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165|回复: 0

[笔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0 11: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概念: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观察: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记忆:一个人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或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遗忘:对识记过的事务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重现。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创造思维:人们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能力:直接影响人们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活动。
气质:人的心理活动全部的动力特点的总和。
性格: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品德:个体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行为是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群体: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集合体,其成员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联系和心理依附关系。
从众:群体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心理健康:个人心理处于正常、积极的状态,并同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
集体凝聚力:集体成员之间结合上的协调性和整合性,表现为集体成员共同一致的合作行为。
问答题
1、        心理现象分类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的特征
2、        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冯特 1879 德国 莱比锡大学
3、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3、        有利于教师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4、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3、        教育性原则
5、        大学生学习特点
1、        学习动机的社会性日渐增强
2、        间接性学习动机站主体
3、        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4、        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6、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        教育大学生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
2、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3、        正确运用奖惩
4、        适当开展竞赛
5、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加强学习目的、意义教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定势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
3、        提高教师讲课的艺术和水平
4、        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
5、        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
6、        把学生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7、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7、        大学生观察的发展特点
1、        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
2、        观察的目的性日益增强
3、        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
4、        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8、        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对知识感知的效果
1、        实物直观
2、        模象直观
3、        言语直观
9、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        材料的意义
2、        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3、        学习程度
4、        材料的序列位置
10、大学生记忆能力的特点
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11、利用遗忘规律正确组织复习
1、        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复习要及时
2、        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一般来讲分散复习的效果比集中复习效果好
3、        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4、        复习的形式要多样化,多种感受器官协同活动
12、思维的种类
    1、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   
13、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分类、系统化  3、抽象、概括、具体化
14、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1、过去的知识经验  2、变式与比较   3、形成知识体系  4、运用知识
15、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
1、        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16、影响问题解决因素
    1、问题情境2、有关的知识经验  3、定式 4、功能固着  5、情绪状态和动机强度
5、        个性差异
17、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行为发展的环境
3、        培养发散思维引导学习突破习惯的思维定势
4、        教给学习创造方法
5、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性活动
18、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动作  2、多余动作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4、还有其它外部表现
19、注意的属性
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伴随其他心理过程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开端,并保证心理活动顺利进行。注意总是参与心理过程进行。心理过程进行中也离不开注意。因此,既没有脱离心理过程的单纯注意,也没有离开注意参与的心理过程。
20、注意品质
1、        注意的范围  
注意范围受知觉对象的特点所制约,注意范围受个人知识经验与技能熟练程度影响。
2、        注意的稳定性
刺激物的特点,个体的主观状态,
3、        注意的分配
活动的熟练程度,同进进行几种活动之间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4、        注意的转移
影响注意转移依赖于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注意转移依赖于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新活动的性质。注意转移与人的神经类型、已有的习惯有关系。
21、正确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        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2、        培养广泛而稳定的间接兴趣
3、        培养学习的自制力
22、大学生能力的差异
1、        大学生能力类型的差异
知觉方面,记忆方面,言语和思维方面
2、        大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3、        大学生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23、气质的类型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24、气质和教育
1、        了解学生气质特点加强个性教育
2、        依据气质特征进行知识、技能的教育和训练
3、        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加强职业指导
25、性格特征分析
1、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
表现在对劳动学生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
表现在对自己态度的性格特征
2、        性格的情绪特征
3、        性格的意志特征
4、        性格的理智特征
26、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27、品德心理形成过程
1、        道德认为的形成
道德概念的形成,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2、        道德情感的产生
3、        道德意志的形成
4、        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28、大学生品德的培养
1、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识
使大学生形成接受品德教育的积极态势,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理论修养。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道德问题讨论。
2、        加深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把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通过优秀文艺作品和榜样人物事迹的感染,加深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努力培养学生自我调节、控制情感的能力。
3、        锻炼大学生的道德意志
通过活动锻炼大学生的意志;通过规章制度的招待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锻炼大学生的意志;为大学生提供道德意志的榜样,激发他们意志锻炼的自觉性;针对学生不同意志品质,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        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要求学生作到知行统一;采取强化手段,巩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阻抑不良的道德行为;通过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的建立,创设使学习产生或重复良好道德行为的情境,不给他们留有重复不良行的机会;对有不良道德行为习惯的危害,建立起克服不良道德行为习惯的信心。
29、集体凝聚力的方法
1、        充分发挥学习干部的作用
2、        在班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0、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        交往动机的强烈性
2、        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3、        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3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交换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忍让原则;相互尊重原则
32、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1、        人际关系的建立
主动进行交往;学会进行印象控制;帮助别人;移情
2、        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避免争论;避免指责、否定对方;坦率承认自己的错误;掌握批语的艺术。
3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情绪状态良好;意志坚强;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能够适应环境;心理和行为与年龄特征相符合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3 10:23 , Processed in 0.15044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