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简迷离

[其它] 教师读书心得 优秀整理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读后感
高区一小  孙薇

最近有幸拜读了美国作家考泽尔的《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尤其对像我这样一个刚步入教师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感触颇多,受益颇多。
书中收录了Kozol写给Francesca的15封信,解答了Francesca提出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自身也存在像Francesca提出的那种疑问,有些迷茫,有些不知所措。无论是从教学上,还是从班主任工作上,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不足。
现在我就谈谈我从第4封信中得到的启示,像老人一样铭记——意在提醒。从踏上工作岗位那一天起,我们就改变了人生的角色,从一个接受知识的学生转变成了传授知识的教师。在象牙塔里待久了的我们充满了活力与朝气,对人生对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但是,缺乏耐力和耐心,缺少宝贵的经验。
第一次当班主任,我忐忑不安的从马老师那接过我平生的第一个班级,看着那帮孩子清澈的眼睛我有点激动,甚至有点紧张,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态度,以什么样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有时候觉得孩子的行为很天真,有时候又觉得他们不可理喻,我知道是我缺乏耐心了。每当这时候,我都会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孩子们都是一株株的小树苗,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分叉,教师就充当了园丁的角色,在向小树苗浇灌甘露的同时也要不时的去帮他们清剪不该有的小叉,让他们在适当的约束中再长出自己特有的形状。
光有耐心是不够的,缺乏经验是我们的一大不足,同样是在修剪枝杈,有的园丁就能把它们修剪的利落漂亮,有的就会把不该剪掉的剪了,或者把不该留下的留下了。为了让这种失误在最短的时间内减小到最低,我们可以向有经验的园丁请教学习。第一年的时候我是跟于老师和孙老师在一个办公室,他们在管理班级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于老师,点子非常多,而且很有效。比如在对待特别调皮的学生方面,可以把他们都调在单独的一列,没有了同位,也就不会去影响别人了,而教师上课时只需要把这部分人集中管理好了,就可以保障上课时的纪律了。还有在与家长交流方面,于老师也给我做了很多示范与指导,低年级学生传话能力有限,有时候布置个任务不能原封不动地传到家长耳朵里,我们就把重要信息打印成信息条的形式发给学生,家长看过后签上字,第二天交上,这样即把话带到,也可保证了反馈的数量。
Francesca提到他们学校里的一群新教师非常喜欢聚在一起,相互倾诉她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及不安全感,一起备课,因为她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又有相似的背景,因此也就成为学校里的好朋友了。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那些已经在校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他们的经验是宝贵的,也是乐于传授给后辈的,如果作为后辈的我们都不能够主动的去请教学习,那这条成长捷径就被我们自己生生的堵上了。说实话,我是很乐意去听老教师的意见的,毕竟是过来人,对教学、课堂、学生都很了解,对我们的失误也能够一针见血的提出来,踩在前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如今我的教师生涯才刚刚起步,需要学习需要磨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水平,多像老教师前辈们学习,多看、多问、多思,多总结,慢慢积累起这笔无形的财富。相信我的教师生涯会越走越好,越来越远!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高区一小 王晓玲

《我们为什么做老师》是索尼娅•尼托主编的,书中共收录了21位在美国公立小学、初中和高中任教的教师的一些感言,书中为我们讲述了这些教师的从教故事,坦陈了坚守讲台的理由,反思了个人的教育经历。这本书共分为四个主题:“漫漫长路”、“让世界有意义”、“帮学生认识世界”、“成为更完整的人”。在阅读过程中,能在字里行间发现自己,与他们产生共鸣,反思自己为什么做教师。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人格完善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教师的健康而丰富的审美意识也很重要,可以影响学生领悟和体验生活与艺术,让学生学会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同时,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和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其次,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孩子们的眼中,他们希望老师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不喜欢老师凭个人的好感偏爱或是袒护某些学生或冷淡歧视某些学生。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尊重他的人格,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尤其尊重后进学生的人格,因为他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被人重视,成为有尊严的人。作为教师,要起到使学生自信的作用,从正面引导、启发。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对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肯定、信任,增强学生信心,产生不断奋发向上的力量。对于学生的缺点要进行批评,但要注意批评也是一种艺术,把握好“度”,适可而止,使学生“知耻”为止,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另外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地位,教与学相互联系,互为依存,把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其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作为老师首先必须要有爱心,一颗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的心。老师应该有着开阔的的胸怀,勇于接受各种批评与自我批评,充满爱心与责任感。
其次,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职业素养要求。在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没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就不可以做到精细入微、周到细致、尽善尽美。责任心,意味着忠于职守,尽职尽力,全力履行职责和义务;意味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不敷衍,不推诿拖拉,不得过且过,勇于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不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推给别人;对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始终不渝贯彻下来。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积极主动。认真、持续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把每件小事都做到位了,其实就是在做大事。工作中要不断地创新,不断改革,不断与时俱进,学会学习。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人际环境,讲包容、讲规矩、讲程序、讲责任、讲沟通。与学校荣辱与共,为实现更美好的未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读书体会
高区一小 王妍妍

这学期校长针对我们每个人的特点给我们每位教师推荐了一本适合自己的书,我有幸拜读了美国作家考泽尔的《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尤其对像我这样一个刚步入教师岗位1年的青年教师来说,感触颇多,受益颇多。
上学时我认为老师就是教大家知识,对教师这个职业没有其他的了解,觉得很轻松很简单。但当我踏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在这一年里,经历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不仅要将课上好,把活动搞好,配合好学校的其它工作,还要看班、送路队、值周很多琐碎的工作。而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份责任感重重的压在肩上。在一年里,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有明显的成长,最近拜读了《给青年教师的15封信》后,我对教师又重新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在此简单谈谈我的心得。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最先吸引我的是“化学反应”——初为人师的日子,在信中作者讲解了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在那样一群叛逆对老师极具抵制的孩子面前,还能够那样用心、用爱去感化他们去让孩子们相信自己,我觉得非常受感动。我虽然不是一名班主任,但是还是喜欢跟学生交心,希望学生喜欢自己喜欢上音乐课。在音乐课上学生的课堂纪律总是有些散漫,有时会很生气,专门拿出时间强调课堂纪律,多数都是大喊。现在我觉得让学生服气的不是大嗓门,而是大胸怀、大气度,是透彻感人的说理和亲切平和的人文关怀。
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的真的很多,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能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学生有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学生心目中,来自教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
就像是第六封信——关于声称不喜欢教师的孩子。我教九个班级的音乐课,在每个班基本都有一些比较淘气的学生,但是大多数的同学在表现好的时候老师能够及时表扬时还是会做的很好。但也有像作者讲的那种不喜欢理老师的,跟他讲话时孩子脸上的那种无谓的表情,让我有些不解,都不知道该怎样跟他沟通。因为没有太多时间一般都不会去多关注他们,有时候也会忽略他们。在以后应该在上课前跟他们交流一下,拉近一下距离,最起码让一些比较孤僻的孩子能够感觉到老师有注意他。
读过考泽尔的这本书后,我心中对教师这份职业不免又重新做了诠释,同时又有了进一步体会。都说教师是全天下最为光辉灿烂的职业,我更深知其中深刻含义。作为教师,我们身负重任,传道授业,我们义不容辞,我们应将自己的这一职业,发挥到极致。现在的我是在教学和与学生沟通方面肯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我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教学能力和水平,用心去跟孩子们沟通、交往。在不断地实践中成长,做一名合格的好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擎一盏明灯指引自己
                                    ———读《不做庸师》有感
徐进

一位朴素的老师,一本朴素的小书.却深深地打动了我。那份源自心灵源头的认同,那份来自思想深处的触动,那份更如暗夜逢迎的一盏明灯,指引了我!
白色的封面一如书中圣洁的教育理念,隐形的心形图案是作者行走在教育战线的一颗虔诚之心。从他的文字中我们已感受到他是一个让生命有意义的老师、 他是一个有良知的老师,他更是一个来自“民间派”的教育智慧者,从灵魂深处迸发出璀璨的思想火花!
全书分四部分《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以思考的姿态前行》、《在夹缝中追寻教学的诗意》、《教并快乐着》。该书系统阐述了作者近年来对教育的践行与敏锐思考:既有对“神圣职业”的叩问,又有专业成长的“密码”;既有“仰望星空”的思考,又有诗意教学的追寻;既有幽微的教育叙事,又有大气的思想启蒙……
这本书指引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你有计划和目标吗?你懂得时间的管理吗?你懂得“舍与得”的智慧吗?你知道怎样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吗?常老师在书中的一个个追问,一个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及他切身的感受与专业发展的“秘诀”: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追求效率、相信学生、一石多鸟、阅读修炼……,给我们以省思。回顾我们的周围,又有多少教师不正像那匹黑马,虽然天天忙碌,但始终在原地打转。而我们中的大部分教师,又总有很多时候曾经像那个伐木工人一样,因为过于沉溺教育教学中,而忘记了充电、磨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我们的困惑不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成功不在于你身在何处,而在于你朝着哪个方向走,并能够坚持下去。缺乏长远目标,会让我们把精力放在琐碎的事情上,而琐碎的事会使我们陷入忙碌,忘却最应该做的事。
细读每一个章节之后,有一种彻悟,原来,我们完全可以不那么忙和累!完全可以不抱怨环境的侵扰!因为这些朴实的话语,读者们已感同深受,专业发展就是让自己过上“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必经之路,从而去为之拼搏奋斗,努力前行。我想,如果我们都能像常老师那样明确自己行进的方向,找准自己专业发展的宽阔大道,学习常老师那样善于挤出边角时间,并将学习、反思,总结根植于生活的每一天,我们,也一定会享受到一个快乐明哲老师的喜悦。
这本书指引我——再忙也要挤出思考的时间!
《不能“一切为了学生”》引领着人们深思;《教师不能成为教参的奴隶》呼吁着教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专业写作,教师的成长的快车道》告诉我们,敢于逼,善于逼,我们才能超越自己,才能激发出潜力与内驱力,才能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速,读着这些有见地的文章,你会感到常老师不是一个一线教师,而是个“专家”。
是的,一个教师肯读书,善读书,再加上善于思考,思考教育现象,从教育表象看到教育的本质,他就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了。当然,一个教师要想拥有自己的思想,就必须投入地工作,每一天那点点滴滴的实践,是我们思考的源泉。当我们每天的劳动都为我们堆积起一块思想的砖石,你会不断突破自身岗位的限制,不断发生自身身份的嬗变。你会发现,一线教师同样可以有“权威”,称“学者”。
请记住这样的告诫: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徒劳。
这本书指引我——以更成熟的心态教书育人!
《天堂与地狱》让我再一次体验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人最本质的是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赏识是激励人不断进取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人文性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营养,它给予学生的的教益是终身的。
《在“讲与不讲”的夹缝中追寻诗意》让我更明确地认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单单是让学生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让他们拥有智慧。教师的讲,让学生在有温度、广度、深度的课堂浸染中日渐茁壮,教师的不讲,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
这本书指引我——品味出做教师诗意的幸福!
“诗意的教育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幸福中领略到别样的课堂风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交流情感,分享智慧。”“很多时候,我感觉不是我这个人站在讲台上,而是我的生命。”职业倦怠如洪水猛兽吞噬着人们的肉体和灵魂的时候,常老师却能如此快乐的付出,快乐的享受着工作带给他的诗意的幸福,快乐地享受着生命的过程!《教并快乐着》,《用心灵赢得心灵》……他的文章真的像一阵春风,似拨云见日,又如醍醐灌顶!原来,教师这个职业可以这样干!这个职业还可以这样幸福的做!
读《不做庸师》,我对教育、对为师又多了一份丰富而深刻的体会。在对常老师充满钦佩的同时,更有一腔热情与责任升腾在胸膛,尝试着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吧,回首担当这个职业的时候一定要心存骄傲,而不是满怀羞愧。
是的,我们可以平凡,但决不能平庸!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读《教育:非常痛,非常爱》有感
高区一小   王海霞

人有两种情况下是要低头的,一种情况是在强权之下,我们常常被迫低头,但是我们的心有时候不会低头的;另一种情况,在一种精神信仰面前,我们一定会低头,而且心悦诚服,是一种星空在上心有归属的喜悦与安宁,震撼与澎湃。
我终于看到了《教育:非常痛,非常爱》,爱不释手,感觉每读一篇都酣畅淋漓。王开东是一面旗帜,是一笔财富,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可多得的思想者,教育者。他用用广博的视野,深刻的剖析,独特的视角,犀利的言辞……诠释了自己对教育体制、教育现状、教育前景的理解与祈愿。时评、随笔、杂谈,身边事、史上人,有所感更有所悟:范美忠把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中美顶尖高中生对话:我们输掉了什么;校长不识字,博士乱翻“书”……。我们在他的文字里也可以拥有婴儿一样纯粹的目光,哲人一样深邃的思想,诗人一样浪漫的情怀。
作为一名教师,我热爱着教育,因为看着孩子成长是件美好的事情,是件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件能体现人生价值的事情。但是现在的教育,许多现状真是的让人很痛,痛到骨子里,痛到甚至怀疑自己对教育的执著。这种痛我们只是说了,但是开东老师却把他写出来,写得淋漓尽致,善良中透着正义的激情,温和中不乏批判的锋芒。比如《大刀向老师头上砍去》这篇文章。文中举出了许多在现实中老师的地位和遭遇。试想,老师们在连最基本的生命力都没有的话,又怎能、怎敢来教育孩子。现在每当老师和学生出现对抗时,社会的矛头全都一味的指责教师,不管教师对与否,都是教师的错。这就造成许多教师不管那些有问题的孩子,怕万一……。可结果就是这些孩子越来越不好,最后真的成为有大问题的孩子。“哀大莫于心死”,教育的最大悲哀就是“不管不问,自生自灭”,这真的是恐怖的事情!王老师最呼吁“救救老师吧”。给老师们一个合适的环境,让老师们能把爱释放的多些,好好教育孩子,教育祖国的未来,那有多好!社会的监督是没有错的,但是不要过于干涉教育的环境。否则,痛的过多,爱就没了,真的只留下心痛和心病了。
千本名著一堂课,万种思想任卷舒。推荐大家读一读,一定会有收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仅是感动——读《追随苏霍姆林斯基》
高区一小   丛艳

读李镇西老师的文字,总是十分感动。感动于他对教育的倾心与热爱,感动于他洋洋洒洒的铺陈式的写作方式。这次,看李老师的《追随苏霍姆林斯基》,除了感动,我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李镇西老师,并透过李老师的文字进一步感受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魅力。
相比于李老师几十万字的《爱心与教育》《心灵写诗》等著作,这本十四万八千字的书更显得轻盈灵动。我甚至于半天时间就情不自禁翻了个遍。李老师谦虚地说“这些纯属私人的文字”,确实,本书写作的思路非常简单清晰,以李老师本人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的三次见面为线索,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人文情怀通过李老师朴素的心灵独白式的语言于字里行间一点点地展现给读者。
我觉得李镇西老师的简介很有趣。李老师写过很多书,获得过很多荣誉,也担任很多职务。但是,总不忘在简介里写上“班主任”这个称呼。“班主任”,这个大多数教师都会得到的一个称呼,一个职务,堪称天下最繁忙的一个“主任”,也可能是级别最小的一个“主任”。但是就是这个也许别人不屑一顾的称号,李镇西老师却津津乐道,并且乐此不疲地身体力行。李镇西老师的许多著作写的都是他作为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教育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能感受到李老师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对学生的关怀之情。如果说李镇西老师的著作是教育科研的结晶,那么,没有理由不相信,教育是做出来的,教科研是“真教育”,“教育科研不仅仅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冥思苦想的脑力劳动,而同时也是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和学生心心相印的过程。”
这让我想起了聆听的李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的那场报告。在他是一个充满生活激情与浪漫主义情怀的教育学者。在威海的蓝天碧海的背景下(这是他早上刚刚在海边拍摄到的)他侃侃而谈,和我们一起分享着他的教育成长经历。他从自己刚刚考入四川师范大学讲起,谈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自己年少时的激情与浪漫,特别是对“未来班”寄予的厚望与实践:包括给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写信请她为班级写班歌,并以此为起点而开始一段长达三年的友谊;把学生的成长过程编成班级史册,在无人的月夜独自印刷时的那种愉悦;以及在假期内与学生同游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举——在峨眉山巅用躯体在雪地上写成的大大的“一班”……这些的种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李镇西老师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及对教育的浪漫情怀。
细细品读,《追随苏霍姆林斯基》的写作方式依然是李老师一贯的风格。日记的形式,主题的方式,娓娓铺叙,字字透露出的是真,真人,真事,真情的流露,真实的写照。回想起李老师的《心灵写诗》《爱心与教育》,行文风格何尝不是苏霍姆林斯基式的啊:“将理论融注于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教育故事之中,或者在夹叙夹议中娓娓诉说自己的教育个例,并自然而然地以极其精辟凝练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教育见解,既给读者以形象的感染,又给读者以思想的冲撞。”
李老师最崇尚的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书架上,仅是关于他的著作,就有几十本;而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也是他学习与实践的楷模。李老师将这两位中外名家的教育思想融会贯通,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创了一种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的完整幸福的教育新生活,这就是我们当代的“新教育”。最让我折服的是李老师的毅力。(虽然他自己戏称自己现在是想不写都很难。)从参加工作至今,他天天坚持上(听)好一堂好课,至少找一位学生谈心,至少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每天读书不少于一万字,每天坚诗写一篇教育日记。这“五个一工程”,让他受益非浅,现在他已著书十几本,成为当代教育的名家。“细节决定成败”,真的是这样的。这让我想起了曾在一本书上读过的一句话:这世上有两个词最可怕,一个是“认真”,一个是“执着”,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而最终的结果是你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李镇西老师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坚韧的执着与满怀的激情而成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人,他被称为中国当代的“苏霍姆林斯基”。
追随苏霍姆林斯基,我们到底要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什么,李老师一言以蔽之:“怀着一颗纯净朴素的心,从事纯净朴素的教育!”不可否认,现在的教育夹杂着太多的不“纯净朴素”的东西,要说环境使然也罢。实际上,教育不是象牙塔,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在主流媒体对他的教育观进行抨击的时候,他依旧坚持自己的教育主张与理念,并潜心教育与研究,即使付出沉重的代价也无所谓。即使是在今天,在中国,几乎没有一个教师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的,可是在苏霍姆林斯基自己的祖国,他作为“教育家”的名义居然没有“作家”的影响大,这些,似乎令人不可思议。但是,这恰恰是真实的现状。可见,追求“纯净朴素”的教育需要勇气,需要坚持,需要不怕困难,需要不怕孤独……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读书笔记




最近我读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几页读下来,竟然爱不释手。顿时添了许多感慨。

书中所谈的好习惯有100个之多,因而可以理解为:好习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掩卷沉思,那100个好习惯无不像电波一样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经,让我明白不管是在教育教学还是在学习生活上,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都得靠努力、努力、再努力。名师们之所以优秀,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因为他们早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好习惯,并且长期坚持。可以说,是好习惯引领他们走向了成功。

从教以来,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将自己解剖得如此彻底。以前,我也努力面带微笑,可是没有将这种表情作为一种习惯带进课堂;在课堂上也有过创新,可是没有做到持之以恒……此时我才明白:我之所以普通,主要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在作祟。其实,一种行为如果长期下去,就会成为习惯;而好的行为一旦坚持下来,就会成为一种好习惯。读此书,我懂得了“坚持”的含义,也坚定了做事要坚持的信念。

好习惯是能够给一个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第二次生命”,因而我们有必要常常问问自己: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吗?我们既然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就要积极地面对教师生活。工作和学习不是教师生活的全部,我们还有娱乐、休息和自己的家庭。每次读这本书,我都不断地问自己:在教学中,我学会与幼儿换位思考了吗?是否为了教学而忽视了家庭呢?是否为了工作而抛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呢?深信更多的人会像我一样,会在这本书的启发下情不自禁地自我思考、自我反省,从而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思想。

读了这本书后我终于明白:只有把好行为坚持下去,好习惯方能养成。我将追求创新,教出个性;我将坚持个性化的备课,再也不忽视课前准备;我将坚持“问课”,每天让课堂改变一点点;我将以饱满的精神面对每一天;我将以富有时代感的装束走进学校;我将在每天下班时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再离开……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23: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幼儿教育》——幼儿教师读书笔记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


    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了这篇文章,是的,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如果要偏爱,那就偏爱每一个幼儿吧。”
    爱每一个孩子,是幼儿群体特性对幼儿教师的客观要求。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所幼儿园,少则几十,多则数百个孩子。在这些孩子中,由于受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会形成许多差异:容貌有俊有丑,智商有高有低,气质有动有静,性格有活不呆,动作有灵有拙,语言有多有寡,感情有热有冷,习惯有良有莠......这些内在的和外在的差异,呈现出幼儿群体特性的客观存在。对此,幼儿教师应有足够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一视同仁,公平施爱,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厚此薄彼。否则,一些孩子得到偏爱,一些孩子受到冷落,就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后果:得到偏爱的孩子容易形成处处不同于他人的优越感,助长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受到冷落的孩子往往会灰心泄气,感到失望,无助和自卑,致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难以摆脱的阴影。我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个孩子漂亮活泼,老师们都特别喜欢她。对她又是亲又是抱,处处关心照顾她,结果使她一度变得任性、高傲和无礼,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闹。另有一个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老师对他关爱较少。有段时间他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自己什么事也不如别人。这使我深深认识到:对幼儿的偏爱和冷落,会带来不少负而影响。正确的态度是,力戒偏向,充满热情地去爱每一个幼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18:26 , Processed in 0.06600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