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494|回复: 0

[笔试] 上海市教师资格证全资料1-教育方法概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0 14: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 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判断题
1、孔子提出了学思结合的教学原理,他认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2、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著《学记》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
3、《学记》发展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特别强调教师要“善喻”。(  )
4、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勤、博、眼、实”的学习思想。(  )
5、朱熹在《进学解》一文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6、“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最为著名的“五步读书法”。(  )
7、在教育上提出要“学思相资”的思想家是王夫之。(  )
8、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
9、“八字教学”又被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  )
10、邱学华的“尝试教学”采用的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  )
11、主张“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教育家是杜威。(  )
12、夸美纽斯认为,教学应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要采取直观与循序渐进的思想教学。(  )
13、《大教学论》是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写的。(  )
14、范例教学是由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  )
15、赞科夫所认为的“一般发展”是特指儿童智力的发展。(  )
16、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的教学思想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
17、20世纪50年代,为了适应科技发展和“知识激增”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挑战,当时联邦德国的克拉夫基等人提出了“范例教学”,即通过对“范例”的接触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
18、美国教育家加涅认为,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  )
19、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是“分析、综合、联合、系统、方法”。(  )
20、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任务,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  )
21、主张对学生进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学的教育学家是赫尔巴特。(  )
22、前苏联教育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  )
2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从学习进行的方式看,可以把学习分成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
24、接受学习等同于机械学习,发现学习等同于有意义学习。(  )
25、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知识关键在于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而非掌握多少知识。(  )
26、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利用旧知识去同化新知识,那么,“接受式学习”就会是有意义的。(  )
2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产婆”。(  )
28、维果茨基提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教学。(  )
29、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了“发现式教学”,他认为要重视学科基本结构和直觉思维。(  )
30、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得到预期的学习结果,这些学习结果包括言语信息、心智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运动技能。(  )

二、单选题
1、我国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是(  )。
(A)王夫之      (B)孔子      (C)朱熹      (D)颜之推
2、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师说》      (B)《颜氏家训》      (C)《学记》      (D)《进学解》
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是出自于中古代哪一部著作?(  )
(A)《学记》     (B)《师说》     (C)《颜氏家训》     (D)《进学解》
4、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  )。
(A)《学记》     (B)《进学解》     (C)《颜氏家训》     (D)《论语》
5、提出“敏而好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韩愈      (C)颜之推      (D)王夫之
6、《颜氏家训》是由(  )写的教育专著。
(A)孔子     (B)朱熹     (C)颜之推     (D)孟子
7、《学记》提出了有价值的教育思想是(  )。
(A)学思结合      (B)“善喻”      (C)勤学深思      (D)博学求精
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守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9、“勤勉、博学、实学、眼学”是我国古代教育家(  )提出的主张。
(A)朱熹      (B)颜子推      (C)韩愈      (D)王夫子
10、韩愈提出“尊师重教”是在哪本著作中(  )。
(A)《学记》      (B)《进学解》      (C)《师说》      (D)《大教学论》
11、“师其意不师其辞,宏其中而肆其外”体现了韩愈(  )的教育方法。
(A)知行并进      (B)学习与独创相结合      (C)博学求精      (D)勤劳学深思
12、把“温故知新”作为“人师”前提的学者是(  )。
(A)朱熹      (B)韩愈      (C)孔子      (D)颜之推
13、根据我国古代关于“知与行”、“学与思”相结合的教育原理提出“学思相资,因材施教”教学理论的教学家是(  )。
(A)朱熹      (B)颜子推      (C)韩愈      (D)王夫子
14、陶行知提出了“五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大解放”分别是解放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嘴、儿童的时间、儿童的空间和(  )。
(A)解放儿童的眼     (B)解放儿童的脚     (C)解放儿童的脑     (D)解放儿童的思维
15、在课堂上倡导“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法的学者是(  )。
(A)段力佩      (B)李吉林      (C)卢仲衡      (D)顾泠沅
16、在小学语文课开展“情境教学”的学者是(  )。
(A)邱学华      (B)李吉林      (C)卢仲衡      (D)顾泠沅
17、(  )根据程序教学的原理对初中数学进行自学辅导教学实验。
(A)邱学华      (B)顾泠沅      (C)李吉林      (D)卢仲衡
18、自学辅导教学是一种(  )。
(A)个别教学   (B)班级体和个别化相结合的教学   (C)班集体教学   (D)学生自定制度的教学
19、教学中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先去尝试练习或操作,依靠自己的努力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这就是(  )。
(A)“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B)尝试教学法    (C)自学辅导教学法    (D)实践操作法
20、上海青浦数学教师顾泠沅同志提出把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突破口,提出(  )教学。
(A)尝试教学     (B)自学辅导教学     (C)情境教学     (D)“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21、(  )又被称为“中国式的掌握教学法”。
(A)尝试指导-效果回授    (B)自学辅导教学    (C)情境教学    (D)八字教学
22、被称为“中国式掌握教学法”是由(  )提出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
(A)顾泠沅      (B)邱学华      (C)李吉林      (D)卢仲衡
23、主张通过一条列有技巧的对话(提问、争辩)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谈话问答方式的是(  )。
(A)杜威      (B)凯洛夫      (C)苏格拉底      (D)赫尔巴特
2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把教学看成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A)《理想国》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大教育论》
25、夸美纽斯采用的直观教学的程序是(  )。
(A)感知—记忆—理解—判断            (B)表演式再现表象—肖像式再现表象—象征式再现表象
(C)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      (D)组织教学—复习教学—传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26、以下教育家中,(  )认为教育要“以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体系去武装学生,并在这一过程中有计划地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才能得到发展”。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赞科夫
27、“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是(  )提出的。
(A)杜威      (B)陶行知      (C)布卢姆      (D)卢仲衡
28、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学必须以儿童为中心,提出(  )的主张。
(A)从做中学      (B)教学做合一      (C)最优化教学      (D)发现式教学
29、(  )提出了对教学改革影响巨大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A)赞可夫     (B)凯洛夫     (C)维果茨基     (D)巴班斯基
30、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例的一条是(  )。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1、教育的传统“三中心”,即教学进程中以教师、教科书、课堂为中心,它的提出者是(  )。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赞科夫     (D)巴班斯基
32、“有意义接受教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提出的。
(A)奥苏伯尔      (B)加涅      (C)罗杰斯      (D)加德纳
33、五十年代倡导范例教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克拉夫基      (B)凯洛夫      (C)赞科夫      (D)奥苏伯尔
34、(  )提出了“最优化教学”的思想,它的实质在于运用综合性观点,调动和创设有利于发挥教学最优功能的各种因素,尽力做到以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效果。
(A)凯洛夫      (B)赞科夫      (C)巴班斯基      (D)维果茨基
35、倾向于整个事物问题进行内隐的感知领悟的思维形式是(  )。
(A)直觉思维      (B)逻辑思维      (C)形象思维      (D)辐射思维
36、教师按教学要求把教材分成各个单元,在每个单元完成之后进行“诊断测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直到学生掌握有关教学内容为止,这种教学称为(  )。
(A)发现式教学     (B)掌握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有意义接受教学
37、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是一种(  )。
(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实际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38、提出必须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赞可夫      (C)凯洛夫      (D)奥苏伯尔
39、最在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
(A)赞可夫      (B)布卢姆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40、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基本态度或方法是(  )。
(A)发现      (B)探索      (C)创新      (D)背诵
4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主张,在正式学习新知识前,向学生介绍一种他们比较熟悉,同时又高度概括性的包含了正式学习材料中的关键内容,称(  )。
(A)先导内容      (B)桥梁者      (C)先行组织者      (D)前言
42、西方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43、“掌握教学”是美国教育家(  )提出的。
(A)布鲁纳        (B)加涅        (C)布卢姆        (D)奥苏伯尔
44、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  )思想是处理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理论基础。
(A)最近发展区    (B)人的全面发展    (C)三中心说    (D)最优化教学
45、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划分为六个层次,依次是(  )。
(A)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      (B)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C)知识、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      (D)知识、分析、理解、应用、综合、评价
46、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教学的思想,与分析性思维相比,他更加突出了(  )。
(A)发散性思维      (B)直觉性思维      (C)演绎      (D)归纳
47、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来自于(  )。
(A)实验研究      (B)心理治疗经验      (C)教学实践      (D)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48、罗杰斯提出的“充分发挥作用的人”的显著特征是有洞察力、有创造性、(  )和有选择性。
(A)有记忆力      (B)有求同性      (C)有建设性      (D)有想象力
49、在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中,传统的智力测验能够测出的智力是(  )。
(A)实践性智力      (B)创造性智力      (C)分析性智力      (D)人际交往智力
50、多元智力理论是(  )提出来的,反映了对传统智力的批判。
(A)比纳     (B)斯腾伯格     (C)加德纳     (D)高尔曼
51、在下列各类智力中,属于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范畴的是(  )。
(A)分析性智力      (B)实践性智力      (C)自我反省智力      (D)创造性智力
52、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为提核心的教育观念,主要评价学生的(  )。
(A)理解能力     (B)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C)应用能力     (D)创造能力
三、多选题
1、以下那些说法属于孔子提出的教学方法思想?(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朱熹提出的相当有效的教育方法是(  )。
(A)知行并进      (B)学思结合      (C)温故知新      (D)循序渐进
3、韩愈的教育思想包括(  )。
(A)勤学深思     (B)及时施教     (C)博学求精     (D)学习与独创相结合
4、集中体现韩愈的教育思想的文章是(  )。
(A)《师说》      (B)《学记》      (C)《进学解》      (D)《论语》
5、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教育思想家,他提出了(  )教学思想。
(A)知行并进      (B)学思(习)相资      (C)因材施教      (D)循序渐进
6、陶型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  )。
(A)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         (B)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
(C)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D)先生拿做来教,学生拿做来学
7、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包括(  )。
(A)因材施教     (B)手脑并用     (C)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D)重视情绪生活
8、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一般发展”指的是儿童个性的发展,包括(  )。
(A)智力     (B)情感     (C)意志     (D)兴趣
9、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要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必须具备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思想,它们是(  )。
(A)以高难度进行教学           (B)以高速度进行教学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D)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
10、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看,可以把学习分成(  )。
(A)有意义学习    (B)接受式学习    (C)发现式学习    (D)机械学习
11、以下关于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学生为中心                (B)创设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
(C)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D)提倡意义学习
12、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是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包括(  )。
(A)教学方法最优化    (B)教学资源最优化    (C)教学形式最优化    (D)教学内容最优
13、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它们是(  )。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动作技能领域      (D)感觉领域
14、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起到的是(  )。
(A)顾问作用      (B)调节作用      (C)咨询服务作用      (D)主导作用
15、实施范例教学要求教师以“教学论分析作为备课的核心”,教师应对教学内容作(  )。
(A)基本原理分析      (B)智力作用分析      (C)未来意义分析      (D)内容结构分析
16、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对教学内容三个质的规定性,它们是(  )。
(A)范例性      (B)基础性      (C)基本性      (D)思想性
17、巴班斯基提出的“最优化教学”要求是(  )。
(A)用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         (B)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分析
(C)教学方法最优化                       (D)教学形式最优化
18、斯腾伯格提出了(  )。
(A)三元智力理论    (B)成功智力理论    (C)多元智力理论    (D)数理智力理论
19、学习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于学校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教师确立(  )。
(A)积极的学生观   (B)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C)“对症下药”的教学观   (D)以人为中心的学习观

第二章 教师
一、判断题
1、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是有条件的,因而也是有限的。(  )
2、“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而言的。(  )
3、虽然教师已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职业性的特点,但“专业”的性质还不充足。(  )
4、在教师教育中采用“基本课程+案例学习”的模式是造就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
5、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体现是教师所具备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
6、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增强教学能力。(  )
7、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专业化训练的最佳手段是让教师参加提高学历的培训。(  )
8、教师的知识一般包括二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
9、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逐步形成的,因而是动态的。(  )
10、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要从师范生—职初教师—经验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其中科研型教师是教师成长的高级阶段。(  )
11、职初教师指的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一般来说,他们的知识结构以默会知识为主。(  )
12、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
13、专家型教师除具有明确知识、案例知识外,还具有丰富的策略知识,即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于特殊案例的策略,其核心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
14、微格教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事前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示范、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修改教案。(  )
15、微格教学和听课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
16、非参与型观摩使得被观察者能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体现出观察者所期待的行为。(  )
17、参与型观察容易使观察者看到被观察者教学行为的真实性。(  )
18、课堂教学理论一直遵循着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一条是以杜威、布鲁纳等人为代表的“接受式教学”理论体系,另一条是以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人为代表的“活动式教学”理论体系。(  )
19、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从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运用。(  )
20、对反思教学,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简要的公式:“实践+发思=经验”。(  )
21、问题筛选是对教育教学中一些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的选择过程。(  )
22、活动式教学十分强调外在动机。(  )
二、单选题
1、开创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先河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年在巴黎召开的“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
(A)1966        (B)1983        (C)1986        (D)1989
2、最早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化概念的是霍尔姆斯小组和卡内基教学专业研究工作小组,时间是(  )。
(A)1966年       (B)1983年       (C)1986年       (D)1999年
3、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是(  )。
(A)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B)实施素质教育
(C)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D)以上都是
4、(  )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它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
(A)条件性知识      (B)理论性知识      (C)本体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5、教师作为职业的最基本的知识是(  ),它是教师发展的必要条件。
(A)本体性知识      (B)实践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6、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  )。
(A)条件性知识     (B)本体性知识     (C)综合性知识     (D)实践性知识
7、造成教师学历层次与整体能力脱节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  )。
(A)实践性知识    (B)工具性知识    (C)整合性知识    (D)技术性知识  
8、专家型教师,他们以哪种知识为主(  )。
(A)明确知识      (B)案例知识      (C)策略知识      (D)默会知识
9、(  )是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堂情境时,所具有的课堂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A)实践性知识     (B)本体性知识     (C)理论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
10、学科性知识占主导的教师是(  )。
(A)骨干教师      (B)职初教师      (C)经验教师      (D)专家教师
11、案例的作用是(  )。
(A)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源泉         (B)案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泉
(C)案例是教师成长的阶梯         (D)以上都是
12、反馈评价是微格教学环的第(  )个过程。
(A)6      (B)5      (C)4      (D)7
13、(  )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思想。
(A)维拉 (B)布鲁巴赫 (C)波斯纳 (D)勒温
14、下列反思的类型中属于超前性反思的是(  )。
(A)对实践的反思      (B)为实践反思      (C)实践中反思      (D)以上都是
15、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浩斯提出了(  )的思想,使教师成为能不断进行反思的实践者。
(A)教师即传授者     (B)教师即研究者     (C)教师即灌输者     (D)教师即管理者
16、“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这一思想强调了行动与研究间的密切联系,它是由(  )提出来的。
(A)斯腾浩斯     (B)斯金纳     (C)波斯纳     (D)勒温
17、(  )将“研究”和“实践效果”有机结合,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教育教学指令的提高。
(A)反思教学      (B)案例教学      (C)课堂观察      (D)行动研究
18、行动研究始于美国,它把“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的方法,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在行动(即教学实践)中研究和解决问题。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  )。
(A)问题筛选——理论优选——运用和反思     (B)理论探究——问题分析——行动和反思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D)分析问题——反思和行动——理论归纳
三、多选题
1、教师必备良好的专业品质和素养,至少可归纳包括(  )。
(A)职业道德     (B)学科知识     (C)教学能力     (D)科研意识
2、下列属于世界各国对教师素养研究的内容有(  )。
(A)职业道德     (B)文化素养     (C)终身学习能力     (D)参与精神
3、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
(A)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D)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4、专家教师除了具有明确知识、案例知识外,还应具有(  )。
(A)策略知识    (B)学科知识    (C)默会知识    (D)陈述性知识
5、微格教学能够(  )。
(A)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B)有效培养教师教学技能
(C)简化正规教学程序         (D)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得到系统训练
6、“接受式教学”理论体系重视教师的讲授,强调外在动机,注重知识的逻辑体系等,它的代表人物有(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布鲁纳
7、斯巴克斯—兰格提出的反思的内容包括(  )。
(A)教案     (B)认知成分     (C)教师的陈述     (D)批判的成分
8、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般包括(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学科性知识
9、教学案例的作用有(  )。
(A)拟真性      (B)启发性      (C)实践性      (D)针对性
10、教学案例的作用表现在(  )。
(A)可以使教师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B)可以缩短与实际教学情境之间的差距
(C)可以开阔教师的思路,探索新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D)可以促进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11、关于“接受式”教学理论,正确的说法是(  )。
(A)在学习方式上,重视学习的结果和思维的结果      (B)强调外在动机
(C)重视教师的教授                                (D)学生都是被动地在学习
12、在“活动式的教学”理论体系中,以下陈述正确的是(  )。
(A)教师是顾问,咨询者                 (B)重视掌握知识的量,强调积累知识
(C)强调通过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         (D)重视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
13、行动研究的基本思想是(  )。
(A)从经验中学习   (B)行动和研究相结合   (C)实践者是研究者   (D)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第三章 学生发展
一、判断题
1、从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学生发展主要是指身体素质的发展,道德素质的发展以及文化科学素质的发展。(  )
2、加强道德教育,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  )
3、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的发展。(  )
4、感觉是认识的感性阶段,知觉是认识的理性阶段。(  )
5、一般个性心理特征只涉及能力、气质和性格。(  )
6、认知和情感是紧密结合的,认知发展是情感的动力,它制约着人的情感,而由情感所构成的心理状态会对当前的信息加工起组织协调作用,可以促进或阻止学习、记忆、推理、操作和问题解决。(  )
7、研究发现,虽然想象是增长学生知识的有效途径,但不能鼓励学生过多想象,否则就会抑制他们的创造性。(  )
8、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和自身发展需求的人。(  )
9、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两大类。(  )
10、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也称缺失性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
11、学生是具有自身发展需求的人主要体现在能动性和自主性。(  )
12、罗杰斯和加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
13、人的需要说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  )
14、另类学生有时会被称为“退学生”,或被称为“偏才”、“怪才”。(  )
15、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理解已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  )
16、“文化反哺”为学校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教师向学生学习,和学生共享知识成为可能。(  )
17、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从文化传逞的角度,把人类社会由古至今的文化分成三种基本形式: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  )
18、美国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多尔把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称为“文化反哺”。(  )
19、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和一起成长的过程。(  )
20、“向学生学习”是因为学生对新事物的了解使得他们获得了新知识的话语权。(  )
二、单选题
1、学生发展就是通过教育的影响和熏陶,使之发展成为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和质量,其根本目的是(  )。
(A)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         (B)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C)健全学生个性                   (D)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2、学生正确的道德态度应是,首先要学会(  )。
(A)对学校的责任感    (B)对社会的责任感    (C)对家庭的责任感    (D)对自己的责任感
3、(  )是认识的感性阶段。
(A)记忆  (B)想象  (C)实践  (D)感知
4、科学素养包括(  )。
(A)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理解  (B)对科学事业的理解  (C)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D)以上都是
5、在个性特征上表现为:自信心强,有较强的独立性,有反抗意识和自我意识,有强烈的自我表达的需要,对不愉快有更大的耐心,情绪表现广泛,这样的学生被称为(  )。
(A)好学生      (B)有争议的学生      (C)另类学生      (D)普通学生
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
(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认知与审美的需要
7、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关心属于(  )。
(A)尊重需要     (B)认知需要     (C)安全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8、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会交往需要是(  )。
(A)理论与安全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认知与审美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9、学生需要宽松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10、教师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并且取得一定成功是满足了学生的(  )。
(A)尊重需要      (B)认知需要      (C)生理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  )等人。
(A)罗杰斯      (B)布鲁纳      (C)布卢姆      (D)加涅
12、人具有巨大的潜能,研究表明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多少的大脑功能(  )。
(A)30%      (B)10%      (C)20%      (D)40%
13、美国学者布莱克斯特等人认为,人类思维方式的第四次革命是(  )。
(A)左脑革命     (B)右脑革命     (C)全脑革命     (D)计算机革命
14、美国人类学家马格丽特米德把人类文化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  ),后者为教师倾听学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A)后喻文化      (B)思想文化      (C)历史文化      (D)文化差异
15、美国人类学家马格丽特&#8226;米德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把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文化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倘若对教师在很多方面要向学生学习这一现象进行归类,应属于(  )。
(A)前喻文化      (B)并喻文化      (C)后喻文化      (D)反喻文化
三、多选题
1、情感对认知发展起(  )。
(A)组织作用      (B)诱导作用      (C)驱动作用      (D)调节作用
2、信息素养包括(  )。
(A)文化素养      (B)信息意识      (C)信息态度      (D)信息技能
3、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包括(  )。
(A)道德常识      (B)道德态度      (C)道德行为表现      (D)道德品德
4、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  )。
(A)能力      (B)气质      (C)特长      (D)性格
5、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使学生具备(  )。
(A)积极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B)科学的求知欲与强烈的好奇心
(C)坚强的自信心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D)虚心和合作精神
6、马斯洛认为心理需要包括(  )。
(A)认知需要     (B)理解需要     (C)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第四章 学习
一、判断题
1、学习者要有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的变化,才能算得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  )
2、对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来说,行为变化只是用来推测学习是否发生的外部指标。这种行为指标有时能反映学习,有时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学习。(  )
3、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行为变化的原因在于学习者内部的能力和倾向发生了变化,所以主张用能力或倾向的变化来定义学习。(  )
4、从方法论上看,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研究学习时坚持研究施加的剌激(S)和机体的反应(R)之间的关系,其公式为S-R。(  )
5、认知心理学家坚持通过观察外部的S与R的变化来推测内部的变化(以O代表),其公式是S-O-R。O也称中间变量,包括能力和倾向。所以能力和倾向作为两个中间变量,它们既是学习的结果,又是导致个体行为或反应变化的原因。(  )
6、“学习”的要点主要有:(1)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2)这种变化能相对持久保持;(3)主体的变化包含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
7、教育活动中的学习是指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  )
8、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是由记忆系统、操作系统、执行控制系统组成的。(  )
9、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概念建立人为的和实质联系。(  )
10、接受性学习和活动性学习,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
11、有意义接受学习时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等作为“工具”去理解新问题、实施新任务的过程,学生亲自参与,自行完成从“工具”到任务的策略性整合,从中获得知识和体验。(  )
12、项目学习是一种有意义活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系统性不如书本学习强,是它的缺陷所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项目学习和书本学习的恰当结合。(  )
13、知识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起组织。(  )
14、当代最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  )
15、反映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理性知识。(  )
16、认知心理学家将知识分为两类,程序性知识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如何做的知识。(  )
17、命题是陈述性知识的最小单位,一个命题相当于我们头脑中的一个观念。(  )
18、一般认为,言语信息以表象的形式来表征。(  )
19、程序性知识与陈述知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表征的方式不同。(  )
20、陈述性知识都可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  )
21、知识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象。(  )
22、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陈述性知识在人脑中以“产生式”这种动态的表征形式来表示。(  )
23、图式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它涉及人对同一类事物中各成员的一些典型特征及关系的认识。(  )
24、能言传的是明确知识,不能言传的是默会知识,在教育实践中,明确知识要远多于默会知识。(  )
25、默会知识是明确知识的基座,没有默会知识的存在,也就没有明确知识。(  )
26、教育完全是一种认知的或智力的经验,而情感在课堂里并不重要。(  )
27、有研究表明,执拗和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成正比例关系。(  )
28、情感上易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即时满足,善于控制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推迟满足。(  )
29、选择即时满足的孩子比选择推迟满足的孩子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  )
30、一般说来,儿童的心理成熟,先于生理成熟。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初期,生理上的发展具有迅速增长的特征。(  )
31、智力的发展和生理上的发展一样,一般在18岁左右结束。(  )
32、儿童兴趣的发展是渐进的,由对简单事件的兴趣发展到对复杂事件的兴趣;由喜欢实际活动,发展到喜欢更为象征性的活动;由自我中心的兴趣,发展到社会性的兴趣。(  )
33、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知觉、思维、推理、理解、解决问题和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风格。(  )
34、在教学中直觉型学习者很可能比感觉型学习者更怨恨那些对材料表述不十分清楚的测验,直觉型学习者对细节把握较有耐心,擅长记住事实性的内容,喜欢从事一些动手操作的实验性工作。(  )
35、感觉型的学习者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的内容,而直觉型的学习者则常常更喜欢发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  )
36、“让我来尝试一下,看看它是如何工作的”是深思熟虑中学习者的常用语,“让我首先好好考虑一下”是积极主动型学习者的常用语。(  )
37、冲动性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低于反省性的儿童。(  )
38、在认知方式上,“辐合思维”又称“发散思维”。(  )
39、分析性思维是一种以演绎推理过程为特征的思维形式,它有严密的逻辑,能用言语加以描述,而直觉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是非逻辑性的,跳跃式的,没有具体的步骤。(  )
40、有场独立性的人更多地注意人的面部,注意社会环境,具较好的社会定向,在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自己观点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而有场依存性的人,则倾向于更主动,更自尊等。(  )
41、人们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与智力上的差异相似,不同个体有着明显不同。(  )
42、分析性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
43、学徒制是一种“做中学”的最早形式。(  )
44、认知学徒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认知观。它关注学习的社会方面,注重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知识和学习的研究,并将不同的社会实践视为知识的来源。(  )
45、奥苏伯尔认为,对个体来说,有意义学习就是习得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  )
二、单选题
1、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学习过程中,除了S和R之外,还有一个中间变量0,即形成S-O-R的关系,其中O是指(  )。
(A)教师     (B)观察     (C)学习者     (D)组织
2、按学习的载体分,学习可以分为(  )。
(A)试误式学习与顿悟式学习           (B)个别学习与小组学习
(C)书本学习与项目学习               (D)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3、下列各条中,不属于有意义活动学习特征的是(  )。
(A)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默会理解       (B)注重对案例知识的理解
(C)强调实践操作及探索行为           (D)重视人际交往,突出情感体验
4、(  )不是项目学习的主要特征。
(A)中心性:项目是课程的中心,而不是课程的外围
(B)驱动问题:项目的焦点是基于一门或多门学科中心概念的本质问题
(C)建构性的调查:项目活动必须使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
(D)接受性:以教师提供指导为主
5、一个大的知识单元中既有陈述性知识,也有程序性知识,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许多心理学家用(  )一词来描述这种大块知识的表征和贮存。
(A)知识团     (B)统觉     (C)图式     (D)统合
6、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和当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贮存于个体外的知识是(  )。
(A)个体的知识    (B)群体的知识    (C)社会的知识    (D)间接知识
7、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人脑中以(  )表征形式来表示。
(A)产生式     (B)命题     (C)表象     (D)线性序列
8、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  )在其论著中提出“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将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
(A)亚当斯     (B)尼采     (C)波兰尼     (D)费希特
9、“学者怎么搞科学研究”属于(  )。
(A)明确知识      (B)默会知识      (C)直接知识      (D)间接知识
10、明确知识向默会知识转化的途径是(  )。
(A)言传     (B)内化     (C)外显     (D)意会
11、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知识进行分类,其中一种分类就是将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下列关于这两者说法错误的是(  )。
(A)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将知识分为两类,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
(B)默会知识是不能言传,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
(C)没有默会知识就没有明确知识
(D)在量上,明确知识要比默会知识多
12、个体在知觉、思维、推理、理解、解决问题和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风格是(  )。
(A)学习风格     (B)认知风格     (C)智慧特征     (D)认知模型
13、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学习风格的是(  )。
(A)积极主动与深思熟虑型  (B)视觉型与语言表达型  (C)循序渐进型与总体统揽型  (D)以上都是
14、倾向于通过从事一些与积极主动有关的活动,如讨论、解释等来更好保持和理解信息的学习属于哪种学习类型(  )。
(A)积极主动型     (B)深思熟虑型     (C)感觉型     (D)循序渐进型
15、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对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定向或偏好,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内容的学习者是属于(  )学习风格。
(A)直觉型     (B)感觉型     (C)语言表达型     (D)总体统揽型
16、(  )学习者则常常更喜欢发现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
(A)视觉型      (B)语言表达型      (C)直觉型      (D)感觉型
17、(   )学习者善于记住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如图片、图表、流程图、电影、表演等。
(A)视觉型      (B)语言表达型      (C)直觉型      (D)感觉型
18、具有较好的社会定向,在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时更多地受社会影响,这类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类型。
(A)冲动型     (B)场独立型     (C)场依存型     (D)分析型
19、学徒制度的优点有(  )。
(A)偏重实际操作技术,忽视基础理论知识
(B)这种培训只限于小范围地教,小范围地学,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培养人才
(C)由于受到师傅个人文化水平的限制,不容易适应新技术变化
(D)在生产实践中有许多默会知识,它们很难转化为明确知识
三、多选题
1、早期的行为论与认知论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活动的要素包括(  )。
(A)教育者     (B)学习者     (C)刺激情境     (D)反应
2、“学习”的要点主要有(  )。
(A)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       (B)这种变化能相对持久保持
(C)主体的变化是由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D)主体的变化包含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3、活动学习有别于接受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
(A)强调实践、操作以及探索行为        (B)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默会理解
(C)注重人际交往,突出情感体验        (D)学习活动主要在教室以外进行
4、(  )是项目学习的主要特征。
(A)中心性:项目是课程的中心,而不是课程的外围
(B)驱动问题:项目的焦点是基于一门或多门学科中心概念的本质问题
(C)建构性的调查:项目活动必须使学生参与知识的构建
(D)自主性:项目必须显著地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
5、知识的掌握过程按顺序一般分为(  )阶段。
(A)知识的理解(亦称知识的领会)       (B)知识的巩固与记忆
(C)知识的运用                         (D)知识的综合
6、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在人脑中以产生式(if-then)的动态表征形式来表示的知识。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
(A)撰写工作计划的方法        (B)掌握中国各行政区的名称及省会城市的名称
(C)连接一个串联电路          (D)了解地震的成因
7、根据符号表达的意义的复杂程度,奥苏伯尔把知识学习分为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  )。
(A)命题学习    (B)知识的运用    (C)解决问题与创造    (D)符号学习
8、知识的性质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活动,它(  )。
(A)制约和影响教育目的  (B)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  (C)影响教学评价的模式  (D)影响师生交往
9、(  )是常见的学习风格。
(A)积极主动型与深思熟虑型        (B)感觉型与直觉型
(C)视觉型与语言表达型            (D)循序渐进型与总体统揽型
10、传统智力测验被认为主要测量(  ),因为它们提出的问题都有明确限定的正确答案。
(A)发散思维     (B)辐合思维     (C)集中思维     (D)求异思维
11、一般认为学生的交往存在哪几种基本形式(  )。
(A)群体      (B)个体      (C)合作      (D)竞争
12、课堂教学中的合作需要具有以下基础(  )。
(A)有一个共同目标   (B)有较接近的思想认识   (C)有一定条件   (D)有较好的配合行动
13、认知学徒制是(  )。
(A)为克服学徒制的弊端而提出的,是学徒制的现代发展
(B)是与学徒制没有关系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C)认知学徒制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认知观
(D)认知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

第五章 课堂教学
一、判断题
1、教学是教师以接受和掌握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 )
2、教学既是艺术,又是科学,它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和谐统一的。( )
3、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个基本要素。( )
4、心理环境是控制和制约教学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 )
5、教师的一般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与学生学科素养成正相关。( )
6、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取决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 )
7、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
8、“用教科书教”重视的是知识获得的过程,重视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去获得结论。( )
9、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 )
10、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过程,师生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 )
11、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构成的,教师是发展性主体,学生是主导性主体。( )
12、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因素有着选择、改造、控制的功能。( )
13、学生的主动性是构成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因素,既是教师活动的任务和内容,也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 )
14、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
15、肯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否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
16、学校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 )
17、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
18、教学策略是指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措施的综合。( )
19、概念获得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家塔巴提出的。( )
20、探究训练模式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组织作用的概念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整合关系和适当程度。( )
21、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主要反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 )
22、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
二、单选题
1、在构成教学系统的各要素中起制约和控制作用的是(  )。
(A)教师      (B)教学大纲      (C)学生和教学环境      (D)学生和教师
2、学生学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  )。
(A)知识结构与智力水平    (B)学习策略    (C)学习动机、学习态度    (D)以上都是
3、教学系统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是(  )。
(A)教师      (B)教学内容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
4、学校物理环境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  )。
(A)时空环境      (B)自然环境      (C)设施环境      (D)以上都是
5、班级规模要适宜,据我国有关规定,在容量上每班学生为(  )。
(A)30-35人      (B)45-50人      (C)50-54人      (D)55-60人
6、(  )是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
(A)班级气氛      (B)班规      (C)班级环境      (D)班风
7、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是(  )。
(A)师生的行为准则    (B)教师的领导风格    (C)师生的价值观    (D)以上都是
8、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  )。
(A)主导作用      (B)中心作用      (C)决定作用      (D)重要作用
9、教学相长的意思是(  )。
(A)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                (B)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提高的过程
(C)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提高的过程        (D)《学记》中提出,意思是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
10、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中,第二层级的主成分以(  )为主要标志。
(A)记忆因素     (B)理解因素     (C)判断因素     (D)应用因素
11、有目的引起新问题情境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介入,这样的教学是(  )。
(A)解释性理解水平教学   (B)记忆水平教学   (C)探究性理解水平教学   (D)开放性转换教学
12、(  )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A)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     (C)教学模式     (D)教学评价
13、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说是一种(  )。
(A)理论体系     (B)策略体系     (C)中介体系     (D)实践体系
14、下列教学模式中不属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是(  )。
(A)先行组织者模式    (B)社会探究模式    (C)探究训练模式    (D)概念获得模式
15、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是(  )。
(A)奥苏伯尔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B)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C)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D)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
16、角色扮演模式是基于谁的实验以及主张提出来的(  )。
(A)塔巴     (B)F.谢夫特和G.谢夫特     (C)萨奇曼     (D)马夏拉斯和考克斯
17、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是(  )。
(A)探究训练模式    (B)社会探究模式    (C)角色扮演模式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8、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是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教学模式。其中程序教学模式最为典型,如(  )提出的直线式经典教学程序,其流程为“解释——问题——解答——确认”。
(A)斯金纳     (B)克劳福德     (C)凯     (D)萨其曼
19、凯程序属于哪一种教学模式(  )。
(A)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        (B)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C)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        (D)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三、多选题
1、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A)对象不同   (B)范畴不同、方法不同   (C)侧重点不同、来源不同   (D)内容不同、形式不同
2、构成教学的动态要素包括(   )。
(A)教师      (B)学生      (C)教学环境      (D)心理环境
3、在下列教师必备的各项素养中,对教学成效有显著影响的是(   )。
(A)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与水平      (B)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
(C)教师的一般能力                    (D)教师的特殊能力
4、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教学原理的是(   )。
(A)教学相长      (B)温故知新      (C)师生互动      (D)合作教学
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
(A)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       (B)启发培养学生的智能
(C)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D)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6、学生是发展性主体,是指(   )。
(A)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C)学生是教师控制的对象           (D)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7、下列关于“教学相长”的理解正确的有(   )。
A、《论语》中对“教学相长”的说法讲的是教与学的相互作用
B、教师不是全知,教师常常也应和学生一起作为一个学习者,不断进修、学习
C、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协同发展的过程
D、学生的学习依靠教师引导,但作为学习主体,也要靠自己,从“学会”到“会学”
8、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目标包括(   )。
(A)说明性理解      (B)封闭性转换      (C)探究性理解      (D)开放性转换
9、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目标有(   )。
(A)记忆和模仿      (B)说明性理解      (C)开放性转换      (D)探究性理解
10、教学模式的功能有(   )。
(A)构造功能      (B)启发功能      (C)推断功能      (D)综合功能
11、教学模式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
(C)教学策略           (D)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的桥梁
12、程序教学模式有多种变式,它们是(   )。
(A)曲线式程序     (B)直线式程序     (C)凯程序     (D)衍枝式程序

第六章 课堂交往
一、判断题
1、课堂交往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人际沟通、交往的过程。( )
2、课堂当中师生、生生之间多维度的交往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
3、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模型是一个基于教师批评学生的频率分析的模型。( )
4、研究者在运用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时,把教师的言语行为分为三组,即思考问题、过程问题和结果问题。( )
5、基于学生等待回答教师问题的时间分析的是布卢斐—古德的互动观察系统模型。( )
6、人种志研究不太强调一系列的具体程序,它是各种研究方法整合的过程。( )
7、社会人际关系图解是课堂研究的一种方法。( )
8、影响课堂交往的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 )
9、教师对学生寄予高的期望,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 )
10、教师期望是影响课堂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布卢斐和古德曾将教师的低期望导致学生成就失败的恶性循环称为“失败循环”。( )
11、要想使学生不断进步,教师就应对其寄予高期望。( )
12、积极的教师期望就是对所有学生都抱有同样的高期望。( )
13、对于来自教师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学生更易接受的是语言信息。( )
14、一般说来,在同等智力的学生中,内控型学生的成绩会优于外控型学生。( )
15、记忆性问题是低级认知问题,提记忆性的问题不利于学生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 )
16、一般说来,教师的即时反馈与学生的学业成就高度相关。( )
17、延长提问等待时间的教学技巧是教师应该掌握的,但它一般不适用于记忆性问题的提问。( )
18、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必须一味采取同情的态度,这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提高学生的“预期”水平。( )
19、在教学中,只要是表扬就是有效的。( )
二、单选题
1、学校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是(  )。
(A)班级管理     (B)师生互动     (C)课堂教学     (D)师生情感沟通
2、清晰、成功的教学,还必须以特定的概念或术语来实现师生对具体内容的共同理解,这样,才能最终达到认知交往地理解。这种交往是(  )的过程。
(A)认知、情感沟通     (B)信息交流     (C)符号交流     (D)多维度
3、基于教师等待学生回答问题时间的课堂交往研究模型是(  )。
(A)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        (B)布卢斐—古德互动观察系统模型
(C)罗的提问策略分析模型        (D)人种志交往模型分析
4、(  )依赖于对所研究现象的观察、描述、定性判断或解释,来对自然情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的描述。
(A)互动分析模型    (B)互动观察系统    (C)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型    (D)提问策略分析模型
5、关于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强调研究者以参与性观察者的身份,努力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概括与解释教育情境
(B)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C)在自然状态下对教育现象采用“故事叙述”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描述
(D)研究结论客观,适合所有的教学
6、(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A)兴趣     (B)注意     (C)动机     (D)意志
7、影响课堂交往的因素诸多,以下影响因素中是课堂交往的先导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起点是(  )。
(A)学习内驱力     (B)学习热情     (C)学习动机     (D)学习兴趣
8、影响师生交往的重要因素是(  )。
(A)年龄      (B)情感      (C)教学策略      (D)教学风格
9、如果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之于运气不好,这种控制观称为(  )。
(A)内控     (B)外控     (C)物控     (D)自控
10、布卢斐研究了作为学生学习正强化的教师的表扬行为,对表扬进行了分析,以下所提出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表扬是教师对正确的回答的积极反馈
(B)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单独私下的表扬也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C)表扬表达出教师积极的情感(惊奇,欣喜,兴奋)
(D)不真诚的表扬是无效表扬甚至是有害表扬
11、(  )是课堂交往中最主要的媒体,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纽带。
(A)多媒体计算机     (B)文字     (C)语言     (D)眼神
三、多选题
1、在课堂交往中,存在着(   )信息交流和互动。
(A)言语信息     (B)体态信息     (C)知识信息    D、心理信息
2、交往在教学中的作用包括(   )。
(A)交往是信息交流的过程         (B)交往是单维度的
(C)交往是符号交流的过程         (D)交往是策略形成的过程
3、根据交往类型的分类及理论基础的不同,可把传统课堂交往研究分为(   )。
(A)互动分析模型    (B)互动观察系统    (C)人种志交往研究模型    (D)提问策略分析模型
4、以下关于人种志研究,正确的说法是(   )。
(A)强调研究者亲自经历教育现象      (B)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研究
(C)所得的结论一般具有普遍性        (D)不太强调一系列具体程序
5、影响师生课堂交往的主要因素有(   )。
(A)学生的年龄特征    (B)学生的兴趣与动机    (C)教学节奏    (D)教室环境
6、对课堂交往可能会产生影响的心理因素有(   )。
(A)认知障碍     (B)注意的分配     (C)兴趣与动机     (D)交往技能障碍
7、下列属于影响课堂交往的环境因素有(   )。
(A)教室的物理环境    (B)教学节奏问题    (C)时间因素    (D)认知障碍
8、形成有效的课堂交往,在情感领域里的策略主要有(   )。
(A)建立合适、积极的教师期望        (B)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惩罚
(C)加强非言语交流                  (D)鼓励学生自治、自立、自尊、自信
9、内控型学生相信凡事操之在己,将成功归于自己的努力,把失败归于自己的疏忽,以下属于内控型学生的话语是(   )。
(A)“考卷太难了,所以我没有考好。”     (B)“是我自己粗心,所以会做错。”
(C)“我说过我不行。”                   (D)“这一个月来,我的努力没有自费!”
10、课堂提问的作用是(   )。
(A)调整教学计划、步骤和策略   (B)诊断学生的学习   (C)提供教学反馈   (D)改进教学目标

第七章 课程
一、判断题
1、课程定义因研究者或实践者在其课程思考和工作中对概念的使用而有所不同,因此,没有超出特定的研究、论文、看法或值得讨论的政策文件等背景之外的特殊地给课程下定义的方式。( )
2、把课程等同于所教的科目,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性表现、个性培养,以及师生互动等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作用。( )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这一定义容易忽略非预期的学习结果。( )
4、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安排作为课程的主要特征,往往会把重点放在可观察到的教学活动上,而不是放在学生实际的体验上。( )
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的课程观极大地体现了对隐性课程的关注。( )
6、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在实践中很难实行。此外,即便从理论上讲,这种课程定义也过于宽泛,把学生的个人经验都包容进来,以致对课程的研究无从入手。( )
7、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者获得知识。( )
8、20世纪末叶,重新整合课程与教学已成为时代精神的要求。课程与教学呈现出了融合的态势。对于这种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理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R.Weade)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教学课程”。( )
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课程即活动”的课程本质的体现。( )
10、课程是文化的传递,课程是对文化的选择。( )
11、课程的功能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培养人,它的本体功能就是传递和选择文化。( )
12、如果课程培养人的本体功能落空,在培养人的过程中遭遇失败,那么对于政治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就只能是消极的。( )
13、“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强调了目的、目标、学习活动对课程组织的作用。( )
14、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经常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的产物。因为强调个别发展,课程的组织形式自然就强调要产生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目的。( )
15、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典型的例证就是“活动—经验”设计。( )
16、“活动—经验”课程设计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在目标确立、活动实施等方面的合作计划。( )
17、问题解决中心设计与学习者中心设计一样,同样根植于以人为中心的哲学信条。二者的区别在于,问题解决中心的设计不大具有个人主义的观点,而更多的是强调集体。问题解决中心设计把重点放在个人与社会生存的问题之上。这种课程设计的例证是生活领域设计和核心设计。( )
18、分科课程,通常又称为科目课程,有不少人把它称为学科课程。( )
19、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通过组织学生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是活动课程。( )
20、一般来说,活动课程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 )
21、某校物理教师和他校物理教师合作编制了一套高中物理兴趣小组的课程,可以称之为校本课程。( )
22、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而言的,是指本校编制的课程。( )
23、研究型课程是由学校利用社区或学校资源而自主开发的课程。( )
24、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开展科学研究。( )
25、课程改编是指教师对各种类型的课程进行修正以适应不同的学生。( )
26、课程决策可以由社会、学校、家长参与课程的制订。( )
27、从广义范围讲,学校课程决策是一组关于整个学校课程和有关内容的编制过程。( )
28、影响课程实施的基本因素是学校的风气和校长在课程变革中的角色。( )
29、课程评价是对课程价值的判断,是对教育过程的计划与组织的决策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判断。( )
30、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育过程(校内)的计划与组织的判断(决策),以及对学生成绩(学生学习成果)的判断。( )
31、科学主义课程评价者注重定量的分析,而人文主义课程评价者注重定性的分析。( )
32、科学主义取向的课程评价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收集的材料是定性的,采用对实际情形的文字描述。( )
33、形成性评价目的是要提供证据以便确定如何修订课程计划,而不是评定课程计划的优良程度。( )
34、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
二、单选题
1、(  )是作为实现学校教育的目标与手段等而存在的,它反映学校教育的有目的的计划及其展开过程。
(A)教学     (B)课程     (C)评价     (D)学校规划
2、我国周代以什么为课程(  )。
(A)《六艺》      (B)《春秋》      (C)《中庸》      (D)《论语》
3、我国汉代的学校课程是(  )。
(A)中庸、大学、论语、孟子        (B)诗、书、礼、春秋、易
(C)书、数、礼、乐、射、御        (D)祭礼、军事、乐舞、文字
4、在西方,中世纪基督教育的课程是(  )。
(A)尚武、崇文             (B)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C)古典语文、自然科学     (D)文法、修辞学、辨证法、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
5、有观点认为,我国古代的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这种观点将课程视为(  )。
(A)课程即教学科目                (B)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C)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D)课程即学习经验
6、一些学者认为,课程不应该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这种定义的本质是认为(  )。
(A)课程即教学科目                (B)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C)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D)课程即社会改造
7、在一些人看来,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实际上都是(而且也应该是)这种文化的反映。个体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个体社会化。课程应该反映各种社会需要,以便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这种定义的本质是认为(  )。
(A)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B)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C)课程即学习经验                (D)课程即社会改造
8、课程是受教育者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这种思想导致了(  )观点的产生。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文化
9、课程是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要学生再现的事实或要学生演示的行为。这种定义的本质是认为( )。
(A)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B)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C)课程即社会改造               (D)课程即学习经验
10、“活动—经验”设计属于哪种课程设计模式(  )。
(A)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B)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C)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D)以教师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11、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课程论的繁荣,课程设计模式也日益发展起来。生活领域设计始于20年代末期,它是一种(  ),围绕生活领域重新组织传统的题材。
(A)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B)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C)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D)大范围设计
12、从课程发展历史的角度看,以下那种课程的历史最为久远(  )。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核心课程     (D)综合课程
13、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从而定“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学生,这可以被看作是(  )课程的雏形。
(A)学科课程      (B)科目课程      (C)活动课程      (D)分科课程
14、杜威常被认为是(  )的发展历史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A)学科课程      (B)科目课程      (C)活动课程      (D)分科课程
15、需要所有学生共同学习的课程是(  )。
(A)核心课程      (B)外围课程      (C)校本课程      (D)显性课程
16、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属于(  )。
(A)学科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分科课程
17、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标准是(  )。
(A)教学形式     (B)课程的组织形式     (C)开发课程的主体     (D)课程的功能
18、一项课程改革计划能否成功地实施,取决于(  )。
(A)该课程变革计划本身的特征       (B)学区的特征和学校特征
(C)外部环境的特征                 (D)以上各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状态与水平
19、家长(  )参与教育过程最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
(A)作为委托人     (B)作为生产者     (C)作为消费者     (D)作为管理者
20、评价者只关注课程计划设计本身的优劣,这种评价叫作(  )。
(A)结果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内部评价
21、根据不同的取向可以有不同的课程评价标准,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所从事的评价活动是(  ),它的目的是要提供证据以便确定如何修订课程计划,而不是评定课程计划的优良程度。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内部评价      (D)结果评价
22、泰勒的评价原理是以(  )为中心而展开的。
(A)内容     (B)过程     (C)实施     (D)目标
23、(  )是由斯塔克提出的,他认为评价应从三方面收集有关课程的材料:前提条件、相互作用、结果。
(A)外观评价模式    (B)差距评价模式    (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目标评价模式
24、差距评价模式的主要缺点是(  )。
(A)只考虑到预期效应,忽视了非预期的效应
(B)目标的合理性的判断难以进行
(C)把课程实施过程前后的材料作为参照系数
(D)课程计划应该达到的标准与各个阶段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会遇到许多价值判断的问题,这是用一般评价手段难以解决的
三、多选题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概念的新趋势主要包括(   )。
(A)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B)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C)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D)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2、比较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关于课程的本质的观点是(   )。
(A)课程是活动      (B)课程是学科      (C)课程是知识      (D)课程是经验
3、经验本位课程的教育内涵是(   )。
(A)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B)倡导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C)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D)强调预期的学习结果
4、自本世纪中叶以来,伴随课程论的繁荣,课程设计的模式在一些西方国家也得到非常迅速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课程模式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十分可观。一般来说,典型设计模式主要有(   )。
(A)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B)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C)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D)以科目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5、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典型例证是(   )。
(A)大范围设计     (B)核心设计     (C)“活动—经验”设计     (D)生活领域设计
6、活动课程,通常又被称为(   )。
(A)儿童中心课程      (B)经验课程      (C)外围课程      (D)科目课程
7、关于“外围课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指核心课程以外的课程                 (B)以学生存在的差异为出发点
(C)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有相应的变化       (D)与核心课程是相辅相成的
8、隐性课程也称(   )。
(A)潜在课程      (B)隐蔽课程      (C)无形课程      (D)自发课程
9、隐性课程的特点是(   )。
(A)以学生的差异为出发点         (B)无计划、无意识的
(C)获得非学术性知识             (D)在学校情景中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
10、下列属于隐性课程的有(   )。
(A)学生团体交往      (B)计算机      (C)教师的教学风格      (D)班级文化
11、课程改编的基本假设是(   )。
(A)允许教师根据自己的风格在课程中发挥作用     (B)允许教师把每个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的人
(C)课程内容的不可变更性                       (D)学生接受程度的划一性
12、课程改编的原因有(   )。
(A)生态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         (B)历史背景和政治观点的差异
(C)课堂情境的差异                   (D)教学方法的差异
13、家长参与课程决策的类型有(   )。
(A)作为消费者的参与   (B)作为管理者的参与   (C)作为委托人的参与   (D)作为监护人的参与
14、下列各项中属于课程变革特征这一因素的是(   )。
(A)课程改革目标、意义的清晰性       (B)课程改革计划的质量与可行性
(C)课程改革评价的重要性             (D)课程改革的需要和适切性
15、下列各项中属于课程评价的基本取向是(   )。
(A)社会本位主义的与个人本位主义的取向         (B)科学主义的与人文主义的取向
(C)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                         (D)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16、课程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特点是(   )。
(A)关注课程问题的起因                (B)评价结果主要为课程决策者服务
(C)关注课程计划的改进                (D)是一种过程评价
17、外观评价模式的两个维度是(   )。
(A)描述        (B)分析        (C)内容        (D)评判

第八章 评价
一、判断题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所以在一切教育活动中都有评价。( )
2、教育评价在西方首先起源于在英国20世纪初叶兴起的教育测验运动。( )
3、教育评价是对学校的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
4、传统评价的实质是过分注重测验和量化,以学业性评价为主。( )
5、从评价的目的看,传统的评价追求的是预测与控制。评价者拥有绝对的主体地位,被评价者则成了被控制的客体,这实际上颠倒了本来的主客关系,从根本上有悖于教育精神。( )
6、传统评价从评价的标准看,追求的是科学范式下的量化。( )
7、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更注重“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
8、教育评价管理功能显示的效度和力度一般取决于教育行政权威性的大小。( )
9、在效用评价中,它注重一定教育行为方式下教育对象或群体发生的变化程度,效用本身与受教育对象的感受,与社会价值没有必然联系。( )
10、同一教育行为对不同教育对象其效用是不可比的。( )
11、教育不同于实验性的精密科学,没有必要用数量化的方法来测量。( )
12、在教育评价中,采用数量化方法能排除评价工作中的主观影响。( )
13、定量评价因为排除了评价工作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运用了数学方法就是实现了评价的客观化。( )
14、静态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目标到达程度的评价,它无法进行纵向比较;动态评价是在评价过程中,注意对评价对象的历史情况、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它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
15、动态评价要求教育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对评价对象的历史情况、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并研究其对一定社会需要的敏感程度和响应能力。( )
16、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
17、在教育活动开展之中对学生所作的反馈和调节是诊断性评价。( )
18、形成性教育评价是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作出价值判断,也叫过程性评价,它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
19、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标准,对某一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进行排队,这种评价称为标准参照评价。( )
20、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参照的标准不同。( )
21、另类评价是追踪学生成长轨迹的评价。( )
22、实作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测验学生各种各样的现实环境中使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考察学生的操作任务。( )
23、短评价包括一定数量的“脚手架”,其目的是充分开发学生的能力。( )
24、档案袋评价是指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景里,通过对学生完成作业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方式。( )
25、理想型档案袋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学生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学生的系列作品以及教师对作品的评价。( )
二、单选题
1、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现代教育评价比早期的教育评价有进一步发展,不包括(  )。
(A)评价目的转变,更注重“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B)评价对象集中在教学领域,尤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上
(C)不仅仅重视数量形式表示的评价结果
(D)评价对象由原先的被动体变成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
2、最早提出教育评价概念的的人是(  )。
(A)泰勒      (B)艾钦      (C)杜威      (D)古巴
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教育评价功能的是(  )。
(A)教育功能        (B)激励功能        (C)启发功能        (D)管理功能
4、在教育评价的功能中,教育评价使评价对象顺利完成预定任务、达到预期目的的约束功效和能力,是指教育评价的(  )。
(A)导向功能      (B)教育功能      (C)管理功能      (D)激励功能
5、在我国古代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价值观是(  )
(A)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         (B)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
(C)马克思主义教育价值观           (D)知识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  
6、不通过定量计算的方法,而是采用定性描述、解释的方法作出的价值判断属于(  )。
(A)动态评价      (B)静态评价      (C)效用评价      (D)定性评价
7、要求教育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对评价对象的历史情况、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并研究其对一定社会需要的敏感程度和响应能力,属于(  )。
(A)动态评价        (B)效用评价        (C)静态评价        (D)定量评价
8、在教育评价的类型中,具有客观性强、真实性强、要求严格特点的评价是(  )。
(A)他人评价        (B)自我评价        (C)静态评价        (D)动态评价
9、按评价的功能分,可分为(  )。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B)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C)单项评价、整体评价和个体评价             (D)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10、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属于(  )。
(A)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相对评价
11、对刚进学校的职初教师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在师范院校中原有的教师基础和实践经验,这种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12、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作出的价值判断属于(  )。
(A)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相对评价
13、标准参照评价是一种什么评价(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整体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4、常模参照评价主要依据是(  )。
(A)教育目标      (B)正态分布理论      (C)教育过程      (D)教育结果
15、心理测验一般属于(  )。
(A)目标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达成度评价      (D)常摸参照评价
16、主要用来作鉴定的评价是(  )。
(A)目标参照评价      (B)他人评价      (C)定量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17、另类评价又称(  )。
(A)个体内差异评价    (B)常模参照标准评价    (C)真实性评价    (D)单项评价
18、另类评价的“真实性标准”反映在它的(  )。
(A)设计上      (B)评分上      (C)结构上      (D)以上都是
三、多选题
1、教育评价的特点是(   )。
(A)一种有一定程序和系统的活动过程      (B)评价目的是自我完善,提供决策依据
(C)以科学的评价方法、技术为手段        (D)以对评价对象的功能状态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核心
2、教育评价的功能包括(   )。
(A)教育功能      (B)导向功能      (C)激励功能      (D)研究功能
3、现代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故教育评价强调(   )等功能。
(A)改进    (B)激励    (C)导向    (D)选拔    (E)鉴定
4、综观历史,有如下几种教育价值观,它们分别是(   )。
(A)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         (B)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
(C)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价值观         (D)形而上学的教育价值观
5、传统评价的弊端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A)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         (B)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单一化、片面化
(C)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极端狭隘化     (D)教育评价没有能够反映学生的行为结果
6、传统教育评价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
(A)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     (B)片面强调知识的价值,忽视学生的主体价值
(C)过分强调诊断性评价     (D)过分强调形成性评价     (E)主要用于鉴定、选拔学生
7、另类评价包括(   )。
(A)实作评价      (B)卷宗评价      (C)个体评价      (D)自我评价
8、根据档案袋的不同功能,档案袋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理想型    (B)展示型    (C)文件型    (D)评价型    (E)课堂型
9、另类评价强调(   )。
(A)具有共同的评分标准                 (B)计算学生的错误数目
(C)反映学生的优点而非弱点             (D)鼓励自我评价的习惯
10、构成理想型档案袋的内容有(   )。
(A)系列作品    (B)学生的反思    (C)教师的建议    (D)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

第九章 信息素养
一、判断题
1、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8个比特。( )
2、现代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 )
3、多媒体技术主要涉及对图文声像信息的处理。( )
4、在超文本系统中结点所表示的信息不仅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或计算机程序。( )
5、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通讯电缆将多台地理位置分散且独立工作的计算机互联起来,以达到通讯和信息共享的系统。( )
6、简单而言,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多媒体技术加计算机网络。( )
7、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因材施教。( )
8、由于个人的学习需要与接受教育的时间地点以及发展的目标差别很大,只有使用信息技术才能实现个别化教学对学习内容的要求。( )
9、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来加以培养,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鉴赏与评价信息、有效利用信息进行问题解决与创新等方面的修养与能力。( )
10、信息处理设备除了CPU外,还有声霸卡和视霸卡等压缩图形和声音信息的设备。( )
二、单选题
1、在计算机中,那些呈现在人眼前和送至耳边的文字,被称(  )。
(A)文本      (B)字节      (C)比特      (D)网点
2、多媒体是多种媒体——文本、图形、图象和声音等集成的一个交互系统,下列不属于多媒体的特征的是(  )。
(A)多样化      (B)交互性      (C)集成性      (D)开放性
3、超文本是多媒体系统的信息管理技术,它组织信息的单位是(  )。
(A)文本     (B)字节     (C)结点     (D)网点
4、校园网是一种(  )。
(A)广域网      (B)局域网      (C)宽带网      (D)窄带网
5、我国的公用数字数据网,正式于哪日开通(  )。
(A)1995年10月     (B)1994年10月     (C)1996年9月     (D)1995年9月
6、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对教学信息实现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是基于(  )。
(A)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功能性              (B)多媒体信息载体的多样性
(C)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的管理技术        (D)媒体的特性
7、教学形态从班级制走向个别制,教学形式更能体现(  )。
(A)自主学习      (B)因材施教      (C)应试教育      (D)兴趣教学
8、计算机操作系统属于计算机构成要素中的(  )。
(A)硬件      (B)信息输入设备      (C)软件      (D)信息处理设备
9、下列工具软件中属于文字处理软件的是(  )。
(A)DreamRiver     (B)WPS     (C)Visual     (D)dBASE
10、信息技术系统中用于检验和指示硬件如何进行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播与信息产生等工作内容,这个指的是(  )。
(A)信息输入和输出设备     (B)软件     (C)信息处理设备     (D)操作系统
11、教育部已决定,从2001年起,用几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  )。
(A)5到10年      (B)3到5年      (C)5到8年      (D)4到8年
12、信息技术带来的学习的革命,必将把21世纪的教育定位于(  )。
(A)掌握信息技术     (B)培养公民的信息素养     (C)终身学习     (D)学会合作
三、多选题
1、下列属于感觉媒体的是(   )。
(A)图形      (B)图像      (C)音乐      (D)显示器
2、多媒体本身是计算机技术与视频、音频和通信等技术的集成产物,多媒体通常包括(   )。
(A)文本     (B)图形     (C)图像     (D)声音
3、多媒体的含义包括(   )。
(A)计算机交互综合技术   (B)数字通信技术   (C)文本、图形、图象和声音   (D)局域网
4、多媒体的交互性表现在(   )。
(A)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对信息进行有效控制
(B)可以将数据转换为可理解的知识
(C)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不同媒体的内容进行处理
(D)用户操作媒体的活动本身也是一种信息转换的媒体
5、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   )。
(A)虚拟性      (B)情感性      (C)开放性      (D)创造性
6、信息系统中的人包括(   )。
(A)信息系统开发者    (B)信息系统管理者    (C)信息系统使用者    (D)信息系统得益者
7、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称为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通常包括(   )。
(A)网络环境资源     (B)网络信息资源     (C)网络人力资源     (D)网络物力资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3 10:04 , Processed in 0.183115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