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771|回复: 0

[习题] 2015年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4t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4 09: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本帖最后由 2014教师招考 于 2014-11-4 17:29 编辑

2014年湖南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二 一、选择题
1.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德育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按一般教育顺序,开端于()
A.知
B.情
C.意
D.行
2.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教育的()
A.心理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意识起源论
D.需要起源论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上层建筑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生产力
4.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是()
A.考核法
B.谈话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5.义务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A.全民性
B.基础性
C.强迫性
D.普及性
6.“分组教学”的分组主要是按学生的()
A.年龄
B.学习成绩
C.智力发展水平
D.学习兴趣
7.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A.更新教学观念
B.采用现代教学技术
C.改革教学内容
D.实施个别教学
8.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C.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9.经常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查,这所体现的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
A.独立性
B.多样性
C.实践性
D.自愿性
10.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是()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生产方式
D.生产关系
二、填空题(本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人的发展包括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
12.教学的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_______和_______三种。
13.培养目标一般是指--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_______。
14.教学大纲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
15.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_______知识经验;关于_______的知识经验。
16.教师备课首先要做好钻研教材、_______和_______三方面的工作。
17.课外校外教育形式有群众性活动、_______活动和_______活动。
18.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素养、知识素养和_______素养三个方面。
19.德育主要解决为谁服务的_______问题;智育主要解决为谁服务的_______问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我国普通学校应遵循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
2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为什么会起主导作用?
22.为什么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23.在教学实际中,怎样正确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24.试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为0.25~2秒之间的记忆,属于()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形象记忆
26.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反馈、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
D.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7.在思维过程中,从看似相似或相似的事物中寻找其不同点的比较,属于下列哪种比较形式?()
A.同中求异
B.异中求同
C.同时对比
D.前后对照
28.下列选项哪一项是正确的气质类型差异()
A.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黏液质
B.胆汁质、黄胆汁、黑胆汁、黏液质
C.活泼型、安静型、弱型、不可遏制型
29.“己所不砍,勿施于人”反映了下列哪项内容()
A.第一印象
B.积极主动
C.移情理解
D.相互接纳
30.下列选项中哪项是情感产生的基础()
A.生理需要
B.需要
C.态度
D.社会需要
31.首次使用智商概念来表示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人是()
A.比奈
B.西蒙
C.雅孟
D.韦克斯勒
32.黑人的牙齿总给人以特别洁白的感觉,“月明星稀”,都是感觉的()
A.补偿
B.适应
C.同时对比
D.继时对比
33.有目的、有计划、较长久的知觉是()
A.思维
B.注意
C.识记
D.观察
34.练习到了后期,出现了成绩的暂时停顿现象,也叫()
A.高原现象
B.顶点原理
C.绝对停滞现象
D.效果率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5.知识的理解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的--去认识教材中有关事物的--的思维活动。
36.意志行动的目的就是意志行动所要达到的_______。行动目的的确立是意志行动的_______。
37.分析和综合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_______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_______方法。
38.素质是有机体生而具有的_______。它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_______。
39.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_______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_______。
40.情绪按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应激状态。
41.知觉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整体性、理解性和_______。
42.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它受环境因素、主体的--与--以及客体的复杂程度和活动任务单一与复杂的影响。
43.技能的形成与知识的掌握是_______、相互促进和_______。
七、简答题
44.怎样防止遗忘现象的产生?
45.学校心理咨询与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关系?
46.列举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
47.青少年学习动机有什么特点?
八、论述题
48.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选择题
1-5:ABCBC6-10:BCDCC
二、填空题
11.生理心理
12.语言模像
13.教育目的具体化
14.说明正文
15.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
16.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7.小组个人
18.职业道德能力
19.方向本领
三、简答题
20.我国普通学校在德育工作中主要遵循八条德育原则,它们分别是:
(1)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
(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1.从本质上讲,教育是一种特殊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原因主要是: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这种目的性,可以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克服或排除不利因素,选择对人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给学生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他们按一定思想政治方向发展,健康成长。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严格的计划,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目的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教育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无法与学校教育相比。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形成教育工作需要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知识结构。他们明确教育的目的,懂得教育的方法,“闻道在先”,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
22.教学生学会学习之所以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是因为:
(1)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发挥创造性,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2)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18世纪时,知识量失效一半的周期为十代人,平均每代人失效10%;到20世纪末,获得的知识六年失效一“半,应用科学和尖端科学甚至缩短为三年。学生必须会学习,才能不断更新知识。
(3)现代社会是知识密集的信息社会,出现了知识经济。社会越向前发展越需要知识,文化水平也要求越高。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和善于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知识和获得生动表象,使理性认识建立在感性认识之上,从而比较深刻地掌握知识。贯彻这一原则主要有三点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内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无论使用哪种直观材料,除了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外,还要注意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形成学生清晰和生动的表象。
(2)教师运用直观手段必须与讲解密切配合,让学生从观察中认识事物的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语气的激昂,能够引发学生的想像,给予丰富的感性认识,起到直观作用。
四、论述题
2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决定的。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上。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儿童。班级中往往几十个学生,个性形形色色。所以,教师不仅要针对学生的共同特征,而且还要针对学生个别特点进行教育。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变换和创新上。教师教学是—个长期过程。教师备课和上课,就是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的再认识、再加工的过程,发现新的教学方法,这都体现了教师创造性劳动。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也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就是说教师对教育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偶然变化的情况,能迅速恰当地加以处理。这些偶然情况事先不能预料、无固定模式和程序。因此,迅速机敏地采取恰当措施,既表现了教师的应变能力,又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五、选择题
25.A26.D27.A28.A29.C30.D31.C32.C33.D34.A
六、填空题
35.知识经验本质和规律
36.目标或结果标志
37.基本基本
38.生理解剖特点自然前提
39.稳定态度行为方式
40.心境激情
41.选择性恒常性
42.知识经验个性特征
43.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七、简答题
44.防止遗忘现象的产生,就要组织好复习与练习。
(1)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相结合。
(2)合理地分配复习的时间和内容。
(3)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4)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5)指导学生练习、实验、技能训练、活动操作有助于记忆。
(6)采用“记忆术”提高复习效果。
45.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密切联系,二者的工作目标都是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二者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
心理咨询与政治思想工作的区别:
(1)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
(2)工作方法与手段不同;
(3)遵循的理论原则不同;
(4)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
(5)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
46.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之间有相对应的关系。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具有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性。这三种特性的独特结合就形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其中有四种类型分别与人的气质类型一一对应:
强、不均衡型————胆汁质
强、均衡、灵活型——多血质
强、均衡、惰性型——黏液质
弱型————————抑郁质
47.
(1)由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占支配地位,向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占主导过渡;
(2)由不很自觉稳定的动机向自觉稳定动机转变。
八、论述题
48.
(1)加强动机与目的教育,培养正确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提高认识,坚定信念。
(2)严格管理教育,养成自觉守纪习惯。①遵守校纪校风,国家法规等;②管理要严;③管理要适度。
(3)加强行为练习,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让学生善于自我管理。
(4)针对个别差异与意志弱点,培养良好意志品质。
(5)启发学生自觉性,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2014年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三 一、选择题
1.教育起源于()
A.无意识的模仿   
B.本能   
C.劳动   
D.心理意志
2.在前苏联教育家的代表作中,对我国教育界曾经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是()
A.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B.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
C.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的《教育学
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癸卯学制
4.“出污泥而不染”,这句话反映出人接受环境影响具有()
A.独立性   
B.主动性   
C.能动性   
D.被动性
5.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C.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D.指导学生课余生活
6.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A.教育知识   
B.学科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知识   
D.政治理论知识
7.一节课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先后顺序和时间分配是指()
A.教学环节   
B.教学计划   
C.课的类型   
D.课的结构
8.启发式教学本质上是一种()
A.教学方法   
B.教学原则   
C.教学规律   
D.教学思想
9.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防微杜渐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结构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
12.义务教育即依_____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____的国民教育。
13.普通中学教育的双重任务是指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_______;为高一级学校输送______。
14.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______和______。
15.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在—定年龄阶段内,身心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一般的、______的和______的特征。
16.教师在教育科学知识方面的素养,具体包括______、______和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
17.教学的辅助形式有______、______和现场教学。
18.学制是______的核心;教师爱学生是______的核心。
19.《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所体现的是______教学原则;《学记》中的“道而弗牵”所体现的是______教学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美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1.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有哪些重要区别?
22.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3.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有什么意义?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24.试论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规律。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在相当程度上体现着人类心理活动的共性规律的是()
A.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
B.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个性心理
C.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
26.一个人在思维中或者自以为是,或者人云亦云,都是缺乏()
A.思维的逻辑性   
B.思维独立性   
C.思维的灵活性   
D.思维批判性
27.对遗忘现象进行系统的首创性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奈   
B.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C.美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D.美国的心理学家斯坦福
28.下列哪项是原始情绪分类()
A.心境激情应激   
B.心境愤怒悲哀快乐   
C.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D.快乐悲哀愤怒绝望
29.下列选项哪一项不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特性()
A.强度   
B.均衡性   
C.惰性   
D.灵活性
30.比率智商的计标公式是()
A.IQ=CA(实龄)/MA(智龄)×100
B.IQ=MA/CA
C.IQ=MA/CA×100
D.IQ=100十15E
31.下列哪项是对心理咨询对象的正确表述()
A.正常人   
B.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   
C。有心理疾病的人   
D.异常人
32.注意是一种()
A.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B.心理活动   
C.个性   
D.气质
33.一个学生以语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而进行心智活动,这主要属于智力技能形成的()
A.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B.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C.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D.内部言语阶段
34.我们刚从电影院走入阳光灿烂的室外,突然觉得阳光很刺眼,但过不了多久,这种感觉就减弱或是消失了。这属于感觉的()
A.适应   
B.对比   
C.补偿   
D.相互作用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18个空,每空1分,共18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5.意识是以______为基础的—个有系统的整体,是一个人______的总和。
36.个体心理是在心理过程中______起来的,也是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又______着心理过程。
37.反射是指在______的作用下,有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作的______的反应。
38.从气质与性格的性质看,气质更多地受到______的影响,性格更多地受到______的制约。
39.积极的情绪具有______作用,而消极情绪具有______。
40.技能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自动化的______或______。
41.动机的产生有两大条件,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42.我们衡量一个人的感觉能力可借助于______和______。
43.练习后期,成绩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所谓的______。在练习过程中,技能发展的速度时而加快,时而减慢的现象,称为练习成绩的______现象。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4.怎样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45.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46.能力测验标准化工具应具备哪些条件?
47.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48.成功地掌握某种技能,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选择题
1-5:CDACA    6-10:BCDAD
二、填空题
11.杜威布鲁纳
12.法律保证
13.劳动后备力量合格新生
14.启发式注入式
15.典型本质
16.教育学心理学
17.个别教学分组教学
18.国民教育制度职业道德
19.巩固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
三、简答题
20.美育有三大基本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正确的审美观是感受美和理解美的基础。高尚的审美观使人精神焕发,积极向上,追求卓越。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传授一些美学知识,进而培养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评价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这方面,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艺术创作能力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艺术是美的最高表现形式。通过这种训练,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绘画、唱歌、舞蹈和文艺创作等基本技能,并能运用这些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表现美。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追求美好的事物,憎恨丑恶现象,使学生思想健康,情趣高雅,“做一个纯粹的人”;在行为上要举止文明,仪表端庄,朝气蓬勃,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答题提示:教育学中关于“任务”方面的问题较多,比如教学任务,德育任务,体育任务以及智育任务等,这类问题也较重要,注意区分,以对比记忆为佳。
21.德育与智育不同,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的区别,从其任务到活动形式,从教育影响到活动效果,都明显地反映出来,请看下表:
file:///C:\Users\fang\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EB1C.tmp.png  
22.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在历史上,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2)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首先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提出培养要求,人才规格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这就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目的总是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3)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根据人的自身发展需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发展,主要通过教育去实现,反过来,就形成对教育的需要。制定教育目的,就必须根据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的具体培养目标,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
23.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意义主要有四点: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4)课外校外教育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四、论述题
2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把他人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把人类认识转化为个体认识,这是学生认识的本质。
可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要不是探求新的真理,而是学习和继承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掌握间接经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要表现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这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其中,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学生认识过程的中心环节,再通过巩固和运用的训练,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接受间接经验,吸取他人的认识成果,决不是不需要直接经验。学生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
五、选择题
25-34:CDBCCCBBCA
六、填空题
35.心理过程心理体验
36.形成和发展制约
37.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
38.生理条件社会生活条件
39.增力减力
40.动作方式动作体系
41.内部需要外部诱因
42.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
43.高原现象起伏
七、简答题
44.(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材料,以丰富学生的想像。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唤起学生的想像,促进其想像力的发展。
(3)引导学生参加科技、文艺、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发展想像力创造条件。
(4)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富于幻想的能力。
45.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联系表现在:
(1)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
(2)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有促进作用。
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区别表现在:
(1)二者反映的对象不同;
(2)二者发生和改变的方式不同;
(3)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46.作为标准化测验工具应具备以下条件:
(1)常模,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
(2)信度,显示测验工具的可靠程度;
(3)效度,希望测量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程度;
(4)施测与评分标准化。
47.(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引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八、论述题
48.(要点)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
(3)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
(4)利用反馈信息及时改进

2014年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四 一、选择题  
1.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  
A.孔子     
B.柏拉图     
C.杜威   
D.卢梭  
2.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教育生物起源论和教育心理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  
A.阶段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继承性  
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治   
C.个人魅力   
D.举止端庄  
5.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  
A.前提   
B.基础   
C.方法   
D.中心  
6.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各科教学   
C.政治课   
D.班主任工作  
7.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8.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  
A.直接感知事物   
B.间接经验   
C.学生的实践活动   
D.交往  
9.在青少年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  
A.10、11~11、12岁   
B.11、12~14、15岁   
C.13、14~15、16岁   
D.7、8~9、10岁  
10.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  
A.封闭性   
B.垄断性   
C.等级性   
D.阶级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1.教育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分为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_____教育和_____教育。  
12.德育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_____转化为受教育者的_____。  
13.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_____和_____的主体。  
14.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___。  
15.教学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  
1b.在我国,组成课程的三个部分是课程计划、_____和_____。  
17.教师劳动手段具有_____性和_____性。  
1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_____同受教育者已有的_____之间的矛盾。  
19.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包括_____和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班级授课制有什么意义?  
2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23.家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  
2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规律。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心理学独立的时间标志是下列哪一项()  
A.1789   
B.1689   
C.1879   
D.1897  
26.下列哪—项构成人类知识的最基本成分,并且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A.语词   
B.概念   
C.分析   
D.抽象  
27.在巴甫洛夫所讲的两种信号系统中,第二信号系统属于()  
A.人类与动物共同具有的   
B.动物独有的   
C.人类特有的   
D.无条件反射  
28.下列哪种记忆类型,符合俗语所说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不休”()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2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气质具有()  
A.可塑性   
B.稳定性   
C.天赋性   
D.动力特性  
30.爱国主义情感居于下列哪项情感()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31.下列选项哪项不是心理咨询的原则()  
A.理解   
B.保密   
C.自然适度   
D.促进成长  
3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称做()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理解性  
33.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稳固的动作系统是()  
A.知识   
B.能力   
C.智力   
D.技能  
34.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注意   
B.观察   
C.感觉   
D.知觉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3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_____反映,能揭示事物_____和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36.灵感是指_____劳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功能达到高潮的心理状态,是由疑难而转化为_____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37.联想的规律主要有对比律、_____、_____、因果律。  
38.原始情绪可分为快乐、悲哀、_____和_____等四类。  
39.性格的情绪特征表现在情绪活动的强度、_____、_____三个方面。  
40.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_____、_____、追求与爱恋三个阶段。  
41.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即指注意品质的_____特性,这种特性是有条件的,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_____。  
42.兴趣的品质主要包括_____;兴趣的广博性;兴趣的稳定性和_____。  
43.练习初期,技能成绩提高较快,经过一个阶段以后,成绩就上升得_____。这就是说,技能发展的速度是_____。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4.良好识记所依赖的条件有哪些?  
45.简述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  
46.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47.有效练习的条件是什么?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48.怎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一、选择题:
1-5:ABBAC    6-10:BCBBC
二、填空题
11.古代社会现代社会
12.品德规范个体品德
13.自我教育发展
14.质量规格总要求
15.教师学生
16.学科课程标准教材
17.主体示范
18.道德要求品德基础
19.全面总结专题总结
三、简答题
20.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意义在于:
(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一个教师可以在同一时间内面对几十个学生施教,使学生获得统一的系统的知识,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又能促进学生互相启发,相互帮助,发挥集体教育作用。
(3)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21.教育的性质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性质的教育。具体来说,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立场的人,集中反映在教育目的上。统治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社会统治和地位,根据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制定教育目的。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为了使教育按自己的意志施行,千方百计地把教育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在政治上颁布教育政策和规定办学方向;在经济上通过拨款等方式来控制学校;在思想方面,审定教科书,创办各种书刊杂志,以确保思想上的领导权。
(3)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是不平等的,反映在受教育权上,是否能接受教育也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受教育权一般由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或由受教育者的经济条件及其他方面的条件所决定。
22.选择教学方法:
(1)首先依据教学任务。这指的是每一节课的具体任务。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由此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依据教学内容。就是说,要依据所讲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有自身的学习的认识特点和知识水平,因此,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此外,学校的设备条件和教师的自身教学风格,也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
23.与学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其特点是: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家庭教育不是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而是主要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进行的,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父母与子女间的特有亲情,使得家庭教育往往比其他教育方式更有力量;情感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运用,不但使子女易于接受,还能受到独有的熏陶和感染。
(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没有固定的模式,比较自由,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子女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育。
四、论述题
24.德育过程之所以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是因为: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方面,德育内容和方法等总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总会不断地有所发现和有所创造,整体水平在逐步提高;在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就个人来说,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也要逐渐提高。
(2)青少年由于处于成长时期,思想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或表现为思想进步缓慢,或表现为思想品德忽高忽低,甚至出现偶然的倒退,都属于正常现象,这说明了德育过程的反复性和渐进性。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点滴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需要长期反复的教育培养,才能逐步提高。
(4)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四因素经常出现不平衡,往往需要经过反复斗争,要求教育者长期抓,既要反复抓还要抓反复。
(5)意识形态领域里无产阶级思想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正确思想同错误思想、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斗争的长期性、反复性,也决定了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和反复性。
五、选择题
25-34:CBCCBBCDDA
六、填空题
35.间接的概括的本质特征
36.创造性顿悟
37.接近律相似律
38.愤怒恐惧
39.稳定性主导心境
40.疏离与排斥关注与接近
41.分配熟练的或非常熟练的
42.兴趣的倾向性效能性
43.缓慢了逐渐下降的
七、简答题
44.(1)识记的目的任务愈明确,识记效果愈好。
(2)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不同,识记的效果也不同。
(3)不同分析器对识记的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
(4)主观心理条件,诸如知识经验、意识倾向、情绪、意志等因素也影响着识记效果。
(5)识记活动的性质,如技能学习与抽象知识的学习,由于活动性质不同,识记的效果也不同。
45.(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有主导的地位,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
(2)思维活动的组织性、灵活性与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
(3)思维品质还未完全成熟,还容易产生片面性与表面性。
46.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十分紧密。
首先、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强调工作过程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其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遵循的理论、方法、原则是一致的。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还是有区别的:
(1)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心理治疗的对象是有心理疾病的人。
(2)心理咨询遵循的是发展与教育模式;心理治疗遵循的是医疗模式。
(3)心理咨询重在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心理治疗重在补救和矫正。
47.A.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
B.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
C.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
D.利用信息反馈原理。
八、论述题
48.(1)良好的记忆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备性、准确性。
(2)加强记忆目的性及自觉性的培养。记忆的目的性及任务,可以增强记忆效果。要培养学生养成善于主动、自觉地提出学习和记忆的任务,要有长远记忆目标和意图。
(3)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识记方法。要指导学生多用意义识记,少用机械识记,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加强大脑皮层多方面联系;多用生动的形象和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用形象记忆法加强对抽象内容的识记。
(4)正确地组织学生、指导学生的复习与练习。
①要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相结合。
②合理地分配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机械性材料宜分散复习,思考性材料宜集中复习。
③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使复习更有目的性与积极性。
④复习方法要多样化。动用多种感官参加,把动手操作与口头提问、书面回答相结合。
⑤指导学生练习、实验、活动操作,以利于记忆。
⑥采用“记忆术”提高复习效果。如“PA4R”法。其步骤如下,预习、提问、阅读、思考、复述、复习。
(5)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与习惯,注意正确对待再认与回忆。如自我测验、自我复述、自我回忆、自问自答,独立作业等都是自我检查的有效方法。其中自我测验与自我复述效果好。
(6)合理使用大脑。科学用脑要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注意脑的营养,积极参加运动,防止脑损伤等。

2014年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陶行知
C.布鲁纳
D.柏拉图
2.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师说》
3.普及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是一个()
A.积极过程
B.能动过程
C.被动过程
D.主动过程
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始于()
A.明初
B.清末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中国成立
6.智育中的“智”是指()
A.知识
B.知识技能和智力
C.智力
D.技能
7.古人所说的“学不躐等”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8.教师教育观的核心是()
A.质量观
B.素质观
C.教学观
D.学生观
9.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观点的教育
B.思想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的教育
D.品德的教育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组成集体领导核心
B.开展了班级活动
C.形成班集体正确的舆论
D.全班支持班主任工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教育是一种______现象,是______的活动。
12.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______;______。
13.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和教育。
14.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______,又是教育工作的______。
15.德育过程与个体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二者之间是一种______和______的关系。
16.在一定年龄阶段内,年龄特征表现的是学生身心特征的______性;个别差异表现的是学生身心发展的______性。
17.“发现法”的倡导者是______;“掌握学习”的创立者是______。
18.学校、______、______三结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
19.我国的道德核心是______精神,是德育的重点内容;自觉纪律既是教育手段又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在学校工作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以教学为主?
21.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学生为什么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23.建立学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2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试论述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下列哪一项更准确地表达了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D.个性、情绪、情感和认知过程
26.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弧
B.反射
C.感应性
D.感受性
27.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或形态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
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B.动作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
C.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求同思维
D.形象思维、动作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
28.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以下哪一项()
A.知识的感知
B.知识的理解
C.知识的巩固
D.知识的运用
2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受下列哪种情绪影响()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30.下列哪项不是测验量表应具备的条件()
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主试
31.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
A.真实坦诚
B.互相接纳
C.自然、适度
D.第一印象
32.感觉是对()
A.直接作用于自己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种反映
B.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C.直接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一种反映
D.直接作用于自己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一种反映
33.人的技能也被称之为()
A.天才
B.能力
C.才能
D.熟练
34.尽管刺激不完整,但人们仍把一个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恒常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5.想像是人脑对已有______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______的过程。
36.感受性是指人对______的感觉能力。它是动物心理反映的______形式。
37.集中思维的主要特点是______;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38.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______,而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______。
39,智商是指一个人______与______之间的比值。
40.行为疗法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41.注意的两大基本特征是______和______。
42.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有______、原型操作和______。
43.动机按其持续的时间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七、简答题
44.影响创造想像的因素有哪些?
45.简述遗忘规律的内容。
46.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怎样?
47.注意的品质特征是什么?
八、论述题
48.举例分析制约能力形成发展的条件
一、选择题
1-5:AACBB6-10:BCDDC
二、填空题
11.社会培养人
12.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3.遗传环境
14.出发点归宿
15.教育发展
16.共个
17.布鲁纳布卢姆
18.家庭社会
19.集体主义目的
三、简答题
20.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由学校的性质决定的。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要做到以教学为主,首先要求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使教学有时间上的保证;其次,在内容上,以学书本知识为主,教材吸取人类的科学成果,价值高,有严密的学科体系。此外,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以教学为主,并非教学惟一,应注意防止不正确倾向的出现。
2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1)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这一矛盾,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教育方针及政策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要通过教师来实现;
(3)教师总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方向。教师的思想观点和立场,对学生的政治态度有着直接影响;
(4)教师闻道在先,经过专业训练,懂得教育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引路人。
22.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而决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同时,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特点,也说明学生处于客体地位。
从另一方面看,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始终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特点,作为有自觉性和独立性的人,决定了他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23.建立学制的依据是多方面的,受许多因素影响,但归结起来,主要依据有4点:
(1)学制建立首先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科学不发达,不可能出现技术和专业学校。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大工业机器生产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才出现了现代学校体系。
(2)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学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经济要求,并为其统治阶级利益服务。因此,学制在专业设置、入学条件和教育目的等方面的确立,必然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3)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成长经历不同的年龄阶段。每一阶段,各有其年龄特征。在确立学制时必须适应这种特征。
(4)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参照国外学制经验。每个国家的学制都有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建立学制时,要吸收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适合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参照和吸收外国学制中有益的经验。
四、论述题
24.知、情、意、行,是品德构成的四个要素,对其培养和提高,达到统一和谐发展,是德育过程一个基本规律。
知即品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行为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和评价,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原因。
情即品德情感,是指人们伴随着品德认识所出现的爱与恨、喜欢与厌恶等内心情感体验,对品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意即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行为过程中顽强努力和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作出的反应,是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
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学生品德的这四个因素,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德育可以视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具有多种开端
五、选择题
25-30:CBABB30-35:DCDDD
六、填空题
35.表象新形象
36.适宜刺激初级
37.求同求异
38.生理基础心理表现
39.智力年龄实际年龄
40.系统脱敏厌恶疗法
41.指向性集中性
42.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43.长远动机暂时动机
七、简答题
44.(1)创造性动机。它是创造想像得以开展的动力。
(2)原型激发与联想。创造想像往往要靠联想来启发人们的思维,进行创造想像。
(3)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想像是一种严密的构思过程。受思维活动的控制、支配和调节。
(4)灵感和艰苦劳动。灵感产生时具有极高的工作效率。灵感是人类长期劳动的结果。
45.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的保存量是不同的。即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识记之后遗忘即产生,在识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遗忘得比较快,比较多,以后逐渐减缓,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不再遗忘。即“先快后慢”。
46.能力与知识技能既有区别,又密切地联系着。
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首先,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它制约知识、技能形成的速度、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其次,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二者基本呈同向发展。
能力与知识、技能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区别表现在:
(1)所属范畴不同;
(2)概念不同;
(3)表现形式不同;
(4)迁移的水平不同;
(5)二者发展不同步。
47.(1)注意广度;
(2)注意稳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八、论述题
48.在制约能力形成与发展条件的问题上,历史上有过长期的争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就是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我们认为制约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有以下几方面:
(1)遗传与早期营养条件在能力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遗传通过素质影响能力的发展,素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前提。例如,天生的盲人难以发展他在绘画方面的能力:先天脑发育不全的人,不可能发展正常水平的智力。可见,离开了素质条件就谈不上能力的发展。但是,素质不是能力,它只为能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早期营养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如胎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缺乏,会导致脑细胞数量低于正常数量,造成智力缺陷。因此,加强孕期及婴幼儿营养供给是智力开发的重要因素。
(2)环境条件对能力的发展起决定影响。一般而言,个体之间能力发展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条件的差异造成的。早期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儿童在家庭环境中获得的早期经验对其智力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有人对我国特殊民俗育儿方式(如沙袋育儿)的比较研究结果证明,在丰富的、有多种正常刺激的环境中生长的儿童,智力水平明显优于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长的儿童。
教育在个体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同时也发展着能力。研究证明,教学方法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运用一套个别训练法使那些已被断定为缺乏音乐素质的学生形成音乐听觉能力。可见,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把似乎缺乏能力的儿童塑造成才。
(3)社会实践活动。人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环境、教育作为能力发展的外部条件,只有通过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有关“狼孩儿”和“野生儿”的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这——点。
此外,能力的发展与一个人的勤奋努力等主观心理条件也是密不可分的。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3 13:14 , Processed in 0.12917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