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593|回复: 0

[社会] 乡村教师17年倾尽家财买奖状 被指缺失社会认同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0 11: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广东肇庆市一名乡村教师杜伟新,17年间倾尽家财,购买“共和国之星”等各种证书200多个,花费超过10多万元。这些支出占了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除了吃饭、抽烟和为母亲治病,他几乎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获奖上。家人称他现在穷得只剩也下奖状了,并呼吁有关部门查处骗人评奖。(5月17日《广州日报》)   

  从古至今,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韩非子在《八经》中言:“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美,使民荣之”;邓小平认为奖惩制度“重在鼓励,重点在奖”。于是,荣誉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成了僧多粥少的稀罕物。荣誉的生命力,就在于稀缺性;当荣誉泛滥成灾,激励机制也就被抽离、掏空了意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精明的商人从来都不缺乏灵敏的嗅觉和犀利的眼光,他们总是善于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文化符号,进行商业化运作。“共和国之星”也好,“国际杰出专家”也罢,批量生产的“高帽”,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诱饵”,引诱那些对荣誉趋之如鹜的“鱼儿”。
  在精心编织的骗局面前,上钩者大都是一些弱者。虚荣心作祟也好,成就动机驱使也罢,每一个受骗者的背后,都有着错综复杂的理由。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杜伟新对诗歌情有独钟、如痴如狂,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了700多首诗歌。生活在虚构的想象世界的他,迫切地需要真实的生活世界的认可;而五花八门的“荣誉”,层出不穷的“表彰”,就成为他通往认同之路的垫脚石。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要。如果这些需求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状态,内心的紧张就会持续并发酵,导致心理失衡和行为失控。“获奖专业户”一意孤行的背后,是社会认同的匮乏。他太需要自己的观众,太需要被“围观”;在别人看来不可理喻的事情,他却孤独地乐在其中。
  在杜伟新的身上,也许隐含着一个群体或阶层生存状态的复杂信息和集成符号。乡村教师像一根上紧了的发条,既面临着生存困境,也面临着素质难以提升的发展困境。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待遇低,社会认同不高,乡村教师也面临着地位困境。超负荷的工作任务,沉重的生活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心理负担日积月累,必然会导致偏差行为。
  面对“获奖专业户”,不论是不闻不问,还是冷嘲热讽,都是不可取的。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法治建设,让骗人评奖无处遁形。另一方面,我们要推进社会工作服务,为乡村教师提供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6-17 04:59 , Processed in 0.09405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