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606|回复: 0

[习题]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测试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3 14: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苏氏认为,要迫使一个学生参加一点体力劳动是容易的,然而要教会他把双手和智慧的努力结合起来却要困难得多。()

2、在苏氏提出的学生10年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中,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学生学会了流利地、有表情、有理解读的时候,才能谈到区分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的技能。()

3、按所谓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应当越容易。可事实完全相反: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往后的学习反而越艰难。因此,苏氏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说话。()

4、苏氏说,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必须使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

5、苏氏认为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要使学生深刻的懂得: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是无助的、极易受到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莫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之线。()

6、促使学生思维积极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让学生完成独立作业,把这种独立作业作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学习新教材的过程中。()

7、在教学过程中使知识得到发展和深化,-----这是教学论和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而又研究得最少的问题之一。()

8、苏氏认为,只有那种在亲身的劳动中发现、显示和看到了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可教育的人,才能敏锐地感受到长辈(父亲、母亲、教师)的道德力量的影响,特别是敏锐地感受到集体的影响。()

9、在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这一章节中,苏氏主要写了巴甫里克的成长经历,男教师给巴甫里克做的鉴定是“思维迟钝的儿童”。()

10、苏氏认为转化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二、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每题2分,共40分)1、我们知道,即使在正确教育条件下,对青少年的内心改造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少年的智力发展的矛盾性表现为:一方面,他不能容忍在对某种现象的评价上有不明确和含混的地方;另一方面,又很需要对他作出完满的彻底说明。由于这种情况,少年本身做出的判断就常常带有极端的绝对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这种现象呢?()

A我们不应把这种现象看做是过分自信的表现;

B青少年往往是竭力地以其绝对性来掩盖自己的疑问和缺乏信心;

C青少年的感情用事有时好像是在弥补和补偿自己在智力上的不明确性;

D青少年的这种绝对性,是他想断定自己的思想正确与否的一种手段。

2、在下面几个论断属于苏氏有关“教育素养”论述的是()

A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知识----这是教育素养的基本方面之一;

B教育素养的这一重要特征的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C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是提高教育素养的重要手段;

D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学生的方法。

E教育素养还有一个重要方面,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

3、苏氏和他的同事们在工作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它包括()

A每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

B每位教师都应当对具体的学生实施个别的影响,用某一件事引起他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激发他的独一无二的个性表现;

C只有教学是在集体和个人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背景下进行的条件下,才可能有完满的智育;

D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他就能获得智力的财富,就能享受完满的智力生活的幸福。

4、苏氏认为,良好的阅读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这些因素包括()

A学生家庭的智力生活如何;B儿童在小时候听过哪些故事;

C学生有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D教师是否注意知识和实际能力的关系。

5、苏氏认为,我们提给七年级以上的高年级学生有关阅读、思考和解决智力任务的建议是否有效取决于许多条件和前提,其中最重要的几点是()

A学校里,首先是教师集体里,要有一种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

B课堂教学要在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背景下来进行;

C教师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教的东西多一百倍;

D每一个学生都应当在智力方面有自己特殊的爱好。

6、苏氏认为5至7年级的许多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和进行无效的努力,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运用这5把“刀”的应有能力,这五种最重要的技能合起来,就构成一个总的技能,即:会不会学习。五种技能指的是()

A读、写、算、观察、表达;B读、写、算、画、观察;

C读、写、算、观察、运动;D读、写、算、劳动、表达;

7、“学习愿望使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如何培养“学习愿望”呢?苏氏认为()

A创造“成功的预感”,是教师在培养持久的学习愿望方面的一项重要任务;

B教师要善于把整个学生集体保持在这种紧张感的状态里,并赋予这种紧张感以积极的性质

C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气勃勃的“情调”,具有重大意义;

D还要把培养学习愿望的问题跟学生的意志领域密切的联系起来。

8、苏氏就“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其主要观点有()A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

B研究性的学习法在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中都可以运用;

C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学生对理解的和不理解的东西的实质有极清晰的认识,使他们感到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得安心,而解决这个问题是一种诱人的、饶有兴趣的劳动;

D如果学生的抽象的概念、结论、判断是他们在研究和分析周围现实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他们就能养成一种宝贵的脑力劳动的品质。

9、苏氏认为,在高年级放在首要地位而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明显地具有脑力劳动的下列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A利用以前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去“猎取”新的知识;以此为目的而独立地分析各种事实、现象和事务;

B养成独立地把课堂上得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的能力;形成、发展和加深为此目的而必须的技能和技巧;为此目的而完成实际作业,如做练习、进行计算、解应用题等;

C在自然条件下和实验室里对各种现象和过程进行研究工作。

10、通过阅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本书及作者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他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B《给教师的建议》是他专为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编写的;

C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D本书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读此一书等于读了教育学心理学合编。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苏联的;我们还读过李镇西写的一书。

2、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是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的乐趣。

3、有的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来备课的。”那么,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___________结下终生的友谊。

4、苏氏在“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一章中,引用了列宁的一句话是:“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     。

5、苏氏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6、要造成一种对卑劣行为采取积极的不肯妥协的态度的气氛,首先要从反对懒惰、无所事事、涣散松懈、无畏地消磨时间开始做起。正如民间谚语教导我们的:是一切罪过之母。

7、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是指去接触最美妙的领域,体验到一个深知文化财富的真正价值的人是多么胸襟宽阔。

8、苏氏在学校工作了32年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自己。

9、苏氏认为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的东西。一个好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10、发达的智慧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力,是“用我们的智慧的眼睛在事物的一切关系的中心看见该事物的能力。”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2-22 12:24 , Processed in 0.10148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