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123|回复: 0

[笔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精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0 11: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动物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3.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过程。认识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言语等。
4.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存在一下稳定的、经常出现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正式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的实验工作,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他因此也被人们誉为“心理学之父”。
6.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后期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被成为“新行为主义”。
7.1967年,奈赛尔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8.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9.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10.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心理与行为与特点和能力的出现、已有心理与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或消失。
11.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像、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思维的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在婴幼儿期之后的发展中。社会性发展,从过程角度讲,是指个体逐渐掌握社会规则、适应社会角色要求并做出恰当的社会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也称为“社会化”。
12.认知发展学派以皮亚杰为代表。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和平衡。同化是指个体将新的信息整合进已有的知识系统或认识图式中去。
13.个体毕生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青少年期是由儿童成长为成人、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时期。整个青少年期又可以分为:青少年早期(十一二到十四五),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青少年中期(十四五至十七八岁),相当于高中阶段;青少年晚期(十七八岁至二十一二岁),相当于大学阶段。
14.佩里认知发展的三阶段论: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
15.友谊的六大功能: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社会比较、亲密。
16.气质是指个体内在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分为: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四个类型。
17.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显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变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倾、内倾、独立、顺从型
18.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19.一般说来,大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
20.斯滕伯格1986年提出的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主要分为情景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成分亚理论。
21.现代西方心理学中常用智商表示智力的高低。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2.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环境类要素、情绪类要素、社会性要素、生理性要素。心理要素分为:认知要素和情感、意动要素。        场独立型(以内在参照物) 场依存型(以外在参照物)
23.社会心理角色是指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和态度模式。
24.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
25.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要素分为:教师的认识水平、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又分为: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26.美国心理学家罗森特提出良好教师的人格素质具有以下四个维度:成就取向、人际取向、课堂行为、组织才能。
27.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包括:教师的威信、教师的信念和责任感、教师职业的教学效能感。、
28.专家型教师的特征: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的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
29.学习是人和动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
30.冯忠良教授吧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31.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主要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32.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过程阶段性、学习内容特殊性、学习组织主体性。
33.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情景与反映的联结三个定律,即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率。
34.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的过程主要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造过程、动机过程。
35.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36.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的层次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先后顺序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
37.形式训练说各种官能是通过遗传获得,它就像人的肌肉一样,可以通过训练或联系增强其力量。
38.贾德提出了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其经典实验是1908年的“水下击靶”实验。
39.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的作用越强烈,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积极性越高,月能发挥学习的潜能,学习的效率也就越高。表明: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
40.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多样性、发展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
41.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所提出的“成就需要”。
42.韦纳归因的三个维度是: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维度。
43.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的。
44.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说,是个人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控制。
45.下位学习: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新学习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旧知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就是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概括或包容程度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并列结合学习是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特有的命题既非上位关系又非下位关系,是并列的关系时产生的。
46.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定义不同、测量方式不同、表征形式不同、意识控制角度不同、习得与遗忘速度不同。
47.变式是促进概括化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指改变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
48.策略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元认知阶段。
49.元认知策略的组成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50.问题的四个基本成分:目标、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障碍、方法。
51.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问题解决活动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
52.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53.一般而言,中等强度的动机和相对适中的情绪激动水平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54.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在擅长的领域内表现突出、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能以深层次方式表征问题、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能很好的监视自己的操作。
55.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发展元认知、曾其那个自我监控的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问题的难度要适当、帮助学生正确的表征问题。                                                          造性思维的方法。
56.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奥斯本与1939年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
57.品德,又称“思想品质”或“德行”。它是一定社会或一定时代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58.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59.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60.大学生品德修养方法:学习、立志、躬行、自省。
61.群体是人们按照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方式组织起来,共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共同体。
62.按照群体内成员相互作用的目的和性质,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固定编制和严格的组织原则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以个人需求或意向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63.大学生班集体的特点:对共同目的、任务的深刻认识;集体成员间相互友好;有合理的组织结构;遵守集体规范。此外,大学生集体还具有以下特点:强制性;同一性;独立性;开放性。
64.社会助长作用是指许多人在一起工作可以促进个体活动效率的提高。相反,如果许多人在一起工作降低了个人的活动效率,就是社会致弱作用。
65.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交往动机强烈;交往的形式与内容丰富多彩;注重横向交往,忽视纵向交往。
66.认知偏差: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角色固着;自我认识。
67.心理咨询的类型包括:发展性心理咨询和调适性心理咨询。

1、论述:高校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特点的理解;学习高等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第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的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第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还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强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第四,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2、论述: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特点。
第一,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辨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大学生辨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与高等学校的教学密切相关,大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而且要掌握科学理论、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的发展历程,并要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过程。此外,大学生的生活、活动和他们所触到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他们产生新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需要他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全面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即需要他们发展辨证思维。  第二,在常规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迅速发展。大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学阶段是创造思维发展的最佳阶段;此外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三,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他们能够直接思考自己的认识活动,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过程及其活动方式;其二,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够进行较深刻的反思;其三,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容和意义,而且能够认识到规则的规则,能过在头脑中比较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则,对运算进行运算,有法则推导出法则。

3、论述: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与教育。
第一,大学生的能力差异可分为:1、能力的类型差异,包括以下几种分类: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2、能力的水平差异,包括以下几种分类: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
第二,大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教育意义: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心理学家世界了很多新的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如掌握教学,个别指示教学和个人化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4、论述题:大学生学习迁移的促进。
第一,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概括来讲,前面的学习为后继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基础,后继的学习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前面的结果。此外,还应该注意学习情境与日后应用情境的相似性。
第二,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布置适当的学习内容和练习题,使大学生充分掌握基本原理;通过练习使大学生在充分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归纳学过的内容,进而达到最有效的迁移。
第三,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善于把对大学生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
第四,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解决某一问题的具体方法,又要善于变化问题,以帮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的消极作用。
第五,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不良反应等消极心态,以便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5、论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许多情况况下,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和如何学。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何学到什么程度,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一种迫切要求了解的心情,大学生也不例外。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学习结果,不仅能够使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而且能够提高其学习热情,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四)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在保证教学内容新颖性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五)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按照人们自尊的需要、获得成功的需要而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它被认为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强烈诱因。

6、陈述性知识的常用教学策略。
一、动机激发策略。充分利用学习目标的的激励作用;及时修正学生的动机归因,以促进学生自愿生成意义的习惯;告知其知识技能的应用价值,唤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二、注意选择策略。采用符号标志技术;精心设计板书和直观材料的呈现方式;按知觉规律提供刺激。
三、复述策略。在新课的导言,讲授中的知识穿插以及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已经学过的知识等都是复述策略的具体表现。   四、意义构建策略。主要包括精加工、设计组织者、鼓励猜测、及时反馈等多种形式。  五、认知结构优化策略。经常指导学生归纳和整理学生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打破章节系统归纳方法性知识;加强抽象知识与感性知识的练习;提高课堂提问艺术,多提指向知识结构问题。

7、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有效地策略性教学一次最好只教少量的策略性知识,否则就可能出现贪多部消化的现象,容易出现策略掌握的的知识化倾向,而不能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学习中。  (二)教会自我监控。 当学生执行策略和完成学习任务时,他们应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教会他们尝试进行补救。    (三)在教授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 教师既可以通过提供策略可以应用的情景,使学生有充分的应用体验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提醒学生注意他们所使用策略的使用场合是否合适等反思途径来完成。  (四)激发维持的学生动机。 如果学生意识到策略的确提高了他们的成绩,就可能得到激励,就可能倾向于继续使用策略。而且也应引导学生懂得,通过采用成功的学习者使用的策略,他们也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五)在具体情境中教授策略。策略知识的应用离不开具体学科内容的支持。    (六)长期教学。众多研究表明,复杂的信息加工所涉及的许多策略必须经过充分练习才能掌握。

8、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完善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认知结构。1、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丰富的领域知识被看作是个体进行创造活动俄必要条件,但知识的掌握并非创造性地充分条件。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以及对学科知识的探索态度。2、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常见的技巧有缺点列举训练、充分利用已有信息进行推理和联想训练、图形想象训练等。3、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管理主要涉及对认知资源、环境、时间三方面的管理。   (二)激发创造性动机。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确立目标和意图;(2)激发好奇和探索;(3)鼓励自我竞争。   (三)塑造创造性人格。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2、确立创造的信念   (四)创设创造性环境。1、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2、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

9、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和班风上,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3)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4)利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5)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二)大学生要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1)学习负担要适量;(2)生活节奏要合理;(3)用脑要科学。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1)培养个人的幽默感;(2)增强生活适应能力。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3 07:22 , Processed in 0.572236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