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台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出自以下哪位思想家? ( ) A.朱熹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2. 最早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的哲学家是( ) A.夸美纽斯 B.康德 C.赫尔巴特 D.卢梭 3. 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德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反映了古代学校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 B.道德性 C.刻板性 D.专制性 4. 在社会各个因素中,决定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 D.文化 5. 我国义务教育计划的基本特点除了强制性和普遍性外,还具有( ) A.全面性 B.基础性 C.针对性 D.主体性 6.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C.课程亚文化 D.学校精神文化 7. 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8.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了教师劳动的( ) A.创造性 B.连续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9.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单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哪一个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0.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际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颁布于( )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1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1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的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14.把课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的依据是( )A.教学方法B.教学目标C.教学任务D.教学内容15.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 )A.效度B.信度一C.难度D.区分度16.在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社会行动模式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D.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1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19.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加强德育工作B.确定教学内容C.确立教育目的D.选择教学方法20.集体舆论是指( )A.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B.班主任所提倡的言论和意见C.集体中所有人都一致同意的言论和意见D.集体中优秀分子的言论和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