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839|回复: 1

[真题] 福建教师资格2007年7月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 17: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2007年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且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康德

2. 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是与《学记》中说的“学不躐等”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 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谁享有机会和接受何程度的教育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

D.文化

4。 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以下特点( )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B.过渡性、多样性、群体性、互补性

C.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成熟性

D.多样性、互补性、群体性、不成熟性

5. 个体身心发展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正常发育的儿童而言,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

A.决定作用

B.前提作用

C.主导作用

D.导向作用

6.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相对性

B.阶段性、相对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相对性

D.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7.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提法,出自于我国的( )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8. 在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教育目的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B.教育目的是客观的

C.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D.教育目的是抽象的

9. 我国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在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对青少年享有的权利作出了规定。其中,对于学生而言,其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权B.享受物质帮助权C.隐私权D.受教育权10.以下的哪一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A.遵守法律、法规B.尊敬师长C.遵守学生行为规范D.努力学习、成绩优秀11.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它应具有的规定性是( )A.时限性、一般性、预测性、操作性B.灵活性、一般性、预测性、操作性C.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灵活性D.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12.根据教育理论的研究,学校课程表的安排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A.整体性、迁移性、生理适宜等原则B.稳定性、灵活性、生理适宜等原则C.发展性、灵活性、整体性等原则D.迁移性、发展性、稳定性等原则13.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并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即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布鲁纳D.杜威14.主张在教学中应用“产婆术”,即用讨论问题的问答方式与人谈话,但不直接把结论教给人,而是指出问题并引导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提出这一主张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15.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客观性、综合性、可操作性 B.外显性、整体性、灵活性C.简约性、客观性、整体性 D.综合性、灵活性、可操作性16.班级授课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到了19世纪70年代开始遭到批判,最早提出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造的是( )A.圣路易编制法 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 D.设计教学法17.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主要包括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和( )A.生活陶冶 B.同伴影响C.启发说服 D.人格感化18.在德育过程中,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讲明道理,疏导思想;第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第三是( )A.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B.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C.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D.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19.班级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班级目标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因素: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 )A.教育的特点和要求B.学生的发展特点C.教师的个性D.班级的现实发展水平20.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的是( )A.原始社会的教育B.古代学校教育C.近代教育D.现代教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1.1939年由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以____为指导,基本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师产生过重大影响。22.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加强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建立了____教育系统。23.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____和发展方向。24.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主要由学校物质文化、____和精神文化等构成。25.少年期是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生动形象的世界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文化的转折期,表现出追求____的倾向。26.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从其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主要由生理、心理和_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27.各级各类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的质量规格,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它是____的具体化。28.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面发展并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____为重点的教育。29.学生是发展中的人,____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3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第三,具有一定的____。31.课程文件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定出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主要由____等三个层次构成。32.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了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____上来。33.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方式,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____之间的矛盾。34.练习的种类很多,根据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可以把练习分为模式性练习、独立性练习、____练习等三种类型。35.课外辅导是教师帮助和辅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上课的____。36.分组教学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可以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种类型。其中,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____等编组。37.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____进一步深化的。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38.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道德行为的爱憎、好恶的一种内在态度体验,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____作用。39.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____。40.从一门规范学科建立的角度而言,一般认为独立教育学的诞生以德国赫尔巴特的____的出现为标志。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42.简述环境对个体影响的主要表现。43.什么是课程设计?它具有哪些意义?44.简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45.简述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应具有的特点。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10分)46.请结合你的教育体验,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的认识。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7: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7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D 3.A 4.A 5.B 6.D 7.D 8.B 9.B

10.D 11.D 12.A 13.A 14.A 15.D 16.B 17.D 18.B

19.D 20.B

二、填空题

21.马克思主义

22.公立

23.性质

24.制度文化

25.独立

26.社会

27.教育目的

28.创新精神

29.中学

30.研究能力

3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32.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

33.实际水平

34.创造性

35.必要补充

36.能力或学习成绩

37.科尔伯格

38.激励和调节

39.活动节律

40.《普通教育学》

三、简答题

41.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②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理念;

③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42.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43.课程设计是指那些经过精心计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科和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以此作为进行教育的方案:

课程设计的意义:

①从课程设计活动中可以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从而导致对学生的双边活动有其深远意义的课程改革。

②可以对目前的课程进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组织,其中并不增加新的东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将课程中各要素联系起来。

4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

具体而言: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应实现相互转化。

45.①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②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

③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成的。
四、论述题

46.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从个体活动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

这种特殊性使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

具体表现在: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3 17:46 , Processed in 0.09558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