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1521|回复: 1

[习题] 2009年4月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7 01: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2009年4月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      )
        A.多尔        B.麦克尼尔
        C.博比特        D.阿普尔
        2.泰勒认为,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分别是(      )
        A.哲学的甄选和心理学的甄选        B.学生的甄选和学科专家的甄选
        C.社会的甄选和学生生活的甄选        D.教师的甄选和学生的甄选
3.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被称为(      )
        A.示范        B.呈示       
        C.展示        D.口述
4.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形态是(      )
        A.活动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科目本位课程        D.隐性课程
5.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      )
        A.古德莱德        B.帕里斯       
        C.斯金纳        D.兰德
        6.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
        A.课程解读范式        B.课程理解范式       
        C.课程实施范式        D.课程评价范式
7.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C.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D.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8.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9.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指的是(      )
        A.经济大萧条        B.泰罗主义
        C.八年研究        D.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
        10.“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这指的是课程组织的(      )
        A.连续性        B.阶段性       
        C.整合性        D.顺序性
11.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12.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
        A.量的研究        B.质的研究       
        C.课堂研究        D.实验研究
13.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点,学科结构指的是(      )
        A.学术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B.学术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
        C.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        D.实质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
14.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达成模式        B.过程模式       
        C.差别模式        D.回应模式
15.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
        A.情感领域        B.思维领域       
        C.意志领域        D.思想领域
16.功利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是(      )
        A.巴格莱        B.狄尔泰       
        C.斯宾塞        D.皮特斯
        17.“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学设计的这种特征反映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创生取向        D.实践取向
18.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
        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        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
        C.对等与融合的关系        D.独立与对等的关系
        19.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
        A.轮形课程        B.环境教育课程
        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D.STS课程
        20.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      )
        A.轮形课程        B.STS课程       
        C.经验课程        D.选修课程
21.提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课程评价专家是(      )
        A.斯克里文        B.斯太克       
        C.普罗沃斯        D.莱斯
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
        A.小步子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高难度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
23.杜威对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以及他的整个实用主义认识论所追求的是一种(      )
        A.科技理性        B.实践理性       
        C.工具理性        D.解放理性
        24.《大学》中曾这样规定教育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这种教育宗旨反应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      )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生成性目标取向
        C.行为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25.目前,在我国学科课程的组织中依然占主流的课程组织形式是(      )
        A.圆周式课程        B.螺旋式课程       
        C.逐步深入课程        D.直线式课程
26.历史上第一次揭示“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并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赫尔巴特
27.“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持这种观点的是(      )
        A.被动适应论        B.主动适应论       
        C.滞后论        D.超越论
        28.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      )
        A.总结性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       
        C.场合驱动评价        D.内在评价
29.“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是(      )
        A.《大教学论》        B.《教育过程》       
        C.《班级生活》        D.《普通教育学
30.帕克赫斯特为道尔顿计划确立了两条基本原则,这两条原则分别是“自由原则”和(      )
        A.个性原则        B.合作原则       
        C.自然原则        D.兴趣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活动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谁?并简述其基本内涵。
32.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3.简述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34.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35.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37.试比较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38.以下是一则有关“光合作用”的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教师通过播放关于“绿色革命”的录像,提出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否“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从而创设问题情境。随后,引出课题,用投影片或多媒体将本节课要解决的有关问题打在屏幕上,包括:叶绿体是怎样把CO2和H2O转变为C6H12O6的?又是怎样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C6H12O6中的?
        自主学习,尝试解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的看光合作用过程的录像;有的通过课本或互联网,查阅有关资料,尝试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协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讨论光合作用的部位时,有的说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有的说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上,因为其上有色素;有的补充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因为光合酶在基质中,等等。再如,通过讨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还不甚明白。这时,教师可播放关于光合作用中H218O放出18O2的标记演示实验录像。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后再进一步分析讨论,终于认识到C6H12O6中的氧不是来自H2O的氧,而是来自CO2中的氧,从而对光合作用过程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师生交互,评价矫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释疑,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激励性评价,从而帮助学生矫正学习偏差,树立学习信心。
        强化练习,巩固提高。教师出示有关光合作用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从这则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设计者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哪一种教学模式?并结合材料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发表于 2014-11-15 21: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分享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2-22 22:08 , Processed in 0.43426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