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016|回复: 0

[分享] 当前教师遭遇的十大束缚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1 21: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身为教师,我常常在沉重而脆弱的生存状态中梦想着突围,憧憬着心灵的解放。兴许正是还有这份疼痛的坚守,还有这份挚爱教育的真诚,我才决定以一种真实的目光投向当前教育的真实,尔后用真实的语言解读教师所承受的束缚,给我以及与我一样爱着恨着忍受着麻木着迷茫着怨恨着的教师们送去一些理性的思考与碰撞,给被束缚的心灵一次美丽的悸动……

1、师德,一顶光彩夺目的高帽
        提到“师德”,我们听得多的可能就是文件报纸,用得多的可能就是每年必填的年度考核表。在考核表上表述的师德,我们必须承认多数时候是笔上生花,用的几乎都是光面堂皇的泛泛词汇,诸如“热爱”与“忠诚”就是里面必用的字眼。尽管大家心之肚明,这样的总结仅仅只是一种形式,也很清楚美丽词汇所表述的并不是自己真实的思想,但我们还是得帖上伪崇高的标签,把师德放大成一顶高帽戴在头上。正如我们知道作为普通教师根本就承受不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雅号,也根本不相信“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根本达不到“一身清贫,两袖清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春蚕到死”、“蜡炬成灰”等光彩夺目的圣贤境界,但我们还是得默默地接受着“朝拜”,将这些遥不可及的教师“光彩”点缀在评有争先的“文字工程”之中。
        兴许就是这“假”“大”“空”高帽式师德的引领,我们的教师就失去了贴近生活的道德感召。面对经济大潮的冲击,功利物欲的横行,粗俗虚假的泛滥,教育产业化的推进,脆弱而标榜的“师德”当然就不堪一击,于是乎“人在曹营心在汉”——缺乏事业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进取心;“对待学生冷漠无情”——缺乏热情与爱心;“经不起金钱的诱惑”——物欲熏心;“师表意识淡薄”——形象扭曲等有悖教师职业道义的反师德倾向就膨胀开来,乱收费、伪科研、兽行教师、走穴投机、学术腐败、教育暴利等有关教育的“新鲜”名词相继粉末登场,让学校这块净土遭遇重度污染,使教师的生活在商业色彩的诱惑下负重前行,导致精神家园的裂变,在丢掉了心理的安全与自由中成为了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严重滑坡,其实就是跟普通教师遭遇的空洞的脱离生活实际的缺乏真正体验的道德引领同出一辙的恶性循环。
        要走出当前的困境,让高帽式的师德不再束缚教师的心灵,使“坚持真理,为人正直;坚守情操,拒绝庸俗;乐观开朗,兴趣广泛;平和宽容,善于自制。”的为师素养深入人心,焕发其生命的活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关注教师的生活,尽可能的净化改善教师的生存空间,引领教师在实践中积累情感体验,在思想上善于自我激励,在见识上博采众家之长,在前进中磨练修养毅力,从而使教师善、教师公正、教师责任等德性自然而然地融入进教师的真实生活,在感受着师德带来的敬业乐教的愉悦中,自主建构起过一份有意义的人生的职业操守,正如:“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生活在耻辱中,他就学会了负罪;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生活在诚实之中,他就学会了真理与公正;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用头脑平静的生活;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2、课堂,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

        说到课堂,我不由想起曾有过的真实经历:两年前,我有幸被区里选送到市里参加小学语文阅读课大赛。由于我生性孤傲,教学反感旁人插手,从选课到教案设计都独自埋头苦干。还有两周就要参赛了,校领导见我无研讨之意,便催我试讲。说实话,对试讲,我一直反感,觉得它是对教学的亵渎。于是,在草草地应付了首次试讲后,我提出不再试讲的请求,不料遭到了领导地断然拒绝,理由很简单:赛课反映的是一个学校乃至整个地区的教学实力,必须精雕细凿。面对压力,我被迫地在一周时间里接连借班试讲了三次,不仅未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还失去了先前的大气与自信。以至于临到参赛前一天已被磨得焦头烂额的我提出抗议:如再借班作无用的试讲,我将放弃参赛。可能是我态度强硬,领导在无奈中给了我一天的休整时间。第二天,当我还未走出茫然与困顿,就不得不背负区和学校的双重重托登台亮相。不知为何,在登上讲台的那一刹那,我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潇洒,望着那几十双纯真而期待的眼睛和周围几百名听课老师,竟畏怯得虚汗直冒。于是,按部就班地操作着“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没想到,无情的铃声击碎了我预想的精彩,手忙脚乱中拖堂了近五分钟。黯然神伤地走下讲台,我飞也似的逃了,甚至忘了向学生言一声感谢。课后,面对同事客套的追捧,我选择了沉默与苦笑,因为我深知在神圣的课堂上丢失了什么。然而,当我在躁动不安中看完当天参赛的4节课,失落的心竟又被虚妄充填起来,觉得自己还有机会夺得大奖,因为后面的课如我一般“做秀”。在焦虑中盼等了一周,当校领导一脸木然地将排名倒数第三的结果告诉我,我顿时哑然失色,万万没料到自己的成绩竟糟糕到如此地步,显然与市重点示范校的地位极不相称。遭遇惨痛一击,我整日郁郁寡欢,在单位里根本抬不起头……
        类似上述的遭遇兴许很多老师都体验过,尽管公开课单从数量上说只是课堂生活的极小组成,但我们不能怀疑的是它往往代表着老师在那一阶段的课堂教学的最高水平。而这个最高水平的展示理当是老师心中的最爱,可实际上只要一提到公开课、研究课,众多老师就陷入到紧张、惶恐与不安中,使其变味为心中的“最怕”。造成这种“畸形”教育现象的外在因素固然有许多,但就教师本人来说,对课堂展示的畏怯主要就是怕平日教学的“蒙昧”与“丑陋”被曝光。近些年来,许多“功成名就”的名师们一个个脱离课堂,兴许原因也在于此。难道我们的老师就真的不爱承载着自己太多希望的课堂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仅爱,而且初为人师时凭着一腔热血爱的是一往情深。我相信没有哪一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课堂有自由情感的牵动与维系,有民主平等的自然活水流淌,有师生在生命相遇、心灵相约、探寻真理的精神漫游中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我也相信没有哪一位老师不希望让学生能在主动参与中成长,在独立探索中起飞,在自主发展中成熟;我更相信我们的老师都希望能过有意义的教师职业生活,从生计的驱使向生命的自由提升,从牺牲的付出向主动性的创造提升,任思绪在教育的天地里自由翱翔,用热情体验生命的律动,通过情境交融展现悦耳悦目的教育艺术,表现对教育的理解和感受,以心意贯通展示富有个性的教育风格,创造悦心悦意的教育效果,在品悟浑然中进入悦志悦神的教育智慧境界,与学生共度锦绣人生。然而,尽管我们的老师心中有爱,但在功利膨胀的现实世界,我们的老师谁也拒绝不了超负荷的劳累以及各种五光十色的诱惑。于是,我们曾有过的眷恋与期待、理想与憧憬逐渐现实挤压封锁成一种僵硬的“模式”,即捧着爱不起来的教材,圣经一样的教材,被逼而就的教案行走课堂人生,当随着教学生命的延伸而愈来愈感到生命的沉重与悲哀时,我们的心中就无形地增多了希望褪色后的疼痛。
       要走出目前课堂生活所遭遇的困境,使自我能在愉悦中体验教师职业生命的丰富,把握教师职业生命的意蕴,领悟教师职业生命的创造,用心灵建构课堂享受教育,最有效的良药就是不要在疼痛中轻易放弃心中的那份爱以及不断丰满的希望!

3、作业,勾差间细数着无奈

       解读作业,我得先从最近笔者所在学校的校长给老师布置的作业说起。本学期,学校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每个教研组选定一 个主题分确定研究主题、找到理论依据、集体探讨备课、课堂教学实施、反思教学效果等五步进行教学研究。研究完后,每位老师必须完成一份作业——写一篇评课文章上交。按规定的时间,凡参与研究的老师都把作业完成了。说实话,完成这种形式上的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被动作业,对老师们来说就是额外的负担,因为负担而应付是最常见的逃避方式。兴许校长本学期是真想花大力气来提升老师们研究水平。于是,当她读到老师们评课文章的肤浅与应付时,就毫不犹豫地责令全部重做。此令一出,老师们无不怨声载道叫苦连天。本来,校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又为何不得人心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校长缺少必要的追问和换位思考,倘若校长深层次思考一下老师为什么应付“作业”?兴许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而不出此令老师反感的下策。

        其实,类似上述“好心得不到好报”的例子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为了让学生获得好成绩,我们不惜将成堆 的作业如“手雷”“炸弹”样扔了出去,全然不顾学生们能否承受。尤其是到决定命运归属的升学考试的季节,我们更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包装“轰炸”,直炸得这些根本就不享有拒绝权的孩子身心疲惫、热情冻结、个性全无、恶梦连连,有的甚至是魂飞魄散。难道我们做老师的就如此麻木不仁、冷漠无情,非要成就个血雨腥风?不,我们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情感丰富、渴望浪漫的仁者,我们带着镣铐无时不在希望同孩子们共享为没有作业而欢呼的激情时刻,无时不在希望能让自己的生活少一些在单调文本上的勾与差间的游走,无时不在希望自己的布置每一次的作业能在走向开放、探究、新颖、多样中富有色彩、情趣盎然……但希望与现实的落差,使我们没有勇气去砸碎自己生存的饭碗,同时也让我们在千万个无奈中选择封锁浪漫与现实的狭隘共舞,在委曲求全中认认真真地苦学生累自己。我相信,凡想以教师作为谋生第一需要的老师,谁都不敢去违反这样一条老百姓早已核定的法则:“作业量同考试成绩成正比。”于是,“多多益善”的训练,也就成了家长、老师、学生达成共识通向光明与辉煌的应试之路。近几年,各种教辅资料在市场上经久不衰就是最好的例证,而从五十年代就开始高喊的减负提质到如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也没有喊出个春天无疑也是个最好的注解。
        生命因沉重而肤浅,当我们拿着一支红笔行走在勾与差之间,默默地细数着太多的辛酸与无奈,尽管我们无力摧毁现实的铜墙铁壁,但这并不是我们可以参与炮制内心麻木、机械呆板、未老先衰、暮气沉沉、急功近利、眼光短浅的生命的理由,因为我们至少还可以用思考去碰撞去实践。更通俗一点说,我们完全有能力把作业布置得少一点儿精一点儿,从而让学生快乐一点儿,我们也轻松一点儿……


4、 评价,无法拒绝的教育之重

        说起评价,我们都不免会把焦虑的目光投向考试聚焦分数,下面这篇手记就是我去年带着学生冲锋陷阵体验应试的真实记录:
      “四年前,经过了一年换一个班的历练,我终于获得了带毕业班的机会。可还未走马上任,心存疑虑的家长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几次上访要求将我换下。还好,有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忙,我很快适应了紧张气氛,携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乐此不疲地与学生同甘共苦,整日泡在题海战中。然而,当升学的日子临近时,凝重的空气常压得我夜不能寐。也许是上天的垂青,就在我整日提心吊胆,几次想着"出逃",一位儿童报刊的总编因欣赏我的才气亲自登门造访欲把我招致麾下,我当即不加思索地就答应了。有了后路,我受困的心暂时得到了宽慰。不过升学考试一完,由于我怕面对难堪的结果只好成天忙着跑调动来充实自己。几天后,得知学生的成绩名列前茅,我才如释重负,打消了调动的念头,因为我实在是钟爱教师这个职业。两年前,我带的第二个班又面临升学,虽说紧张的空气比先前更盛,但由于有了应试经验,我自信了许多,如法炮制地实施了应试之法。结果考下来,升入重点中学的人数又名列前茅,成就了我在学校的"美名"。不过,眼见几位落榜孩子的家长嚎啕大哭,我切身感到了应试的残忍。还有一个多月,我带的第三届毕业班又将面临升学,全年级216名学生仅有50人的重点中学指标,残酷的竞争让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心急如焚。在我的办公室或家里,三天两头就有家长来访,每每和家长握手,望着他们心力交瘁的眼神,无法拒绝的应试之重比先前更沉更重地压了下来。因为凭着前两次的成功,我已跨入先进行列,成为全校唯一的市骨干教师。说实话,尽管我能在一年之内把全校闻名的"乱班"转化成区优秀班级,但面对升学和家长的高期望,我显然底气不足。再加上近一两年,受新课程理念感召,理性的顿悟,视界的敞亮,使我在深刻地反思中愈来愈解读到自我的浅薄与无知。的确,为了功利与应试,我曾长期流放在了教育的蒙昧与愚钝中,消耗并浪费了太多的教育生命。然而,我刚刚有所觉悟可又必须再次面对"分数才是硬道理"的升学考试,我又能怎么样呢?坚持走改革之路,始终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师生都能在轻松中开发灵智共享快乐?就目前而言我还没有这样的大气与胆识,且不论头上的光环让我承受不起失败,光家长的厚望我就无力回避。于是,我所能做的就只有带着镣铐继续违心地走曾经的旧路,尽可能的紧缩新课教学争取充裕的复习时间,甘愿沦为话语霸权炮制题海之战,叫嚣着"竞争不同情弱者""竞争不相信眼泪""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狭路相逢勇者胜"等教化之词,扎扎实实地为应试而搏。尽管成天同疲倦、紧张、压抑、困顿、惶恐相伴,但这些都不算什么,只是眼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我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折腾得筋疲力尽抱怨连连时,醒觉的良知总那么无情地抽打着我的魂灵。于是,疼痛难忍中,我同众多学生一样充满了对自由渴望,倒数着时日,全心期盼着苦难生活的结束……”
        这样的惶恐不安的日子可能绝大多数老师都亲身体验过经历过,我相信没有多少老师喜欢这种“暗无天日”“提心吊胆”的灾难式的生活。但为了“饭碗”,谁又能够去拒绝这样的非人的生活呢?尽管近些年来大力倡导着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施着新课程改革,但谁都清楚谁都明白老百姓认可的还是能真正改变孩子命运的考试分数,那些所谓的发展性评价、反思性评价等的存在在分数面前不过就是美丽的谎言,都显得异常的苍白无力。可以说,只要高考存在,分数就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对分数的追求与向往自然就成为了不敢标榜的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由于百姓眼中衡量一个好老师一所好学校的标准几 乎都是升学率。于是,为了孩子能在最后的竞争抢得先机,他们就不惜花重金将孩子送进好学校。而好学校便运用市场规律尽可能的用应试效应抬高身价,静等财源滚滚来。这样,应试的竞争就演变为“商业”的竞争。有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当然就举步维艰,因为谁也不会拿大把大把的钞票下赌注开玩笑。如此教育,苦的自然是学生累的自然是老师。尽管这其中不乏有苦尽甘来者,成功的学生能拿到命运之门的钥匙,成功的老师也能分到数量可观的奖金,但还有更多的失败者,他们也是那么透支的付出,可到头来却是一场空,这样的撞击又有多少人能承受住呢?眼下出现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本来,老师的命因 应试之重超负荷的运转够苦的了,但人事制度的旋风又吹了来,什么末尾淘汰制,什么家长学生参与评价老师等也空穴来风赶时髦,在加上上级部门的各种形式主义的检查评价繁多,让老师不得不在校领导的“监管”和“诱导”下唯心造假炮制资料,如此忍辱负重下的教师生活如何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如何品味到教育带来内在的尊严与快乐?
        不过,尽管我们的教育生活因评价的压抑显得沉重而脆弱,但这决不是我们麻木堕落的理由,我们需要有梦,因为有梦的生活才会让我们充满希望地活着……


5、家长,变味的期望厚重如山

        说起家长,做老师的有形无形地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不说别的,最近,我就有《是骄傲,还是悲哀》的苦恼:为师十余年,为一份师者的公正,我一直恪守师道,并当众承诺:不搞家教,不收受家长的馈赠。这样的举动曾赢得过家长的尊重,也无形地成为了我为师的骄傲。然而,近一两年来,家教风愈刮愈猛。尽管我在家长面前强调自己的为师原则,可还是有家长私自提着东西到我家拜访,再三恳求我为他们的孩子补习,实在叫我好生尴尬。记得一位家长为了同我私下协商,提着东西竟等了我两个多小时。另一位家长为了请我吃饭,不惜多次跑到我家中。我知道,家长是真诚的,我拒绝肯定会伤他们的自尊。可为了承诺,我只好拒绝。这样的举动看似高尚,却逆潮流。于是,我和家长的关系无形地变得紧张起来。流言蛮语满天飞,数落我装什么清高,说我不识相。尤其是承受着应试升学之压,我开始动摇起来。是的,别的老师都在收费辅导补习,这已经失去了公平,而我却依旧坚守着不何适宜的承诺,这对学生来讲,简直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因为现实很残酷,差一分要想上理想的中学,就得交钱。正是这样的动摇,我开始劝有些家长请家教补习,并明确告诉他们,不补习就要吃亏。而选家教,我自然成了首选,可我却万般推委,我的做法不用说家长无法理解,连我家人也说我不识时务,我由此成了“另类”,常常为此苦恼……

        其实,类似我一样的苦恼和压力可以说每个老师都或多或少的承受着。尽管素质教育推行了十几年,但家长的价值文化取向依旧深深地烙打着“科举文化”的印痕,读书就是“学而优则士”,意味着光宗耀主,意味着一劳永逸的观念依旧根深蒂固,大多数家庭依旧是把孩子能不能上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看作是有没有出息的标志,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生“安全带”——理想的职业、稳定的收入、安宁的生活、广泛的保障。然而,当前的升学又是有指标限制的。换句话说,成功者仅仅只是少数。面对激烈的竞争,相信没有哪一位家长愿意不经过一番拼搏就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的孩子将沦落为“人下人”?尤其是独身子女时代,为了让唯一的孩子成为人上人,我们的家长甘愿付出一切,甚至可以忍受一切近乎自虐的折磨。于是,在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思想的引导下,孩子往往被父母视作“缩小的成人”,而必须沿着父母造就培养“神童”“天才”的单行道片面发展,还有不少家长甚至固执地让自己的孩子去实现自己曾经有过却未曾实现的理想。孩子们就这样被残忍地剥夺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天真浪漫的生存空间,一些不切实际的,抹杀儿童儿童个性的作法使许多儿童失去了童真、童心、童趣,而疲惫不堪的爬行在电子琴、钢琴的黑白键盘之上,鹦鹉学舌般的弄舌于诗词歌赋之间,埋头苦练于各种习题之中。尽管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十分苛刻,信奉的是“黄荆棍里出好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大不成才,一打分数来”的观念,但在生活上却放任自流百般呵护,完全把孩子置于一个温暖而严实的保护网中。孩子的大小事物,包括一些必要的自我服务全代为效劳,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样的生活。

       面对着如此厚重如山的家长期望,以及在太过功利价值取向下引导教育出来的孩子,我们的老师能轻松得起来吗?我们的老师能坦然地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吗?近几年来,出现的诸如被一些家长千夫所指的学校乱收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难道真的是学校见钱眼开一意孤行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切都是家长的变味的期望惹的祸。因为家长的“投机”,因为家长的“行贿”,因为家长对有限优质教育的强烈渴望,致使本该纯净的校园终究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与刺激。为了迎合家长的期望,同时为获取更多的物质利益的回报,我们的学校能不将应试教育进行到底吗?我们的教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谁还能超脱出分数之外呢?再加上学生安全问题,学校、家长的片面评价等问题紧箍咒般地套在老师的额头上,我们众多老师连享受累并快乐着的权利都被缩水成只能以戴着镣铐跳舞来自慰。当然,最可怜的就是背负着种种重担心灵异常贫弱的孩子,因为很多时候在他们精神的天空里没有了与鸟儿嬉戏的云彩,在心灵的原野上没有了随风飘舞的花朵,没有了对善的一往情深的追求与呵护,以及对美的一往情深的憧憬与向往……
        要突破家长这堵坚硬的墙,使教育能回归到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碰撞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的状态,需要砸碎的就是功利观念,但这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

6、管理,民主更强制着

        最近,听在中学当老师的小妹说,他们学校有位老师为了想调走,在数次恳求校长无果的情况下竟当众下跪,哭着哀求铁石心肠的校长给她这次机会……。听到如此骇人听闻 的事,愤愤不平中,我不由想起了去年写的一篇随笔《校长,我好想同你说说心里话 》:“校长,我好想同你说说心里话。”这也许是众多老师共同的心声。是啊,如今的校长有几个能蹲下身来听听老师的心里话,有几个校长能胸襟坦荡地善待老师的真心话,有几个校长了解年轻老师的无助,洞察中年老师的困惑,读懂老年教师的落寞。教育呼唤平等、民主、科学,呼唤人性关怀的抚摸,但我们的老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呢?因为他们所遭遇的要么是管制,要么就是比管制更残忍的“冷漠”。如果我们当老师地仔细回忆一下,当我们从师范毕业出来,几乎人人都充满憧憬满怀希望,但理想与现实碰撞,我们忍受最多就是“黑色的幽默”。是啊,有几个校长能经常朋友似的同我们谈心,问问我们的需要,听听我们的苦闷与烦恼,可以说极少有校长能做到这一点。长期缺少阳光的生活,我们老师的心理能不脆弱吗?我们脆弱的心能把天真的孩子引向坚强吗?“校长,我们的老师真的好想同你说说心里话。”请你每一学期至少同你的老师朋友似的谈一次话吧,问问他们的疾苦,听听他们的真话,也许你并不知道,我们也需要赏识,我们也需要尊重,我们也需要幸福与快乐。
        兴许是我们的老师在倡导平等、民主的现实世界中遭遇了太多强权的管制与挤压,在沉闷压抑的生存状态下,也是一群被驯化和奴役的人们,在浮躁的现实和虚无的精神支配下,在内部管理体制动辄以“下岗”“走人”的精神奴役下,逐渐失去了对教育和教育对象的热情真实而又勇敢的关怀和触摸,再也无法坚持用自己的教育良知作出对他们所面临的教育正确、清醒、公正的判断,从而也就无法将民主的阳光人性的光辉撒向教育教学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于是,为了达到急功近利的目的,灌输、诱惑、标准化、恐吓、责骂、题海战术等不道德的、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自主发展的方法成为基本的教育方法,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无不泛滥着管、卡、禁、治等专制管理手段,而本该成为学生精神生命的引领者的教师,却时时扮演着“学生保姆”“班级警察”等尴尬角色,从而使教育失落了人文,丢掉了真义,沦陷进教与学都感沉重、厌倦的泥潭之中。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来教育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情感和真诚、自信,它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的确,强制之所以是一种恶,就因为它否定了个人选择与实现自己目标的能力与权利,将其降低为别人的工具。要向强制宣战,在管理中流淌民主的活水,最需要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有序的生态环境,让人人感受自主的尊严、独特性存在的价值、心灵成长的愉悦。这其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让广大的老师能在充满人性的关怀下享受民主的抚摸下去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人生辉煌,这样才能用自己燃烧的生命去点燃学生的生命,有效带动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走向成功。

7、职称,定格而疼痛的阶梯

        说起职称,可能没有几个老师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一级一级攀登。别的不说,就拿我评职称经历来说吧:91年中师毕业,92年转正定为小教二级,三年后成为小教一级,再过了五年就攀到了一般老师的最高峰——小学高级,时年32岁。每次评职称只要到了年限,就 按部就班地全校大会上述一下职,填一个表就顺理成章的晋级,至于为何评职称。说实话,直到现在我除了知道要加工资以外,其他的一概不清。很多时候,我在想,自己才三十来岁,正是教育教学的黄金时期,而职称就如此这般的定格封顶。不知往后 的教师生活还有什么盼头。本来,我还想奢望努力奋斗几年参评对小学教师来说可谓凤毛麟角的中学高级,但自去年开始,上级部门就强制性的作出规定:凡要申报参评各级职称者,首先必须参加相应的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尽管我很为自己先前的评职没经过如此的“折腾”而庆幸,可最后的一点奢望也就被这必要的通行证粉碎了,因为对英语,我只是在中学时代肤浅的学过两三年后,就再没有挨过,要去拿英语等级的通行证,可以说比登天还难。为此,我很是困惑:“为什么我们教语文的非要去考英语?”

        相信很多与我际遇类似的老师对当前职称评定的规则有与我一样的困惑、烦恼与无奈,甚至可以说是疼痛。前些年,尽管评职没有现在这么多关卡,可在一个职称上需要什么学历,需要发表多少论文,需要搞多少科研等规定就无形地成为了众多老师向上攀登的拦路虎。被逼无奈之下,一些老师为了能顺利晋升,达到学历标准,就不得不掏钱花精力去函授,可谁也清楚这种学习水分十足,纯粹是话钱买文凭;为了弄到论文发表的篇数,就不惜花钱买版面去报刊杂志上发表需要的论文,这下就很火了那些买受版面的“投机者”;而为了完成所谓的科研,不惜炮制出各种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的教改科研项目,一时间使“伪教改科研”泛滥成灾。如今,职称评定又增加了两道关卡,不知又要把那些急待攀升的老师逼成什么样子?也不知又会有多少“投机者”招摇撞骗趁火打劫?别的不说,就拿笔者所在地区现在参评一个中级职称来说,光想拿个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各种杂七杂八的一大堆费用加在一起就是七八百元。使本就不富裕的老师们明明知道被这莫须有的“职称”附加条件很宰了一刀,可还得忍气吞声。

        在这里,我不禁要问:“老师评职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肯定老师的劳动价值,还是为了激发广大老师参与工作的积极性;是为了促进老师教育品质的提升,还是为了鼓励老师投入终身学习……对于这个问题的解读,可能没有几个老师说得清道得明,但大家都能真实地感受到如今的职称评定等级森严关卡太多铜臭味太重,致使愈来愈多的老师为需要的职称而苦且累,在艰难的攀登中丢失了热情与信心。为此,教育行业呼唤能真正调动起老师工作积极性的职称改革,让那些为职称而苦而累而麻木而惶恐的老师们能从职称的泥潭中解放出来,神采飞扬充满自信的将自己的激情与诗意献给教育,享受到内在尊严的觉醒。

8、 培训,在希望的郁闷中承受

        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近些年来的确给不少教师带来了观念上的更新与碰撞,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去年,在参加长沙市小语骨干培训学习的日子里,在真实的体验与学习的兴奋中,我情不自禁地记录下这样一段受训生活:在三峡学院学习的每一天,同智者们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我在无比兴奋中生成了生命中最美的快乐。是的,“大学,真好!”,每每在充满青春的朝气校园漫步,我都情不自禁,我都心潮澎湃……因为我从没有上过大学,因为我为师十多年了,从没有这般轻松自在参与学习。我珍惜我的每一分每一秒,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寝室,书都成了我最好的伙伴。当指导老师在学员中征求谁能主动上“真实的研究课”,近百个学员只有我一人自荐。所谓“真实的研究课”就是上课前一天只给一本书给教者,第二天就到所抽的班级上课。说实在的,尽管我上了大大小小的研究课公开课上百节,上这样的课还是第一次遭遇,因而当我选择后还是有些心虚的。不过,既然选择了,就没有任何借口退缩。于是,为能上好这堂课,我一头扎进图书馆,选择了《丰碑》一课。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被军需处长所拥有的非凡勇气所折服。是的,军需处长是人,一个普通的人,因为勇气而无畏,因为勇气而无私,因为勇气而忠诚……在无声地同军需处长的对话中,我激动而兴奋,因为我终于站在人的高度去审视解读文本,我为内心所获得的澄明欢呼。第二天,我充满自信地走上了讲台。课前,我引领着素不相识的学生高诵我一直信奉的勇气、智慧、思想、信念。课堂上,我激情洋溢地引领着学生去解读作为“人”的军需处长。无需举手,自由发言的自由交流,唤醒了学生为“人”的意识。尽管课堂上保持沉默的还有一半,但我相信勇气已经植根进他们的心灵,因为他们的眼睛告诉我,他们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作为“人”的军需处长,他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告诉我他们已经用心灵感悟到了军需处长的品格,尤其是摆脱羁绊敢于站起来交流的另一半,他们拥有了更多,尤其是享受到了勇气、智慧、思想带给他们的快乐。当然,这堂收获最大的应该是我,因为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那么真实地属于了我,我用勇气实现了为师路上的一次最真实的超越。以至于我走出课堂还沉浸在无比幸福的潮水中……

        可以说短短的一个多月的培训,给我的教育生活注入进了鲜活的生命之水,以至于我那么迫切的希望每一年都能拥有这么一次系统培训学习的机会。不过,我很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希望在当前中国这个大教育环境中仅仅只是希望。尽管近些年来,培训作为教师生活的必然,凡教师每年都要求参加这样或是那样的培训,但多数都是不受广大教师欢迎的质量不高的形式上的培训。参加这样的培训,多数是挤占教师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很少顾及受训老师的需要与情感,且散发着“铜臭气”,而授课教师教法陈旧,几乎都采取灌输方式,让受训老师只能在郁闷中承受煎熬如坐针毡,那种开放式的互动碰撞的场面几乎难觅踪影。即使是我前面提到我所参加的市级骨干培训,稍稍在互动对话中张扬个性一点,就遭到了“秋后算帐”的待遇,可见如今的培训多数是名不副实。正如一些专家在培训中眉飞色舞地宣讲着新课程这样或那样的好,可作为引领者,他们却依旧在台上照本宣科,成为旧观念最忠实的维护者,给人感觉就是给他们参与“投机”的所谓改革贴上“伪圣化”的标签,怎不令众多老师大呼上当受骗?因为老师们充满希望的参加培训,却不得不在失望中承受“欺骗”,牺牲金钱和时间。

        哈佛大学有句名言:“一个成功者并不在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思维的方式。”作为引领教师学习的培训,理当肩负起改造教师思维方式诱发教师学习激情的重任,不管从培训的时间、培训的内容,还是培训的方式都应该从教师“精神生态”的视角去考虑,激发教师成长的内在的精神力量,引导教师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灵魂的充实和不断的生成,学会用勇气去直面,用智慧去行走,用思想去丰满,用信念去坚守,从而使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拥有内在的厚重的尊严与快乐。这其中,唤醒教师主动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引领每一位教师乐于与书为友,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理应成为培训的核心。因为只有这样,教师的大脑才能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培植起直面心灵与真实的勇气,生成洞幽察微的睿智和深刻,历尽沧桑的凝重和深厚,厚积薄发的从容与发达,摄人心魄令人景仰的个性魅力,建构起丰厚的精神家园造福教育。

9、科研,想起来总是那么遥远

说到科研,我不免想到被迫参与达五年之久的一项教改实验:七年前,笔者所在的学校申请加入到一国家级教改科研实验课题,由于当时参与此项研究的学校在西南片区屈指可数,因而深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学校为搞好此形象工程的研究与宣传,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实验很快就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一时间受到了社会各界较广泛的赞誉与关注。然而,实验研究进行不到两年,由于使用的教材受地域限制弊端逐渐凸现出来,再加上又缺少配套的教辅资料以及同外界的交流合作,因而实验渐渐受到各方质疑后降温。我是三年前被动加入此项实验的。之所以说是被动,因为参与实验纯属行政命令。我所接手的实验班是第一轮展开实验的,但四年内已换了三任老师,可见实验研究在当时已名存实亡。作为第四任实验老师,我一上任就感受到了三方面的压力:一是实验本身,由于参与实验是被动的,实验前又没有参加必要的学习与培训,因而一拿到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实验教材真的是不知所措;二是家长方面,由于实验行进过程中学校向家长通报的实验信息甚少,而我所接任的班又濒繁更换老师,让不少家长对实验产生了怀疑,尤其是眼看首轮实验还剩一年就要结束,校方曾向家长公开应允的小学五年毕业升重点的承诺是否兑现更成为众多家长关注焦点;三是学校方面的,由于首轮实验就要到期,而学校给家长的承诺又无法兑现,学校领导就要求参与实验的老师必须对家长和学生作好解释宣传工作,尤其是要多谈谈实验研究的成功之处,如此工作让我实难开口。还好,顶着巨大的压力进行实验,尽管使出浑身解数也颇感力不从心。实验就剩下最后一学期了,由于学校对家长的承诺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家长们义愤填膺,多次聚在一起跑到学校来同校方对峙交涉,使我们这些实验老师不得安宁。最后,经各方协商决定参与首轮实验的学生本着自愿的原则既可以五年毕业升中学,也可以使用临时编写的实验教材再读一年,同时决定以后的实验班级都读六年毕业。事态终于算是平息了,但此项实验进行完一轮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参与实验研究的领导和老师都不曾聚在一起认真地总结分析过,学校也没有请专家来进行过评审。如今,争取并主管这项实验课题研究的领导已经退休,新任的领导对此项实验没有作任何评价,只是从一年级开始停止这项实验,动用人力、物力、财力又红红火火地投身到新的实验课题研究之中。而我这个参与此项实验研究的老师好不容易送走了一个实验班,尽管怨声载道地指出此项实验众多弊端,但又不得不被动地再接手下一个班级,继续将这项被彻底冷落了的不明不白的实验进行下去……

        其实,类似这样的华而不实追赶时髦的教改科研,前几年在中小学很是流行,各种所谓的“特色”“模式”以及至上而下的各级教改科研如雨后春笋般在学校迅猛发展壮大,大有百花齐放的繁荣之势。然而,仅仅四五年工夫,教改科研在充斥着太多笔上生花滥贴标签的“假科研”“伪实验”“水教改”的病态中降下温来。一些靠实验发家的“投机者”兴高采烈地赚足钞票走了,可急功近利所留下的众多“肿瘤”却让普通老师来承受,这不仅极大的伤害了广大教师对教改科研探索实验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还使有的老师患上了教改科研的实验恐惧症,深怕在真假难辨鱼龙混杂中再上“贼船”,无效的耗费了本就不多的教育光阴。

       众所周知,眼下的教改科研尽管没有前些年那么热,但一些胸怀教育理想的教师还是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教育教学的实验研究与探索。不过,这只是少数,因为在中小学真正懂科研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要真正调动起大多数老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让其不在遥远,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在求真务实中,让真正懂教改科研的智者引领普通教师从身边入手,从小处着眼学习、探索、实践,在亲身体验到教改科研所带来的愉悦与兴奋中培植起科研意识,燃烧起投身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的信心与热情。

10、收费,在麻木与不安中游走

       今年儿童节的那天晚上,电视台播放了这样一则新闻:“某学校为隆重庆祝儿童节,广泛发帖邀请学生家长参加。集会那天,凡被邀家长都向学校交纳了50元以上的礼金,结果被电视台暴光。当记者采访该校校长,那校长是一脸的尴尬与羞愧。”看完新闻,我不由想到自己曾有过的类似经历:为给学校创收,作为班主任都有动员学生在校吃间餐的义务。虽说吃间餐是坚持自愿的原则,可为增加人数,班主任往往采取“先斩后奏”胁迫之法,待学生吃了一段时间后在论事收费。收费时,即使有些学生或家长不情愿,但碍于老师的颜面也只好就范。按照此法,我一般都在开学两个月后才开始催收间餐费,尽管有些不安,但连续两届学生都未发生以外。没想到去年一个叫张蝉的学生给我上了一课,当我按照先前的方法收间餐费,全班就张蝉稳如泰山,几次催交,她都说第二天带来。就这样拖了两周后,我有些不耐烦地再次催她交费,不料她这次竟说她从没吃过,即使我说我明明看见她吃过的,她仍理直气壮,说她吃的是其他同学不要的。见她态度强硬,我也自知理亏,最后作出让步,让她只交两个月的费用,她口头上虽答应了,可就是不见行动。后来由于学校催得急,我只好暂时帮她垫付,当我把此事告诉她,她还是漠然置之,到毕业也没有把钱带来。叫我这个班主任多少感到了些悲哀。

        其实,如我一般的经历可能有很多老师都遭遇过。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福利待遇,我们就不得不违心的向学生收取一些名不正言不顺的费用。最初可能还有些羞愧与不安,可一旦收多了时间久了就变得麻木起来,因为这些费用毕竟可以让我们改善生活质量。说实话,每每听到或是看到报道学校乱收费为公众所不齿的新闻,兴许许多老师同我一样心里会滋生起某种莫名的惶恐与羞愧,因为学校的不少收费的确难以寻到一个理直气壮的理由,就是这理不直气不壮的收费让老师在学生或是家长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说话办事时不时地都要贴上“伪圣化”的标签,无形地给教师的生活带去沉重的职业压力,从而丢失了教师本该有的之于教育的那份执着与热爱。

        眼下,学校的乱收费依旧屡禁不止,教师的“走穴”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尽管许多有良知的教师为铜臭污染的教育深感忧虑,但为了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还是不得不在羞愧与麻木中疼痛的游走。看来,要让教师走出目前尴尬的生存环境,最重要的当数让教师的经济地位福利待遇真正得到有效的提升。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师才会摆脱物质生活 的困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2-23 20:58 , Processed in 0.107942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