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903|回复: 2

[资料] 福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6 14: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福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考前必做卷(五)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师的素养包括(    )(      )和(    )。
2.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柯尔柏格认为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是(    )、(     )、(    )。
4.德国心理学家(     )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
5.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属于注意的(    )
6.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    )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7,在心智技能形成的(    )阶段,心理活动是在言语水平上进行的。
8.按照美国布卢姆等人的观点,教育目标可分为认知、情感和(    )   三个领域。
9.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是由(    ) 和伍德沃斯提出的。
10.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过度学习量比刚能达到背诵的学习量增加(    )时,学习效果最佳。
11.埃里克森认为,小学儿童所面临的心理社会危机主要是(    )  。
12.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  (    ),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13,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 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14.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    )。
15,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3) (                         );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5) (                         )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2.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3.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4.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5.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
A,共同的要素说      B.概括原理说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6.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7.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 一解释并加人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O分)
1.        简述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四、        论述题(第l题10分,第2题9分,共19分)
1,        试结合实例谈谈素质教育的含义及意义?














2.        论述教育在人(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何作用?















五、        案例分析题(30分)
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ot‘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




















福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考前必做卷(六)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隐性课程


2.        教学模式


3.        学术学习时问


4.        顺向迁移


5.        课程资源


二、        问答题(1—2小题每小题10分,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80分)
1.如何叙写课堂教学目标?







2.,教学互动的常见形式有哪些?如何有效开展教学互动?








3..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4.现阶段教学原则主要有哪些?









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6.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福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考前必做卷(七)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
A.做人教育B.职业教育C.基础教育D.专业教育

3,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    )。
A.强、不平衡、灵活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      D.弱、平衡、灵活

4.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    )
A.地点法    B.韵律法
C,记笔法    D.特征法

5.以下表述,哪个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的含义? (    )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    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
C.不可逆转的时期            D.O一3岁的时期

6.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
A.高智力必有高创造力    B.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
C.创造力与智力无关      D,低智力也能产生高创造力

7.“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上述标准是(    )
A.积极上进的标准    B.心理健康的标准
C.身体健康的标准    D.身心健康的标准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A. 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 6周岁以上不满1 7周岁    D.18周岁以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    )起开始施行。
A.1995年9月1 0日    B.1994年1月1日
C.1986年4月2日    D,1 995年9月l日

11.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
A.领会        B.实践
C.知识经验    D.技能

12.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
A.家庭教育方式     B.家庭收入情况
C,家庭居住环境     D.家庭文化背景

13.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    )。
A.理解    B.机械
C,内隐    D.无意

14.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5.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16.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7.下列活动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 .写作

18.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新奇的观念和联想能顺利出现,并作出快速的取舍,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灵活性
C.新颖性   D.独创性

19.以下哪种角色寥敏师职业最显著的标志(    )
A.“家长代理人”角色   B.“学生楷模”角色
C.“知识传播者”角色   D.“严格管理者”角色

2O.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用榜样人物的优良品德来影响学生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德育方法叫(            )法。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3.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尊师爱生、(         )和(          )。
4.当前我国教学评价新理念是(        )。
5.人格方面的个别差异主要包括(       )差异和(       )差异两个方面。
6.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         ) 阶段。
7.根据人的发展的(       ),教育要因材施教。
8.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沿着不同方向扩展,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这种认识方式称为:(                 )型,

三、        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2.简要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3.简述教师期望效应的过程。









4.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5.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6.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如何?









四、论述题(共30分)

1.论述概念学习的影响因素.。
2,结合教育实际谈谈如何对待与处理师生冲突。














五、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强化



教学效能感

相关帖子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3-9-12 10: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没有答案, 答案,求(一)(二)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3-9-26 21: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5-12 09:29 , Processed in 0.10240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