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81|回复: 2

[真题] 福建教师资格2010年1月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3 17: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2010年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较为激进的教育理论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帕森斯

B.伊里奇

C.杜威

D.布鲁纳

2.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中国古代的( )

A.《论语》

B.《礼记》

C.《学记》

D.《孟子》

3. 在现代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领导权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的控制人

D.文化权威者

4.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共同制约着教育的( )

A.性质

B.结构的变化

C.内容和手段

D.教育者的观念

5.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动力存在不同观点。在以下罗列的研究者中属于外铄论者的是( )

A.弗洛伊德

B.格塞尔

C.华生

D.威尔逊

6.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是按照从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发展的,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一规律( )

A.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B.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C.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D.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7.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D.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8. 卢梭认为理想中的人是一个自然天性获得了自由发展的人,在教育目的观上属于 ( )

A.社会本位论

B.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统一论

C.伦理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9. 使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A.自然成长B.训练C.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教师的严格要求10.“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是教育发展史上影响较大的关于师生关系的两种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杜威D.凯洛夫11.在教育发展史上,最早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泰勒12.学校组织的艺术团队活动是属于(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工具型课程13.以下对教学过程基本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C.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的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14.以下与孔子主张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相一致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可接受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5.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在实际教学中,有单一课和综合课之分.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一门学科应完成的任务类型数B.一单元课程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C.一周课程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D.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类型数16.如果一个测验能够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我们就可以说这一测验具有一定的(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17.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其关键因素是( )A.知B.情C.意D.行18.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社会交往模式19.提出“平行影响”教育思想的著名教育家是( )A.凯洛夫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巴班斯基20.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是( )A.了解、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D.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1.义务教育是国家用____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22.《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循____的原则。23.学校教育所培养人才的政治、道德要反映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国家的这种要求主要通过制定____、规定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及相应的考试评价手段等来实现。24.20世纪20年代有研究者试图以实证的研究证明教育的经济贡献,但教育对生产力贡献的认识,只有到了60年代,尤其是在____理论形成以后,才真正引起注意。25.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6.人在身心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心理学上称为____。27.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__作用。28.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29.要确立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和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就观念层面而言,要正确认识学生的____,树立现代的学生观。30.在我国的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规定未成年学生享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其中,____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31.我国的课程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____。32.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其编订目的在于____国家级课程的内容。33.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多样性与____的统一。34.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5.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____、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36.选答型试题要求学生从教师提供的若干答案中挑选出正确的答案,可以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____三种。37.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____作用。38.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主要包括: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和____。39.____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40.舆论是指班级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正确的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____、同化、激励的作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42.简述学生文化的基本特征。43.简述美育在普通中学的实施要求。44.贯彻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45.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46.“学生扬扬(化名),现为六年级学生,原来上课不专心,常捣乱,不完成作业,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同学对他敬而远之。五年级时新来了一位邱老师担任班主任.认为应该多鼓励扬扬,让他建立自信。所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常常对他表扬有加,尤其是在他有进步时,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一段时间后,效果果然明显,扬扬对自己的行为已能有所控制,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但不久,扬扬又犯错误了,一是和许多劝他的同学吵上了,还说: “邱老师经常表扬我的。所以这次他也不会说我,我才不怕你们呢。二是在一堂课上他屡次不遵守纪律,经多次‘激励式’的引导无效后.邱老师进行了批评,扬扬竟离开教室扬长而去。”请运用教育理论评析邱老师的教育行为。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7: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1月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A 4. C 5. C 6. B 7.C 8.D 9. C

10. C 11. C 12. B 13. C 14. C 15. D 16.B 17.D 18.A

19. C 20. B

二、填空题

21.法律

22.循序渐进

23.教育目的

24.人力资本

25.能动性

26.年龄特征

27.评价

2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29.身份和法律地位

30.受教育权

31.某一门学科

32.补充丰富

33.共性

34.学科的逻辑系统

35.课外辅导

36.组配式试题

37.主导

38.人格感化

39.班级

40.感染

三、简答题

41.①阶级性;

②道统性;

③专制性;

④刻板性;

⑤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7: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42.①过渡性;

②非正式性;

③多样性;

④互补性。

43.①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③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44.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45.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四、论述题

46.表扬与批评是学生评价中常用的两种方法,表扬是对学生良好思想、行为作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积极发展的方法。批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思想作出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运用表扬与批评时要注意几点要求:一是公平、正确、合情合理;二是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三是注重宣传与教育。围绕表扬与批评的认识与运用要求,对案例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3 17:49 , Processed in 0.09707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