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地
001 方丘祭地:祭地是对土地的崇拜,主要目的是祈求农作物的丰收。祭地的正祭,是每年夏至之日在国都北效水泽之中的方丘上举行的祭典。
002 四望山川:“四望”是望祭天下名山大川之神。望祭也在国都四郊举行,四方各建一坛,以望祀一方的名山大川,祭品用牲要与各方之色相合。
003 封禅:“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后行封禅礼的帝王有后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与宋真宗。祭祀社稷神在社稷坛。最早社坛与稷坛是分立的,后来合而为一。
004 社稷:祭祀是社稷神,最切近功利的目的是祈谷。
宗庙祭祀
001 帝王宗庙祭祀:周人宗庙制度,一般认为: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所谓昭、穆,是指宗庙中位次的排列。古时宗庙,天子、诸侯皆建于中门左侧,大夫则左庙而右寝。宗庙四周有墙垣,叫“都宫”。都宫之内,诸庙都南向,昭庙在左,穆庙右右,依世排闪。秦代遵用天子七庙制度,宗庙在雍城、咸阳一带。清代太阳为四祖庙,祭祀始祖泽王以下四先祖。太庙仍在端门之左侧,前殿供奉太祖太后神龛,中殿供奉列圣列后,后殿供奉祧庙神龛。两庑东侧为诸王,西侧为功臣。每年清明、除夕、诞辰、忌辰、中元及四孟月祭祀。
002 在夫士庶宗庙祭祀:大夫、士、庶祭祀祖先的礼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礼经规定的制度。第二个阶段是周礼的变通和改造,私庙制度逐渐完善。第三个阶段是宗族祠堂制度的出现,大致始于南宋。
其它祭祀
001 祀先代帝王:祀先代帝王:隋代以祭祀先代帝王为常祀。在京城立有三皇五帝庙,另立庙祭祀三皇以上诸帝,并且在先代帝王始创肇迹之地分别建置庙宇,以时祭祀。
002 祀先圣先师:祭祀先圣先师是立学之礼,唐代确定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祭孔始于汉高祖十二年。学校祀先圣先师周公、孔子始于东汉明帝。清代,盛京建有也庙。祀礼规格升为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奠爵,行三跪九拜之礼。祭孔礼仪在文庙举行。
003 五祀:五祀是指祭祀门、户、井、灶、中溜。五祀是与五行、四季、五脏等搭配,春祀户;夏祀灶;季夏之月祀中溜,中溜即中室;秋祀门;祭井也在冬室。唐、宋、元时又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中溜、国门、国行、泰厉、户、灶。
人物称谓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结婚纪念日的名称
一周年称纸婚,最初结合薄如纸。
二周年称杨婚,象杨树叶子一样飘动。
三周年称皮婚,象皮革一样有点韧性。
四周年称丝婚,紧紧地缠在一起。
五周年称木婚,已经如同木质样坚硬。
六周年称铁婚,夫妻感情牢固如铁。
七周年称铜婚,比铁坚韧而不易生锈。
八周年称陶婚,如陶瓷样坚硬美丽。
九周年称柳婚,如垂柳样摇摆不折。
十周年称锡婚,象锡器柔韧不易破碎。
十一周年称钢婚,象钢样坚硬不锈。
十二周年称链婚,象铁链样扣一起。
十三周年称花边婚,不但坚韧而且很美。
十四周年称象牙婚,时间越久越晶透美丽。
十五周年称水晶婚,透明晶澈而光彩夺目。
二十周年称搪瓷婚,光滑无瑕但需防跌。
二十五周年称银婚,婚姻恒久第一大庆。
三十周年称珍珠婚,美丽珍贵使人艳羡。
三十五周年称珊瑚婚,嫣红而宝贵。
四十周年称红宝石婚,更名贵难得。
五十周年称金婚,婚姻恒久第二大庆。
五十五周年称翡翠婚,如同无价之宝。
六十周年称钻石婚,人生难得最隆重庆典。
民间崇拜的各业祖师
理发业祖师:吕洞宾 裁缝业祖师:轩辕氏
蚕丝业祖师:缧祖 织布业祖师:黄道婆
火腿业祖师:宗泽 木匠业祖师:鲁班
竹匠业祖师:泰山 酿酒业祖师:杜康
中医业祖师:华佗 茶叶行祖师:陆羽
染坊业祖师:葛洪 豆腐业祖师:乐毅
造纸业祖师:蔡伦 中药业祖师:李时珍
铁匠业祖师:李老君 梨园祖师:李隆基
评话祖师:李敬亭 制笔业祖师:蒙恬
制伞业祖师:鲁班 茶水业祖师:三官
屠宰业祖师:桓侯 文具业祖师:文昌
烹饪业祖师:詹王 米店业祖师:王爷
古代对教师的尊称
师、师父、师傅:历代对教师的尊称。
师长、外傅:古代对教师的尊称。
师资:先秦以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
西席、西宾、讲席:汉代对教师的称谓
经师、汉代以后历代对传授经济教师的称谓。
博士:经常教师的称谓
老师:宋元时期对小学教师的称谓。
先生:古代对“门馆”、“私塾”老师中年长者的尊称。
教授:原为学官称谓,自宋代始,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均设“教授”,以传授学业。
讲师:古代对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的教师称“讲师”。
助教:为“国子学”(后称之为“国子监”)教师的称谓,其任务是协助博士教授生徒。
教谕:宋代以后历代对京师所谓小学和武学中的教师的称谓。
教习:明清入选翰林院的进士(庶士生)之师的称谓。
训导:明清时期,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掌教育生员,其副队员绵称“训导”。
山长或院长:学院中讲学教师敬称。山长或院长并总领院务。
师保、师友:古时贵族子弟有师有保,弘统师保。晋代有师和友在诸王左右陪侍辅导,故称“师友”。
对死亡的不同称谓
英雄之死称牺牲;烈士之死称就义;
为国之死称捐躯;救人之列称献身;
师长之死称千古;长辈之死称见背;
病榻之死称断气;公务之死称殉职;
遇险之死称罹难;突然病死称暴亡;
帝王之死称驾崩;僧尼之死称圆寂;
教徒之死称升天;道人之死称羽化;
亲人之死称永别;他乡老死称客死;
婴儿之死称夭折;短命之死称夭亡;
罪犯之死称毙命。
号
号也叫别号或别字。号与字不同,字是成年是举行冠笄礼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以表德,它与名有一定的联系。号往往即兴而起,不一定和名之间有联系。但号往往用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眼,因此号又俗称雅号。如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王安石,晚号半山。我国古代文人别号
五柳先生--晋•陶渊明
青莲居士--唐•李白
香山居士--唐•白居易
东坡居士--宋•苏轼
六一居士--宋•欧阳修
幽栖居士--宋•朱淑贞
九华山人--唐•杜荀鹤
半山老人--宋•王安石
山谷道人--宋•黄庭坚
淮海居士--宋•秦观
白石道人--宋•姜夔
石湖居士--宋•范成大
后山居士--宋•陈师道
芦山居士--宋•张元平
易安居士--宋•李清照
清真居士--宋•周邦彦
衡山居士--明•文征明
六如居士--明•唐寅
温陵居士--明•李贽
柳泉居士--清•蒲松龄
礼貌的称谓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令亲----尊称对方的亲戚;令高足----尊称对方的学生。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兄----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哥哥;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我国历史上的“十圣”
酒圣:杜康,夏朝帝王,传说为酒发明者。
文圣:孔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
草圣:张旭,唐代书法家,他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更深。
医圣: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武圣: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人,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尊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晋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人,是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主要伤口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画圣:吴道子,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诗圣:杜甫,字子美,号少陵,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庙号
汉代时,有功有德的皇帝还有庙号。称祖称宗,每一朝或代的第一个帝王常称“太祖”“高祖”或“世祖”。唐以前,对殁世的帝王,多称谥号。唐以后,多称庙号。
名
按《礼记》所记古人取名应该是“幼名冠字”小孩子生下来三个月由父亲取“名“名是幼时由长辈所起,供君父等尊者和长辈呼唤的,上古时期的商代,往往以某生日给起名,当时最流行的风俗之一就是以干支命名,周取代殷商后,隶主贵族更把人的出生时神秘化。据说人命名时应遵守的礼仪有信象类假,所谓信就是如鲁公子出生时手里有纹类似友字于是名友。所谓象,如孔子出生时脑袋像土丘,于是名丘。所谓类,即生子与其生父有某处相类似,如齐桓公太子与桓公生日相同生子就以同命名。所谓假,如孔子儿子出生时,鲁君派人送鲤鱼来贺于是名鲤。战国时期,人们用灼龟卜兆的方法命名。但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如男取女名,详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荆轲刺秦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徐夫人即姓徐名夫人。此外还有在姓名之间加某个衬词,像教材中提到的烛之武,孟施舍,申不害。之施不都是姓与名之间加的衬词。
亲友间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
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校称:寒窗、鸡窗。
同学称:同窗。
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
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氏 古代同一族中子孙繁衍多了,分成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一支又有一个特殊的称号,这种特殊的称号就是氏。旧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季氏将伐颛臾》中季康子,是当时鲁国的大夫,鲁哀公的权臣,被称为季孙氏;《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只有名“丁”而无氏庖者:厨师也;第五册《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位名为孟的优伶。由贵族有氏,而贱者有名而无氏,可以看出古代贵族男子称氏,用来别贵贱。同时用氏可以封国封邑。例如第五册《崤之战》中的原轸,因受封于原,才改本氏“先”称原轸的;再如<<屈原列传>>有屈原”楚之同姓”意思是说屈原本与楚王室同姓,后因祖上受封于”屈邑”,所以又以屈为”氏”;此外还有以官名为氏的,以所居地为氏的,例如高中语文第三册<<五蠹>>的页下注解中有”共工”传说为上古主百工事的官,其后人以官为姓,<<崤之战>>中有秦军统帅”百里孟明视”其姓百里”就是地名.以技为氏或以祖先的字,谥号为氏的, 也是有的。
文人书斋名趣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刘禹锡--陋室 诸葛亮--茅庐
杨 雄--玄亭 陆 游--老学庵
蒲松龄--聊斋 张 溥--七焚斋
刘 鹗--抱残守缺斋 梁启超--饮冰室
鲁 迅--绿林书屋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柳亚子--羿楼
梁实秋--雅斋 孙 梨--耕堂
姚雪恨--无止境斋 杨树达--积微居
丰子恺--缘缘堂 梅兰芳--梅花诗屋
冯友半--三松堂 王 力--龙虫并雕斋
阮章竞--苦噪楼 陈 恒--励耕堂
历代文坛“四大家”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代赵孟页?
宋代书法四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苏东坡。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晃无咎、秦观。
宋代程门四大弟子: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
南宋四大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代儒林四杰:黄晋?虞集、柳贯、揭俊斯。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代诗坛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俟斯。
元代吴中四杰:高启、张羽、徐贲、杨基。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
明代书坛“吴中四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
清初画家四王:王时敏、王 、王鉴、王原祁。
清初文学四公子:方以智、陈贞慧、冒襄、侯方域。
“扬州八怪”与“秦淮八艳”
“扬州八怪”是指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在扬州卖画的一批“怪画家”。他们的绘画风格与当时的正统画家有所不同,他们的思想行为与当时的习俗也不大一样。他们是:李渔、郑燮、金农、高凤翰、李方膺、黄慎、边寿民、杨法、汪士慎、高翔、陈撰、罗聘、闵贞、李勉?。
“秦淮八艳”是明末清初生活在古城金陵的八位名妓。“八艳”是:卞玉京、陈圆圆、马湘兰、柳如是、寇白门、李香君、顾横波、董小宛。
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与补充。名与字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名与字意思相同,战国诗人屈平,字原,平与原是同义词。三国时大将周瑜,字公瑾,瑜与瑾都是美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字子固,巩与固也是同义词。(2)名与字意思相反。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字子明,蒙与明意思正好相反。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语义相反。(3)名与字语义相关联。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字笠鸿,有渔翁戴笠的意思。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而大鹏展翅就是飞。(4)名与字取自古书古典。三国时曹操,字孟德,是丛《荀子》中“夫是之谓德操”中而来的。古代在男子“字”的前面加个“子”,表对男子的尊称,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用“元,公,德,文”等褒义词起字,表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例如:桃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刘备,字玄德。在贵族女子“字”的前面往往加上“姓”。
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们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的作为,给予的一种称号。(1)用“文武昭景宣惠元平康明”表褒扬;(2)用“灵厉炀”表批评:历史上的周厉王,暴力且多疑,“防民之口,甚与防川”,故谥号“厉”;(3)用“怀慰哀”表哀怜,《屈原列传》中的楚王,屡次被张仪等欺骗,客死于秦。令人哀怜,故谥号怀。(4)一些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也给谥,称私谥。注•给人谥号,一般在下葬之时,也有死后一段时间才追赠的。例如《五人墓碑记》中的周顺昌,死后“赠谥美显,荣与身后”,周顺昌死于明熹宗之时,崇祯皇帝即位后才追赠谥号。
书院 书房 古代 戏曲
我国十大古典悲剧和喜剧
十大古典悲剧是:《窦娥冤》(杂剧),元代关流卿作;《赵氏孤儿》(杂剧),元代纪君祥作;《精忠旗》(传奇),明代冯梦龙作;《清忠谱》(传奇),清代李玉作;《桃花扇》(传奇),清初孔尚传作;《汉宫秋》(杂剧),元代马致远作;《琵琶记》(南戏),元末高则诚作;《娇红记》(杂剧),明代孟称舜作;《长生殿》(传奇),清初洪升作;《雷峰塔》(传奇),清代方成培作。
十大古典喜剧是:《救风尘》(杂剧),元代关汉卿作;《西厢记》(杂剧),元代王实甫作;《看钱奴》(杂剧),元代郑廷玉作;《墙头马上》(杂剧),元代白朴作;《李逵负荆(杂剧),元代康进之作;《绿牡丹》(传奇),明代吴炳作;《幽闺记》(传记),元代施君美作;《中山狼》(杂剧),明代康海作;《玉簪记》(传奇),明代高濂作;《风筝误》(传奇),清代李渔作。
代表中国文化的四十种书
文学十种:《诗经》、《楚辞》、《李太白诗集》、《杜工部诗集》、《白香山诗集》、《韩昌黎文集》、《宋元戏曲史》、《水浒》、《红楼梦》、《鲁迅杂感选集》。
史学六种:《左传》、《史记》、《史通》、《徐霞客游记》、《二十二史札记》、《帝王春秋》。
哲学思想二十种:《论语》、《墨子》、《孙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论衡》、《金钢经》、《化书》、《李氏焚书》、《明夷待访录》、《续四书大全说》、《四百篇》、《太平天国文选》、《清代学术概论》、《天演论》、《孙中山选集》、《五四运动文选》。
科学四种:《梦溪笔谈》、《农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二十四史》来历
《二十四史》之称有一段逐步演变的过程。晋朝时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到了唐代,又出现了《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因此,加上原来四史,称为十三史。到了宋代,又增加了《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连原来的十三史,称为十七史。到清代,新添了《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再加了原来的十七史,称为二十二史。后又把宋朝人民的《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加进去,一并叫做《二十四史》。
我国有哪些主要地方剧种
广东:粤剧、潮剧、琼剧、广东汉剧;广西:桂剧、壮剧、彩剧;湖南:湘剧、湖南花鼓戏;湖北:汉剧、楚剧、湖北花鼓戏;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河北:河北梆子;山东:吕剧、柳子戏;山西:晋剧;江西:赣剧、江西采茶戏;陕西:秦腔、眉雩剧、碗碗腔;浙江:越剧、绍剧、婺剧;江苏:锡剧、淮剧、扬剧、昆剧;安徽:黄梅戏、庐剧、泗州戏;四川:川剧;云南:滇剧、云南花灯;福建:闽剧、梨园剧、高甲戏、蒲仙戏;贵州:黔剧;青海:青海平弦戏;甘肃:陇剧;宁夏:秦腔;西藏:藏戏;新疆:维吾尔族歌剧;吉林:吉剧;黑龙江;龙江剧;辽宁:评剧;内蒙古:满族戏;台湾:芗剧、台湾歌仔戏;北京:评剧、曲剧、京剧;上海:沪剧、越剧;天津:河北梆子、评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