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市校合作办学协议创办,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宁波市政府投资建设,浙江大学负责办学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为宁波市属事业单位。 学校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占地约1200亩,建设总投资8.4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学校拥有配套设施先进齐全的教学与实验楼群,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藏书100余万册及各类数字资源,投入1.66亿元建成各类高标准实验室55个,千兆带宽的专用光纤直通浙江大学本部,共享浙江大学各类教育资源。 学校依托名城、名校,继承、弘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精髓,按照“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型、社会服务区域型”的发展定位,围绕“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上科研水平、办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走开放办学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相辅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经济与贸易、外国语、传媒与设计、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机电与能源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管理、法律等9个学院(系),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等37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12个省(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万余人。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崇尚严谨踏实的教风、学风。学生经4年学习,成绩合格,颁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书;一年级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可转入浙江大学本部相关专业学习。现已有8届2万余名学生顺利毕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5%左右,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充分认可。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文、法、经、管相辅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与专业体系,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现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省级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共建)1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市级重点专业(群)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1个,并建立了浙江大学宁波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等。 学校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建成了一支富有特色、专兼结合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中有45%的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4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校领导和主要中层管理干部由浙江大学委派,学校咨询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浙江大学、政府部门及著名企业的教授、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学校在国内率先实施了首席主讲教授、专业责任教授制度,聘请浙江大学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来校讲授主干课程和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校还聘请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10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兼职教授。 学校拥有研究生导师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7人。学校依托浙江大学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博士生、硕士生约200人在校开展学习和科研工作。学校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本科、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校与宁波市委组织部等单位联合举办宁波经理学院,开办优势骨干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开展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已累计培训企业家3000余人。 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逐步形成了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学校与宁波市地方政府以及众多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合作,并建成各级各类研究机构61个(其中市级研究机构14个),并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首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2012年,学校外源科研到款经费达到7246万元。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澳、新、韩、法、加等10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英国伍斯特大学等大学联合举办了中美、中英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经过十几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积累了按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经验,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思路和运行机制,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富有创新的名城名校合作办学机制,使学校具备独特的优势,为学校拓展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学校将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机遇,科学发展,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诚聘“三江学者” 为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学院决定,在已有学科基础上,引进和充实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力量,特设立“三江学者”特聘教授及讲座教授岗位,现特向海内外招聘各类领军人物。 (一)“三江学者”特聘教授聘任条件 1、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原则上年龄在50周岁以下; 2、国内应聘者应是高水平大学的教授或正高职称人员,博士生导师,曾主持过国家级项目,国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 3、聘期内每年在院工作时间在9个月以上。 (二)“三江学者”讲座教授聘任条件 1、科学道德高尚,学风严谨; 2、在国外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在国内大学工作,须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著名教授或知名专家; 3、学术造诣深,学术成就卓著,在本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 4、每年在受聘岗位工作3个月以上,因特殊原因,最少不得低于2个月。 (三)“三江学者”薪酬待遇: 1、特聘教授在聘期内享受特别薪酬待遇(年薪不低于25万),具体面议,并提供50万元住房补助。讲座教授聘期内享受工作周薪不少于5000元; 2、安排特聘教授配偶工作,协助子女入学问题;配备工作助手和必要的梯队成员,为一起引进的团队其他成员提供相应的优惠待遇; 3、为特聘教授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实验学科:50—100万元;人文学科和理论学科:30—50万元。 二、诚聘各类优秀人才: (一)招聘条件: 1、年龄:男性45周岁及以下、女性40周岁及以下,具有正高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男性放宽至50周岁及以下、女性放宽至45周岁及以下。条件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2、政治上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品行端正,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专业要求、学历职称要求见《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3年师资需求计划》。 4、身体健康,符合《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及操作规程》要求。 (二)福利待遇: 1、进入宁波市事业编制,享受宁波市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等。 2、为教授提供年薪约21万元左右,安家费15-25万元,提供科研启动费分别为:工科类10-25万元,理科类8-15万元,人文社科类5-10万元。 3、为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博士后提供年薪约16万元左右,安家费3万元,提供科研启动费分别为:工科类5-7万元;理科类4-6万;人文社科类2-4万元。 4、为博士提供年薪约12万元左右,安家费2万元,提供科研启动费分别为:工科类3-5万元;理科类2-4万;人文社科类1-2万元。 5、如入选学校青年骨干人才,在支持期内,每年另提供特岗津贴每年2万元。提供专项经费支持(含已获得的学校各类资助经费),额度为人文社科或自然科学非实验类10万元,自然科学实验类20万元。 6、提供过渡住房。 2013年师资需求计划 单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动化、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及相关专业 | | | | | | | | 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及相关专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能源环境、制冷空调及相关专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农田水利,水文学,农业资源利用,水资源规划,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 | | | | | | | | | 物流工程、物流供应链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 | | | | | 旅游管理、人文地理、地理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及相关专业 | | | | 企业管理、工商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联系方式: 地址:宁波市高教园区钱湖南路1号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人事处 邮编:315100 联系人:李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