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055|回复: 1

[语文]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新课程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1 23: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一、名词解释

1、教学评价:是一种纵观和微观的教育评价,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指导下,系统、科学地收集、处理教学信息,对语文教学活动以及成果给予价值判断并以求改进的过程。评价形式有考试评价,即时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袋等多种形式。

2、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课堂即时评价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与评价结论,强调对具体行为的评判。

3、发展性学生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简答题

1、课程标准在识、写字有哪些建议?

①识字量加大,认写分明,识写分开;

②提倡多认字,少写字(孩子的手指尖肌肉没有成熟),写好字;

③关注在生活环境中识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

④培养孩子识字写字的情趣。

2、自我反思在新课程教师评价中的独特意义。

反思是教师主体对既往教学实践的自我评价,从单一的实践者变为研究者,是教学研究的起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实践智慧大部分来自教师的亲身经验,其核心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

3、成长记录袋的特征?

学生作品为主,收集是有目的的,核心是提供展示的机会。

4、如何正确认识考试评价?

①考试是评价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评价的全部内涵,两者之间是手段与目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考试无法等同于评价;

②考试与日常、口头、随机的非规范性的评价方式相辅相成,共同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图;

③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倡导,必然带来考试评价在内的评价理念与行为的深刻变革。

作为新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试评价不是应不应该取消的问题,而是应如何发展变革以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问题。



三、论述题

1、课堂教学评价呈现出哪些新的趋势。

①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

②课堂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与提高;

③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关注学习状态;评价标准灵活性、创造性;评价方法多注重质性评价;

④课堂教学评价过程注重人文性和发展性。

2、新课程语文考试命题的思路与方向。

①基础性,为人的发展奠基。

基础性是中小学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中小学教育永远是“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人的发展为本”,“基础”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基础,过程与方法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

②综合性,全面考察语文素养。

学生的俄语文素养是综合的,涉及听说读写,知情意行等许多不同的侧面。语文考试由单项测试与综合测试,应进一步加强综合性测试;

③整体性,变分析为感悟。

语文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语文能力不是字、词、句、段、篇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整合的素质,因此,阅读考试命题要把握好局部细分缕析与篇章整体感悟的关系。立足篇章整体,测试考生对阅读材料整体把握的能力;这样的语文阅读命题,着眼于局部的所谓“知识点”,文章整体被肢解,过细分析。

④创造性,鼓励个性表达,提倡多角度地理解或表达;

⑤趣味性,考试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新课程提倡考试内容富有趣味性,考试形式体现童趣,命题要求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



四、辨析题

有位同学发言精彩,齐声表扬“棒,棒,你真棒!”你认为这样的表扬方式值得提倡吗?为什么?

答:不值得提倡。这是被老师肯定性评价的初步形式,对于紧张、沉闷的课堂,能调节课堂气氛,是对肯定性评价简单的肤浅了解,流于形式,强加于人。



五、案例分析题

1、学生在考试时默写课外的成语错了一个,多扣了0.5分,只得了84.5分,老师说是不懂得考试的技巧,说是逞什么能,冒什么险,评价案例中教师的评价行为予以分析。

答:评价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发展性评价注意:激励,多元,这样的问题本来就该多元。老师的评价过于专制和单一,不利于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

2、简单的问题回答不上,老师批评了;向其请教课外的题目,说是“重点班做的题”

答:这是一个课堂即时性评价,老师得做一个延迟评价;应该激励学生帮助他走向成功,应该保护孩子的积极性,语言应该委婉一些。



六、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写一篇自我反思。(记叙式写,300字左右)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23: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新课程》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目标、             目标和                   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 机械训练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学科本位  、  科目过多   和   缺乏整合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综合课程 。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    、 乐于探索   、  勤于动手 。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  、   评估     和   考试命题    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  评价的甄别与选拔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教学内容     的呈现方式、 学生学习  方式和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

差异 (C)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

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B)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答案参考《走进新课程》125页

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五、论述题(15分)

29、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

答案参考《走进新课程》160或142页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2-20 07:14 , Processed in 0.11040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