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552|回复: 0

[笔试] 《高等教育学》各章复习重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0 14: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高等教育学》各章复习重点
一、是非判断题
第一章(略)渗透在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中。第七章:渗透在简答、论述题中;
第八章:渗透在名词解释;第九、十、十一章:(略)渗透在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中;
1、(√)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的途径。
2、(√)教育目的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3、(√)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有教学工作、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等。
4、(√)高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既有合理之处,也有局限性。
5、(×)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高于15%时,标志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6、(×)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高于50%时,标志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7、(×)学制指一个国家的各类学校的方针政策。
8、(×)《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四级。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
10、(√)权力分散型高教宏观管理体制又称为分权制。
11、(×)目前我国公立高校领导体制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
12、(√)《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3、(√)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14、(√)高教结构是指高教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
15、(×)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校的整个教育制度。
16、(√)高教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17、(×)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是属于高教结构中的微观结构。
18、(×)科类结构是属于高教结构中的微观结构。
19、(×)课程结构是属于高教结构中的宏观结构。
20、(√)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组成
21、(√)结合日常教学是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途径之一。
22、(×)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相同的目的与途径。
2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征有:人才培养的目的、现实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
24、(√)大学生社会实践作用之一是,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
25、(√)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作用之一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26、(√)大学生社会实践作用之一是,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 能。
27、(√)大学生社会实践作用之一是,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28、(√)疏导性原则是高校思政教育原则之一。
29、(√)学校思政教育课教学,主要指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
30、(√)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
二、名词解释题
1、高等教育:P5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文化(狭义):P17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
3、文化(广义):P17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4、教育方针P29:是指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教育目的P32: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6、社会本位高教目的观:P55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7、个人本位高教目的观:P55主要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8、学制P84: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学校性质和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学校之间的关系等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10、高等教育结构P146: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11、专业:P204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2、学科:P205是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
13、教学原则:P226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或基本准则,它属于教学的指导思想
14、课程(狭义):P235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15、课程(广义):P235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16、高校专业教学计划:P40是按照高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7、教学大纲:P242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分为3部分:说明、本文和附录,本文是重点
18、教材:P245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19、教学方法:P265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20、教学评价:P288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 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教学测量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实地描述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水平。
2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P270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映
三、简答题
1、简述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P5
答: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为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及政治纲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统治阶级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首先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从组织上保证其领导权;其次利用经济力量来掌握高等教育领导权;再次是运用思想意识的力量来影响和控制高等教育,左右高等教育的发展。
(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里,政治上的不平等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关键,而民主化问题是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在社会主义社会,实施义务教育,大家均有机会接受教育,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是不平等。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政体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政权不一样对学校管理不一样。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国家一般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定教育目的来贯彻一定阶级的政治纲领。
2、简述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P7-9
答:(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通过对青年一代的政治教育,使个体理解社会的政治观念,树立社会所向往的政治理想,形成维护现行政治制度的政治行为。
(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任何统治阶级都要为本阶级培养和选拔统治人才,从而巩固其统治地位。当代,科学的社会化,科学技术全面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统治人才的要求更加突出,并出现了“政治专家”、“技术官僚”的潮流,为此各国更加重视统治人才的培养。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一方面政治上的民主权利在教育领域得以扩展与延伸,另一方面教育领域的民主化进程又进一步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3、简述经济发展对高教的作用。(为什么经济发展对高教起决定作用?)P10-11
答:(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首先,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其次,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要适应经济体制的要求。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直接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模、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质量,制约着高等教育的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总之,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4、简述高教的经济功能。P11-14
答:(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大量研究表明,教育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结构来实现的,首先,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技术水平结构的形成;其次,高等结构科类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岗位类型和专业结构的形成,科类结构失调的结果会导致专业不对口;再次,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的区域分布。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高等教育增加受教育者的有形收入,也可以增加其无形收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5、简述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P16-17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精辟地说明了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6、简述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P25-26
答:(1)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开展。(高校批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其高校所培养的专门人才从目标、规格到内容、质量都是不尽相同)
(2)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大学承担了为社会各个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
(3)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需要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不断努力。
7、简述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P26(为什么说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答:(1)发展科学的只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3)高等学校在培养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必然集中大量专家,设置专业、学科齐全,科学仪器设备先进,文献资料丰富,信息来源渠道广泛,科学研究氛围良好,这就为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8、简述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P27
答:(1)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居于领先地位,能够也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
(2)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广泛的社会服务,有助于了解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
(3)现代高校社会服务的范围已很广泛,由生产到生活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科技、卫生、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9、简述当代高校的社会职能。(谈谈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P25-27
答:(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10、评述高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说。P59
答:(1)社会本位观肯定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对于教育走出“隔世”状态,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本位说也有其局限性: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没有分清适应社会的哪些方面,容易导致一种误解,不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只要社会需要都适应;没有区别社会的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容易助长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而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容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11、评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说。P59
答:(1)个体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某些不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2)个体本位说实际上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导致教育的某些弊端: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使得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容易把个体需要强调到不适当位置,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
12、评述高校的通才教育。P64
答: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其具有明显的四个特征:
(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13、评述高校的专才教育。P64
答: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1)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
(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
14、简述高校教师的作用。P171
答: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发挥较大的作用体现在:
(1)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中教必先尊师;
(2)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15、简述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P173
答:(1)教师劳动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对职业具有持久稳定的兴趣。
(2)教师劳动特点的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3)教师劳动特点的群体性决定了教师的高度协作意识:一个学生要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他的身心发展,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是许多教师共同作用的结果。
16、应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P175
答:(1)坚持在职进修为主、脱产进修为辅:教师的成长需要较长的过程,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应立足国内,着眼实践,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拓宽知识面,练好基本功;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对刚刚任教的青年教师,要指定专门的指导老师,带动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建立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或提前晋升职务,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一名成熟教师。
17、简述当前大学生问题研究中应加强的几个方面。P192-193
答:(1)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由于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模糊,有的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性不强。
(2)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分化严重,家庭条件好的奢侈,困难生比重很大,学费和生活费难解决。
(3)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两极分化。
(4)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18、简述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P199
答:(1)在高校师生教育关系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大学生们因其生理和心理基本成熟,能够把社会和学校的任务,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2)高校师生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础之上。高校的学术氛围及大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师生间的平等、民主地位,为了使学术交流有助于达到师生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求师生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互相尊重,既要欣赏对方的优点,也应能正确看待各自的缺点。-
19、简述应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根据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P200
答:(1)加强理解和沟通,现在高校师生之间缺少交流,还远未达到对社会角色的认同、对角色规范的共识,使两者关系趋于表层化,缺少深层次的心灵交流,相互之间缺乏合作和互助的精神;
(2)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权威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能力、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职业品质的修养水平;
(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为学生服务思想。
20、简述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P220-222
答:(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科学知识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基础;并且,知识的积累能促进人们智力的发展。因此,把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交给青年一代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产生碰撞与融合的过程,是大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重新整合与调整原有知识系统和知识结构的过程,是其知识结构得以优化的过程。
(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力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如前所述,一定的知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基础,但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并不成简单的正比。所以,在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内能力的发展。高等学校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花很大力气发展学生的能力。
(3)、促进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任务是有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观点,个性品质等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影响,问题在于是盲目的还是自觉的去影响学生。
21、简述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P222-223
答: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1)、与学校教育的其他途径相比,教学活动的效果高。教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知识;
   (2)、与学校教育的其他途径相比,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强。因为教学活动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教学活动是组织得最严密的活动,它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有关内容本身的逻辑出发,系统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因而可以最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发展;
   (3)、与学校教育的其他途径相比,教学活动在完成多方面的任务时综合性比较强。
22、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P223-224
(1)独立性的增强;
(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表现在第一,重视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大学生们重视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巧妙地聚集时间,科学地管理时间,大学生这一驾驭时间的能力显然也是有较强的管理自己能力的表现,也是他们能够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的重要因素。第二,重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大学生对待所学课程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有轻有重”,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
(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由于科学研究进入了教学过程,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初步训练。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
23、优化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有哪些?P239
答:(1)、课程体系必须服从专业的培养目标,不能以教师需要来设置课程或课时安排;
(2)、要从剖析专业所需的结构和能力结构入手,削枝强干,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即要突出主干课程。
(3)、根据人才市场和培养目标的变化,不断调整课程体系,但不能过于频繁和随意。
24、简述高校专业教学计划的概念及组成部分。P240-241
答:(1)、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2)、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
①、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基本规则更具体地描述了本专业毕业生所要达到的要求;
②、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主要组织部分是课程体系;
③、主要教学活动,教学计划中除了课程设置外还列出其他各种教学活动;④时间分配;⑤学年编制等。
25、简述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P249
答:(1)、课程教学梯队建设:教师老中青相结合,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职务上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合理搭配;
(2)、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3)、课程教学设施的建设;
(4)、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一样如:教师上课用的多媒体;
(5)、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
26、简述高校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P255
答: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其基本要求是:
(1)、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的重点、难点;
(2)、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在此基础上补充有关内容;
(3)、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并反映到教案中。
27、简述大学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P257
答:遵循教学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使用准确、生动、清晰的教学语言;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善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
28、简述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意义。P264
答:(1)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3)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4)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高校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和新课程的不断增加,推动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29、简述大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P275-276
答:(1)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是制约教学活动发展的必然性因素,在考虑运用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选择的方法是否保证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按照教学原则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符合教学规律。
(2)、高等学校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高校教学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注意在使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和从事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尽可能地选择符合现代大学教学任务要求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
(3)、注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级差异和专业特点,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或手段时,必须把这种差异考虑进去。
(4)、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教学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和教师自身条件,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时,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力求最优的教学效果。
30、简述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途径。P381-383
答:(1)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包括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和思想品德课教学两部分;
(2)教职员工的“三育人”活动:“三育人”就是要求教师要教书育人,干部要管理育人,后勤职工要服务育人,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3)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学生中的党组织、团组织和学生会是大学生的三大组织,通过这些组织的活动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影响面广,容易接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第一课堂以外的文化活动,对学校内成
员、尤其是学生的身心健康、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5)社会实践等:社会实践是学校联系社会的一条纽带,是大学生理论联系
实际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由知到行的必经之路。
31、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性原则的内涵。P371
答:疏导,包括疏通和引导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
言,集中大家的智慧;另一方面要对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进行说服教
育,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加以积极的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最好的办法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把各种意见和心理话说出来,并对其进行深刻地分析,挑明其谬误之处,用各种形式和方法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导到积极的、正确的、健康的轨道上来。
32、简述高校德育中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内涵。P372-373
答:教育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与启迪,自我教育是指学生通过内部因素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二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紧
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方面,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为目的,要防止少数学生说假话、空话。
四、论述题
1、论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9-14
答: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首先,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其次,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体制,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要适应经济体制的要求。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直接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培养的各种规模、类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质量,制约着高等教育的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总之,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2)、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大量研究表明,教育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结构来实现的,首先,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技术水平结构的形成;其次,高等结构科类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岗位类型和专业结构的形成,科类结构失调的结果会导致专业不对口;再次,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的区域分布。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高等教育增加受教育者的有形收入,也可以增加其无形收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论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5-9
答: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到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1)、政治对高等学校的制约的表现为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和政治纲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统治阶级掌握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首先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从组织上保证其领导权;其次利用经济力量来掌握高等教育领导权;再次是运用思想意识的力量来影响和控制高等教育,左右高等教育的发展。
(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里,政治上的不平等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关键,而民主化问题是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在社会主义社会,实施义务教育,大家均有机会接受教育,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是不平等。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一个国家的政体与高等教育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政体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政权不一样对学校管理不一样。
(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国家一般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定教育目的来贯彻一定阶级的政治纲领。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通过对青年一代的政治教育,使个体理解社会的政治观念,树立社会所向往的政治理想,形成维护现行政治制度的政治行为。
(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任何统治阶级都要为本阶级培养和选拔统治人才,从而巩固其统治地位。当代,科学的社会化,科学技术全面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统治人才的要求更加突出,并出现了“政治专家”、“技术官僚”的潮流,为此各国更加重视统治人才的培养。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进程看,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一方面政治上的民主权利在教育领域得以扩展与延伸,另一方面教育领域的民主化进程又进一步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3、请结合本校特点,谈谈应如何处理好各社会职能之间的关系。P25-28
答:从大学的只能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从最初培养专门人才的单一职能到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多重职能,其间的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1)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工作的中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专门人才这一使命来开展。(高校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其高校所培养的专门人才从目标、规格到内容、质量都是不尽相同)
(2)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大学承担了为社会各个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
(3)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需要一大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学校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不断努力。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1)发展科学的只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3)高等学校在培养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必然集中大量专家,设置专业、学科齐全,科学仪器设备先进,文献资料丰富,信息来源渠道广泛,科学研究氛围良好,这就为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1)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科学的中心在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居于领先地位,能够也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
(2)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广泛的社会服务,有助于了解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
(3)现代高校社会服务的范围已很广泛,由生产到生活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科技、卫生、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因此,现代高校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任何高校都应根据自身特点,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4、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P73-75
答:(1)发展速度要适度: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必须要经过一个大发展的过程,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认真作好人才需求预测;另一方面要考虑高教自身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师资条件和办学设施,不顾教育规律和学校自身条件,盲目扩大某些专业的招生规模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一般认为,专门人才拥有量的增长应等于或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2)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我们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现有学校的内部潜力,不建或少建新学校,集中力量使现有学校尽量达到合理规模。(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投资,缩短回报时间,而且还能促进现有各所学校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应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使资源优化配置,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可使学校资源集中共享。
(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应建立起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多元化筹资体系,除了政府拨款,各社会团体、企业的捐资助学外,个体分摊高教的成本也正成为必然趋势。提高学费在高等教育成本中的比例,吸收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可以进一步保证政府教育经费优先用于中小学教育和优化资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在公立大学里创建民办机制的学院,实行成本收费,有利于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4)发展终身教育:高等教育不再仅仅是指正规的有一定年龄阶段的学校教育,还应包括使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在生活中的任何阶段都能进出的各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即终身教育。
5、论述如何看待教育目的观的“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P55-60
答:1)社会本位高教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这种目的观一般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个体社会化、公民品德、政治品质是其所特别关心的。)
2)个人本位高教目的观:P55主要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个人本位目的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及健全的人格等。
3)看待社会本位说和个人本位说,应遵循以下三点:
(1)把历史的抉择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上考察,揭示各种抉择的由来和各种价值取向的实质。社会本位观点与个人本位观点长期纠缠在一起,并在教育实践中交替占据主导地位,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2)既要看到这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也要看到其局限性:①社会本位观肯定
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对于教育走出“隔世”状态,密
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给教育带来了些问题:容易导致教
育的某种被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没有分清适应
社会的哪些方面,容易导致一种误解,不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只要社会需要都
适应;没有区别社会的当前需要与长远需要,容易助长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而
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容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②个体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
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弥补了社会本位观
的某些不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
展的价值。但个体本位说实际上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导致教育的某些弊
端: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使得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
所适从;容易把个体需要强调到不适当位置,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
倾向,导致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
(3)寻求适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背景及其教育状况的抉择与整合的思路。当
代教育学者也提醒我们,在高等教育价值选择上,不能重复“一边倒”的教训,
而应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时弊,在特定地区,特定条件下,作出动态调整。
6、 论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现实选择。P64-67
答:(1)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关系:(2)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既有相斥的一面,又有联系的一面。专才教育要以一定的基础学科知识为基础,基础不扎实,专业训练难以深入。通才教育,博而不深,博而不专,也难攀上科学的顶峰,因此在现实中,没有纯粹的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二者联系紧密,这是现实必然的选择。
(3)通才与专才恰当的结合是历史上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①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郑和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一方面,由于大量浅易的问题早已解决,许多科学问题都需要较专较深的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又必须有多个学科,多方面的学者专家进行立体攻关。现代科学技术不断交叉、融合的趋势,使得各行业之间的界限越趋模糊,工作的专业化和综合化高度结合,从而迫使人们的合作观念进一步加强;
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度结合。现代高级专门人才首先应该是和谐发展、人格完整的人,其次才是所在科学领域的专家。在人的和谐发展及完整人格形成中,通才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上。
③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比较落后,高级专门人才数量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专才教育的任务还相当重。在另一方面,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高等学校的入学率较低,高等教育的成本又颇高,希望学生毕业以后能尽快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所以在学生在读期间有必要给予他们全面的教育。
★7、如何理解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以此特点说明培养具有创造力教师的重要性。P173
答: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特点: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这就要求教师的劳动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讲科学性,同时还要讲艺术性,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劳动,教育工作是对人的改造与创造的统一。
2)在教育工作中,无论是教学还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教师总是会遇到一些偶发事件,就要求教师富有创造性,灵活机敏地去处理问题。
3)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从小培养创造兴趣、创造思维方法与习惯,从事创造活动的能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教师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的学生,因此,富有创造性是现代教师劳动的突出特点之一。
另外,在大学教学中,学术界的争论,各种学术观点介绍,各个有待探讨的问题,恰恰是使学生站到该学科发展前沿,激发他们创造精神的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之一。
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造力是人才的核心,学校教育要教给学生超越、突破的能力。进取、开拓、创新既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对全体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唯有人民具有这样的素质,个人才能适应时代,国家才能加快发展。因此,培养具有创造力的老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教师备课就是在于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加工,教师对教材也需要再创造。由于教材反映的是编写时本学科的发展水平,带有一定的滞后性、陈旧感,这就要求教师广泛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专著、学科杂志等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并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剪裁”或“加工”,使之更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上课方面上。教师上课必须遵循教学原则,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去上好一堂课。教师面队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教学原则该如何运用怎样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同样,由于教育内容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不同,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创造性的选择教学方法,并经常寻求和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上课时还要经常面对很多的突发情况,如何将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这就需要富有创造性的教师。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师不仅要针对集体的特点(共性特点)进行教育,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个性特点)进行教育,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较大的创造性。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大学生更是敢于设想,敢于创造,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灵活地具有创造性地对他们进行正面的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根据形式的变化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做出改进和创新。
培养具有创造力教师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造力是人才的核心,因此具有创造力的教师就会在教学中跳出旧的条条框框,而注重培养学生超越、突破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有创造力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高校教师还承担着繁重的科学研究任务,要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去创造知识。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知识的创新必将带动国家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发展才能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又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因此,培养具有创造力的老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8、论述高校教学过程的特殊性。P219-220
答: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高校教学过程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认识过程,或者说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特定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把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起着指导作用,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效率比较高,智力发展比较快。
(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认识,一般地说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这种知识就人类总体来说是已知的,已被实践证明了的。
(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一方面,知识本身含着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当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时,也同时接受了种种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教师的信念、态度、作风、行为等等,无时不在起熏陶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学生个性心理素质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
(另外,教程过程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构成的,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的基本任务。)
9、论述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的内涵与运用要求。P230
答:(1)知识是人们后天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属性和联系。能力是个体完成某项活动时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2)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密切联系。知识积累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发展又是知识积累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3)运用要求:①在讲课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积极地活动起来,教学内容可带点探索性,(要留下让学生自己思考的余地,)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培养;
②在课堂讲授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可
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穿插讲解一些科学方法论的知识,这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
的有效途径。)
③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展开讨论,以促进学生独立地获得知识的能力的发
展,同时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参考书,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地形成科学地评价他人的
工作能力;
④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注意考出学生的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在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也促进其能
力的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是积极开展教学实验,逐步地摸索适合本学科、本专业
特点的经验
10、论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的内涵与运用要求。P231
答:(1)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发挥的,学生主动性除了以积极、能动地学习这一形式表现外,主要是通过独立地、自主地及带有探索性的学习得到实现。
(2)教师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不可偏废。
(3)运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②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要积极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③要激励学生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11、论述高校课程建设的内容和目标。
答:(1)、高校课程建设的内容:
①、课程教学梯队建设:
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③、课程教学设施的建设;
④、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一样如:教师上课用的多媒体;
⑤、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
(2)、课程建设的目标:
①、拥有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教师老中青相结合,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职务上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合理搭配;
②、具有富有特色的教学大纲、合适的教材、完整的教学资料;
③、拥有比较先进的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手段和实验设施;
④、有一套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并能取得一定效果;
⑤、有科学的考核手段等。
12、论述高校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P257
答:(1)、遵循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或基本准则。它属于教学的指导思想。其包含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上课时要确实落实以上几个原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选择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形式有个别教学制和班级授课制两种形式,目前在我国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它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因材施教,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高等学校教师上课必须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服从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两种教学形式的优点;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上课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3)、把握课堂教学节奏:高校教师上课时快慢应相宜,内容要有难有易,有重点有非重点,教学内容安排要错落有致,时间分配要适宜,讲课要有起有伏,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上还应注重张弛有度,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4)、使用准确、生动、清晰的教学语言:教师上课语言表述要精确,语调要抑扬顿挫,避免一堂课用同一语调,在上课期间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收到强化记忆和理解的功效,教师在课堂上应避免使用方言,吐字要清晰,以免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
(5)、合理组织教学过程:调查研究表明:45分种的一节课当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他们还处于调整和适应阶段,或处在上一节课的影响之中。其后的30分钟一般是学生进人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期。下课之前的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地趋于涣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积极性的特点,精心、合理安排教学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以提高教学质量;
(6)、善于调动和控制课堂气氛:教师上课时可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13、论述各国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趋势。P273-274
答:纵观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及相应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有三个共同的趋势:
(1)在指导思想上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①在教学目标上:注入式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启发式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②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注入式过去强调教师权威强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启发式注重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③在教育方法上:注入式采用“填鸭式”的强制灌输法,而启发式不是纯粹”的“填鸭式”而是注重学生的启发引导,学与教的相结合,因此在知道思想上,要以启发式教学方法来代替注入式教学方法。
(2)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教育目标上,各国都普遍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以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为基础的应变能力。
(3)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教师应更多地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学生应为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研究证明,各种教学形式的结合使用可能是提高学生投身学习的有效方法,如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和学习有关的课程,鼓励多种形式的实习和其他有严密指导的实践性学习,组织讨论小组,要求课堂发言和争论,在适当的学科中发展模拟教学等。
14、“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请解读“贵在得法”。P275-276
答:(判断是否“贵在得法”就是看选择教学方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1)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规律是制约教学活动发展的必然性因素,
在考虑运用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选择的方法是否保证按照教学规律进行
教学,按照教学原则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符合教学规律。
(2)、高等学校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高校教学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注意在使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和从事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尽可能地选择符合现代大学教学任务要求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
(3)、注意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年级差异和专业特点,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或手段时,必须把这种差异考虑进去。
(4)、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教学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内部条件和教师自身条件,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时,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力求最优的教学效果。
15、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及各原则的精神实质。P370-373
答: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就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性的反映,其原则体系及原则精神实质是:
(1)方向性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坚持这一原则就要求教育者坚定不移地用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学生,要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与改革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关键的一条是观念的变革,要允许学生在观念上进行探索,不要轻易把新观念当作错误思潮加以批判。
(2)疏导性原则:疏导包括疏通和引导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把各种意见和心里话说出来,集中大家的智慧;另一方面要对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进行说服教育,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加以积极的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好的办法是让受教育者畅所欲言,把各种意见和心里话说出来,并对其进行深刻地分析,挑明其谬误之处,用各种形式和方法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导到积极的、正确的、健康的轨道上来。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政治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既要提高思想认识,又要求受教育者响应实践行动,把认识和实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才能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
(4)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教育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与启迪,自  我教育是指学生通过内部因素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二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紧密相连、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方面,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为目的,要防止少数学生说假话、空话。
(5)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在保证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受教育者个性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决不能理解为要求千人一面,而是要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个性素质在满足基本要求下丰富多样。
16、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及各方法的精神实质。P373-379
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及各方法的精神实质是:
(1)调查研究法:是指收集事实、数据,占有材料,熟悉情况,并从现象中去寻求本质,从经验中推导出理论的方法,这一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被广泛运用,为有效实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控制和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方法。
(2)说理启迪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开导教育对象,以理服人的教育方法,这一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在运用时要把握它的三个基本特征:说理不是“说教”、说服不是压服、启迪不是硬灌。
(3)情感交流法: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触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在互相信赖、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
(4)榜样教育法:用他人的良好行为作榜样来启发、激励青年学生的方法,它通过将一定社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具体化和人格化来起作用,用具体的人或事来感染学生,便于学生接受。
(5)参观访问法:利用社会大课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对典型的事物进行实地考察,对典型人物进行采访,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树立正确思想观念 。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3 07:53 , Processed in 0.26652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