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511|回复: 1

[资料] 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纲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9 22: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试的基本题型:
选择题:一般15题,每题2分,共30分,紧扣教材,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填空题:一般二十个空,每空一分,共20分考查较细致,主要考细心和记忆。
简答题:一共六小题,每题5分,共30分,考查应用方面较多,主要是小标题的内容。
论述题:共两题,每题十分,共20分  综合考查理论实践与应用能力,较灵活可发挥。
       
        四大题型
        考卷总共6页:
       
        时间有限,迎考复习为主,理论学习提高为辅,
教育心理学教学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实践
       
        迎考策略:
        掌握教材结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教学实践意义
按单总-分-归纳-检查  逐章逐节梳理
       
        复习五阶段(过四遍)
一、了解框架




二、通读:不记忆、只理解,平时有时间就看
三、尝试背诵:记重点,拿支笔抄抄写写
四、及时复习
五、检验阶段

       
       
       
       
       
教育心理学概论

       
        一、概念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注意与教育学的区别: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目的: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解决实际课堂问题,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教师与教育心理学
·概述:
1、如何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专家型家师的特点:P2   1、能有效运用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能力分为三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个人因素,情景因素,系统过程
        ·教师成长的阶段P7: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景阶段,关注学生阶段三阶段
        ·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P7  师范教育培养,在职教师实践训练和进修提高。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P9
        反思的类型:对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
        反思的内容: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布鲁巴奇
2、教学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
     研究对象:是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性质: 1、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具有较强的教学应用性,不是普通心理学,或儿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简单组合。
     研究内容:是对学习者、学习及教学的系统研究。
        主要包括:·学习与教学的要素P13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P14的研究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①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②帮助教师解决了实际的课堂问题
③提供各种研究方法与角度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强调对照处理的不同效果分析,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个案实验)
        特点,确定实验目的,控制班(组)和实验班(组),明确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
        对教学研究的实践指导,
分实验室研究:如不同音乐节奏对学习记忆的影响。进行变量控制。
自然实验研究:是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进行、随机现场实验:要求随机抽样分组
如罗森塔尔在小学教学上教师期望实验“皮格马利翁效应”。
个案实验:如作业马虎现象的学生进行矫正的实验,如作业排名和计分调整。
        描述性研究(行动研究)如“角色互换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考察。
        相关研究:探讨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如学业成绩与学生记忆力的关系研究等。
        正相关,负相关和无相关,相关系数取值1~ -1程度,越近1或-1相关越大。正相关表示各个因素之间会同时增加降低;负相关意味着,一个因素的增加与另一因素的降低相互关系,无相关则表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关系。英语单词量与阅读速度的相关大约在0.7,自信心与积极学习行为的相关大约在-0.6。
            描述性研究:强调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如单亲家庭学生的人际关系
行动研究:强调对行为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分析,如与贫困生手牵手交流活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创建阶段:18世纪未到19世纪,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的基础,代表人物桑代克1903年奠基人
        发展阶段:20世纪20~50年代 兴起教育科学运动,教育心理学内容不断丰富  维果茨基P20                       
        成熟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关注教育实际应用和课堂学习研究
        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 发现学习法
                       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研究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和保持。
        90年代关注学科心理学的学习和认知研究。从实验室转为对现实情境的研究。
        ·考题模拟:
        1、试述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2、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的作用?P14
           3、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考虑如何进行教育研究。P10+P17页
        历届考题分析:
        2004年 5分
简答题:38、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P7
        2005年:4分+1分=5分
选择题:
14.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学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就阶段  【AP7】
15.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教师常用的反思方法
A、写反思日记    B、详细描述    C、交流讨论    D、行为模仿    【DP9】
填空题:1分
1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时期、  发展   和成熟时期。
2007年:  选择题:2分+填空题:2分+简答题5分=9分
        选择题:2分
1.某教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本地区十几所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属
  A、实验研究      B、个案实验
  C、描述性研究    D、实验室实验    [ P18页C ]
填空题:2分
16、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 教学的监控能力 P3页 。
1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前后著书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差异与 P19页             学习心理 三大问题。
简答题:
36、简述布鲁巴奇等提出的教师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P9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内容概述

        首先介绍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心理个别差异的问题,为什么在教育心理学中介绍人的心理发展的问题呢。这是因为教育心理学从创立开展就包括心理发展的内容。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第一卷人类的本性就是谈的人类心理发展的历程,所以从桑代克到现在教育学探讨的理论就是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是我们了解学生规律。我们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作为教师我们要备课,一是备教材,二是备学生。所以我们要去了解学生,特别是要了解他的心理的特点、心理发展的水平、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征。
        ·重点提示: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
        少年期(初中):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内心冲突:普遍存在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青年初期(高中):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为主
                    内心冲突: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常冲突,易与生活脱节。
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P25:认知发展必经四个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详解:  感知觉认知—语言应用单向思维—守恒观念形成与具体思维—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
        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具有自我调节作用)P27
        教学上的意义: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师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基于该理论的教学法:活动法,自我发现法,认知冲突法,同伙影响法P29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论:强调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念P27
        教学上的意义:教学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师教学可以运用支架技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支架式教学类型号P30:示范解题  出声思考解题  使用提问  教材渐进  思维提示
三、中学生的人格发展P31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强调自我成长,提出青春期是获得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期
     婴儿期(0-1)信任感与不信任感的建立  (学会分辨人,哭和笑)
     幼儿期(1-3)自主感的形成  羞耻感和怀疑感  (学会走路和自己动手玩玩具)
     儿童早期(3-6)主动感对内疚感   主动探索—好问—好动—好说  (角色认知)
     儿童晚期(6-12)勤奋感对自卑感    在幼儿园完成学习任务受奖励 (学业成就)
     青少年期(12-18)自我同一感的建立,和自我同一感的混乱  初中和高中阶段 同伴与人生观
     青年期(18-24)亲密感对孤独感  大学阶段,友谊与爱情 (社会化  成家)
     成人期(24-65)繁殖感与停滞感
     老年期(65---)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教学上的意义: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发展危机将有助于发展健康的人格。这就为教育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助于理解该阶段学生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家庭教养模式 学校教育  同辈群体   
        ·培养(健构)健康人格的途径;P34(整体调节/积极自评/良好交际/应对挫折/自我教育)
        重视青少年人格的整体调节
        帮助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自尊感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
        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
        引导青少年进行人格的自我教育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格结构中的调控系统,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埃里克森的自我认同感观点及教育意义P37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指导:
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家长、教师应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和期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自我体验
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
帮助中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和方法P7
六:中学生的个别差异
        ·中学生的认知差异(认知方式与智力)和智力差异P39
        ·了解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据此改进教学,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同质分组(如分快慢班)从教学组织形式上适应个别差异教学
          ——个别化教学(布鲁姆的掌握学习)从教学上适应个别差异P41
          ——教学机器程序教学(美国斯金纳提出)从教学手段上改进以适应个别差异性。
        ·中学生的性格的差异及教育上的意义(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学习内容)P45
        ·识记概念:
平衡化P27  
最近发展区P27  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教学支架P29  指儿童试图解决超过他们当时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问题时候,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教学支架的目的是使学生最终达到独立任务,帮助他们顺利通过最新发展区。
人格P30 又称为人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自我意识P35  指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自我认同感P37 是指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
场依存型P38 指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场独立型   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评判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线索作为参照,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作出判断。
冲动型认知方式
沉思型认知方式  
IQ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P41 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给予充足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部分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   
多元智力P41   
性格P42   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
投射自我P35 指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考题模拟
1、同伴群体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何影响P33
2、谈谈挫折对中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影响?P34
3、如何帮助中学生度过自我认同感危机?P37-38
4、什么是自我意识,他有哪些成分?
历届考题分析:
2005年 2分
选择题:
1.当儿童的思维不具有可逆性时,其认知发展主要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P26B 】
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通常经历
A、心理自我、生理自我和社会自我阶段  B、生理自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阶段
C、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阶段  D、心理自我、社会自我和生理自我阶段【P35C】
3.学生在解题时,喜欢察颜观色,且易受他人影响和干扰,其认知方式主要属于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P39B】
填空题:17.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  几个     顺序不变的阶段。P31
简答题:36.学生心理发展有何基本特征?P23页

2007年
选择题
2·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A、沉思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场独立型    [P39B]
3·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
  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
  A、自我认识    B、自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P38D]
18.按照维果茨基的观点,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
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     P27页          。
19.根据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阶段划分理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或
建立    P32    自我同一感         。
简答题:37.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P41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内容概述

联结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行为之间建立直接联结,强化作着重要作用。P49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实质        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规律        教学中的应用
经典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
狗闻铃声掉唾液        (无意识)学习的实质“建立条件反应”
C-R        经典:条件诱发反应(无意学习)
        经典:泛化、辨别
消退
        1、塑造或促进良性行为。
①普雷马克原理促进低频行为
行为塑造、连续接近法。
及时表杨
2、消除不良行为
①餍食
②代价
③孤立
3、程序教学:P57个别化的教学方式
例:P55用强化来促进行为的方法?
例:实用强化物P54
例:运用惩罚来消除行为

桑代克试误说

猫折腾出笼子找食物        (有意识)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是通过肓目尝试与错误而渐进的过程。
        试误说:偿试错误而渐进的过程(有意学习)        准备律;有备则喜
练习律;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想通过奖励的练习才增强。
效果率:导致满意则强,烦恼则弱       
操作条件作用
斯金纳
以桑代克的实验为基础,白鼠压杆寻食        一个操作出现后如果有强化刺激尾随,该操作发生概率就会增加,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强化是增加概率的手段。
R-S        个体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个体对环境的反应,这是大多数人的行为。        学习行为,受强化规律的制约:正强化、负强化、惩罚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实质        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规律        教学中的应用
格式塔顿悟学习
顿悟的核心是把握事物的本质        是心理对知觉的重新组织,学习是个人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        是一种知觉经验的变化过程,不靠渐进的偿试错误,由突然的顿悟实现。        强调观察、顿悟、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应用。        重视对关系的了解
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培养观察,悟
布鲁纳
认知发现学习论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是主动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过程,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阶段        通过“同化”或“顺应”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实现        发现学习:通过自己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方式学习;培养发现探索精神。
奥苏伯尔
认知同化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其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是将新信息纳入其认知结构中去,同时原有认知结构也发生变化,即同化过程,含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组合学习)        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1、有有意义学习的倾向;2、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有适当观念利与新观念联系。        接受学习: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经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让学生将知识“内化”,(避免机械学习)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实质        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规律        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加工论
加涅        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        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三个部份:1信息的存贮2认知过程3元认知P65页        学习流程八阶段
学习信息的加工模式
        突出知识关键点,利用提问,复述促进学生长时记忆反复习和练习使
组织化和自动化
建构学习论
现化发展中: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社会互动)和情境性(真实情境)        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来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        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贮过程,我们的知识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用自己的头脑来建构的。(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不同的世界)        教学须重视学生的经验,它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提倡把学生自身的努力放在教育的中心地位,应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协商和合作面对复杂环境解决真实的不明确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
P68
合作学习
P69
注意与小组学习区别
教学对话,增进师生间交流来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分“教学”和“对话”两方面组织

联结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
·重点提示:
·识记概念:
·历届考题分析:
2004年:5+
  简答题:36、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意义学习?  P60页,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2005年:2+2+4
选择题
4.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P52D 】
5.在知识学习时,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是强调准确性,这实际上是重视新旧知识间的
A、实质性的联系    B、非实质性联系    C、人为性联系    D、非人为性联系  【P60B】

7.“杀一儆百”所产生的强化作用主要属于
A、直接强化    B、替代性强化    C、自我强化    D、正强化    【AP53】
13.教学是具有一定程序结构的。通常,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
A、提示教学目标    B、唤起先前经验    C、引起学生注意  D、呈现教学内容  【B P62】
填空题:
18.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 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相对持久的变化。 P47
19.学生在字词学习初期,常常出现错别字,对生字掌握不准确,这是一种刺激  泛化
  的表现。P50
20.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 操作性行为 。P53
21.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由获得、  转化  和评价三个过程组成。P59页
28.建构学习论认为,教学不是 知识的传递   ,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P67
2007年
选择题:
4·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建构学习论    B、结构学习论
  C、认知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    [P69A]
5.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A、分化    B、泛化    C、消退    D、遗忘    [  P51B  ]
20.根据斯金纳的强化观,教育中使用的“警告”,属于 P53负 强化。
        21.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  探讨过程本身 ,如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评价问题解决的途径以及如何批判性地思考等。
简答题:38.简述有意义言语学习的条件。P60

学习动机
·内容概述:
1、什么是动机和学习动机?动机的功能?学习学习动机的结构?学习动机的种类?P73
      
2、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律(曲线相关,难易反比)
3、学习动机的理论
动机的强化说:行为主义学派斯金纳(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强化说—强调外部诱因的作用)
          认为学习活动中,强化是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例,学生有门课考得好得到及时表杨,他更喜欢上这门课了。
     局限,强化说没考虑学生内在的动机,当学生内在没有对表杨的需要时,表杨他不会起作用。
动机的需要论: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在需要的基础上激发动机—缺失需要+成长需要)
      P77人的需要分缺失需要和
动机的归因理论:海德和韦纳(对学业的归因解释会对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能力V努力)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认为:动机=成功的主观可能性×成功的诱因价值(应用于努力程度的激励)
4、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影响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的外部因素:学习任务、任务的价值/维度/教师影响(罗森霍茨单维课堂)
  影响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内部因素:兴趣/自我效能感/归因与习得性无助/能力观与目标定向
5、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①、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组合一些小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
        ②、帮助学生自主设置合理目标,注重纵向自我比较,有效及时反馈
        ③、(合理有效表扬后)进行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2、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①、使学习更有趣:学习任务与材料的再加工
        ②、设疑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和积极思维
        ③、合理使用表扬、有效应用表扬、及时具体地反馈
       
·重点提示:
学习动机的构成: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诱因指为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他人的奖励和表扬等。
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支持性条件,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学习过程: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表现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的作用。同时学习结果也能反过来影响学习动机,表现在成绩越好的学科,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成绩越差的学科,学生的积极性越低。教学上的意义,先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好成绩,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是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在一定范围内是统一的,但也不一定完全成正比,同时与学习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个性都有关。
耶克斯—多德森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种曲线关系,唤起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引起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也得不到最佳绩效;动机的最佳水平还与课程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对简单的任务,学习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对复杂较难的任务,随动机的增强反有下降的趋势。
教学上的意义:对待较易的问题,可以采取激发和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办法
              对较难的问题,。可以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历次考题分析:
2004年 5分       
        简答题39、简述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75
2005年:2
        选择题:6.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 P73B 】
填空题:22.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五种,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P77
        24.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命题学习。P119
        25.在知识学习中,概念和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  概括  的信息。P125页
        简答题37.简述动机的主要作用。P72
2007年
        选择题:6·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的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 P73C   ]
        22.马斯洛认为每人都有七种基本需要。由于它们的主要作用和特点小同,这些需要又
        可分别归属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其中,自尊的需要就归属于   P77   需要。


学习迁移
·内容概述:
·迁移的定义: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P100  
        迁移的种类:根据迁移的效果分为-----正、负迁移,(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根据迁移的方向分为-----顺、逆迁移(学习过程顺序)
        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横、纵向迁移(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
        根据迁移的内容分-------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又称为特殊迁移)(举一反三与跳水组合)
        依据迁移自动化程度---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迁移的基本理论:
早期理论:
1、形式训练说:以德国沃尔夫的官能说为基础:训练心理官能,迁移自然反生。
其观点:  学习的内容会遗忘,作用有限,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形式训练改进官能,促进迁移
对教学的影响:加大学科难度训练,多做题,做难题。-------詹姆斯的记忆实验的实证质疑
共同要素说:找到共同要素,迁移就会发生
桑代克形状知觉实验发现“训练可以迁移到类似学习活动中,对不相似的学习活动则没有迁移
他认为:官能改变局限一定范围,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即相同SR时才产生迁移。
伍德沃斯将他改为共同要素说:两种活动有共同的成分才发生迁移。
对教学的影响:训练应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迁移是相同SR联结的转移。
经验类化说:概括共同原理,使获得经验类化,迁移就易发生
贾德通过水下击靶实验提出,共同要素只是迁移的前提,关键是从两种活动中获得概括性的经验和原理。享德里克森进一步实验后得出,概括化过程不是自动的,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
对教学的影响:开始注重教学方法,原理概括水平的训练。
关系转化说:顿悟要素、经验、原理与情境的整体关系是迁移的关键。
        科勒认为迁移的发生,关键在于个体突然发现两事件要素之间存在的关系,主体能顿悟
        早期理论的关系:强调原因不同,却又密切相关,经验类化对前者修正,深化为关系转化论
现代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对当前习发生影响的不是最近经验的SR联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才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因素。学生学习时,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的转移,如解几何题的学习
符号性图式理论:与最初学习的符号图示(抽象的结构特性)是否相匹配,是迁移的关键。霍里约克和吉克等提出:图示匹配和表征相同是迁移的决定因素:
        例对一元一次函数与坐标图像的抽象理解   
产生式论:安德森提出,认知技能的迁移,产生式(C-A)相似是条件,它强调认知中的共同成份,这是它与共同要素说的区别。例:有关条件与运算规则(行为规则)是否相似,
对教学的影响:重视概念原理和规则的学习。
结构匹配论:金特纳认为表征匹配即迁移,是对两事物间的结构特征和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关系进行匹配而产生的。其中事件的结构特征或本质特征的匹配在迁移中起决定作用。
情境性理论:格林诺认为迁移在于如何以不变的活动结构来适应不同的情境。
影响的迁移的要素:
相似性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原有的认知结构:原有的经验水平/原有经验的组织性/原有经验的可利用
学习定势,
如何实现为迁移而教的教学目标:

历次考题分析:
2005年:
8.举一反三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CP102】
2007年
7.学生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正迁移    [ P101C ]
23.贾德认为,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对不同学习活动中的   经验和原理概括化 P105             。


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本质: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关系的反映
知识的种类:从反映活动和深度看----分感性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
            从反映活动的内容看----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从反映活动的形式看----陈述性(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加涅-心智技能+认知策略)
知识学习的类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保持    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             |             |   
                   同化       加工记忆      应用与迁移
知识的获得:
        开始:直观呈现(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提高直观方法:指导观察/把握特点(规律)
     进程1:理解概括(从感性概括-理性概适:有效方法>用好正反例证/变式运用/科学比较/自觉概括)
     进程2:转变错误观念(posner概念转变模型 四个条件:不满现有观念,新观念可理解/合理/有效)
            教学应用:创设开放接纳的课堂气氛→倾听/洞察/诊断学生→引发认知冲→鼓励学生交流
二、知识的保持:
    ㈠ 人的记忆的过程:瞬时记忆0~5秒   短时记忆5秒~1分钟  长时记忆1分钟~终生

        ㈡遗忘的原因:
              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不均衡,先快后慢,呈现负加速型
          遗忘理论: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在“练习律”中提出
                    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适于机械学习过程)
                        同化说:奥苏伯尔的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积极遗忘和消极遗忘)
                    动机说:遗忘是记忆被压抑(弗络伊德提出)
        教学应用:促进知识保持的办法
                      ①深度加工(如意义联想与举例推理)与主动参与(记笔记,相互提问,操作讨论)
                      ②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  
                      ③适当的过度学习   (达到150%时效果最好)
                      ④合理的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尝试背诵)
        历届考题分析:
2004年:5+10分
简答题:37、教学中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P122
论述题:43、试论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P134
2005年:4分
9.在知识学习中,写作方法的学习属于   【BP119】
A、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B、心智技能的学习
C、认知策略的学习      D、感性知识的学习
10.学习某个材料30分钟刚好成诵,如果要达到牢固熟记的程度,最佳的过度学习应再增加
A、15分钟    B、20分钟    C、25分钟    D、30分钟    【A P135】
填空题:26.瞬时记忆又称之为   感觉记忆    。P130  
2007年
选择题:
8·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 P120C  ]
9·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
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P134B]
24.研究认为,最佳的过度学习,是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P135          的学习。
25.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知识直观方式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  P121    。
29.在知识学习中,正例通常包含了事物的     P125         特征。
简答题39、简述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方式。P128


第七章 技能
技能:概念(与能力比较)特点(一种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规则的/活动方式)
技能的种类:动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
        +心智技能(心智活动方式又称之为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加涅分之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技能的作用:(调节和控制动作/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
1、动作技能的形成:操作的定向(讲解示范)→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操作的熟练(建立动作定型)
        教学应用:①准确示范和讲解→动作示范与言语解释相结合,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重复慢示范
        ②必要适当的练习(预防过度练习造成错误动作定型化/高原现象)
        ③充分而有效地反馈: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反馈的方式/内容/频率
        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训练要减少对视觉的依赖,结合言语和节奏感空间方位知觉
2、心智技能的形成:
加里培林的五阶段论:活动定向/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有声外部言语/无声外部言语/内部言语
心智技能的三阶段论:由我国学者重新合后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阶段论
安德森的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教学应用:遵循阶段形成理论→注意原型完备/独立/概括性→熟练把握规则程序→创设实践应用条件

历届考题研究:
2005年
填空题29.心智技能的形成通常经历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和原型内化三阶段。P152
2007
11.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
  停止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及时反馈    [P148A]
论述题:43、试述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P154


第八章   学习策略
什么是学习策略? 三方面的内容: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学习过程的调控技能/前两种的有机统一
学习策略的分类:
教学生获得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主体性原则  内化性原则  特定性原则(量身定做) 生成性原则(再加工) 效能性原则。  
二、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布朗提出策略训练三要素:一是策略及巩固练习;二是自我监控执行;三是了解策略的价值及适用范围。
        操作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训练;2、程序化训练模式(PQ4R);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填空式);
                  4、交互式教学模式(角色互换);5、合作学习模式(互讲互纠)
        策略教学的方式和要点:
                  方式:发现法、观察法、专门授课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日常教学渗透。
                  要点:①激发需要②提供步骤③事例说明④选择适用⑤评价效能
        历次考题分析:
        2005年
        选择题:11、列提纲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C P158】
        填空题,35.元认知即指个人对认知的 认识p167  。
        论述题:43.联系实际,谈谈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原则。P172
        2007年
        选择题:10.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A、设置目标    B、列提纲
        C、寻求同学帮助    D、做笔记    [P158A]
        12.划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A、精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P158B]
        26.在学习策略的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将新策略与其头脑中的有关知识整合起
        来,以便能在新的情境中灵活、熟练的运用,这是遵循了策略教学的  P173内化性 的原则。
        28.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主要分为认知策略、  P158       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什么是问题?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面对的情境    邓克尔和梅耶的
问题的成分?三成分论(1、给定的条件;2、要达到的目标;3、存在的障碍)
        问题的分类:
           常见分类:复杂问题和简单问题  具体问题和抽象问题材  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
           综合分类:结构良好的问题:条件和目标都明确,解法规范,答案的确切性(唯一性)
        结构不良的问题:条件和目标模糊,
问题解决的过程:
        发现问题→理解和表征问题→提出假设(算法和启发式)→检验假设(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算法式:用一定算法逐一偿试。
启发式:手段—目的分析法(纽厄尔和西蒙提出:找到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减少差距的手段)
           反推法:(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推测,最后退到起始位置。)
           简化法:剔除部分信息,选择最重要的信息进行分析。
           类比法:在问题情境和曾经熟悉的某情境之间作出类比,以此类推,偿试解决问题。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特征
            2、知识经验
        3、定势和功能固着(几何中辅助线的作法及身份证打开牛头锁门)
        4、个人的智力水平、情绪和动机状态、学习方法、认知风格等。
怎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观念性知识/学习方法
    2、教授学生运用好问题解决策略(教授学科问题解决思维方法,外化思路、显性教学)。
    3、促进基本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分解子技能、多次综合训练、使达到自动化水平)
        4、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反复推敲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创造与创造性:
真创造(人类首创)和类创造(个人首创)
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成份: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两大认识支柱。
        美.吉尔福特提出创造性思维的结构:集中(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其中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是核心
        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 智力 / 个性   
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适宜的环境:创设信任,安全,自由的课堂气氛/民主融洽的家庭环境。
注重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接纳学生想法、引导偿试探索/
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推测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策略,CPS创
历次考题分析:
2005年
填空题:
30.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多属于 结构良好的   问题。P180
        3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发散思维   。P196
        简答题:3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P187
        41.怎样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P193
        论述题42.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P200页
        2007
        13.在解几何证明题中,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
  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
  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A、反推法    B、算法式    c、简化法    D、类比法    [ P184A ]
        27.根据创造产品的价值意义,可将创造分为真创造与  类创造P195      。
        30.根据问题的结构特点,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主要属于结构   P181   问题。
        31.已有的研究认为,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是   P199  关系。
       
       

品德的形成
一、品德概念与内涵:
品德的实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后天习得的稳定的道德认识和自觉的道德行为。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这是核心)→道德观念→道德信念
        道德情感:直觉式道德情感: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
                  想像式道德情感:张思德、刘胡兰、雷锋
                  伦理式道德情感:如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
        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二、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无道德规则阶段5、6岁前)-他律阶段(10岁以前)-自律阶段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教学意义:
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发展论:三水平六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一阶段是惩罚取向,以果(行为结果会否受罚?)判断;二阶段是功利取向,以需判断。
       前习俗水平,主要是以个体自身感受为主的道德水平,即对自己所恐惧的和所快乐的为取向。
②习俗水平:三阶段是社会认可取向,以因(是否社会所期望的?)判断;四阶段守法取向,社规判断。
       习俗水平,主要以社会规范对个体的要求和期待为主的道德水平,表现为是否服从和维护社会规范。
③后习俗水平:五阶段,以社会契约公正为取向,可维护也可修改,六阶段以人伦原则为取向,行为自律。
       后习俗水平,认识到法律和社会规范只是一种社会契约,以良心公义人权伦理超越规范自律行为。
        教学上的意义:应用两难故事等手段,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讨论策略和公正团体策略,改善了道德教育的策略,增强了内化力。
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
社会参与经验:可以促使青少年联系他人反思自身,促进并可预测其后来的道德发展。
有助于道德同一性的形成:自我认同和寻求超越性意义(社会历史定位)。
培养青少年对人性的尊重:道德同一性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对他人的尊重,二是对社会的尊重。
三,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2、由初中时道德发展的动荡性走向高中自律为主发展的成熟过渡。
四、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1、品德学习的形式:亲历学习和观察学习,其中观察学习又分为示范学习(榜样行为)和替代学习。
        2、品德学习的过程:依从、认同和内化三阶段。
        3、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个人信念和发展水平。

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1、说服讨论(布莱特效应小组讨论);2、榜样示范(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言传身教;3、价值澄清(三阶七程:选择、赞赏、行动),4、群体约定5、赏罚控制6道德情感的培养(移情/交情/换位思考/学会感恩)
历届考题分析:
2004年:10分
论述题:42、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P213
2005年简答题:
39.影响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哪些?P216
2007年
14.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
  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他律阶段    B、前习俗阶段
  C、自律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P207C]
32.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对于青少年来说,义务感、 责任感 P206   
  和羞耻感尤为重要。
简答题:40.简述中学生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的主要表现。P213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标准:1946年心理健康的定义;身心和谐/社会适应/有幸福感/生活积极有效率
            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稳定乐观/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正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               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预防问题行为和精神疾病发生。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1、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A、个人因素:生理方面(青春期生理成长特点)和心理方面(不稳定期易冲动,两极发展)
          B、家庭因素:父母关系对人际的影响/父母期望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教养方式对行为的影响/父母个性的潜移默化,同化作用
             注意:美。鲍姆林德的四类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专断型:子女常不满,有畏缩,不信任人的个性缺陷。苦大仇深型,能忍耐。
                  放任型:散慢的个性,生活少乐趣,悲观失望,敌视抵触,个性不成熟,长不大的孩子。
                  权威型:子女能获得足够的安权感,自立自信,有探索精神和心满意足。
                  民主型:子女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个性意识,善于与人交往和取悦他人。
          C、学校因素:教师的教育方式(体罚,偏袒,讥讽),同伴关系的影响,学习负担的影响。
          D、社会因素:就业环境,网络,实用主义等影响。
  2、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隐匿性和突发性/多元性和单一性/(对心理健康的)无知性和盲目性/
三、中学生典型的心理问题:
神经症:抑郁症(持久心境低落)/恐怖症(社交恐怖、物体恐怖和处境恐怖)/强迫症(强迫观念、行为)
         焦虑症:(急性焦虑发作和广泛性焦虑症);神经衰弱(易疲劳难记忆,易激惹头晕睡眠障碍)
         人格障碍:偏执型(偏信自己执迷不悟)、反社会型(粗暴不守法无内疚)、冲动型(情绪冲动不计后果)、强迫型人格(刻板固执过分谨慎多虑)、回避型人格障碍(懦弱胆怯易惊恐,自卑回避与人交往)
性心理问题:手淫和早恋,同性恋。
四,中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
   1、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原则:罗杰斯的非指导性原则+重点咨询和整体辅导相结合的原则+保密性原则。
           2、心理辅导和咨询的理论和方法:
        精神分析治疗(自由联想、释梦、阻抗、移情分析、解释)
                   行为主义治疗:有脱敏疗法、满灌疗法、厌恶疗法、强化法(行为塑造/消退法/代币法)等。
                   认知--行为治疗:美国艾斯创设的“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个人中心疗法: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40年代首创的人本主义非指导性支持疗法。
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技术:
参与性技术:倾听、鼓励和重复、反应技术
影响技术:指导技术(言语干预/给予建议/自由联想解释/角色模拟替代/训练式指导)
          面质技术(指出其言行中的矛盾,激励来访者面对掩饰的问题)
          自我开放:通情,         
          非言语技术:目光注视/身体姿势和肢体语言/声音特征与停顿、沉默


历年考题分析:
2004年:1分+
填空题28.抑郁症是以  持久的 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着
          严重的焦虑感。P234页“中学生典型心理问题”
简答题:40、心理健康教育有何意义?P228页
2005年:2+1+
选择题:12.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等,这是下列哪种症状的表现。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A P235 】
填空题:
27.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 (良好的自我节制和调控)能力 。P227
33.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P240
2007
33.卢家梅等指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  隐匿性和突发性 P233  、多元性与单一性、无
  知性与盲目性等特点。

第十二章   群体心理与课堂管理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1、正式群体的形成有三阶段:
松散群体阶段(空间群体)--联合群体阶段(共同活动)—集体阶段(有社会意义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朋友→小集团(有共同点)→小团体(有头)→小帮派(有组织)):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和作用:以感情和兴趣爱好一致为纽带,有非正式领导起辅助作用或抵触作用
2、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群体对个体的作用是助长还是惰化--→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
       活动的难易程度+竞赛动机的激发与否+对周边评价的态度+注意的干扰
群体的凝聚力:
        如何提高?了解现有状况→整合群体目标→引导情感归属→促成价值认同→及时反馈强化
群体极化,
从众
群体规范
课堂气氛:分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
①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课堂气氛:勒温,将其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集权型:教师为主,听教师的,学生易产生压抑和抵触,
放纵型:教师对学生无所求,易造成纪律涣散,学生各行其是干扰多,易成为对抗型气氛。
民主型:师生间相互尊重,易形成相互信任,支持的积极课堂气氛。
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移情和焦虑水平
课常里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二、课堂管理的目标:1、争取更多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三、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普雷斯顿划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
        2、班集体的规模和性质:
        3、对教师的期望
四、课堂管理的策略: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变换管理

五、怎样管理课堂记律:
1、课堂纪律类型
美·林格伦把课堂纪律分为四类:教师促成的纪律、群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2、课堂结构和课堂纪律:
        课堂情境的创设(控制班级规模,建立课堂常规、合理分配座位、教室布置)
        课堂教学结构的创设: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科学编制课程表。
3、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外向攻击型问题行为-内向退缩型问题行为。
4、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预防、非言语暗示、表扬、言语提醒、有意忽视、转移注意

历次考题分析:
2005年
简答题:40.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主要因素。P264页
2007年
15.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
  加于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
  A、参与式    B、监督式    C、放羊式    D、控制式    [P265A]
34.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
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 P258 三种。
简答题:41.简述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P262

第十三章    教育测量
教育测评的概念:
测量、测验、评价三者相互联系:完整的教学测评包括测量和评价两部份,测量可由系列测验组成,更侧重搜集资料的过程,评价可分为:常模参考评价和标准参考评价。
二、测评的分类:
     根据发生的时机,教学测评可分为:诊断性测评(教前)形成性评价(教中)总结性测评(教后)
     根据测试解释标准分为:常模参照测评和标准参照测评(自我参照测评)
     根据测评的严谨程度分为:正式评定和非正式评定
        三、测验的功能:1、鞭策和促进学生的学习;2、促进教师的教学;3、有利于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4、作为教育评价的依据
                了解测量的局限性:1、测验结果的相对精确性。2、导致测试分数取向教育。3、不可测试的因素。
四、测评的方法和技术:
        1、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含义与特点: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的程序一致性,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常模资料。(适于大规模测试)
        测验标准化的程序:①制定目的②修改项目③扩大样本④确定常模
      标准化测试的优点:客观性/可比性   缺点:难于及时诊断、反馈和支持教学活动/可能欠公平
自编测验的方法和技术:(适于小规模的学习评定)
教师自编测验的步骤:
依据教学需求,确定测验的目的
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考查的内容
写出考试计划或细目表。
针对测量目标,选择适合题型。(分客观题-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和主观题-论文)
有效自编测验的必要条件:
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案卷分析、观察、
测评结果的报告:分数、合格与不合格、个人鉴定与综合评定
历次考题分析:
2005年
填空题:34.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和 确定教学测评程序    。
2007年
35.教学测评可分为  P276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009年考题变化的可能性:
论述题,
案例分析题
结合工作实践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方法的题型

案例1:
    李小辉怎么了?李小辉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李小辉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
规范解答案例1:
诊断:李小辉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 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分析: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李小辉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因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李小辉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
对策:①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的爱好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②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案例2:
   某中学的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学习,认识到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生存的第一需要,于是,他在自己的管辖班级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与实践,在班级大力倡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比其单纯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更受用”的理念,开设专题讲座,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方法讲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个班的同学对于各种学习方法,能够倒背如流,但整个班级的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不仅没有提高,而且部分学生的在一些事实性知识较多的课程比如历史课的学习方面还出现了倒退现象。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王老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做法。
规范解答案例2:
1.班主任王老师认识到并倡导“学会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给学生讲述学习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王老师在学习方法的教学上却存在问题。
2.学习方法属于策略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的范畴,它不是光从“理论”上“教”或通过“考试”就能教会的。3.对于学习方法这种策略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学科渗透式教学和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的方式效果更佳。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1-6-3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整理辛苦了
感谢分享
几个例子蛮好的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08:08 , Processed in 0.12246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