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965|回复: 0

[语文] [语文]探源寻根根深叶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30 14: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我国的语文教学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语文教学从何时开始,有不同的提法,有的认为从孔子开始,有的认为从汉唐以下,特别是宋代以下直到 19世纪末。那末“五四”运动之后的是否也算传统的?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我只能依据已有众多的研究成果和自己新近的思考,略述浅见于后。

  (一)“五四”运动之前

  从孔夫子到19世纪末,我将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称为旧传统语文教学。这一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很丰富,这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就其精华来说,至今有影响的、大家都很熟悉的有:

  1.识字是读书和写作的基础。幼童的启蒙教育以识字为重点,集中识字,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认识2000字左右,再读经书。《千字文》成书于公元535-543年之间,宋代又编了《三字经》和《百家姓》,幼童启蒙学习“三百千”延续了一千多年。今天我们要问一声:为什么“三百千”流传那么长的时间?除内容多处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有的遣词造句较深以外,其主要优点,就是符合汉语、汉文特点,汉语的语素单音节为主,汉语是声调语言,汉语是非形态语,汉字又和这样的汉语相适应。“三百千”都是以韵语形式编写的,正体现出了汉字和汉语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读起来琅琅上口。其次,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识字和学知识、学做人相结合。如《三字经》语言比较通俗,句法灵活多样,内容广博丰富,有“小百科全书”之称,后世流传“《三字经》编成便学童,天人包括在其中,若能问句知铨解,子史经书一贯通”。这虽然有些夸张,不过也说明这本书从内容到语言堪称为是统一的。我们也编了一些新《三字经》,但都没有达到老《三字经》的水平。此外,“三百千”的总识字量比较合适,识字写字分步进行,重视写字教学。

  2.识字、读书、写作循序渐进。识字和读写训练的整体过程,张志公先生概括了三个阶段:集中识字——过渡阶段(属对)——读写训练。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过渡阶段的“属对”训练,张志公讲:“传统语文教学采用了一种符合汉语汉文特点的、有一定科学性的、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属对。”①因为“属对”训练包括了熟悉句读、声率和严密的语法训练,还包括了修辞和逻辑训练因素。

  3.读写教学原理和方法有:“文道统一”,“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读写结合”,“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基本的语文教学原理。教学方法有串讲法、诵读法、点评法。读书方法有“勤读”、“精读”、“多读”、“背诵”;文方法有“属对起步”,“积累”,“构思”,“多写”、“多改”等。

  4.教与学的关系,古老的《学记》上早就讲:“学学半”,第一个学字是教的意思;第二个学字,是学习的意思。即教与学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后人的理解,一是学好了才能教,要教得好,必须不断学习。另一解释,教的人一半在教,一半在学;学习的人一半靠人教,一半靠自己去学。同时也讲“教学相长”。

  总之,旧传统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特点,就如张志公先生讲的:“传统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教学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并且充分运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效率。”②

  当然,旧传统语文教学,也存在一些糟粕,如读书做官,注入式,死读经书,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科举制度考八股文等。这是要彻底扬弃的。

  (二)“五四”运动之后

  从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我姑且称为新传统语文教学。在近百年中,我国的志士仁人对汉字、汉语及其教学的命运的关注,一直没有停止过。这其中有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如陈独秀、瞿秋白、章士钊、徐特立等;有学者、教育家、文学家,如钱玄同、梁启超、章太炎、鲁迅、刘半农、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杨贤江等;还有一批语文教育家,如吴研因、陈望道、夏丐尊、黎锦熙、叶圣陶、朱自清、辛安宁、吕叔湘、张志公等;更有一大批中小学语文优秀教师。这些学者和教育家,既是国学专家,继承了旧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又对于旧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糟粕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又在“西学东渐”影响下,或多或少接受了西方的教学思想,形成了新语文教学体系。他们更多的贡献是为我国的汉字、汉语的发展及语文教学的改革走出一条新路子,他们留下的语文教学的思想、理论、方法是一座宝库,可以说是新语文教学的开始,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传统。

  l、走出束缚学童思想的旧私塾的“三味书屋”,走进写意生活百科丛书式的“百草园”。自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蒙学堂章程》之后,废私塾,建学堂;废除读“三百千”设立“字课”及其他课程。源头活水开放,使小学生的学习增添了勃勃生气。

  2.“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提倡小学生学习白话文。大力推广大众语和普通话。改变学科名称,中学为“国文”,小学为“国语”。国语课内容丰富了文化科学知识,更加通俗易懂。采用《看图识字》,随课文识字方法,注重儿童的学习兴趣,识字、说话相结合等。重视写字能力的培养。

  3.继承并发展了旧传统的读写训练。新传统的读写教学,在西方近代教学论的影响下,对于旧传统的“文道统一”、“熟读精思”、“读写结合”、“学习习惯培养”等都有所发展。在“文道统一”上,明确了语言和思想、思维的统一,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上,注重读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以训练语感为基础,多读多练,并注意读写方法指导。在读书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设疑善问,理解感悟,精读博览,熟读背诵,课内外结合,课内为主,课外相辅。在阅读过程上,根据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推演出来的讲读法:引起学习课文的动机——了解课文大意——内容深究(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概括文章段意,揭示主题)——形式深究和补充想象(理解语法结构,指导写作方法,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练习运用(共五段)。在作文指导上,积累的理论和方法很多,如“作文和做人的统一”,“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学生的作文要靠平时的积蓄”;“写作基于阅读”,“读写结合”;要“先有情思,后在表达”;要“先说后作”,“想清楚再写”;要“训练学生自己改文”等等。

  4.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提倡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要起主导作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对于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是有所批判的。

  当然,新传统语文教学,由于学习西方的教学理论,相对地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有所削弱。特别体现在识字量的减少,旧传统集中识字方法的丢失;五段教学过程各阶段过于机械,将文章内容和形式分开,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分开训练,是不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

  以上所谈,仅是挂一漏万。就这些也需要我们好好保存、学习。我认为,在对待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总结还很不够,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学习研究。

  二 新中国成立——“文革”前,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上,开始在废除了陈腐的、反动的教材内容之后,就提出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 当时,小学语文教学沿用两类传统教学方法:一类是旧传统语文教学法——串讲法、诵读法、点评法;另一类是新传统语文教学的五段教学法(见前)。前一类方法,讲读重点是字、词、句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强调咬文嚼字,文道统一。后者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讲读重点放在文章内容和结构方面,忽视字、词、句教学。这两类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重教师讲解的注入式。在当时,批判一切旧教育,建立无产阶级新教育的形势下,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的优劣,并没有进行分析研究。当时,在一片批判声中,有的学生批评这种教法 “讲的生动,听的空洞”,“听了也不多,不听也不少”。看来这种注入式的语文教学必须改革。

  1952年以后,开始全面学习前苏联教学。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实习生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试教《红领巾》之后,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这次教学改革,主要批评了串讲课文和咬文嚼字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指出课堂上缺少学生的活动;提出采用谈话法,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分析、复述等活动。一般采取以下的课堂结构:起始课——集中讲生字、熟悉课文大意;分析课——分段分析课文;总结课——着重讲写作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1)从课文整体入手,再到课文局部,最后回到课文整体,使学生对课文的人物、事件、景物能获得比较完整的印象。(2)增加了学生的活动,提高了学生读书、思考的积极性。(3)突出了思想教育。由于这种方法侧重于思想内容,故事情节的分析与谈话,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的训练。我谈这些,就是要说明:突出内容的思想教育、重分析课文的语文教学,由此起源。

  1958年的教育大跃进,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倾向,进一步忽视了语文“双基”教学,语文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1959年——1961年,在语文教学领域进行了一场“文道关系”大讨论,逐步明确了“文道统一”的关系。开始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说,这是一次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体现在1963年制订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明确提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一步明确了“文道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掌握文章的语言文字,是不可分割的……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识字教学上,提高了识字量,六年识字3500个常用汉字,一二年级教学生掌握半数左右。在阅读教学上,比较全面地解释了讲读法,“讲读教学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是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一方面是学生的诵读和练习”。“讲读教学一定要贯彻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不可分割的原则,要讲清楚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讲清楚文章的语言文字;反过来说,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得越深刻,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就理解得越透彻”。并提出加强字、词、句、段、篇的种种基础训练。这段时期,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并认真贯彻落实,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讲——着重讲文章的语言精华,练——着重练听、说、读、写能力,使语文教学达到较高水平。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时期。但是好景不长,就遭到十年浩劫的破坏。

  三 新时期以来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沉默了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上世纪80年代初期,重点是清除“文革”时期,对于语文教学的一些“左”的思想,如“小字眼儿也要教出大道理”的识字、阅读、作文教学的政治化等。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继承60年代的一些做法,一方面又有新发展。突出的体现在:(l)总结汲取了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文道统一”思想指导下,提出加强语言训练,强调学生认真读书,培养学生的独立读写能力,加强了语文的“双基”训练;(2)接受了现代教学论的有益因素,重视教学的发展性,发展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相结合,发展语文能力和思想教育相结合。(3)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注重识字、阅读、写作方法的指导等。

  由于分析法教学的影响较深,再加上引进了西方的“标准化考试”,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支离破碎的语文分析课,学生死记一些词语解释,以应付考试。于是到90年代后期,小学语文教学有一次大反思,主要讨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提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失去得太多。在大讨论的基础上,于2000年修订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于2001年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我认为《新课标》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语文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母语教育的热爱和重视。《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热爱母语的教育已失落了多少年。记得我刚教学语文教学法时,学习前苏联的语文讲读法,讲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作为以语言为安身立命之本的语文教师珍爱本国语言,应是天经地义的事。只有教师热爱祖国语言,才能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语文,更重视学习英语,谈何热爱母语。小学一年级就开英语课,有几所学校实验是可以的,现在是比着开英语课,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可能数年后,找学好汉语的人才困难,而找学好英语的人才例会比较容易。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母语学不好,也很难学好外语。这既是社会问题,也是教育问题。当然,主要是语文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缺乏那种热爱母语的教育。

  (二)回归和发展了灵魂的语言、灵魂的语文教学。马克思曾明确提出:“‘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③这说明语言不是空的,是有思想、有灵魂的。就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所讲的“文道统一”,也就是语言和思想、语言和思维的统一。从来都不存在语文学科的纯工具性。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语文蕴含着浓厚的精神生活,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今天谈语文教学的灵魂,就是语文的人文性。过去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失去得太多,这几年我们有所感悟,特别是《新课标》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 使语文学科的性质更加明确。这就是“文道统一”在今天的发展。

  (三)对汉字教学的重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对于汉字教学的传统就有所丢弃。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重视识字教学,才有黑山学校和景山学校的集中识字教学实验。直到新时期以后,各种识字教学方法改革与实验,才进一步发展起来。汉字教学改革成绩很大,汉字教学研究非常活跃,涌现出许多新的识字方法。尤其从90年代后,在全国召开了三次识字研讨会,1990年和 1994年两次研讨会是由中央教科所召开的;特别是2000年由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是新中国建国后,由国家召开的第一次汉字教学会议。这次会前征集了40多种识字教学方法,由大会研究肯定介绍了七种识字教学方法。充分说明新时期识字教学的发展和创新,也说明国家和小学语文界对汉字教学的重要性的肯定。继而《新课标》又对识字教学作了具体要求,提高了识字量,识字、写字分步进行等。

  目前,社会上对汉字的认识仍然很差,随地可以看到错别字,这是要下大力气改变的。还有,学校的识字教学对汉字的书写也还重视不够,学生、老师的汉字书写有的不合格。有时看到日本、韩国的汉字写得很美观,心中很不是滋味儿,怎么汉字发源地的人民写的汉字不如外国人呢?值得我们反思。 (四)对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美感教育的重视。《新课标》制订后,对于支离破碎的语言分析课,进行了有力地批判,强调对文章整体的和美感的理解、感悟,使学生感悟到情思之美、构思之美、语言之美,使语文教学具有人文精神。并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提出明确要求。

  (五)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非常重视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最突出的发展。

  (六)重视了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我认为,影响我国语文教学改革最致命的原因,就是考试制度,尤其是考试的命题方法。自从引进“标准化考试”以来,小学的语文考试越来越复杂、越细化,把完整的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由于考试的导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练习那些细化的题目。传统考试方法非常简约,记得我上小学时的语文考试题,阅读就是默写课文(全篇或片断)或答几个问题,主要是考作文,命题作文,作文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测试。《新课标》对教学评价作了详细说明,现在大家正在研究语文教学的评价方法。我希望对小学生的考核,最好看平时的成绩,期末考试题要简约化。 纵观近百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在逐步重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整理、研究、学习、继承,但是还很不够。总体来说,这个时期,强化了横向的借鉴,弱化了纵向的继承。也就是说,一次次地学习国外的教学理论,对于提高我国的语文教学水平是起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忽视了我国汉字、汉文特点,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很不够的。其中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对于传统语文教学的丰富性、科学性、理论性认识不足。因此,整理、研究、学习很不够。有一种说法:传统语文教学没有理论,只是一些经验。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我们的前人似乎不善于总结经验,尽管有那么多很可贵的经验,可是两三千年来一直没有一部系统的论述语文教学的论著,据此产生出一套或几套可以广泛使用的方法。”④我认为,不论是旧传统或新传统语文教学是具有很丰富的理论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整理,如有张志公先生的《传统语文教育初探》和《传统语文教育教材论——暨蒙学书目和书影》等专著,系统论述了旧传统语文教育。又如叶圣陶、黎锦熙、朱自清等老语文教育家的论著都陆续出版。还有由山东省教研室林治金主编的《20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丛书》(共五卷),基本概括了百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就,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等。但是还很不够,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学习、研究和发展传统语文教学。

  四 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要根深叶茂

  今天我们要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扎根传统,面向现代,形成根深叶茂的态势呢?

  (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学习传统、发展传统语文教学。尊重传统语文教学,并不是要抱住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动,更不是要复古。我在1989年写的《“返朴归真”三题》一文中,曾提出三点:“(1)如何理解传统;(2)对于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要具体分析;(3)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本身是不断发展的。传统是一个过程,而不完全是过去,传统流动于过去、现在、未来整个时间。也就是说,传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我们的根,根要成长为参天大树,就要培土、灌水、施肥。这培土、灌溉、施肥的工作,就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看传统的语文教学。所谓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的思维、时代的眼光、敏锐的想象力去学习、研究传统语文教学,也就是要以传统语文教学为根基,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借鉴,发展当代的语文教学。我并不反对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论,但是必须要有自主意识,要以我为根,要以汉字、汉文特点为根基。只有根基打得牢固,才能谈到发展。无论是我们的前辈或当代的语文教育家,大都是在传统语文教育基础上,又根据时代要求,学习了新思想、新思维、新理论和教学实践,而建立起自己的语文教育理论体系。远的不说,就以斯霞、霍懋征、袁瑢、李吉林、了有宽几位老师来说,他们都是从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成长起来的参天大树。他们都具有深厚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根基,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他们又运用了语言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新知识、新理论、新思维,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才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语文教学体系。

   (二)小学语文教学要改革、稳定、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是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但是我希望改革应是渐进的。不要轻易否定过去改进的一些经验,要总结分析,过去的做法,哪些是好经验,哪些已不符合当代要求,要改那些不符合当代要求的思想、方法。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要有辩证观点。

  小学语文教学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我提出三点希望:第一,《新课标》修改定稿后,就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否要稳定十年不改。第二,新教材编出后,是否要使用两轮。选材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果需要补充,可以印活页文选。第三,对于己经取得成绩的教改试验,应适当推广,不要几十年还在实验之中。这项工作应该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完成。不然,我们多年的工作,往往因为某一人不在而前功尽弃。 稳中求改,并不是不改,那么,我们改革什么呢?我认为要在教学思路上、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要培植新的教学流派。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语文教学水平。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贯彻《新课标》的关键,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过去的培训,大都是在提高新思维、新理念方面。要求他们学习现代科学,学习语言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知识,扩大视野,提高理论水平,这是很必要的。但是我认为现在应该在提高我国传统文化、传统语文教学上多下些工夫,使语文教学的根扎得牢牢的。我想问一问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师,能背诵古诗多少首?能背诵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多少篇?我过去曾给天津一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开过一个阅读书单,古文部分我从《古文观止》上选了40篇,我建议背诵。但他们没有坚持下来,因为官方没有要求读这些书,我的建议没有用。传统语文教学要薪火相传,希望年轻的语文教师,要接过传统语文教学的接力棒向前奔跑,就必须具有比较厚实的语文素养,如果脑子里装着若干篇古文、古诗,再熟悉一些中外新文学的名家名篇,从古典和现代的韵文传统、散文传统中汲取营养,在教学中就会应付自如。要做一名好的小学语文教师,书桌上需要摆放一部《古文观止》和一本《唐诗三百首》,时选时读,常用常新。希望在提高教师水平上,这方面下些工夫。我还希望年轻的语文教师,在传统语文教学修养上,要做到真正好,真——真过硬,正——路子正,好——追求完美。要独立思考,坚持教学实践,坚持数年,定会成功!

  注:①②张志公:《传统语文教学的得失》,转引自林治金主编:《20世纪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丛书》《语文教育论文选编》下册,青岛出版社,2001年版,第 1051-105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4页。

  ④同①第 1055页。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4 00:34 , Processed in 0.283941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