全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味着无能,最终导致辅导员角色的混乱,甚至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角色冲突。人们评价辅导员的角色职能时,有传教士(思想教育)、管理员(纪律检查)、法官(奖惩实施)、裁判(事故调停)、联络员(各类通知)、消防队伍(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指挥员(组织各类学生活动)、推销员(学生就业)、咨询师(学生日常提问)、慈善家(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讨债人(追缴学生欠费)等十几种说法[1]。辅导员集众多角色职能于一身,虽然为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载体和渠道,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但也明显地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辅导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其主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潜心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了解学生群体的新特点、新变化,也不能自觉学习、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水平,进行创新教育,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此外,这种角色定位不清,还使辅导员角色在工作与生活中处于“两不属”的尴尬境地:既不属教师,也不属行政人员。辅导员就变得“说起来重要,想起来重要,急起来重要,平时不重要。”
  2.工作权责不明
  角色定位不清必然引起工作权责不明。随着学生管理中出现新情况,维持学生稳定责任人、学生人身安全责任人等多重身份均落到了辅导员身上,导致事实上的责任无限、工作上的无底线;权责不明晰,边界不清楚,也导致了工作任务的随意性。从当前高校辅导员人员配备情况看,高校辅导员数量不够充足,这也进一步出现了工作权责不明的状况。调查数据显示,我院目前专职辅导员的配备比例在1:200以下的占14.3%,配备比例在1:200~1:500之间的占23.8%,配备比例在1:500以上的占61.9%。而厦门大学也有一组关于全国部分高校专职辅导员配备情况的调查数据:配备比例在1:150以下的高校占0.9%,配备比例在1:150~250的占29.5%,配备比例在1:250~350的占26.4%,配备比例在1:350~450的占12.6%,配备比例在1:450以上的占22.5%[2]。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2002]16号文件的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显然当前许多高校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出现辅导员配备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本来就数量不足的辅导员,不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工作,还要包揽大量的行政事务工作,整日处于应付繁杂事务的状态,“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即便如此,学生工作还难以做到细致入微和保质保量。
  三、解决高校辅导员工作“错位”的关键——实现减量增质
  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辅导员更是大喊“减负”。在此,我们首先应弄清两个概念:一是工作负担;二是减负。所谓工作负担,指的是工作上所要承受的压力或担当的责任,它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所谓减负,主要是指减轻辅导员过重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客观地讲,工作总要有一定的负载。负载过轻,辅导员得不到能力发挥与事业发展的机会;负载过重,工作就成了令人生厌而又不得不为之的“负担”,阻碍和扭曲辅导员的发展。减负的实质并不是简单地让辅导员工作轻松一点,减负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实效和促进辅导员自身的发展。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出现颠倒和错位,该重的不重,该轻的不轻。必须对工作负担进行重新分配和内在改造,一方面要适量减负,一方面还要适当增负。减,主要指减少量意义上的工作负担;增,主要指增加质意义上的负担。二者结合,以提高工作的价值和“含金量”,使辅导员把自己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按照一定的需要和价值取向进行分配,在工作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重,有所轻,以保证完成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最终实现辅导员工作本位回归——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减量增质。下面以我院辅导员队伍的现状为基础,从“减量”与“增质”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
  1.减量——摆正角色、界定权责,实现职能回归
  (1)把好入口关,壮大辅导员队伍 假设完成一份工作需要5个人,实际只配备1个,这种工作在量上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调查显示,我院辅导员的学历均在本科以上,新引进的辅导员更达到研究生学历,但当前我院辅导员与学生比例在1:200的仅占14.3%,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不乐观。为此,今后学院在严格把好入口关的同时,应增加辅导员的配备,真正从量上壮大辅导员队伍,避免因人员不足而影响工作效果。
  (2)摆正角色,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规定》在总则中第三条对辅导员的角色作了一个清晰的定位,并明确界定了其主要工作职责,这为今后辅导员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关部门和领导要克服惰性,打破常规,以提高运作效率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首要目的,合理调整某些工作任务的归口,如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兼职班主任制度,主动为辅导员减负。调查数据显示,我院辅导员主要的工作困扰是工作负担过重,占47.6%,有66.7%每周工作51~70小时;每周文化活动时间几乎没有的占19.1%,少于1小时的占28.6%,2~3小时的占42.9%,4小时以上的占9.4%。辅导员文化活动时间不足,辅导员在量上的工作过重显而易见。如何为辅导员工作实现量上减负,清华大学1953年建立起来的“双肩挑”辅导员制度可以为各高校提供一个范例。我院于2005年推行兼职班主任制度,选聘一批政治上优秀和业务上突出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兼职班主任,既为辅导员排忧解难,又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舞台,达到双赢效果。
  (3)坚持以人为本,准确把握辅导员的需要 我们一直以来十分关注学生的需要,强调以人为本,我们在大力呼吁社会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群体——辅导员。辅导员最缺乏的是什么?最关心的又是什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只有找准了切入口,才能安稳人心。如下几组数据具体地反映了我院辅导员工作、生活困扰的情况:在影响辅导员岗位稳定性主要因素的问题上,把校内收入摆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占33.3%、38.1%;把职务职称摆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占23.8%、33.3%。这充分表明,经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005-12-12         来源: 人民日报
  大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园地。当前,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是,一些大学往往过多关注学校规模、学科建设、教法改进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大学的人文精神构建,忽视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形势下,大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大力加强和创新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责任感。
  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应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于使受教育者认同教育者的价值选择。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须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教育行为产生影响的前提是受教育者“悦纳”这种教育。在今天的开放环境下,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大为增强,越来越习惯于用自己的大脑来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寻找答案,乐于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体会在课堂上、校园里所了解和掌握的一些道德认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从现实环境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变“填鸭式”为“引导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多开设一些“活动类”课程,如规定大学四年必须为社区服务多少小时等,使社会实践成为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的一项活动。
  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就必须整合各种要素。拥有一支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是必须的,但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是某一个部门、某一部分人、某一时段的事。例如,高校实施学分制后,学分成了衡量学生成才与否的重要标准,这容易使学生产生重学分而忽视品德修养的倾向。这就需要教学部门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重视人文课程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考虑学生品德培养方面的学分设立。此外,寝室、教室、食堂等校园方方面面的环境建设,无不渗透着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无不洋溢着育人的芳香。可以说,校园无闲人,人人都育人;校园无闲事,事事都育人;校园无闲处,处处都育人;校园无闲时,时时都育人。当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切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特征和内容


(三)环境管理
  高校大学生思想 政治 工作环境管理是指高等学校有意识地创设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情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有校园的建筑、校舍的布局、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的布置与管理、运动场的设置、校园绿化、宿舍管理等;精神环境(校园文化)则包括学校的舆论倾向、校风和传统、学术气氛、人际关系、教学秩序、规章制度等。学校的物质环境 影响 着 教育 的质量、规模和水平。如物质设施是否在遵循实用价值的同时,充分地考虑使用者需求方式的多样性和层次的丰富性,是否体现出正确对待任何主体需求的平等精神和人文关怀;建筑风格是否反映出人对特定 时代 精神的理性思考与感性把握,景观文化是否能够利用特定的场景布局展现大学的文化特色、能否使人涉足期间就受到视觉上、情感上、思想上的冲击与震撼并引人思考,带给人一定的启迪,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管理应该考虑的 内容 。以校园文化为主的学校精神环境的管理就是要发挥隐性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每一所高校都应充分挖掘学校 历史 传统宝贵资源,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通过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 科技 竞赛、文娱 体育 等校园文化活动,构建优秀校园文化,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其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四)队伍管理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就是通过 理论 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教育、培养和锻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学校稳定和 社会 主义办学方向。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可以提高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良性互动,使之成为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发展 、教育成本分摊机制的推行和就业方式的社会化,以及 网络 传媒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巨大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刻不容缓。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坚持原有一些好做法和好经验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式、 方法 、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而这些都有赖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五)宣传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管理实质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形象塑造的 问题 。宣传形象是指高校通过一定的信息渠道有效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和政策措施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形象,具体而言包括宣传主体、宣传目的、宣传内容、宣传方法、宣传效果等基本要素。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宣传的基本范畴比较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二是宣传内容存在简单化、庸俗化、教条化的问题。三是宣传语言生硬呆板,缺少亲和力,甚至有程式化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因此,需要通过宣传管理来实现共赢。第一,围绕高校党委制定的整体工作规划,把握大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针对大学生各层次的问题,分阶段制定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路,实施宣传教育工程。第二,要对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形成宣传好人好事、弘扬正气、奋发向上的宣传教育格局。第三,要构筑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网络。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包括互联网技术的 应用 ,树立先进典型、模范人物,鼓励积极向上的校园风尚和大学文化,使大学生有目标、有方向。第四,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宏观控制,加强对宣传、出版的管理。第五,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宣传设施和宣传阵地建设力度。第六,加强与社会新闻媒体的联系,强化正面的宣传,树立高等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六)课程管理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课程管理就是在高校课程设置和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管理,使其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满足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具体而言,一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程管理。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育目标。二是加强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专业方面的课程管理,提升专业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三是开展素质教育的课程管理,通过素质教育中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引导学生突破个人利益的狭隘界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七)信息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管理是指在信息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通过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放性、互动性、时代感,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的信息生活。由于网络使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复合化为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虚拟生活,因此保 持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张力、加强信息管理十分必要。一是要利用具有健康、 科学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内容的优秀网站,以满足大学生道德、科学、人文、 艺术 的综合需要为中心,发挥校园网对社会生活的延伸和覆盖,优化校园信息环境。二是要利用网络资源,使校园网成为大学生的新型的学术支持、认知支持、人际互动支持,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 学习 、生活提供服务,实现德育的渗透性、广博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 计算 机、多媒体、虚拟现实、激光技术等手段,达到超越时空,使大量生动事例逼真地展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青年大学生的面前,收到声形并茂、情理交融之效。三是要运用技术、行政和 法律 手段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四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和网络德育能力,即敏锐的信息意识、良好的信息能力、崇高的信息道德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八)危机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危机管理是指以在校大学生为特定对象和事件而开展的有效监控、疏导、处理和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安全、健康等各种突发事件以及社会其他方面的重大问题对学生的突发影响为管理目标的管理机制和行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大众化的发展。高校与外界的联系在加强的同时,也促进了高校内部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人数大增,教学研设施的投入和改善的相对滞后;学生的学业就业压力大、心理问题以及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突发事件增多;学校办学层次繁多,内部的竞争与合并加强,教师工作压力大等。社会公众对高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媒介对高校的关注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新形势下,近几年我国高校突发事件不断,严重危害学生人身安全,教学、学习、生活、工作秩序,造成校园甚至社会的不稳定,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重的考验。高校危机管理理论的 研究 和应用,将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增强预警性,维护高等学校的形象、声誉以及社会稳定。保证高校社会使命的顺利完成。危机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中的运用将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中危机意识、危机应对策略的形成,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常态管理和非常态管理相结合,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3 09:29 , Processed in 0.38923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