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683|回复: 1

[练习] 【天天向上】背水一战2013教师招录考试(2012年11月27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7 21: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
A.做人教育B.职业教育C.基础教育D.专业教育
3,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    )。
A.强、不平衡、灵活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      D.弱、平衡、灵活
4.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    )
A.地点法    B.韵律法
C,记笔法    D.特征法
5.以下表述,哪个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的含义? (    )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    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
C.不可逆转的时期            D.O一3岁的时期
6.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
A.高智力必有高创造力    B.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
C.创造力与智力无关      D,低智力也能产生高创造力
7.“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上述标准是(    )
A.积极上进的标准    B.心理健康的标准
C.身体健康的标准    D.身心健康的标准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A. 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 6周岁以上不满1 7周岁    D.18周岁以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    )起开始施行。
A.1995年9月1 0日   B.1994年1月1日
C.1986年4月2日    D,1 995年9月l日
11.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
A.领会       B.实践
C.知识经验   D.技能
12.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
A.家庭教育方式     B.家庭收入情况
C,家庭居住环境     D.家庭文化背景
13.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    )。
A.理解   B.机械
C,内隐   D.无意
14.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5.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16.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7.下列活动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 .写作
18.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新奇的观念和联想能顺利出现,并作出快速的取舍,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
A.流畅性 B.灵活性
C.新颖性  D.独创性
19.以下哪种角色寥敏师职业最显著的标志(    )
A.“家长代理人”角色   B.“学生楷模”角色
C.“知识传播者”角色   D.“严格管理者”角色
2O.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用榜样人物的优良品德来影响学生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德育方法叫(            )法。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3.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尊师爱生、(         )和(          )。
4.当前我国教学评价新理念是(        )。
5.人格方面的个别差异主要包括(       )差异和(       )差异两个方面。
6.动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         ) 阶段。
7.根据人的发展的(       ),教育要因材施教。
8.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沿着不同方向扩展,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这种认识方式称为:(                 )型,
三、   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2.简要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3.简述教师期望效应的过程。
4.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5.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6.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如何?
四、论述题(共30分)
1.论述概念学习的影响因素.。
2,结合教育实际谈谈如何对待与处理师生冲突。
五、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强化
教学效能感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7 21: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2.C【解析】略。
3.C【解析】人的气质在心理学中有典型的四种:胆汁质型、多血质型、粘液质型和抑郁质型。多血质型的特点是反应快而平衡、灵活、兴趣广泛而易于转移、三分钟热情。
4.B[解析]地点法(位置法):将一组熟悉的地点与要记的东西之间建立起联系,主要利用视觉表象,以地点位置作为以后的提取线索。记笔法: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思考,找出各种材料间的关联,清晰准确地总结主要的观点和例证。特征法即抓住某些材料的特征以帮助记忆。韵律法:对一些纯语言的材料,最明显有效的记忆方法靠韵律去记忆内容,也称口诀法。
5.C【解析】所谓“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也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O一3岁是儿童大脑高速发展的时期,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抓住3岁前这一关键期十分重要。
6..B[解析]智商高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高智力不一定都有高创造力,但低智力—却实实在在阻碍创造力。
7..B【解析】略。
8..B【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9.B[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五条规定: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
10.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 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 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1.A【解析】领会是教育和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从领会到发展是比较明显、稳定的质变过程。
12.A【解析】在家庭教育结构中,教育要求、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生活环境各因素对性烬发展具有明显影响作用,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
13.A[解析]记忆按照记忆时对材料是否理解,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机械记忆即所谓死÷;记、硬背,记忆时对材料的意义、逻辑关系并不理解,只是用逐字逐句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记忆。;意义记忆则是理解的记忆,是根据对材料的内容、逻辑关系的理解而进行的。
14.C【解析】高中生对“自我形象”空前关注,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非常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的相貌和性格特点。.
15..A[解析]桑代克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迁移的相同要素说。他认为迁移的产生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之间具有相同的要素,相同要素也即相同联结。因此,迁移也即相同联结的转移。个体形成的联结数量越多,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16.B【解析】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这些成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品德结构,,简称为品德的知、、情:、意:行结构。‘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的’;对人的道德需要是杏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
17.B【解析】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其他三项是心智技能。
18.A【解析】独创性,就是在思维活动中能够产生超出常见的独到见解,在解决问题时不因循守旧,能够敏锐地发现事物间可能存在的新关系,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具有超常、超群、超前的特点,是创.  新思维的本质特征。思维灵活性则指思维发散的范围广大,维度多向,思维灵活,能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而思维流畅性则表现为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思想活跃。
19.C【解析】略,
20.D【解析】麦基奇将学习策略分为以下三大类:认知策略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所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它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重复、抄写等都属于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精加工策略的种类很多,,如类比和记忆.术就是。两种比较重要的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种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的策略,如概念图、图表、层级图、群集策略、纲要法等属于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为实现最佳的认知效果而对自己的认知活动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指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等。


二、        填空题

1.        榜样示范
2.        教书育人
3.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4.        发展性评价
5.        人格类型 人格特质
6.        自动化
7.        个体差异性
8.        发散


三、        简答题

1,【答案要点】(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3)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影《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了(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2.【答案要点】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在功能、容量、表征方面各有各的特点:(1)功能:短时记忆是操作性的,长时记忆是备用性的;(2)容量: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士2个组块,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3)、表征:短时记忆以视觉或听觉的表象表征为主,也可以用抽象的语义命题表征;长时记忆的表达较复杂,一种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另一种观点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用语义编码,也可用形象编码。
3.【答案要点】教师期望效应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1)教师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与期望。
(2)不同态度与期望导致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3)学生对教师不同的态度、方法产生不同的态度、反应。
(4)学生的反应加强印证了教师的期望。
(5)学生的学习成绩沿着教师的期望而提高或降低,证实期望。
4.【答案要点】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主要有:
(1)学习对象之间有无共同因素;
(2)对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定势的作用。
5.【答案要点】低智商的人很难有高的创造力;而高智商的人也可能口右低的创造力。因此,智商高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高智力不一定都有创造力,但低智力却实实在在阻碍创造力。
6.【答案要点】新型师生关系要求:
(1)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
(2)以爱学生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
(3)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4)要讲民主,宽松和谐;
(5)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帅人格

四、        论述题
1..【答案要点】(一)学习者的主观因素
(1)学习者的智力发展水平。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皮亚杰的基础上将认知:伊段,具体运算阶段,抽象逻辑阶段。一个班级的学生虽然年龄阶段相同,但不同的个体其三个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有的已经处在较高级的第三阶段,而有的可能还处在第二阶段,甚至是第一阶段。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不同的个体智力倾向是不同的、多元发展的。就同一个体而言,在其不同的认知领域的智能和发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所以对同样概念的学习就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即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学习者的经验水平。班级学习者已有的经验水平(前科学概念)是学习科学概念的基础,人们往往是根据亲身情感或实践体验来理解概念。当然,对概念的学习会起积极作用的是那些合理因素占主导成分的前科学概念;而不合理因素占主导成分的前科学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对科,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会起障碍作用。如在学生的经验中“茎总是向上生长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果实总是长在植株的地上部分”,所以很难想象“藕、荸荠是茎,而不是根,花生的果实是长在地下的”“鱼是生活在水里的,因此,鲸、甲鱼都是鱼”“鸟是会飞的,所以蝙蝠也是鸟,而家鸡不是鸟”“酸是酸性的,所以酸性的一定是酸”“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在这里,经验反而成为概念学习的阻碍因素。
(3)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不同的学习者在不同的学习时间或面对不同的概念学习情境时,会出现不同倾向的情感体验。:通过积极的体验,积极的情感态度出现时,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能选择最优的认知策略,使概念的学习达到最佳状态,概念的建立快速、牢固;反之,当学习者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处于疲劳状态,则心理趋向消极,思维迟钝,精力不易集中,其效果可想而知。
(4)学习者的认知,策略。不同学习者对同样的概念的学习,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会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有的所作出的学习决策是科学高效的,有的则是低效率的。因此对同样概念的感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尤其是那些不正确的学习:策略,会影响概念的正确习得。如类比不当:将“珙桐”的两1片白色的大苞片说成是花瓣;将银杏的“白果”说成是“果实”等等。再如,随意改变概念的内涵和.  外延,学习者往往会根据自己原有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为菜豆种子没有胚乳,故所有的双子叶植物都没有胚乳”,忽略了像蓖麻等个别有胚乳的双子叶植物;“因为水沸腾时的温度是IOO℃,所以水的沸点是100℃,”忽略了?一个标准大气压“这个条件;“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度高,所以认为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二)概念本身的客观原因
研究表明,概念的关键特征越明显,学习者的体验越深,印象越深刻,学习起来则越轻松,对科学概念的建立越容易;相反,无关特征或干扰因素越突出,信息的提取越难,获得概念也越困难。此外,概念是否有通俗易懂的典型的正例或反例,来佐证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2..【答案要点 (1)远离“师道尊严”的封建思想,与学生平等相待,减少师生冲突时的对,立情绪,班主任必须远离“师道尊严”的封建教育思想,在处理师生冲突时,平等的对待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减少对立情绪,为师生冲突的解决创造一个轻松互信的心理环境。
(2)以退为进,注重引导,发挥学生自己解决师生冲突的主体性
教室是班主任管理学生的主要场所,师生冲突大部分发生在教室。此时,班主任的言行稍有不慎,就可能使师生冲突扩大化,特别是面对有心理障碍或在班集体中有威信的学生,班主任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使他们感到没“面子”,误认为班主任是故意让他们丢人现眼,从而采取激烈的对抗行为,导致不可收拾的场面6班主任在处理师生冲突时如能以退为进,落其锋芒,引导、学生解决师生冲突,效果有时反而会更好o
(3)做学生利益的维护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班主任平时要多.J‘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关心学生,对学生遭受的家庭冷漠和家庭暴力要加以抚慰,并与家长联系,在教育方式上给予引导。

五、        名词解释

强化:指凡施加影响有助于有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是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的自我评价和判断,它直接影响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监视和调控。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6 08:01 , Processed in 0.099274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