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35|回复: 0

沁园春长沙课堂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22: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况
一  播送歌曲《沁园春•雪》(学生用心聆听,有些同学随着一起唱)
二  老师介绍作者毛泽东
三  学生朗读《沁园春•雪》(幻灯片一)(声音整齐嘹亮)
四  导语: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及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用“沁圆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体会本词凝练铿锵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同时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领会词中深远优美的意境。(老师介绍,同学边听边作笔记)
五  对“词”的知识的复习
1          老师问:什么是词?(学生思考片刻)
个别学生回答:词起源于宋朝,是诗歌的一种别体,又叫长短句。(回答不够完整、准确)
老师作总结(幻灯片二)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它原本是配合宴乐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叫做“诗余”。因为句式长短不一,所以词又叫“长短句”。到宋代,也有把词叫做乐府的,如《东坡乐府集》。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目标。不同的词牌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2          老师问:词是如何分类的?
学生回答: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结构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非常准确)
3          老师问:中学课本中出现过哪些词牌?
学生回答:《忆江南》、《如梦令》、《西江月》、《虞美人》、《念奴娇》、《水调歌头》、《沁园春》。(还有记忆)
六  老师介绍背景(幻灯片三)
           这首词的题目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早年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11年——1924年)。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烂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词。下片提到的“百侣”,是指曾和他一起战斗过的何叔衡、蔡和森。
七  朗读
  1  听配乐朗读    (录音带)   (边听边注音)
  2  学生自由朗读   (2分钟)   (气氛热烈)
  3  正音           (幻灯片四,叫一位同学朗读下列词语)
      沁(qin )湘(xiang )橘(ju )碧(bi )舸(ge )击(ji )翔(xiang )伥(chang )霜(shuang )廓(kuo )浮(fu )峥嵘(zhengrong )遒(qiu )遏(e)   







4 学生齐读全词。   (感情投入,声音洪亮)
  
八 课文分析
老师:从字数看,本词属于长调(114字),从结构看,是双调。
1         学生齐读上片,掌握上片的主要内容
2         老师提问:从内容看,上片分为哪几个层次?
学生思考片刻回答:分三层,第一整句为第一层,第二、三整句为第二层,第三整句为第三层。 (正确)
分析第一层
3         老师提问:第一句为了填词的需要,变动了词序,据词义其正确的词序该怎样?
学生讨论后答:寒秋,独立橘子洲头,(见)湘江北去。 (正确)
4         老师提问:本句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讨论,气氛热烈,但回答不够准确。
老师总结: ⑴点明时令、地点   ⑵交代环境
⑶渲染气氛        
5 老师提问:“看”字总领几个小句?作者看到了什么?视觉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看”字一共领起七句。
老师提问:作者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山、红树、江水、船、雄鹰、鱼。
老师提问:作者的视觉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有远眺,有近看,有仰视,有俯瞰。
6 老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能画出这样美丽的图画?    (学生讨论)
  答: ⑴ 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写。
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典型作点,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转换,色彩、形态、动态的变化的等方面描绘湘江秋色的多姿多彩。
⑵ 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表动作的有:“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键,“翔”写游鱼之乐。
表色彩的有:“红”写树色特点,“碧”写江水之色。
表程度的有:“遍”写枫色之广,“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水之清。
表数量的有:“万”写山峰之多,“层”写枫林之茂,“百”写船只之多。
7老师小结:古诗词的欣赏,捕捉关键的词语做分析,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其技艺往往体现在用词上,而用词的技巧又往往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8 老师提问:在我国文学史上,写秋天的诗词不计其数,然而,许多的调子都是悲秋、伤秋的。请同学们欣赏下面诗句,看哪些诗句与本词的意境、格调相近。(幻灯片五)(学生讨论3分钟)
⑴ 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烘托萧瑟冷寂的气氛)
⑵ 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表现水乡秋夜的幽静凄冷和羈旅者的孤独)
⑶ 孟 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秋月的颜色冰冷,寒气森森,人孤势单的伤感)
⑷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⑴
⑸ 杜 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回答:(3)(5)句跟本词的意境相同    (回答不够全面准确)
  老师总结:前三句都把秋天写得很悲凉,烘托萧瑟冷寂的气氛,表现作者的孤独和伤感。只有后两句才写出了秋天的热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是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和本词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基本相同。
9能力训练:毛泽东把所看见的秋景写成文字,请同学们运用再造想象,根据毛泽东的诗文勾勒一幅图画。 (同学们很认真的画画)
(拿出一同学所画的图画投影,让全体同学评议)。
10跟踪练习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4 13:22 , Processed in 0.07636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