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3943|回复: 22

[其它] 教师读书心得 优秀整理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9 23: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德,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通过读书,让我们学会了本领,掌握了技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资本,通过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情怀。 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只有读书,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促进专业发展,超出“匠”的局限。

    读书,能够促进教师的精神生长。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这种“更可悲”状况的最可行的办法唯有读书。

   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读书,才能消除“职业倦怠”、生命衰微,使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书籍中,那些大师充满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会使我们变得特别开阔、灵动、开放、乐观、旷达。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总是难以潇洒起来的,惟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享受读书的乐趣;当我们交往的时候享受读书带来的文雅和气度;当我们创造教学生活和生命的时候享受读书而获得的魅力。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书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灵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历史,就是他的读书的历史。教师作为传承文化的使者,必须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而超越自我。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是课改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尖锐而有力的挑战。新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那样统一机械、墨守成规,很少变通,而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多元智力和多元价值取向,决定了教学目标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个别化教学决定了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综合性的加大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确定;师生共同探讨新知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作为课程具有的自主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确定性;……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个娴熟而高超的教育教学设计者、决策者、支配者、智者、专业知识的发展者和创造者。

      不读书,就不知道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观念落后到什么地步,自己过去的教学是多么可悲、可笑。只要一读,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里就会敞亮多了。

   要读教育改革的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读哲学,读文学,读历史,读科学……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

   书读多了,认识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识渊博的教师,教育要培养出智慧的人材,而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让书的精髓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富有活力,那就让我们多读书吧。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作好一个人,一个能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教师必须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
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
教师要达到上述的境界,最重要的途径是读书。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师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读书呢?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要读好书,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勤于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少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教师脱颖而出,但为数不少的教师还处在等待、观望之中,有时也有改革的念头,但期望出现现成的方案,照着别人的套路前行。这种想法是不行的,课程改革不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路”。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要在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立足于自身实际,通过读书与实践,摸索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改革方案,没有独立思考是搞不出来的。所以说,每一名教师在读书时都要做思考者、思想者,不要把自己陷入琐碎的忙碌工作中,要腾出时间学习,腾出时间反思、总结。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要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只是勤奋工作,而缺乏创新,没有思想的教师不能评为好教师。学校要为教师的思考搭建“平台”,如举办读书比赛、教育沙龙、说课评课、论文竞赛、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教师多看书,多思考,多动笔。只有这样,一线教师中才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思考者、思想者。从理论上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读书去积累、去总结;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建立在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特别是借助于教育理论观点下的案例解读,这也需要通过大量读书并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享受读书的乐趣。
读书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是为了功利,自然就缺少了乐趣,而使读书成了负担。只有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我们才会主动去读书。会象一粒渴望成长的种子一样努力的在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而书在我们眼中也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印满文字的厚本子,而是个充满知识的阿里巴巴的山洞。……虽然不能说,读书学习是我们生活中唯一的快乐,但却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创造了我们生命的喜悦!
在读书中学会与压力相处,学会在读书中款待自己的心灵,一本书,一杯清茶,静静的回归自我,远离无关紧要的不平衡、嫉妒、焦虑、自怜,去关心教育。这就是我对教师读书的简单体会!
教师的人生毕竟是自己的。他怎么看待、设想、规划自己的人生,他实际上就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个人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
三、让读书成为习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教师没有接触过,教师不知道的事情也许学生早已知道,因此我们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学生随意提出的问题更多的是涉及到当前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有些甚至是当前的热点和焦点。教师要适应这一时代特点,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终身学习为目标。那么就要求教师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我在业余时间,读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这些书中通过具体的案例的分析,并根据作者多年从教经验与教育理论,为读者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个人更是在实践中获益终身……这样,生活中的鲜活材料都像汩汩的清泉流入我的心田,然后我又将这些清澈的泉水到如课堂,一种学习的快乐荡漾在一张张渴求知识的脸上,教室中又充满了盎然生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工作中,个人小书架上更多的是专业的东西。而随着工作的深入、角色的转变,书架上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满、不断的转变!但不管怎样,必读书、书必读!当我行路艰难时,我需要读书、需要思考、需要研究、需要创新;而行路顺畅时,我时刻提醒自己,行路艰难甚至无路可走的情形随时都会出现……于是,我对自己说“永不停息的读书、学习吧!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生存的方式!”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读《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有感
XX年6月有幸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课使我收获良多.当时吴正宪老师上的是一节二年级的统计课吴老师上课的情景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课始吴老师先与孩子们进行感情交流让孩子们放下紧张的心情上课了吴老师与孩子们互动很融洽没有紧张只有笑声整节课在宽松愉快中进行着!孩子们在愉快的课堂中学到了知识.听吴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吴老师能把你带进她的课堂就好象自己也是一名学生完全融入到其中!听了吴老师的课后我迫不及待地买了吴老师的《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这本书如饥似渴地读完这本书当时书是读完了但只摘录了一些自己觉得比较经典的内容而没有写下自己的感受而直到XX年年5月再一次有幸地听了吴老师的课后我重新拿起这本书我又把它看了一遍认识有了更深于是写下这篇读后感.
人们常常这样描述吴老师:
用心去拥抱事业;
用爱去拥抱生活;
用情去绘画风采.
上过吴老师课的孩子们常常被她高尚的师德优秀的人格以及独具魅力的教学艺术所深深地感染着.吴老师是在用心用爱与孩子们交流她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尊重和信任.
一永葆童心做孩子们真诚的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跟孩子们没有共同的兴趣喜好和追求那么我那通向孩子们心灵的通道将会永远堵死做孩子的朋友永葆童心世界在我们面前将永远是灿烂的阳光."我觉得吴老师在这点上更值得我自己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永葆童心做学生的朋友.如果学生喜欢你那他们就一定会喜欢上你的数学课!
二让数学变得容易些
让数学变得容易些首先教师自己要充分去备课把"人为的拔高"降低一点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其次还要不断地整合教材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
吴老师认为:"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在吴老师的经验中她认为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会提问题意味着学生会发现问题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学习.学生才会学得有兴趣有积极性!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说作教师的不仅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还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是对孩子一生成长最重要的责任.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是一个极普遍的心理现象习惯是达到自动化的动作方式.吴老师特别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而且用自己的好习惯来影响学生.我特别欣赏吴老师对学生学会倾听习惯的培养她在这里做到五点:第一先让学生听懂.在课堂上多追问:"你听懂了吗 "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第三教师讲话不要啰嗦和重复.第四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学生.第五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应带头做到.反观自己的教学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在学生学会倾听方面自己其实也很重视培养但收效甚微现在想想是自己的方法不对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
总之看了吴正宪老师的这本书收获甚大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学习好的经验结合实际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教师"七个一"工程——读书笔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读后感
前段时间读了周弘老师的《教你如何赏识孩子》使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一段是:记得女儿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周弘老师满怀深情的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做对了一道."女儿这时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就说:"爸爸你小时侯会不会做 "爸爸说:"我肯定不会做象你这个年龄这么难的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女儿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 读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到换了其他家长'十道题只做对一道时'可能两记耳光早就过去了.错一道应用题还情有可原错九道那就不可饶恕.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孩子哭大人叫什么也干不下去更无从谈孩子会喜欢数学成绩优异对数学不反感就已经不错了.周弘老师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赏识孩子是使我们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我们何不拿起他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呢 在自己的教学中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的现象时有发生我经常忍不住说:你怎么上课的 这么简单还不会做.说说为什么 说得孩子少了几分信心多了几分厌学.如果我们改用赏识的方法和语气效果就会大大不同.没有看这本书之前对差生我总是粗暴的对待缺少耐心和赏识之心结果是差生越来越差离自己越来越远;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做法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差生使差生增加了学习的信心.比如我们班的钟志豪同学上课不太认真学习较差但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自己没有针对他的优点对他进行引导而是一味地挖苦他结果是他越来越差对学习无所畏.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这位学生不再是批评而是以鼓励为主使他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我的数学课越来越感兴趣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慢慢地上来了几次测验都能在90分以上. 在赏识教育的环境中要让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之后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阻力的强大动力.
当然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闪光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姑息孩子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

教师"七个一"工程——读书笔记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其实我刚开始并不知道这本书而是一位语文老师介绍这本书给她的学生看时我听到了出于好奇我向学生借了一本来看刚开始随便翻翻但是看着看着我被书中的小豆豆吸引住了于是我把《窗边的小豆豆》全阅读完了.我觉得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非常活泼可爱再加上她那善解人意的品格很惹人喜欢.
这本书主要叙述了作者小时候所发生的事情.
我读了这本书后觉得小豆豆是一个性格开朗喜爱和同伴们一起玩的孩子.不仅这样小豆豆还是个不嘲笑别人的孩子.在小豆豆第一天读的"巴学园"里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唯一的一个男孩山本泰明他患了小儿麻痹症.所以走路很不方便.有一次小豆豆带泰明一同来到她自己的那棵树那儿想让泰明能看到更远的东西小豆豆先去校工叔叔的工具房里拖来一个梯子很快地爬了上树然后让泰明爬上来经过泰明自己的努力和小豆豆的帮助下他终于爬上了树上与小豆豆一起放眼看世界.从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小豆豆不但不嘲笑一个患了小儿麻痹症的同龄男孩而且还很乐意帮助他很喜欢和泰明玩.小豆豆这一种不嘲笑别人的品格使我深受启发在自己的教学中应该做到不嘲笑不挖苦学生还应向学生传授这一品格.这是我们做老师的一种责任.
教师"七个一"工程——读书笔记
读《爱的教育》有感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然不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的教育》这是一本小书又是一部巨著.是亚米契斯的著作.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怎样去辨认是非.
《爱的教育》描述的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所发生的故事.它是以日记形式表现出来的.在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里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在看《爱的教育》时常常被书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迹感动."扫烟窗的人""负伤的劳动者""感谢""告别"等等和孩子有关的故事中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爱是什么 爱就像氧气充满在生活的周围充满了人的内心.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对整个民族而言.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的境况不一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也有一些是生活在幸福中的.他们每个人从出身到性格都有不同之处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父母的话和每月故事里这一篇篇富有哲理的文章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也使我受益匪浅.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使知识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我们常把爱想的太华丽而忽略我们周围纯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但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对之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老师"七个一"工程——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
对于人民币学生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要用到但用人民币学生自己没有亲身体验并不知道人民币在用时的换算基于这种原因于是在课前我先布置学生回家先与父母玩换钱游戏购物游戏.在上课时我创设了让学生用学具盒里的假币买东西的情景.数学课上教室变成了"小商品市场"学生模拟买东西东转西逛左挑右选讨价还价在活动中完成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在购物活动中学生用学具操作游戏学会简单的购物及求几件物品的总钱数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有用的快乐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交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知道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还要懂得爱惜人民币爱护人民币.明白了积少成多的道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知道用人民币可以办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并让学生进入情境投入活动感受氛围激活思维在体验已知中获取新知并产生探索未知的强烈欲望学习成了学生的内在追求他们学得主动学得生动自然也就学得成功.
我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开放题:一把尺子5角一支铅笔3角一本数学本5角.最少带几张1元的钱才能够各买一件物品 小明带了1元买了两件不同的物品你能说出他买的可能是哪两件吗 这道开放题我先设置一个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情境再让学生口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引入"开放"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拓宽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十分有益.由于开放题的思考方法和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学生常常找到不同的结果这种不同是由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知识和水平造成的.因此在巩固训练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多种形式的开放性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本节课中学生普遍学得较好达到了自己预期的教学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七个一"工程——教学反思
20以内退位减法"用数学"
20以内退位减法中的"用数学"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后学习的因此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用数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新叶花儿也开了大自然里美极了!老师带同学们到公园里游玩.瞧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问:你看到了什么 把你看到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在全班交流时学生说得非常全面.
师:在你观察的同时发现信息没有 在这里有没有数学问题 会解答吗 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搜集的信息多发现的问题多解决的办法好

小组汇报学生找到了好多信息和问题并说得头头是道例如在说玩踢球时学生说"小朋友告诉我们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还要来几人因为还要来的人看不见数不到所以就要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算出来".学生说得真是太棒了!
从上学期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
1找信息.找什么样的信息对解决问题有用.
2提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数学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意义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能解决的问题.
3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怎么解决根据是什么.
在本节课运用了"半扶半放——全放"的教学原则依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顺序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自己提自己解决通过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亲身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教师"七个一"工程——教学反思
《 100以内数的认识 》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本节课让学生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我在设计这节数学课时着力体现以下一些新课标理念:
一.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生活化素材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数班级小组同学的人数数学具盒里圆形的个数例举生活中100以内数的应用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
二.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说:"儿童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本课通过争夺智慧星估测羊群数量小组合作数圆形挑自己喜爱的学具数数小组内自由地接力数数互相之间的猜数游戏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精神.尤其在汇报小组合作数百以内数的方法时就是一个小型的学生研究成果发布会.
三.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本课学习的各环节中当学生完成某种探索知识的任务(数的方法) 或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小组合作圆形举生活实例)后教师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鼓励并奖给智慧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师"七个一"工程——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教学伊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我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闹钟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通过学生的观察汇报使学生对钟面有些了解然后师再出示一个大的钟面使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找朋友等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新理念.
二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地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他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加乐意学习数学.
教师"七个一"工程——教学设计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及说明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 "多些""少些".
谈话: 同学们瞧这是什么 (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兔比赛时折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 请看黑板.
黑板出示例题: 小猴和小兔比赛折智慧星.小猴说:"我折了34个."小兔说:"我折了38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动物图片并板书34和38)
提问: 听了小猴和小兔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请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回答: 小兔赢了比赛小猴输了;38大于3434小于38;小兔折的比小猴多小猴折的比小兔少.
引导: 你怎么看出小兔赢了 小兔折的比小猴多很多吗
得出: 小兔折的比小猴多一些.(板书"多些")
提问: 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得出: 小猴折的比小兔少一些.(板书"少些")
[设计目的: 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2. "多得多""少得多".
谈话: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听课的老师谁愿意说一说我们教室现在有多少位老师 请大家数一数.学生活动数出教室老师的人数.

谁再来说一说我们班有几个同学
(分别板书老师的人数和学生的人数)
提问:老师的人数和学生的人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可能出现的回答:学生的人数多老师的人数少;学生的人数比老师的人数多老师的人数比学生的人数少.
引导: 学生比老师只多一点吗 (不是)
得出: 学生比老师多得多老师比学生少得多.
请同桌再用"多得多"和"少得多"互相说一说.(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设计目的: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熟悉的事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建立数感.]
3. 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仅要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而且要反映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表达.
4 课间休息: 欣赏一分钟欢快的音乐.
提问: 这段音乐好听吗 播放这首曲子用了1分钟我们上一节课需要多长时间 (40分钟)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这两个时间比一比
得出: 一节课的时间比这首曲子的时间长得多这首曲子的时间比一节课短得多.
引导:你知道有哪些事情所用的时间要比一节课的时间长一些 (学生自由发言)
[设计目的:听1分钟音乐使学生感到轻松同时又和新知识联系在一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的体验.]
二质疑反馈点拨引导.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生1:"多一些""多得多"我觉得有点乱.
生2:"少一些""少得多"我也不太理解.)
师:多勇敢不懂就问.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几岁啊
生:想!
故作神秘)你们猜一猜啊.
生1: 26岁.
师:比26岁多一些.
生2:35岁.
师:比35岁少一些.
生3:33岁.
师:比33岁少一些.
生4:30岁.
师:再多一点.
生5:31岁.
师:是啊你们才78岁老师的岁数可比你们多得多.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
四 活动
出示: 小猴拿着卡片50小兔拿着卡片45.
讲述: 小兔和小猴打算用今天学习的"少些""多些""少得多""多得多"这些词玩一个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活动方法: 两人各拿一张卡片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将两个数比一比.
[设计目的: 此环节重在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加深体会.]
教师"七个一"工程——一节创新课反思
《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教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节课之后我觉得基本上还是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
成功的地方是:1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教案.听课老师的人数与本班学生的人数比一比再到听一首歌的时间与一节课的时间比一比然后到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以学生学得很有兴趣效果较好.2能够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在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的过程中我都是站在学困生的身边让学困生说给我听;让学生出题的环节我让优生来出题让学困生来回答然后让优生来评价从而检查学困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些可以说达到了自己预期的目标.
不足的地方是:1当学困生回答问题出错时没有及时帮助学困生解决问题而是置之不理自己当时正解的做法应该是当有学生回答对时让学困生重复说一次以此加深学困生的印象使学困生感觉到老师是关注他的从而树立学困生的信心.2处理问题不够灵活.例如在练习第一题中小娟有37张邮票小明说:我的邮票比小娟多一些请你猜一猜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 (画√)
35张
45张
90张
当学生说出自己所选的答案时没有问学生你为什么选这个答案而是我自己替学生回答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自己更加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不足 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教师"七个一"工程——教学论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差即使很简单的问题也不一定能掌握它的解法.有些学生在解答解决问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如果稍稍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了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加强"双基"教学同时还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一要教会学生审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是从看图列式到图文应用再到文字应用做这类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会看图看题审题.解决问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解决问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图文叙述对一年级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经过怎样 结果如何 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二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训练
数量关系是指解决问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选择恰当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因此一年级教学中简单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实际上是四则运算的算理与结构.所以从解决问题教学的一开始就要着重抓好分析数量关系这一环.
首先要重视教学中的分析与说理.这是因为不仅要通过数量关系的分析找出解答的计算过程同时计算过程本身也反映了解题的算理.所以要重视教给学生联系运算意义把解决问题中叙述的情节语言转换成数学运算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叙述.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解决问题时通过学生操作和教师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甲数比乙数多那么甲数就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和乙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从甲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教学使学生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清楚掌握了一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从而避免小学生仅仅依靠对题中某些词语的臆断或盲目尝试来选择算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又初步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解更复杂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其次要重视简单解决问题基本结构的教学.使学生明确简单解决问题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缺少条件要补条件缺少问题要补问题才能构成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同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教学时可以进行提问题的练习.通过训练使学生看到相关联的两个条件能提出问题.这一训练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解决问题数量关系的认识也为今后教学复合解决问题提出中间问题做准备.
另外要注意使学生切实掌握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指解答解决问题的思考线索.只有切实掌握解题思路才能做到思维有方向解题有依据使小学生的思维逐步能够借助表象和概念进行.
例如:在学生掌握了"大数-小数=相差数"这个关系式后进行练习:
1. 小花有28本书小丽有20本小花比小丽多多少本
2. 小丽有20本书小花有28本小花比小丽多多少本
3.小花有28本书小丽有20本小丽比小花少多少本
4.小丽有20本书 小花有28本小丽比小花少多少本
这四道题看似很简单如果要想全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要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掌握思考分析方法让他们能尝试到胜利的喜悦从而增加他们分析问题的信心.
同时还要重视解题基本方法的训练.一道解决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解法这需要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探索.由因导果的综合法和执果索因的分析法是最基本的两种逻辑方法采用这两种方法探索的关键在于确定正确的方向.教学中要抓好这两种基本方法的训练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步骤.课本中不同数量关系的对比的出现也有利于这两种基本方法的掌握.
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在小学虽然概括解题步骤是在学习了复合解决问题时才进行的但一年级开始解决问题教学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
一道题做的对不对学生要能自我评价对的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然而一年级学生不善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换法和另解法等;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
四加强提数学问题的训练
对学生进行提数学问题的训练也是提高一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提问题意味着会解决问题因此在平时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我经常要学生根据给出的条件提数学问题经过我的不断训练我班学生绝大部分都会提数学问题而且很多学生提问题的水平还很高使我自己对他们充满信心.
尽管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比较简单但如果没有加以重视对以后的解决问题教学将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都是认真对待.因为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发展来看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是整个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的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解决问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一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
教师"七个一"工程——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内容:学困生错例分析
二参与研究人员:杨小平 崔秀霞 钟焕坚 陈嫒
三研究工作开展:
1错题收集:
途径:教师收集:通过从课堂上练习课外作业与平时测试中及时提取研究对象出现的错误.
2错题诊断:
教师进行错题成因分析诊断.
3学困生辅导:
(1) 根据诊断结果对"学困生"进行分类根据学困生学习的类别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
(2)把优秀生与学困生组成学习小组发动优秀生进行辅导.
(3)家校联合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可持续发展.
4利用集备的时间进行交流共同商讨解决措施.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个学期有针对性的辅导学困生进步较大.
学习《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有感
教师一直被世人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班主任更为人类撒播希望的种子为人类传递着科学和文明的信息.
经常听到一些老教师说到"不做班主任的教师是最空虚最无聊最没有成就的教师"其实很多做班主任的都普遍有这种感觉和认识.而班主任的工作也是仁者风险仁智者见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而这本《21世纪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的主要内容有优等生的培养后进生的转化习惯的养成情感的沟通心理问题的释疑突发事件的解决等热门话题为我们班主任的日常管理提供了很多优秀经验和借鉴之处.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新.对于班主任来说完全相同的教育情境是没有的普遍适用的最佳教育模式也是不存在的.在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可能完全照搬他人的经验和方法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总结新的经验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以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我本人从事十多年的教育教学以来基本都在任班主任一职更能深刻体会到: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他的威信不是靠班主任的职位树立起来的而是以自己良好的人格修养独特丰富的管理方法渊博的专业知识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心来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和拥戴的.
班主任的工作是辛苦的琐碎的但也是最有价值的最有意义的最幸福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读书心得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一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读书心得
  西点军校里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就是遇到军官问话,只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据美国商业年鉴统计,二战后,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经理,董事一级的有5000多名。任何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没有任何借口

  是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

  没有任何借口看似冷漠,缺乏人情味,但它却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极限的潜力。它是在强化我们要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核心是敬业、责任、服从,诚实。

  奋战在教育战线上如我一样的教师群体也确实存在一些寻找借口的可能。在工作上缺少勇于负责的态度,一抓到底的决心,追求完美的精神。搬出一些这样那样的理由,搪塞上级,开脱自己。因此,“没有任何借口”是踏实工作的原则,是完善人生的态度,是奉献社会的精神。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多种深刻的涵义。

  首先是责任感,对自我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学校的责任等,责任无处不在,就比如说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这一件事来说,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许在看这本书之前,看到学生行为修养上的一个小过失会不以为然。但教师是园丁,是培育下一代责无旁贷的任务。在祖国的明天和希望面前,你能有什么借口吗。

  其次,忠诚也是必不可少的,忠诚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那些忠诚于集体、忠诚于国家的高素质人群,都是努力工作、不找任何借口的群体。这也是组成一个优秀集体的基本元素。忠诚如何体现?我认为只要在有生一天,那么我就要做到无愧于这份工作,无愧于社会,经常反问自己一下,我努力了吗?我真的对得起这份工作吗?当然,这不需要自欺欺人的答案。如果答案经常是肯定的话,那么没有人会怀疑我的忠诚度。同时忠诚不仅是对国家对组织的忠诚,更是对自我的一份忠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工作作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心去感悟,去呵护,与之同悲同喜,并通过完成一件件工作任务,去享受独有的乐趣。

  没有任何借口所体现出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这是一个要自己全力以赴去做事情的动力,追求成功并不把自己的失败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认识,更不能让借口成为拖延的温床。我清楚的知道,工作上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学习如何把一件事情作对,其次是努力、正确的付出代价,努力地去实行,没有任何借口。

  世界上最远,又最近的距离就是人的思想;改变你的思想,就等于改变你的人生。《没有任何借口》给予我们的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习惯,是我们每一位优秀教师和追求成功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思想。不幸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有太多这样和那样的借口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堵车、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等等借口;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制度不行、政策不好或我已经尽力了等等借口;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事情没有做,有借口。很多人现在都变成了借口专家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做我们决心去做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工作做得更完美?甚至有时候,我们连最基本的一些工作都完不成呢?当一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很多人都还会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

  一个人要干好自己的工作,不论做什么,都应该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要以生生不熄的精神,火焰般的热情,去做好每一天的工作,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内在动力责任,有了这种内在的动力,工作是主动的、积极的、认真的、发自内心的。那么,有效执行就会在我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做到炉火纯青。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但不管能力大小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去干好工作。我认为,当我们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时、当我们没有完成任务时,不要去埋怨工作、埋怨别人、埋怨其它部门,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挺身而出去捍卫自己的缺陷,不要总认为别人能完成任务是巧合、是偶然、是机遇。自己完不成任务却是必然、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是时运不好;要多去想想自己身上的问题,我认真学习了吗?我勤奋工作了吗?我的工作方法对吗?我积极付出了吗?我是不是敢于承担了责任、是不是遇到困难就畏缩不前、是不是充分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竭尽全力去完成任务呢?从自身上找原因,这才是自我提升的根源。

  从每天、每时、每刻的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件小事开始,改变看问题的角度,贯彻

  没有任何借口的思想,积极地去面对每一项工作任务、每一件小事及遇到的困难,多花时间去寻找解决的方案,多做实事,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以顽强的毅力、必胜的信心,不断地、自觉地激发自己的内在价值和潜能。让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属于那些不寻找借口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读书心得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具有高尚的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由此看来,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在班上定下"规矩":凡是老师或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就要当场表演一个节目,没想到这一举措竟然让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威信。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我也自觉"遵规守章",每次都认真的为学生唱一首歌。这样的"惩罚"却博得了学生的欢心,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近四年中,我因此收到学生来信近60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2来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
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
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今年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特别深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教师的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就这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得快,在记忆中保持得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进行得就完全不同;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得不久而且不牢固.[学生智力的不同并不能用聪明或者不聪明这样简单粗暴的词语加以评判.除了类型不同之外,还有一个智力上的早发育和迟发育的问题,还有一个速度与质量的问题,一句话,"笨蛋",即使有,也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一些尚未被开发的聪明的孩子,也许他们的聪明不在你教的这一门学科上,也许他的聪明要在十五周岁以后才会被身体发掘出来.2002/7/30]……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常常做的是,为了使一个通过他自身的努力能够得到三分的学生达到我们期望的四分或者五分的目标,而结果把它留在了两分上.我们的期望往往扼杀了孩子心中的唯一的一点自尊.2002/7/30]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许多时候,我们学生的不满意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够使我们满意,没有达到我们想要他达到的合格或者优秀,——虽然,他确实也曾努力过,或者至少尝试过.2002/7/13]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当善于确定: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要经历什么样的阻碍和困难,才能引导儿童接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水平.[有些是接近然后达到,有些是达到然后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时间就能达到,有些则需要你的再三的期待与忍耐:对不同的儿童来说,这是不相同的.2002/7/13]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干:也就是说,不仅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不相同的,他们的方法,途径,评价尺度都不应该是完全相同的.这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许多麻烦的地方,这正是它不能盛行的原因之一.]

……在这种做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有的人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些.儿童完成作业而得到评分时,从评分中看见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快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良心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夹带.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这并不难啊,可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 ——因为我们无视一个人的尊严,我们还认为,尊严和学业上的进步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说,应该允许学生不完成某些作业,但不应该让学生用抄袭的方法来"完成"这些任务.2002/7/13][合作学习法中提高分的计算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达到鼓舞学生信心这一点.2002/7/30]
在学习上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读书心得
学习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心得体会
今天上午,我们观看了李镇西的报告——做最好的人民教师,从李镇西的事迹,再次验证了那么老话:勤奋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础。李镇西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教师的最高境界。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我。
    二、做到三心、三家。三心即童心、爱心、责任心。童心,即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爱心:在日常生活中有依恋、思念,想你的感情。责任心:一道成长,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三家,即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专家:课上的棒,专业上也有造诣,教给学生特长,自己也有特长。思想家:思想是引路人,带着思考的大脑教学。思考学生在想什么,带着学生思考。心理学家:不知不觉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
    三、做反思型的教师。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不停地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
    四、教师要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从什么地方来,从实践中来;从困惑中来;从学生中来;从写作中来。要挑战自我,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做自己的事,争取做个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李镇西老师教育思想对我启发很大,其中有一点,教育的智慧要从困惑中来,主要讲的是对后进生的研究。李老师讲到对后进生的原则有六点:一是要相信孩子;二是要建立感情;三是要允许学生的反复重来;四是要降低要求;五是要集体帮助;六是要以鼓励为主。我认为这很实用,因为我所授课的班级有一部分后进生,我也经常和他们打交道,其中,学生的反复现象的确令老师头疼,我是身有体会的,刚开学时,学生都表现得不错,但一两个月后,学生的本质都露出来了,会出现一些不好的表现,如上课乱说话,乱接话,甚至顶撞老师,虽然在不断的谈话,事后学生也能意识到自己错了,但还是管不住自己,频繁的犯错。可以说,后进生要想有进步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见效果的。这就需要教师的长期坚持,长期教育,长期鼓励。
李镇西老师还谈到要多写作,多读书,尤其是读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如,陶行之,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我觉得这一点我做得不好,有时候是想读书,但总是没付诸实践。今后,我一定要改正。
总之,通过对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的学习,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对教师这一职业更加热爱,力争做最好的人民教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让我们的下一代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年级教师读书心得
《陶行知名篇精选》读后感
宋进芳

最近一段时间,收获最大的是阅读了教师版《陶行知名篇精选》!陶行知先生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直到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每读到精彩之处,总会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晚辈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有意外的收获。当通过一段段短小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公的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书中第一篇就是“教学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一个理由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指导他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这段话读来似曾相识,这不正是新课程倡导的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吗? 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要想学生自得自动,必先有教学生学的先生。
教学合一的第二个理由 “教学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就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考虑学生的才能兴味,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是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教法,而是让教法随学生的学习实际灵活变动,也就是现在所倡导的真实的课堂,生成的课堂。
教学合一的第三个理由是“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卖些知识来,就以为终身卖不尽的。好的先生必定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我边读边不禁想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是在学生中有号召力的,良好的班集体应是和谐融洽、有凝聚力的。要想形成这样的班集体,正如陶先生所写的,班主任要有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经历,师生有了同甘共苦的生活,这能在短时间内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班集体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觉到老师的爱,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同时,细心去观察每一位学生,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去了解他们的喜好,从与他们的交流中去揣摩他们的脾气秉性,在共同生活中,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这样,教师才能成为一个有号召力的老师。
我努力将陶公的教育精髓运用到我的课堂中,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多了,讨论质疑的时间更多了,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更多了。我注意把每一个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探究上,不但提高了孩子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我也常常品尝到教学带来的快乐,从中收获着一个个成功和惊喜。我常在课后反思:这节课学生除学习了新知识外,还学会了哪些方法,提高了哪些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希望给学生“点石成金”的金手指。我不知现在是不是成为了陶公所说的第三种先生——好的先生,教学生学的先生,但我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追求的目标。
“生活即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公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每天四问”是我们每天做人做事的警钟,也是一切有血性有志气有正义感的人,做人做事的宝筏,能把我们的人生渡上更高境界的宝筏。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陶公精神的本源也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招考二维码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读后感
张万花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在特别熟悉、特别亲切的字里行间中,我再一次走向这位优秀,朴实无华的薛瑞萍老师,这也是我读得较认真的一本书了。品读好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真实的薛老师,一个善于思考的薛老师,一个博览群书的薛老师。
薛老师在自序中写道:“我是特意捕捉了清风、乐声和野芳,录在这里,专门用于鼓励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给自己献一朵小花吧。”阐述了她的人生信念--真诚。是的,爱读这本书,能产生共鸣的原因就是在书里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诚的老师,没有官话套话。有这样一段话:“如果给我丰厚的收入,以及足够高的职位,我还会要求更多的东西。然而只要他们是爱我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多么朴实的话语,作为一个老师,需要的就是一个班,一群热爱她的孩子,她便满足,可见薛老师是何等的爱她的教育事业,是何等的爱她的学生,爱她的班级。
翻阅间,薛瑞萍饱含个性的思想一次次撞击着我的心。她曾取消命题作文,取代它的是“随便写”。她敢于在教学中玩潇洒,是有恃无恐的,那便是她带学生不断地读名著。她曾质疑春天固有的美丽,撰文记录下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性灵温柔的扼杀。那位学生的爷爷在春天去世,妈妈在春天下岗,他不再认为春天是美丽的。老师的一番教导,这位学生放弃了原本对春天的讨厌——画出了美丽的春光。薛瑞萍不禁感慨万千,“春也好秋也好,你写你的爱,不写我的不爱——于是春也可亲,秋也可爱;于是诗也多样,赋也多彩;于是文学的殿堂,才能成为一处富丽广袤的所在。”“作为教师,我们无力改变太过沉重和灰色的现实,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面对孩子的‘讨厌’?没有人希望孩子生活在阴影之中。可是,当阴影成为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时,我们怎么办?”作者在旁证胡适、鲁迅不幸的童年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苦难和不幸来临的时候,对苦难和不幸的敏感,其实乃是一切人类优秀分子的共同特点——我们应当珍惜,而不是用廉价的快乐,使那颗柔软的心,变得坚硬粗糙。”
她为了挽留教室前后的春草,竟和学校书记展开激烈争论,因为“连同嫩草一起被拔除的,还有童心的温存和美丽。”我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讲述过这个故事。她对自然和人的理解是那样独特。因为与众不同,记忆为它敞开了大门——永远地留在了门内。
我很欣赏薛老师的工作态度,更喜欢她的工作艺术。薛老师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也想我们一样有着很多的琐碎的事情,甚至工作量也并不比我们每位老师的工作量轻。但薛老师却始终是快乐的,而且正因为如此,薛老师的要求也那么高。而同样是教师,薛老师为什么就工作的那么快乐呢?当我读完薛老师所著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之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总之,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使我明白,教育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自己的学生,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自己的任务与学习。当我们自始至终都能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时,工作的同时,我们就不会感到累,而更多时候,我们会感到快乐,因为从教育工作中我们快乐着、收获着!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读《致青年教师》有感
丁明艳

读完吴老师的书,有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敬佩。吴非老师就像一位资历丰富的长者在向我们讲述他的亲身经历以及耳闻目睹的故事,更承载了先生对青年教师的殷殷期望。
一、做个有胸襟的老师
如何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发展自己?吴老师简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真理:能容忍不同的意见,特别是能容忍聪明人,容忍正直正派的人。一般而言,有成就的教师,他付出的劳动与心血必定超过常人。但是,让我尴尬的是,为什么我们总是无视他们的辛勤付出,只盯着他们获得的名利。如果教师有这样的心态,不仅工作情绪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其庸俗作风还可能传染给学生。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生长在一个其乐融融的教育环境中,学校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教师身体力行,用他们高尚的品格为我们青年教师作出了表率。这些既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更是我们青年教师努力的方向。
二、不要迷失了自己。
现在社会是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而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摆正位置,不迷失自己。作为教师,专业是根本,因此我们应该像吴老师说的那样,热爱自己的学科,珍视自己的专业,要自觉的通过“严格、持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但教师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追求。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教师要有理想,没有了理想与追求,仅仅陷于功利主义的泥淖,教育必将变得了无生趣,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为人师表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更要有一颗不被功力左右的热忱的心,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能从教育中给人以乐趣,也能自己获得乐趣,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热爱,失去了美好的属于自己的志趣和未来。
三、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多么朴实的话语。这是先生为师一生的追求,也是先生至高教育境界的真实写照。这个章节,吴老师向我们真实的描写了作为一名学生内心的世界:有时候希望老师看到自己,有时候希望老师看不到自己;有时候希望自己是神仙,有时候希望老师是神仙。
只有切身体会到学生真实的想法,能够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与尊重学生。吴老师每次给学生打不及格的时候,都会不安,于是将分数打在文末,这样课代表发作业时就不会看见。吴老师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的老教师,对教育工作如此的细致,更是让我惭愧。正是这种实际工作中微不足道的“细”,往往决定了教育的成败,因为它往往反映了老师的知识素养、人格涵养、专业技能、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等很多方面,在《作业评价未必要用同一标准》一文中,吴先生更是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一位称职老师工作上的细致、用心,他给了每一个学生不同一般的鼓励,满足了孩子享受成功和进步的渴望和喜悦。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现在站在了三尺讲台上,这个我们每个人小时候的视之为神圣的地方,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像吴老师一直想象的那样 “心里能都装下学生的心,学生的心里也能装下老师的心,教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好的境界啊!”
四、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
你是教师,你今天播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既要像严父,又要像慈母,孩子都是无暇的,我们在这片纯洁的土地上播下什么种子,将来就可能收获什么果实。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该想到,应该在什么时候,轻轻地在孩子心灵上放上一粒粒善良的种子。这样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回想起童年往事,正是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他们的大半生。这才能让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的最终目标上。
“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不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能教给学生比知识重要得多的是思想,是气质,还有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了,我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太多的文章给了我太多的启示,我愿在工作之余慢慢品味这本书,细细品味教师这个职业。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当班主任》有感
于娟娟

作为教师来说,表扬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但自从看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 我深深地感到表扬学生不仅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手段,更是一门艺术!表扬恰到好处,能使学生受到鞭策和鼓励。表扬不当,弄巧成拙,则会达不到应有的成效。有的学生在学校争做值日生,积极主动帮助同学,有可能只为博得老师的表扬,在家中却什么也不愿意干,什么事情都得大人去帮着做。在没有人监视的情况下,完全表现出另外一种面貌,就是不恰当的表扬的结果。在很多时候,不恰当的表扬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并不亚于惩罚。
苏霍姆林斯基通过沃洛佳的事情告诉我们,对学生的表扬是一门艺术,不能让学生只是希望得到表扬才做好事。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 “如果只有表扬才能够给儿童带来欢乐,那就潜伏着一种危险,这种危险就是引发学生的虚荣心,让他只是为了受到表扬才去做好事。他做好事不是基于内心深处向善向上的自觉意识,而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从而博得虚名。而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他就会完全表现出另外一种面貌:自私自利,虚伪浮夸,甚至不惜为了虚名而损害别人的利益……”对于老师来说,真正的教育技巧是使人们做好事而不指望表扬,应该教育学生把做美好的事情看做是应该的。夸奖、抚爱非常必要,但必须非常恰当地去运用。要使孩子明白不应该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才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更不是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当成一种满足虚荣心的手段。否则,表扬就成了滋生虚伪与欺骗的温床。过多的,不恰当的表扬,大张旗鼓的表扬,使孩子忽略了表扬的本身,也忽略了老师表扬的实际意义。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在孩子的心里逐渐建立起做好事不求表扬的信念,在班级营造做好事不求表扬的氛围。我由此想到了我带的班级中平时通过得到表扬就给加小标志的做法,虽然孩子们表面上看积极性很高,但是我不在的时候有些学生就明显不好好表现,只在老师面前故意表现。这就是她们的虚荣心在作怪,在老师面前好好表现就是为了得到小标志,而不是从内心去好好做。
那么,教师应如何教育孩子把做好事当做一种良心的呼唤而不是为了追求表扬呢?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在孩子的心里逐渐建立起做好事不求表扬的信念,在班里营造做好事不求表扬的氛围。
1、在平时使用表扬这一手段时要慎重。
比如,借同学一块橡皮是应该的,不拖欠作业是应该的……这些都不应该受到大张旗鼓的表扬。这并不是说不要对学生进行表扬,而要注意表扬的方式和时机。有时,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看似不经意地拍拍肩膀的动作,抚摸学生头发的动作,也是表扬。
2、在表扬具体的人时,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
让学生知道,受到表扬的是行为本身,而不是个人,至少主要不是个人。教师决不能一概而论,用一些动听、空泛的话语笼统地表扬一番。否则很容易在班上造成浮夸虚荣之风,不论是对被表扬的孩子还是班里其他孩子,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表扬和惩罚一样,是教育上最细腻、最敏感的领域之一。它是一门艺术,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需要每一位教师恰当的去使用。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表扬。就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创造出一大批未来成功者。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15:33 , Processed in 0.08746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