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新课程基本理念(50分)
一、下面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该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面。(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是对新课程下的教师的陈述,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课程计划的执行者. B、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
C、教育的研究者. D、社区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
2.当前我国小学课程的设置应该是
A、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B、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C、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分科课程为主。
D、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中学分科课程为主。
3.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自主性 D创造性
4.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 。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D、包括A、B、C。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 。
(1)信息技术教育 (2)研究性学习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4)劳动与技术教育
A.(1)(2)(3)(4) B.(1)(2)(4) C. (1)(3)(4) D.(2)(3)(4)
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含A、B、C
7.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 为重点.
(1)创造能力 (2)创新精神 (3)道德素质 (4)实践能力
A.(1)(2) B.(2)(4) C、 (1)(3) D.(3)(4)
8.下面 项不是新课程目标追求的。
A、多元性 B、时代性 C、可操作性 D、创造性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包括 等。
(1) 教师 (2) 学生 (3) 家长 (4) 社会相关人士
A.(1)(2)(3)(4) B.(1)(2)(3) C. (1)(2) (4) D.(2)(3)(4)
10.下列叙述有误的是 。
A、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B、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对独立,各为一体,但核心是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C、《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D、《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二、认真阅读分析下列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下面是写给老师的信 ,你有何感想?
老师:
今天,我拿到了《学生评价手册》,看到您对我的评价,我觉得非常难过。您是这样写的:原本你可以学得更好,你的好动,使你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老师希望你在暑假中好好反省一下……
老师,您为什么说我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呢?虽然我有时上课爱做小动作,作业做得慢,我有许多缺点,但是,我身上还是有些闪光点的,您没有发现吗?
我竖笛吹得很好,那是我的一个闪光点,老师您一定不会忘记我的笛声吧!刚开始学吹的一年里,我的水平很糟糕。我每天一有空就练,终于有一天,美妙的音乐从笛孔中飘了出来,我成功啦!我不但会吹老师教过的曲子,也会吹老师没有教过的曲子,同学们都惊讶地问我:“你怎么会吹这么多曲子?”我说:“因为我多练,所以就熟能生巧了。”我现在的水平在班级中是数一数二的,我从一只“丑小鸭”变成了一只“小天鹅”。
老师,您一定还记得我写的小诗《我的妈妈》吧!
“我的妈妈是老师,学生一批又一批。”
那是有一次,您要我们写一篇《龙年畅想》的作文,我写了这首小诗交给您。因为我的妈妈是老师,她常常把没批完的作业和考卷带到家里,批到很晚才睡觉。我觉得妈妈很辛苦,希望她和我们一样“减负”,我就写了这首小诗。您读完后,在班级里表扬了我,还叫全班每人都写一首《龙年小诗》,班级里涌起写诗的热潮;您把写得好的诗贴在墙上,我的诗被贴在了第一页,您知道,我心里有多么自豪啊!
我还会朗诵,您让我主持过主题班会;我的双手也很灵巧,我会剪窗花、折飞机、做“糖纸人”……
老师,这些好的地方都是我用功练出来的。您能不说我“处处落后于班级同学”了吗?我一定要多加努力,改正缺点,做一个像成人一样的小学生。
2.一年级(6)班《蚂蚁和蝈蝈》的教学接近尾声。屏幕上打出一组量词练习
一( )蚂蚁 一( )甲虫
孩子们小手如林,应答如流。
“一(位)蚂蚁,一(名)甲虫。”在标准答案即将被锁定的刹那,6岁的小男孩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闻听此言,孩子们哄堂大笑。
“嘘——”年轻的董老师伸出食指示意,教室里安静了下来。
“好孩子!能说说理由吗?”董老师眼含笑,嘴含情,轻抚小男孩的头。
小男孩满怀自信地说:“熊先生,狼外婆,动画片里都是这样说的。”
“没错!”董老师带头鼓掌,“诗人也是这么说的”。
接着,董老师神采飞扬地背了一首诗,一首非常有趣的诗。它是香港诗人西西写的,名字叫《可不可以说》:
“可不可以说/一枚白菜 一块鸡蛋 一只葱/-----可不可以说/一朵雨 一束雪花 一瓶银河/------可不可以说/一头训导主任 一匹将军 一尾皇帝?”
“孩子们,你们说可不可以?”
孩子们听了,又是哄堂大笑。那笑犹如一朵朵灿烂的花,开在每一张脸上,开到每个人的心里。
请问:上述案例中,董老师的做法怎么样?为什么?
三、你一定认真研读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请你简要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共10分)
四、新时期要建立和谐的班集体,班主任就要搞好师生关系。在这方面,你肯定遇到了很多让你感触很深的事件。请你就这方面写一则教育随笔。(共10分)
第二部分:学科专业素养(100分)
五、判断下列各题,对的在答题纸相应的题号下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学目标有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两种叙写方式。
2、 “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相同点都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3、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4、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5、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教师在平等的情形下,就教学问题展开的互动的、有意义建构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活动。
6、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既重要结果,也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
7、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8、“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老师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进行下去。
9、《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
10、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学好语文,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六、请你认真阅读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孔子游春》(见附一),按要求答题。(共40分)
1.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5分)
2.简述突破难点的教学过程,并写出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思想。(15分)
3. 根据本篇课文,联系学生实际,设计一道考查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试题。要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程理念,并拟订评分说明。(10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