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1
教学目的:运用所学语言讨论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重点训练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适合级别:6-7级
教学过程:
1.导入:(1)教师向学生描述几种生活中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如从背后拍肩膀、不经允许翻阅别人的东西、随地吐痰、不敲门进别人的房间等;(2)让学生自己说出几种类似的事情;(3)让学生说说遇到这些情况时如何处理。
2.把学生分组,6人一组,各组推举一名组长。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生活中各自最反感的事情,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些事情令人反感。组长负责把那些提及次数较多的事情记录下来。
3.全班一起活动。各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各组提及的情况。
4.把黑板上列出的情况分配给各个小组,每个小组2-3种情况。要求各组讨论现实中遇到这些情况如何处理。比如,某个人喜欢不经允许翻阅别人的东西,我们如何在不伤害他的情况下让他意识到问题并逐渐改正。
5.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做一份简单的单页报告(leaflet),比如:
What if someone pats you on the shoulder from behind?
●Tell him you don't like this.
●Tell him you are frightened when he does so.
●Ask him how he would feel if other people do the same to him.What if someone enters your room without knocking at the door?
●Tell him it's not polite to do so.
●Explain why you think he should knock before coming in.
●Always lock your door from inside.
6.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学生汇报他们制作的单页报告。
7.把各组做的单页报告贴在本班的墙报上。
评述:这个活动把课堂英语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交流、讨论,不仅能运用所学语言,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共享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案例2
教学目的:以阅读材料的内容为基础,结合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讨论有关学校教育的问题。重点训练阅读和表达能力。
适合级别:6-7级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简要回答:我们为什么上学?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谁应该为学生的教育负责?
2.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学生阅读一篇题为"Why Go to School?"的短文(附在本案例之后)。要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标出他们完全赞同和不太赞同的观点。
3.学生以组为单位(4-5人一组),交流他们的意见,
特别是与短文中观点不一致的意见。组长负责记录小组中较为集中的意见。
4.各组向全班汇报交流讨论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做简单的记录。
5.选择几种有争议的观点,问全班学生谁同意这些观点,谁反对这些观点。
6.重新分组:就某一问题,持相同观点的学生组成一组(4-5人为宜),然后讨论为什么支持(或反对)某一观点,列出几条理由。
7.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结果。
8.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
Why Go to School?
School is one of the first social situations that you go to outside your family.Your attitudes are deeply shaped by the type of education you receive,by the personalities of your school and its teachers,and by the suitability of the education for your career objectives.Although your first responses to your early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were probably influenced by the attitudes of your family and friends,your later responses to life itself will be greatly affected by how and where you were educated.
Both you and your school are responsible for your education;it is a two-way street.Many people today argue that today's educational system does not meet the needs of its students.If this is true,then the entire system of our education must be examined and reorganized.If the statement is false,then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to make people believe the system is a good one.No educational system,however,can do a good job for you,the student,unless you yourself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The main objective of a school should be to teach you to think for yourself,to find your own value,and to develop your potential.School is not a place where you simply learn the ideas of other people or the knowledge written in books.
In school,you must always ask yourself questions like these:Whose values am I learning?Where do the teachers' ideas come from?Is everything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right and appropriate for me?
The best school is not the one that forces you,the student,to fit it,but the one that tries its best to fit you.So does your school fit your interests and your needs?
评述: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把阅读与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述个人观点的能力。另外,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发表观点,因而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教学案例3
(在学过一篇以地理知识为主题的课文之后)
教学目的:熟悉5个英语国家的地理概况以及这些国家的主要城市和河流等的英语名称。主要训练阅读、交流和表达的技能。
适合级别:6-7级
教学过程:
1.教师事先从百科全书等书籍中收集一些有关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英语国家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课前收集这些资料。
2.教师在黑板上贴一张中国地图简图,上面用英语标出主要城市、河流、山脉和沙漠的名称以及周边国家名称,并向学生作一简要描述。
3.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进行活动。每组从5个英语国家中选择一个。教师把事先准备的材料发给各小组。各小组查阅教师提供的材料或自己收集的材料,为所选的国家画一幅简图,用英语标出主要城市、河流、山脉、森林等的名称。然后再查找其它有关信息,如人口、主要民族、风俗等。
4.各小组轮流把他们画的简图贴在黑板上,向全班同学作简要描述。
5.将这些简图贴在班级的墙报上。
评述:这个活动主要是训练学生收集信息、查阅信息、处理信息、以不同形式呈现信息的能力,把阅读和表达结合起来。另外,这个活动还有利于把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文化背景的学习融合在一起。
教学案例4
教学目的:学生从广告中获取信息,学习广告用语,并尝试设计和表演广告。
适合级别:6级
教学过程:
1.教师事先收集各类食品或文体用品的英语广告。
2.课堂上让学生说出印象最深的广告,讨论为什么对这些广告印象深刻。
3.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英语广告,引导学生分析广告语言的用词和句子特点。
4.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物品或让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这些物品设计文字或图像广告。
5.各小组向全班学生展示或表演他们设计的广告。
评述:这个活动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以英语广告为媒介,在学习英语的同时,给学生展示其它才能的机会。
二、评价建议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评价应能使教师获得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评价应能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评价原则
1.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并在学习中积极、有效地加以运用,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2.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
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关注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综合性评价和单项评价相结合,以综合性评价为主。
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差异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3.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及时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可有多种形式,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日常家庭作业评定、课外活动参与与点评、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高中阶段形成性评价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高中阶段形成性评价的任务应具有综合、语用、合作和思维等方面的特征,而不只是对简单的微观语言行为的评价。评价应更关注学生在完成综合性语言任务中表现出的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讨论、合作、沟通和协调的能力;有条理地展示任务成果的能力。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并应注意与家长的交流,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
4.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终结性评价(例如期末考试和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学段课程终结性评价可采用期末考试或结业考试等定量评价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项目报告、小论文、表演或演示等形式,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考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口语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和交际的有效性。听力测试在学期、学年考试和结业考试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
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或语法知识题作为考试内容。笔试也应避免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的比例;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有助于学生思维表达的主观题。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也不得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5.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例如:
(1)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
(2)评价是否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就?
(3)评价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不足?
(4)评价是否反映了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教师要客观分析和认真研究评价结果,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建议,给予指导。
6.评价应体现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不同特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为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服务。评价时,既要注意两者的相互联系,也要注意它们的不同特点。必修课的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而选修课的评价应根据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评价,注重差异性和多样性。要突破传统的和刻板的评价模式,根据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努力探索新的、生动活泼的和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中英语课程选修课的终结性评价应开拓思路,根据选修课的基本理念和教学模式,尽可能采用丰富多样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如小论文、实验报告、观察记录、课堂表述、专题演讲、辩论、表演等形式进行,成绩记录方式也可以尝试多种方式和它们的组合。
7.注重实效,合理恰当地使用评价手段
评价既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评价方式应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评价方式应简单易行,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程序,干扰日常教学。应注重评价活动的质量和使用时机,让学生感到评价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要防止评价流于形式,或因评价活动不当使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和厌倦情绪。总之,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
8.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及相应级别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七级、八级和九级的评价应在国家或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课程的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以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拔性考试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地情况,确定适用级别,制定考试要求。
要努力探索适合于不同目的的不同评价手段和方法。要有计划地开展英语评价的研究,鼓励建立有权威的专门从事英语考试和评价工作的机构,编制、实施和指导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评价,有效发挥评价和考试的积极导向作用。
(二)评价方法及案例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参与表现,这里的参与不仅仅指行为参与,还包括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评价不仅仅是纸笔考试,还要采用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态度、行为表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有促进作用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以发挥评价对于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评价的主体上,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积极有效的评价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根据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发展和使用不同的评价工具,调整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学生学业成绩中的比例,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发挥评价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性评价活动和方式应尽量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真实的生活相接近;应创设有意义的评价活动,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此,我们提供一些形成性评价活动案例,其中包括对听、说能力的评价,对读、写能力的评价,对项目活动的评价,对学习档案夹活动的评价,以及对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发展的评价等。我们在部分评价活动中还提供了评价参考标准。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设计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工具,制订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
(1)对听、说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评价应尽量采用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多种听、说活动,在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和参与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对自己和对其他同学或小组的评价。
(a)听、说能力评价活动举例:
讲述事情 报告过程与结果 演讲
角色表演 采访活动 转述故事或意见
猜谜活动 短剧表演 小型辩论会
(b)听、说能力参考性评价标准
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评价主要可以从语音、语调、听力理解、表达的流利程度及表达的可理解度、用词恰当、交际策略、文化理解和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等诸方面来评价学生。一般可采用等级方式记录成绩。程度4为最好,程度1则说明学生还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努力。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应该尽量采用描述性语言。以下标准仅供参考。
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评价主要可以从语音、语调、听力理解、表达的流利程度及表达的可理解度、用词恰当、交际策略、文化理解和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行为表现等诸方面来评价学生。一般可采用等级方式记录成绩。程度4为最好,程度1则说明学生还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努力。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应该尽量采用描述性语言。以下标准仅供参考。
等级评价内容 4 3 2 1
听力理解 能听懂对方或他人的英语,并可持续进行交流 能基本听懂对方的英语,并能保持比较顺畅的交流 能听懂一些对方的英语,基本能够保持交流 基本听不懂对方的英语,无法进行持续的交流
流利程度 流利 比较流利 有不自然停顿 经常停顿,犹豫,表达不连贯
语音、语调 语音准确、清楚,语调自然 个别发音不准,但比较自然,不影响理解 有一些发音不准,语调比较生硬,但基本可以听懂 语音、语调较生硬,几乎听不懂,影响理解
可理解度 很容易理解 基本能理解 理解有困难 很难理解
用词恰当 用词丰富、恰当 用词较丰富、个别不够恰当 用词不够丰富,有些词用得不够恰当 用词很不恰当
交际策略 能通过表情或手势及其它语言手段积极灵活地解决交流中的困难 能采用表情或手势等方式设法解决交流中的困难 能采用至少一种方式解决交流中的困难 不能有效地解决交流中的困难
文化理解 反映文化知识的恰当运用 反映一定文化知识的运用,且较恰当 不能充分反映文化知识的运用 未反映文化知识的运用
行为表现 生动活泼、热情主动,与对方/观众保持交流 比较热情,与对方/观众保持一定的交流 缺乏一定的热情,缺乏与对方/观众的有效交流 以读稿子/笔记为主,与对方/观众没有交流
(2)对阅读能力的评价
(a)阅读技能评价内容举例:
●找出作者要传达的主要信息;
●按要求辨认语言结构、内容、事物发展顺序和程序;
●辨识内涵的主旨或观念;
●辨识语篇中的思路发展和逻辑关系;
●辨认、辨识、比较事实、证据和观点,以及定义和假设等信息;
●对事实和证据进行评价和判断;
●根据文中提供的事实和证据得出结论;
●进行逻辑推断等。
(b)阅读能力评价参考表
评价内容 较高要求 基本要求
对阅读策略的评价 能基本进行独立阅读,有选择、有效地使用参考资源 能根据阅读目的和文段的不同,调整阅读速度和阅读方法
对语言知识掌握的评价 所掌握的词汇量较为丰富,但对不常用的词组和短语可能有理解困难;能理解在一般文体和题材的文段中常见的语言结构和现象 能理解语言结构有一定难度或有一定新语言现象的文段
对语篇能力的评价 能区分主要观点、事实与一般支撑性事实,能辨识文段主旨的发展脉络 能分辨和理解文段、语篇中主要信息及观点的逻辑组织结构,了解各部分相互关系
对语用能力的评价 能理解并欣赏文段中的一般文化信息 能基本理解文段中的一般文化信息
(3)对写作能力的评价
书面表达能力除了在终结性考试中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a)写作能力评价活动举例:
写日记或信件 写说明文 写报告
写贺卡 写电子邮件 写叙事文
写小故事 写提纲 写配图说明
写小论文 写小诗 写配图故事等
(b)写作能力评价参考表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应了解写作能力的评价标准。对写作能力的评价可以从单词拼写与标点符号的使用、语法运用的恰当程度、写作的内容、写作态度、表达的逻辑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下标准可以作为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评价应尽量采用描述性语言,以鼓励为主并指出问题。
等级评价内容 优秀 满意/合格 需再努力
内容 有思想/观点、有情感、有意义/有趣 有一定意义/趣味性,观点不够明确,内容比较平淡 内容平淡,无趣味性
逻辑性 表达清楚,逻辑性强 表达比较清楚,有一定的逻辑性 表达不清楚,缺乏逻辑性
拼写与标点符号 完全正确 有一些错误 很多错误
语法运用 反映当前学习水平,有个别错误 有一些错误,如主谓搭配问题、时态运用问题等,没有完全反映当前学习水平 有很多语法错误,如主谓搭配错误率高,时态仅限于现在时
努力程度 超出要求 符合要求 努力不够,有拼凑迹象
创造性* 有创造性,表现力强,真实、整洁 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简要、完整、比较整洁 缺乏创造力或计划性,内容不完整,事例不真实
*创造性一栏的内容,供对学生创造性写作进行评价时参考。
(4)对作品展示、表演等活动表现的评价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具有表现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策划、设计和表演等方式展示各自的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空间和合作机会,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下是对这类活动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的建议:
(a)作品展示及表演等评价活动举例
编写图画故事 组织图片说明 收集物品的展示和说明
广告设计与说明展示 艺术作品展示与说明 墙报/小报设计
服装设计与说明展示 歌曲、舞蹈表演 手工作品展示和说明
(b)活动表现与合作学习评价参考表
等级评价内容 4 3 2 1
分工合理性 工作量平均分担 工作量分担不够平均 工作量主要由少数人承担 工作量主要由一人承担
任务完成过程 自始至终全力投入 大部分时间均投入工作 仅部分时间投入工作 基本没有参与工作
互动表现 讨论热烈,组员之间互相尊重 有一定讨论,组员之间能够互相尊重 很少讨论,讨论中经常转题,不够尊重 他人无兴趣讨论,不尊重他人
作品/表演质量 内容完整,充满热情和创造性;设计新颖,艺术品位高 内容完整,表现出一定的热情和创造性;设计比较新颖,有一定的艺术品位 内容比较完整;创造性不足;设计一般,但比较认真,艺术品位不高 内容不完整;缺乏创造性;态度不够认真
(5)其它评价活动
除了对学生的听、说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价外,还应尽量采用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方式进行活动的设计和评价(如下面所列出的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活动方式)。评价的标准可参照以上评价表,教师也可根据需要,与学生共同讨论制订新的评价标准。
(a)日常生活活动
填写各种表格 写书信 填写问卷
填写支票 查阅地图 简述方位
写简介 看菜单 写电子邮件
写日记 留言(口、笔头) 介绍家庭成员
(b)媒体技术类活动
广告制作多 媒体演示 网页制作
旅游指南 新闻报告 简报制作
电脑图形制作 室内设计 幻灯展示
报纸制作 调查结果展示 专题报告
(c)思维评价活动
高中英语课程应注意在教学和评价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入教学和评价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听、说、读、写的教学中设计一些评价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思维评价活动,不但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有效地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组织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以下提供的是一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评价活动,仅供参考。
进行类比的活动 勾画概念图 解决问题
进行分类的活动 作决定 设计试题
分析因果关系 设计实验 反思学习过程与成果
用图表组织信息 进行口笔头说明 综述讨论意见
观察与发现问题 对某个问题/观点 勾画关系/意义图/网, 进行评价 建立事物之间的关系等
开展对比与比较 分析问题
(6)学习档案夹
(a)学习档案夹的构成
学习档案夹是展示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和反映其学习成果的一个集合体。它通常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通过建立学习档案夹,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自己作业完成的情况,并在他们自主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学习档案夹也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学生进步的记录。虽然学习档案只收集所选择的部分作业,但它却体现了学生参与评价的主体过程:学生自主参与对学习档案内容的选择并确定选择的标准。
通过建立学习档案,学生从依赖教师的指导和讲解逐渐转变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学生通过教师对选择标准的示范和讲解逐渐学会选择。随着对这一过程理解的深入,学生可以独自或合作选出最好的作业,并在小组中讨论选择的原因。通过档案夹的建立,期望学生能够独自地对作业进行反思,并充满信心地将其展示给其他同学。
学习档案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新课程开始时反映学生学业基础的档案材料。
●学生学习行为记录,例如:课上参与朗读、朗诵和角色扮演等情况。
●书面作业的样本:通常由学生自己决定收入自认为最满意的作品。
●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评语。
●平时测验记录:由教师评分或在教师指导下同学评分/评语或自己评分/评语。
●视图作品集锦,例如:绘画、配图故事、宣传画、图表说明或连环漫画等。
●写作作品集锦,例如:日记、随笔、信件、报告、调查、小论文、诗文或故事等。
●多媒体制作与展示,例如:图片文字展示、软件设计或网页设计等。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反思与评价。
使用学习档案信息进行形成性评价时,要注意各种样本能够达到一定数量,以便能够使结论有说服力。通常应当在学期开始时就应确定好所要收集的各种样本和样本的数量,使样本能够客观和充分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进步过程。学习档案应存放在学生可以拿到的地方,使学生可以随时查阅。
(b)学习档案夹评价参考表
学习档案夹的评价是对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综合性评价,既要关注档案夹的外观设计、组织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更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档案夹内容的选择标准以及学生自我认识和反思的程度。下面所提供的评价表可作为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
等级评价内容 优秀 很好 好 进步中
内容 所选作品质量很高,表现出很强的逻辑性和分析能力 所选作品质量较高,反映出较强的逻辑性和分析能力 部分作品的选择能反映出一定的逻辑性和分析能力 所选作品没有反映出成果和逻辑性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清晰,过渡有逻辑性,易于阅读和理解 有较好的组织结构,作品与内容有相关的联系,过渡自然 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主题之间有过渡 组织无序,主题之间没有联系与过渡
完整性 内容完整,所增加的内容丰富 内容完整,有部分增加的内容 按要求做到内容完整 没有按要求做到内容完整
外观 很引人注目,表现出专业水平 吸引人,整洁大方 比较整洁、清楚 不够整洁,花时间不够
创造性 富有创造性,个人思考和理解有深度 有一定的创造性和个人的思考与见解 有些创造性和个人的思考与见解 缺乏创造性和个人的思考与见解
反思程度 反映出高度的分析与思考能力,有理有据 投入一定的时间进行反思,实事求是,有很好的细节内容 对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反思,比较实事求是 非常简短的反思,显得仓促,不够实事求是
突出优点
需改进之处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包括学期考核、学段考核和毕业考核,一般采用考试的形式。终结性评价应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考试的目的和试题设计应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相应级别目标相符;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相适应。在终结性评价中,通过理解与表达的任务来检测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在大规模终结性评价中,从操作的可行性出发,对语言技能的评价,一般以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单独分别设计试题,但在项目设计和评价标准的设定上,应从语言应用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技能的综合性。试卷中主观性试题应占一定比例,要根据特定级别的目标要求与具体试卷要求而定。考试形式应为学生所熟悉。同时,要严格控制考试的频度和试题题量。为了提高写作、口语考试等主观性试题的信度,大规模考试要制定严谨的评分标准与评分办法、培训作文阅卷员或口试主考。
电脑等多种教学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英语教育评价有了技术上的支持和扩展的广阔空间。基于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条件下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现代评价理念。各种考试和评价体系应积极适应和利用这种技术进步,使考试和评价更具有活力,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适应性。
(1)听力技能与试题设计
测试要点 测试方式 说 明
1.获取具体的、事实性信息;
2.理解主旨、要义;
3.对所听到内容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 系进行简单的推断;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1.单项选择;
2.是非题;
3.完成句子;
4.完成图表;
5.简单记录、总结;
6.按指令完成任务。 所选语言材料要体现真实口语交际语段的特点长度适中,语速正常。
(2)阅读技能与试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