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014教师招考 于 2014-11-5 09:29 编辑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临床个案法
2、 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 ( )
A、史莫克
B、莫雷若
C、加涅
D、奥苏贝尔
3、根据柯拉斯沃等的分类法,情感的 教学目标有五个程序,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 ( )
A、价值的性格化
B、非言语交流
C、理解
D、统合
4、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响的是 ( )
A、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B、中等年龄的学生
C、年龄较大的学生
D、年纪较小的学生
5、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分期的理论,十一至十五岁儿童的处于 ( )
A、感觉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6、学习的意义表现在 ( )
A、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B、获得好的成绩
C、适应社会发展
D、个体生活的需要
7、新的材料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张、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新的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这种学习是 ( )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例结合学习
8、下列说法中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 )
A、举一反三
B、由表及里
C、触类旁通
D、由此及彼
9、短时间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来说,其容量的组块数是 ( )
A、3----6
B、4----7
C、5-----9
D、6-----10
10、能对有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理解是 ( )
A、字面的理解
B、解释的理解
C、批判性的理解
D、创造性的理解
1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待学习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叫做 ( )
A、学习目的
B、学习动机
C、学习态度
D、学习兴趣
12、一般而言,要使学习效率较高,动机应维持在 ( )
A、较高水平
B、中等水平
C、较低水平
D、不一定
13、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下列选项,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的需要是 ( )
A、认知的需要
B、交往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
D、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
14、在教学设计工作中,中心是 ( )
A、分析教学内容
B、设计教学策略
C、分析教学对象
D、设计学习目标
15、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基于这一目的进行的评定是 ( )
A、配置性评定
B、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
D、论文式评定
二、多项选选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主要特点有 ( )
A、有固定的组织结构
B、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C、情感依赖性
D、往往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
E、凝聚力不强
17、在我国,一般习惯于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为以下几种 ( )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的学习
C、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D、情意和人格的学习
E、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18、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促进学习”,所以他建议利用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安排程序教学,以便更有效地呈现与学习教材,其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 )
A、小步子逻辑序列
B、要求学生作出积极的反应
C、及时反馈
D、学生自定步调
E、低的错误率
19、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把迁移分为 ( )
A、正迁移
B、顺向迁移
C、垂直迁移
D、逆向迁移
E、水平迁移
20、学习评定的常见的教师心理误差有 ( )
A、宽大效应
B、光环效应
C、集中趋势
D、逻辑误差
E、对比效应
三、填空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21、一般认为, 1903 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2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这就是 教师期望效应 ,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23、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 社会环境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及主观能动因素。
24、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有意义接受学习 。
25、在对学习迁移现象进行解释时, 贾德 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 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景到另外一个情景的迁移是能够完成的。
26、 技能 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
27、在直观教学中,要使对象从背景中突出,必须遵循三个规律,即 差异律 、活动律、组合律。
28、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研究中,加涅和布里格斯把教学组织形式分成 集体授课 和个别化教学。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9、学习(广义)
30、高原现象
31、学习困难儿童
32、测量
五、简答题 (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3、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3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是什么?准备规律;练习规律(应用律;失用律);效果规律
35、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36、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
37、简述发散思维的特点。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
六、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38题12分,39题13分,共25分)
3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39、在学校教育总巩固学生的优良行为,有哪些心理学原则。
一、 单向选择题
1.C 2.B 3.A 4.D 5.D 6.A 7.B 8.B 9.C 10.B 11.C 12.B 13.B 14.C 15.B
二、多项选择题
16.BCD 17.ABCE 18.ABCDE 19.CE 20.ABCDE
三、填空题
21、1903
22、教师期望效应
23、社会环境因素
24、有意义接受学习
25、贾德
26、技能
27、差异律
28、集团授课
四、名词解释
29、学习(广义):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景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景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
30、高原现象: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过来高原现象后,成绩又会逐步上升。
31、学习困难儿童: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言文字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失常的儿童。
五、简答题
33、(1)教学目标具有启动功能(1.5分)
(2)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1.5分)
(3)教学目标具有激励功能(1.5分)
(4)教学目标具有聚合功能(1.5分)
34、(1)应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连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连结增强。”(2分)
(2)失用律“ 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连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连结减弱。”(2分)
(3)效果率“在情绪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连结,并发或伴随着满意的情况时,连结力量就增强;当建立时,并发或伴随着烦恼的情况时,连结力量就减弱。”(2分)
3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也称遗忘曲线(2分)。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先快后慢(3分)。这一规律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织有重要意义(1分)。
36、(1)正常的对待方式(1.5分)
(2)正确的态度(1.5分)
(3)积极的评价(1.5分)
(4)主动的操作(1.5分)
37、(1)变通性。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2分)
(2)独创性。指发散的项目不为一般人所具有。表现出某些独特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2分)
(3)流畅性。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2分)
六、论述题
38、(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1分)
(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分)
(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分)
(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分)
(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1分)
(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1分)
(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1分)
39、(1)尽量使已产生的行为定型或模式化(2分)
(2)尽量设法强化这些行为(3分)
(3)尽量引导这些行为(2分)
(4)通过成功的接近策略,逐步使行为上升到原则高度(3分)
2015年四川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综观全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不包括【】
A.内容趋于集中
B.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C.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D.认知研究大行其道
2.桑代克提出的主要的学习律不包括【】
A.效果律
B.准备律
C.练习律
D.迁移律
3.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不包括【】
A.海德
B.韦特海默
C.苛勒
D.考夫卡
4.元认知结构中不包括【】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情感
C.元认知体验
D.元认知监控
5.提出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的心理学家是【】
A.沃尔夫
B.高尔顿
C.桑代克
D.斯金纳
6.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单因素论
B.二因素论
C.群因素论
D.三维结构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设计者是【】
A.比奈
B.高尔顿
C.推孟
D.韦克斯勒
8.柯尔伯格研究道德所采用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道德两难故事法
C.投射法
D.问卷法
9.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A.认知的内驱力
B.情感的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附属的内驱力
10.1968年提出个人化教学系统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维果斯基
C.凯利
D.凯勒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包括【】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认知过程
D.动作再现过程
E.动机过程
A.联想表象
B.思维表象
C.动作再现表象
D.图像再现表象
E.符号再现表象
13.对学习内容的直观形式包括【】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图形直观
D.言语直观
E.动作直观
14.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评价创造性思维水平的指标是思维的【】
A.流畅性
B.稳定性
C.变通性
D.包容性
E.新异性
15.根据维纳的观点,影响学生学习成败的主要因素包括【】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易
E.教师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处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1877年,_________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教育心理学着作。
17.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_________。
18.奥苏贝尔强调,_________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19._________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
20.1969年,加涅和他的同事一起第一次正式提出_________的概念。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21.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22.野外考察是一种模象直观形式。【】
23.动作技能的练习中往往会出现高原现象。【】
24.教师期待往往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25.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随教龄的增加而下降。【】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7.简述发现学习的概念及其优点。
28.简述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
29.简述高创造力个体的人格特征。
30.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l0分,第32小题15分,共25分)
31.试述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
3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D】[解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内容趋于稳定、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2.【D】[解析]桑代克提出的主要的学习律包括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3.【A】[解析]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4.【B】[解析]元认知结构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5.【C】[解析]提出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6.【D】[解析]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是三维结构理论。
7.【A】[解析]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设计者是比奈。
8.【B】[解析]柯尔伯格研究道德所采用的方法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9.【B】[解析]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组成部分包括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0.【D】[解析]凯勒于1968年提出了个别教学系统,目的是避免单一的演讲式教学和呆板实践安排,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前进,同时保证对教材的掌握水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A、B、D、E】
12.【c、D、E】
13.【A、B、E】
14.【A、C、E】
15.【A、B、C、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卡普捷烈夫】
17.【霍尔】
18.【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9.【安德森】
20.【教育心理学】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
22.【×】改正:野外考察是一种实物直观形式。
23.【√】
24.【√】
25.【×】改正:教师的一般效能感往往随教龄增加而有下降的趋势。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答:
教育心理学的指导思想与其他心理学分支一样,都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中关于普遍联系、动态发展、矛盾统一以及质量互变等基本观点对开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都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基本原则为: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育性原则。
27.答:
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就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者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发现学习具有如下优点:
(1)发现法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2)发现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3)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
(4)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
28.答:
(2)使学生认识到材料上的知识的实践价值。
(3)通过问题的解决而亲自独立地发现的新知识、新规律记忆得更牢固,检索得更方便。
(4)在紧张的智慧活动中获得的喜悦和满意等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树立信心。
(5)能使学生形成探索性地研究问题的心向,并获得一定的探索经验。
(6)能促进学生发展对一般学科和某一学科的良好态度和兴趣。
29.答:
(1)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灵活,喜欢钻研一些抽象问题。
(2)自信心强,看问题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满足于书本知识和教师讲解。
(3)独立性强,常独立从事活动,对自己的事有较大责任心。
(4)有较大的主动性和较少的禁止性,对新信息的接收较少防御。
(5)有较大的坚持性和恒心。
(6)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与抱负,希望面对更复杂的工作,能摆脱传统和习俗,不怕风险和压力。
30.答:
柯尔伯格关于儿童道德判断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
①服从和惩罚定向阶段。
②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
(2)习俗水平:
①好孩子定向阶段。
②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阶段。
(3)后习俗水平:
①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②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5分,共25分)
31.答:
(1)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思路。
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②注重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教学。
建构主义强调开发围绕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尽量创设能够表征知识的结构,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社会化的、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结构不良领域中进行学习的重要意义,认为结构良好领域不能提供生动性、丰富性,只能使学生获得较低级的、单一的知识。
③注重协作学习。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惟一的标准的理解。
④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
建构主义主张设计好教学环境,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各种信息条件。
(2)建构主义提倡的主要教学设计:
①随机通达教学设计。
试着让学习者可以根据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②支架式教学设计。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③抛锚式教学设计。
也称情境性教学设计,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④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完成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32.答: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不仅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品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了解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逐步树立为祖国而学习的责任感,将祖国和社会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要求,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
(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熟悉和生疏、新知与旧知、现在与将来、自己与别人,及学生地位变化的不确定,来激发动机。
(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
为使评定对学习动机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要 教育学生对评定抱正确态度,评定应该客观、公正、及时,赞许的肯定评定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评定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评定要赋有指导性和激励作用,评定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
(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生动机,但应当注意的是,激励学生学习,不可过分依赖竞赛活动。
(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8)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课程开始前明确告诉学生需要做些什么,偶尔做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