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88|回复: 0

《沁园春•长沙》教案设计(鲁人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23: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垦利 魏名宝
   教学目的:
   一、理解词的上片中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
   二、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
   教学重点:作者对秋景的描写。
   教学难点: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语
   我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到现代诗、当代诗,诗的队伍庞大而瑰丽。诗能给人美好的情感体验。古典诗词发展到了近现代,出现了旧体新诗这一形式,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诗词大大开拓了古典诗词的意境,题材。他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
   二、题解
   1、什么是词?
   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一种词牌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作者按照这种规格去填做,叫做“填词”。 词分小令、中调、长调。《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两阕,也叫双调。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于是作者另标题目“长沙”。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三、课文鉴赏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寒秋,指深秋有寒意,也可理解为处境险恶。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升空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3、古人悲秋之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无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少年壮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老而弥坚)
   4、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大意是: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怎不激起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小结: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5、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峰岁月稠。
   大意是:就在这橘子洲上,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而有意义的岁月。这里,诗人从上片独往旧地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精神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谈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讨恶扬善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7、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三句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小结:下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四、品评鉴赏
   1、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秋”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杜 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得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
   3、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板书设计: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湘江秋色图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写景,景中有情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设问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谁主沉浮(承上启下)
   下阕抒情:追忆往事,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 ——少年学子图
   战斗风月:携来百侣曾游
   年龄气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抒情,情中见景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做答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附录
   沁园春1•长 沙2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3,湘江北去4,橘子洲头5。看万山红遍6,层林尽染7;漫江碧透8,百舸争流9。鹰击长空10,鱼翔浅底11,万类霜天竞自由12。怅寥廓1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4?
   携来百侣曾游15。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6。恰同学少年17,风华正茂18,书生意气19,挥斥方遒20。指点江山21,激扬文字22,粪土当年万户侯23。曾记否24,到中流击水25,浪遏飞舟26?
   [注释]
   1、 沁园春:词牌名。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以后作者仍代不乏人。它原本是配合燕乐(兴起于隋唐,由汉族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融合而成,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燕,同“宴”,因常用于会,故名)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为了说明词作的主题或内容,有时作者在词牌下自拟标题或加写小序)。毛泽东同志的词,皆属后者。
   
   2、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1919年起,他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校任教。“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斗争。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此作。本篇首次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3、谓独自一人伫立在已有寒意的秋风之中。唐杜甫《乐游园歌》:“独立苍茫自吟诗。”?
   
   4、湘江:源出广西灵川东海洋山西麓,流贯湖南东部,经长沙北去,于湘阴芦林潭入洞庭湖。全长817公里,是湖南境内最大的河流。
   
   5、本句补出“独立”的具体处所。橘子洲:在长沙西湘江中,古时洲上多美橘,因此得名。洲形狭长,故亦称“长岛”。
   
   6、清周之琦《好事近•舆中杂书所见》词四首其二:“看万山红叶。”看:此系领字。据格律,当领起下四句十六字;据文义,则直贯至“万类”句为止。万山:群山。主要指湘江西岸岳麓山诸峰。万,言多,非确数。诗词中凡言 “万”“千”“百”,义多同此。红遍:岳麓山上多枫树,经霜后满山皆红叶,故云。
   
   7、层林:林木随山势高下而层叠,故称。尽:全、都。本句承上,谓岳麓枫林之红,若颜料染成。
   
   8、漫:满。碧透:谓江水碧绿至极。
   
   9、百舸:泛指众多的船只。汉扬雄《方言》卷九:“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争流:三国魏嵇康《琴赋》:“尔乃颠波奔突,狂赴争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上《言语》载晋顾恺之赞会稽山川之美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本为群波竞逐而涌流,此处转以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10、谓雄鹰展翅搏击长天,迅猛矫健。鹰击: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一四《天部》一四《霜》引《春秋感精符》:“季秋霜始降,鹰隼击。”《汉书》卷二七《五行志》:“故立秋而鹰隼击。”皆谓搏杀凡鸟。
   
   11、翔:本指鸟儿不扇动翅膀的飞行,此谓鱼儿悠然自得地轻缓游动。 以上二句,可参看《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三国魏曹植《情诗》:“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12、谓天地间的一切生物都在这秋色之中充分展示着各自的无拘无束的生存形式,象是在比赛看谁更自由。霜天:深秋季节。深秋霜降,故称。
   
   13、怅:惆怅、感慨。寥廓:空阔貌。
   
   14、主:主宰。沉浮:泛指世上一切事物的消长兴衰。以上三句意谓:面对广漠无垠的天地,感慨丛生,不禁要问,要思索:国家和社会的命运究竟由谁掌握?
   
   15、谓自己曾领着许多朋友到此地来游览。携来:挽手领来。侣:同伴。
   
   16、峥嵘岁月: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愁暮。”?宋陆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诗:“岁月惊峥嵘。”?皆为感叹流年之辞,毛泽东同志转用以指不平常的斗争岁月。峥嵘,本形容山势高峻,引申则有特殊义。
   
   17、恰:正值。此亦为领字,领起下四句。同学少年:杜甫《秋兴》诗八首其三:“同学少年多不贱。”
   
   18、风华:风采。茂:美、盛。
   
   19、意气:情志、气概。
   
   20、挥斥:奔放。方:正。道:强劲。
   
   21、指点:谓评论。
   
   22、谓自己和同志们所写的文章充溢着激昂慷慨的革命精神。
   
   23、粪土:名词动用,视……如粪土。万户侯:汉代制度,列侯大者食邑万户,即封地内有万户以上人家,所交赋税供其享用。此处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24、还记得不?此三字提唱,引出下二句,即“记否”的具体内容。
   
   25、中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击水:毛泽东同志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版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26、夸张语,谓游泳时掀起的波浪遏止住了江中快速行驶着的船舶。本篇守谱押用一部平韵,韵脚分别为“秋”、“头”、“流”、“由”、“浮”、“游”、“稠”、“遒”、“侯”、“舟”。按律,首句不必入韵,“秋”字盖添叶。
   
   [赏析]
   领会本词,应当从审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人手。
   首句“独立寒秋”,猛地推出一个“特写”:秋气清寒,充斥宇内,氛围是凝重的,又是寥廓的;“我”独立于寒秋之中,尽情呼吸和感受着不见形影、漫无边际的秋之气息,内心与外物化为浑沌的一片,一种苍凉、萧瑟之感油然而生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4-11-23 23:57 , Processed in 0.08783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