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730|回复: 2

[语文] 毋让语文课“得意而忘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30 23: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语文课堂变得更“热闹”了!
    课堂教学逐渐由教师的独角戏转变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手段愈发现代化了,课堂气氛愈发活跃了,教学效果也改善了不少。在不少的公开课上或是教学课例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一堂堂“鲜活、热闹”的语文课:图片、音乐、视频,花样百出;提问、讨论、交流,生生互动。可是我们在听完课之后却也总有一个疑问:在这45分钟里,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如何面对实际,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而本次开放周中吴红英老师的《苏幕遮》这堂课给了我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我一直认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夯实基础是基点,习得方法是着力点,陶冶情感是着眼点,培养能力是落脚点。“语言基础和情感陶冶”是最具“语文味”的体现,也是一堂具有时效性语文课最需要的。
    特别是在经典的“诗歌鉴赏课”上,这点诠释得最清楚。现在很多诗歌鉴赏课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语文姓“语”名“文”,学语习文是语文教学首当其任的任。这样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因此,我们要从吴红英老师的这堂《苏幕遮》诗歌鉴赏课得到一些感悟,并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
    一、研读文本,精心备课
    深入研读文本,准确地解读文本,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上好一堂课,你一辈子都在备课。”所以研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是语文老师一生都必须修炼不止的看家功夫。你只有在备课的时候把教材文本吃透了,了解本课的重难点是什么,你才能有把握驾驭这个课堂。
    显然,吴老师在上课前已做了精心的准备:有关于“荷”的诗句信手拈来;对学生提出的疑问马上解答;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分析与评价;老师对课文的范读……这些无不是在课前就下了功夫去准备。吴老师这堂课的流畅与娴熟除了吴老师本身的教学经验之外,与她课前的精心准备是有很大关系的。
    二、设计课堂,提高实效
    一堂课是否体现出实效性,这与课堂的环节设计是相关联的。课堂环节不在于花样多,而在一每一步的设计都是有目的、有效的。你要明白你这堂课要让学生收获点什么,然后至始至终围绕这个目的设计课堂,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放得开,收得回!”
    吴老师这堂课以“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作为目标贯穿始终,设计“一读直觉感知”、“二读理解内容”、“三读体悟情感”、“四读吟咏诗韵”、“五读再品情感”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对诗歌不断的吟诵中找出意象,描绘图景,体会感情。“读”是语文课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更是诗歌鉴赏课的灵魂所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与其把一首诗解读得支离破碎,不如放手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在“读”中体悟,收获!
    三、推敲字词,品味语言
    语言,是语文异于其他学科的独特魅力,尤其是诗歌!我们常把对语言的推敲称之为“锤炼”,其下的功夫可见一斑。语言,也是语文最基础的东西,“得意而忘言”会使语文课的“语文味”消失殆尽。我们应该把“品味语言”作为语文课最实在的东西来与学生共享。
    吴老师的《苏幕遮》充分地体现了这点。她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个名句的品味上。她引用王国维的“此真得荷之神理者”,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品味语言的同时也再悟了诗歌的情感,让语言形象化、情感化,一举两得!
    上述的这些其实都是一堂语文课最基本的要求,只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经意间慢慢把它丢失了,希望吴老师的这堂课能让我们又把“语文味”重拾回来,提高语文课的实效性!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6 03:59 , Processed in 0.12107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