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225|回复: 0

[笔试] 高等教育学参考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0 14: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高等教育学
名词解释目录:
1,高等教育2,高等教育学3,高等教育结构4,高等教育目的5,教育方针6,高等学校的微观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微观层次)7,高等学校的学制8,学位制度9,专业10,专业特色11,课程12,教学大纲3,教材14,高等学校的教学15,高等学校教学管理16,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17,高等学校培养目标18.教师专业化及含义19高等教育培养目标20.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21专才教育22.教师专业化23.质量工程24.高等教育区域结构25高等教育目的26通才教育.27威斯康星思想28教学原则29高等学校的学制30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31. 学科32教学组织形式33.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34.教育发展35.教育改革36.专才教育37.课程体系38.教育目的39.个体功能
简答题目录
1,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怎样促进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发挥?3,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3,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演变及其内涵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是什么5,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6,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因素?6,调整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7,高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8,高等学校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教学有哪些特征?9,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10,高等学校开展科研的意义或必要性1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2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12,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有哪些?13,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具体有哪些14,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具体表现及其实现?15,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6,十六大提出的教育方针内容是什么?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内涵是什么?18,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19,谈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0,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21,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22,高等学校的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23,社会实践教学有哪些特征24,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论述题目录
1,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价值观的认识2,论述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3,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4,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4,高等学校课程改革趋势5,如何认识和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6,结合高等教育学理论,谈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7,高校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特殊性 8,高校教师的任务和基本修养(素质要求)有哪些9,结合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说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10,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意义11,试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12,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展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3,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其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4,高等教育目的:就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高教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
6,高等学校的微观管理体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微观层次):高教管理体制有宏观和微观层次之分.微观层次是指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高校各个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即高校的内部管理,它可以按管理要素分为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六个要素,也可按管理部门分为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物资管理,后勤管理等,还可以按管理职能分成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
7,高等学校的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程度上分它属于学制中的最高层次.高等学校学制的制定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8,学位制度: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学位制度即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9,专业:专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业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10,专业特色:指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从构成要素看,专业特色具体表现为:第一,专业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科性质的程度高;第二,课程体系合理,能为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三,专业教师群体实力强,学术积淀厚,教师个体素养和专业水平高;第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职业适应性,在同类职业中竞争力很强. 从培养方式看,专业特色具体表现为:第一,适应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追求;第二,能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和社会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因素和条件;第三,能有机组合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形成合力. 专业特色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和积淀性的特点.
11,课程: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和结果,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
12,教学大纲:指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教学大纲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说明,本文和附录.它的意义在于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和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纲要.
13,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大学教材分为两大类:基本教材(正式出版的教科书,未正式出版,自编自用的教材或讲义,讲授提纲)和辅助教材(学术专著,习题集,学习指导书和课外读物).
14,高等学校的教学: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其内涵包括:构成要素,主要任务,基本特征和活动方式.
15,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指教学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检查,总结等活动,合理运用教学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因素,使教学工作者有序高效地运转,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
16,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主要指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我国目前的高等学校大致可分为三个能级:(1)设有研究生院,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教学与科研兼顾的重点院校;(2)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一般院校;(3)以培养应用性,技艺性为主的专科院校.
17,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指高等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规格要求,相对于教育目的来说,它是高等教育层次的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各类高等教育来说,则是共同的总目标.
18,教师专业化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转台,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9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20.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国际合作。
21专才教育:以培养专才(即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为目的的教育。专才教育注重学问的专深,技能的专精。特征如下:人才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代替性;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22.教师专业化: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3.质量工程: “质量工程”是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它是教育部、财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直接针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采取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
24.高等教育区域结构: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它们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
25高等教育目的: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我国高教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 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6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
27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思想的基本要义是,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够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28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依据已经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的目的是促进教学和教育工作者自觉地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9.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其制定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30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宏观层次:国家在协调和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而在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微观层次: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事务的责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和细胞。
31. 学科:基于学问性质划分的学问分叉、教学科目或学界组织。学科划分的基本依据是学问性质,其本质上是特定领域研究对象的特殊矛盾。
32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形式,为了有效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活动形式。基本形式有: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33.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对教学水平、质量、过程、方法等的意义、作用、目的的判断和推论,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包括以下要素:评价目的、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方法。
34.教育发展:整个教育系统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在总体上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不断生成、变化和更新的过程。往往表现为教育在数量和程度等方面的发展和增加。
35.教育改革: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传统及现有的教育系统结构作一种调整、改组、超越,使之更加符合目的性和规律性。其中,外部的动因和社会制约因素固然很多,但教育主体的主观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6.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不同,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门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37.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所设置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高等学校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比例关系上,即普通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课程及跨学科课程,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大、中、小课程,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等。
38.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教育目的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39.个体功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促进个体改变社会地位

简答题
1,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1)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 (2)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按高等教育自身的运行形态,可将其分为高等教育活动(包括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指与社会其他事业相区别的事业,通常包括高教目标,高教规模,高教结构,高教制度,高教管理等),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的观念形态),三者分别属于实践形态,制度形态和观念形态,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3)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学要研究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条: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

2,怎样促进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发挥?答:(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是高等教育对个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它也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体系中最基础的功能,可分为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功能,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 (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使受教育者政治化,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人才法律和促进政治的民主化三方面.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指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作为科技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高等教育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首先,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从事精神生产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次,高等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再次,在人才培养方面,比较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已有文化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 (3)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这两个功能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二者本质上没有什么矛盾.

3,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答: 高等学校已从最初培养专门人才的单一职能发展到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多重职能,高等教育在现代经济生活与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⑴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最基本的职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但这一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从层次看,包括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多种层次;就类型而言,高校专业门类越来越多,同一类专业人才中也有理论型,技术型,应用型等类型之分.⑵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⑶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否则会脱离社会实际.现代高校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从生产到生活,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科技,卫生,教育等各个方面,高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服务,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转让,兴办知识产业,进行社会监督等.⑷三项职能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不同层次,类型,水平和条件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但都必须完成培养高级人才这一基本任务,在教学工作方面投入主要的力量.

3,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演变及其内涵:(1)培养人才(以传授知识为主):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后到19世纪初,大学一直沿着培养人才这一办学方向缓慢发展着.(2)注重科研:柏林大学的创立把学术研究引入大学,大学活动的范围扩大了,大学的职能随之发生了变化,大学至此开始具有了第二种只能——发展科学的职能.(3)服务社会:威斯康星大学是另一所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它以“威斯康星思想”而著名.此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会工作的公民;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括:第一,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第二,专家服务.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是什么?答:内涵包括以下三层涵义:第一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可以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以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第二层次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第三个层次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5,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答:(1)高校教师是一种职业.一般地,衡量一种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人们通常以经济待遇,社会权益和职业声望三方面作为评价标准.三者之中,又首重经济待遇.但从教师本人方面讲,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教育专业水平和教育成就.教师的职业声望是其社会地位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着教师群体的职业权利的实现和教师个体的心理状态.从总体上看,高校教师的地位是比较高的. (2)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高校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者;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

6,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方向,使用规格和相应质量要求.培养目标指明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对应的职业种类;使用规格指明同一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层次上的差异;质量要求包括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两个方面.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专业培养要与教育方针,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第二,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德与才,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调与和谐;第三,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第四,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

6,调整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在新的世纪,各个国家的高校都在调整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调整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强调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这是出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知识成为资本的考虑.第二,要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因为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推动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职业更新加快.第三,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应变适应能力和交往协调能力.社会变动加快,人际交往加速,竞争性增强,不确定性增多,时代要求人才的各种能力得到加强.高等学校要主动适应社会,发挥其能动性,要在教育学生正确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主体精神,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共处.

7,高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答:专业建设主要是指专业内涵建设,专业内涵建设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设施建设;专业管理的建设.上述五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也不能平均用力,其中最关键的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8,高等学校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教学有哪些特征?答:基本形式有四种: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社会实践教学有以下特征:第一,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根本目的;第二,以参与为最基本的实践方式;第三,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定向选择性;第四,能与其他教学形式相互促进.

9,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答:根据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在吸引前人所制定的教学原则科学成分的基础上,我们提出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原则如下:(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5)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10,高等学校开展科研的意义或必要性 答:有重要意义(1)高等学校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2)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3)是发展新学科的坚实基础;(4)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5)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 答: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就是根据高校科技方针,任务,特点以及长期实践经验概括而成的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3)研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4)不同层次的科研规模与组织方式相统一的原则;(5)自定选题与课题组研究相结合的原则;(6)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答 与专门的科研机构比较,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是独具特色的,这些特点是高校科研得以发展的基础,也是其有能力承担各类研究的根本原因.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齐全的学科门类为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以及新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高校人才集中,机构灵活,投资少,见效快.(3)高校科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4)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发达的信息系统,使高校能快速掌握和集中各类有关科技发展动向和经济建设中科技需求方面的信息.(5)合理的高校科研布局,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12,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有哪些?答:在21世纪初,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大众化,终身化特征日趋明显.(1)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需要主要基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需要;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将人才培养放在世界范围来进行,有利于增强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民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2)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主要体现为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高教的重要目标),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须不断更新并注重教会学生方法),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3)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主要包括:体制多样化;类型多样化;标准多样化.(4)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三个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开始.(5)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等教育终身化已成为高教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13,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具体有哪些?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是高等教育对个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它也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体系中最基础的功能.归纳起来,可分为(1)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功能,(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3)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

14,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具体表现及其实现?主要指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功能.高等教育的生产力属性,使它产生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功能.其一,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其二,作为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其三,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15,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首先,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从事精神生产的最重要部门之一.其次,高等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再次,高等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已有文化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这是实现学校更新文化功能的最根本的方面.

16,十六大提出的教育方针内容是什么?答: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内涵是什么?答:具体来说,有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要充分发展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人们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第三,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第四,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第五,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相为前提和基础的.第六,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18,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答: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深化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19,谈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发展速度要适当;(2)要以内涵为主来提高规模效益;(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20,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每一种政策的实施对于当时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必须加以改革,主要表现在:
第一,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建立就业新体制;第二,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资格证书制度;第三,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有待进一步加以清晰地界定和明确;第四,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第五,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第六,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第七,规范就业市场秩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21,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答:大学教材应该具有各级各类教材甚至一切论著的共同属性,这里主要说明大学教材和其他层次教材,学术论著相比较而显现的特点.(1)共识性和探索性的统一.(2)学科性和职业性的统一.(3)体系性和协调性的统一.

22,高等学校的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与课后总结三个环节.(2)实验课教学.高等学校的实验课一般有三种类型:演示实验,基础课程的实验,设计性实验.(3)社会实践教学.(4)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23,社会实践教学有哪些特征?社会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使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有以下特征:第一,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根本目的.第二,以参与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第三,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定向选择性.第四,能与其他教学形式相互促进,效果互补.

24,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1)内容  广义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第一,基本素质.具体为思想道德,学力职务,职业技能,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第二,教学状态.具体为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工作,教学改革.第三,科学研究.具体为科研立项,论文著作,应用成果,教研成果,科研获奖.第四,工作业绩.具体为教学工作量,开课门数,课程抽考,综合评价,年度考核,表彰奖励.第五,特色项目或特殊贡献. (2)方式  评价方式是多样的,不仅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还包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而且还涉及教学能力,教师素质的评价等方面. (3)高等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课堂教学是目前高等学校教学的最主要的形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学校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和基础.目前各高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及监控都十分重视.

论述题
1,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价值观的认识.答:(1)高等教育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这种观点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2)个人本位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这种高教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3)以上两种高教目的观既有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在于使高教走出“象牙塔”,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对于发挥高校的功能起积极推动作用,但绝对的社会本位观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使高校缺乏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易走偏方向和短视行为,忽视学生兴趣爱好抹杀个性等.个人本位的价值观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路,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但过分强调个体本位观也有弊端,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得教育对众多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下降.社会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长期相辅相成,并在教育实践中交替占据主导地位,背后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我们在高教目的观选择上,应寻求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相适合的整合思路.

2,论述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答:就目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情况来看,高校管理的效率还存在着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反映在:(1)校—院—系或校—系间权力结构不尽合理,行政权力过于向校集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自主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学院制尚在探索之中,学院的行政权力有待大力加强;(2)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并且相互之间还存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另外,(3)行政管理部门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围绕这些问题,今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第一,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结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第二,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大量裁减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办学效率;其次,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 第三,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到职称评定,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面.第四,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

3,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重要前提之一.高校师生关系可概括为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
教育关系是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具有先赋性,稳定性的特点;
人格关系是指高校学生岁人是尚未成熟的一代,但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其与高校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心理关系主要包括高校师生间的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师生之间的认知也要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积极肯定的认知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调节器,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它不仅可以推动高校师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某项教学任务,也可以使彼此交往的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满足,高校师生的情感关系具有社会性,普遍性,稳定性等特点;
道德关系需要高校师生在教育过程中都应该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它维护和巩固需要靠双方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法律关系是对高校师生间其他各关系的法律确认和保障.高校师生间的这五种关系紧密相关,贯穿在师生教育活动的始终,且在每一活动中都有体现,不能竭然分开.
高校师生关系主要特点有:(1)在教育关系层面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2)高校师生人格和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3)高校师生情感关系具有互动性.
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有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并注意以下几点:(1)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师生在人格关系上是平等的,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作为有独立人格和教育主题来对待,要求师生平等.建立一种超越代际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2)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师生双方对各自及对方的角色规范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和认同.(3)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它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能力,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职业品质的修养水平.(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应明确学生是自己的服务对象,必须理解,热爱和尊重学生.

4,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答:(一)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1)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师个体,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进修,主要通过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和教学质量,科研成果来体现.作为教师群体,一是要进行师资队伍结构调整,达到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二是要加强梯队团队建设,形成凝聚力强,协作精神好,方向明确,很有后劲的学术梯队.(2)教学内容建设.一是要认真选择教学内容;二是要科学组织教学内容,不能不思改进也不能脱离教学实际.(3)教学资源建设.包括基础建设和推进共享两个层次.基础建设是在各课程组,教研室,院系或学校范围内进行的,推进共享则突破学校范围,可为互联网提供信息资源并免费开放.(4)教材建设.其中编写是前提,选择是关键,使用是目的.(5)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6)体制机制建设.
(二)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具有鲜明特色,并具有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 要想使自己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首先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进修,做到思想进步,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业务精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称层次,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学研究.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及时引进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和他们的专业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4,高等学校课程改革趋势:答:面对急剧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挑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路径.当前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趋势是:(1)课程基础化.知识更新,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流动明显加快,使人才的适应性在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于是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基础课比例加大.(2)课程综合化.当今社会中出现的重大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问题都需要多学科努力合作才能得到解决,科学技术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文理渗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学理工的应当有相当的人文知识,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应有一定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科技知识.开设综合学科的课程,跨学科的课程已成为时代的需要.(3)课程职业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既是高等学校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高等学校和高校毕业生的根本出路.开设应用课程,培养应用人才,从事应用研究已成为高等教育一种趋向;加强实践环节,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已成为高校课程实施的比较一致的选择.(4)课程国际化.世界各国都在注意了解,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课程改革的经验,思考本国的大学课程改革.从课程名称到课程内容,从课程结构到课程目标,都在改革借鉴之列.  以上所述的几种改革趋势并不是全部,但也足以引起高等院校和教师们的充分关注.

5,如何认识和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答: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办学思想的永恒主题,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讨论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1)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有对立的一面,由于二者任务不同,教师对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产生冲突,但两者又互相依存彼此促进,辩证的统一.①教学是高校科研的前提和基础条件. ②科研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③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2)教学与科研都是高校教师应有的任务,不可偏废.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关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误区有:误区一,认为高等教育中,教学是中心,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更多的偏向研究生培养.误区二,由于科研工作对教师个人利益和学校社会地位有着更明显和更直接的影响,部分教师不愿从事教学.误区三,简单的将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划等号.(3)对于这种片面强调科研或教学的做法应提出批评,它已对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构成严重影响.在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方面,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教师自我的道德调节.高校教师应以正确的道德规范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中的利益矛盾,正确看待现实中的利益关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教学,科研的协调平衡发展.②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强行政的综合调节作用.通过强有力的引导,规范,保障,激励,评价等措施使教学和科研结合的更紧密些,促进高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真正持久的提高.

6,结合高等教育学理论,谈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答:(一)要全面认识,理解高校教师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教书育人,开展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完成,主要通过教师的工作来实现. 每个教师都要(1)积极承担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把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3)根据自己专业特长积极服务社会,(二)要加强个人修养和素质(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2)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3)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4)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最后,我们还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吸收继承老一辈资深教师的宝贵经验,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7,高校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特殊性 高校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是和高等教育的属性和特点相联系的.(1)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高校教师劳动是一种专业性的劳动,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指导学生社会实践,都是按专业安排,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的.专业性的劳动与两个方面的联系最为紧密,一是学科的发展,二是职业的需求.(2)高校教师劳动对象的高层次性.高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大学生.一方面,高校教师劳动的这一客体区别于物体,一般动物为对象的客体;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劳动对象又区别于中学,小学老师的劳动对象.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大学生更具有能动性;师生的主客关系是互相动的,大学里师生主客关系的互动性更强.(3)高校教师劳动的时空延续性.教师劳动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是因为在每一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劳动不可能机械地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随意中断.教师的劳动时间,没有上下班的严格界限;教师的劳动地点,没有校内外的明确划分.

8,高校教师的任务和基本修养(素质要求)(一)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1)教书育人.每个教师都应积极承担教学工作,认真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科学研究.必须把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3)服务社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服务社会.(二)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1)个体素质要求: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二,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第三,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第四,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2)整体素质要求:第一,职称结构.第二,学历结构.第三,年龄结构.第四,专业结构.第五,学缘结构.

9,结合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说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1)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步增强. 独立性表现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逐步减弱,自学的能力大大增强,自主性表现为大学生能够比较主动地安排学习。创造性体现为不仅能主动思考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且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性地分析,解决一些问题.(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 其探索性最主要的方面是将科研与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高校的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为大学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是紧密联系的,科研也是提高教师水平和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随着学生年级的逐步提升,对科研活动的参与度也逐步提高,教学和科研逐步结合,相互促进.(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这种过渡性不仅表现在大学生的自主自立性增强,而且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一系列变化.大学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能帮助大学生很好地实现由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的过渡.(4)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专业而展开的,大学教学作为对学科和职业要求的回应,主要通过大学教学过程的专业性来体现.

10,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意义:(1)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教师如果不进行科学研究,就不能站到学科发展的前沿,不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方向,就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合格教师,也无法担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2)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高等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3)是发展新学科的坚实基础;(5)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对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设备,情报资料等实行现代化管理,离不开科学研究.

11,试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高等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教育机会与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对这对矛盾的协调和解决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围绕这一基本动力,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1)经济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动因:因为经济发展状况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改革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的多元化为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人才规格提出了要求,经济改革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示范.(2)政治因素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动因.高等教育改革是国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引导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种世界性现象,是中国运用政策引导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例证.(3)文化因素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传统文化对其影响有两方面,一是文化成为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二是文化传统有时会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阻力.

12,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展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按照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国情,在21世纪初,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大众化,终身化特征将日趋明显.(1)高等教育国际化 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起步较晚,但进展很快.一方面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需要,另一方面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2)高等教育现代化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必须是现代化的高等教育,主要体现为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现代化等方面.(3)高等教育多样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体制多样化﹑类型多元化﹑标准多元化.(4)高等教育大众化 ,强调教育活动的着眼点应面向社会大众,强调为更多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5)高等教育终身化 随着人口的增长﹑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人类自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人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接触新鲜事物.总之,我国正处在上述发展趋势的形成过程中,要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大众化,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可以作多维度的分析,我国高校应该抓住机遇进行长足的发展.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3 07:59 , Processed in 0.09291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