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每日定期发布教师招牌资讯
查看: 279|回复: 0

毛泽东词二首:采桑子重阳、沁园春长沙 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23: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7年最新教师招聘考试内部教材
教师招考二维码
授 课 计 划
章节
课题        沁园春•长沙  第一课时        年班                                               
                月日                                               
教学目的:
l.了解词的一般常识。
2.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3.掌握重点字词。
4.学习以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感情的写作特点。
5.认真领会两首词的意境。
6.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7.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
8.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        重点:(1)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2)对比手法运用。
难点:理解: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关键: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抓住词中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意象,突破重点。3.补充有关文艺理论知识及例子并结合背景知识和作者早年的经历突破难点.
教具及教学辅助活动: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 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 39 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 91 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2、或者:自古文人多悲秋。“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服”是张继笔下的秋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心目中的秋天;“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笔下的秋天;“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刘禹锡笔下的秋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笔下的秋天……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心田。        教学方法及调控

教师用学生熟知的人物引起兴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授 课 计 划
教学过程:
二 、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三.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要点归结: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病,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入粤。”(注:赵恒惕,湖南军阀)
四.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
要点归结: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谁主沉浮;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
五、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活动设计1]根据《沁园春•雪》的思路与层次,要求学生先找出显示本词思路的关键词,再尝试理清本词的思路层次。
    要点归结:
    关键词:立、看、怅、问、忆、记
    思路层次:“立”、“看”明写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怅”、“问”暗写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过渡到回忆起曾并肩战斗的友人,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活动设计2】对本词的上、下阕的重点词句作赏析性点拨,突破重难点。
要点归结:(说明:点拨的深浅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但一定要组织学生反复诵读,要把握住关键词语,在吟诵中体味这首词的博大深远的意境。同时应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讨论)        教学方法及调控


学生结合语文基础知识手册自读记忆,教师指导记忆的重点。




指名学生口头介绍词作背景,亦可朗诵自己喜欢的毛泽东的诗词。教师相机补充。


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纠正读音并作点评,指导学生把握文意。




学生先找出显示本词思路的关键词,再尝试理清本词的思路层次。

授 课 计 划
教学过程:
【点拨】①“看”字总领至“万类霜天竞自由”,“恰”字总领至“粪土当年万户侯”。 ②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补充讲解: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像,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
③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这几组景物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④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万山:写出山之多;层林:写出林之密;红遍:写出红之广;尽染:写出染之遥;漫江:写出水之盛;碧透:写出水之清;鹰击:写出鹰飞的矫健;鱼翔:写出鱼游的轻快。万类霜天:可见诗人视野的开阔;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为我们描绘了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高远的深秋境界,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教学方法及调控






学生自主探究后,组织学习小组进行研讨交流,教师予以相机点拨。
板书:                    毛泽东诗词二首
沁园春•长沙


                            立、看、怅、问、忆、记

教学后记:学习这首词,要反复诵读,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品析词中的“立、看、遍、染、透、争、击、翔、竞、怅、问、忆、恰、挥斥、指点、激扬、粪土、击、遏”等关键词语,体会、鉴赏词中所描绘的意象,并领会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及其作用。








授 课 计 划
章节
课题        沁园春•长沙  第二课时        年班                                               
                月日                                               
教学目的:
l.了解词的一般常识。
2.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3.掌握重点字词。
4.学习以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感情的写作特点。
5.认真领会两首词的意境。
6.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7.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
8.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        重点:(1)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2)对比手法运用。
难点:理解: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关键: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抓住词中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意象,突破重点。3.补充有关文艺理论知识及例子并结合背景知识和作者早年的经历突破难点.
教具及教学辅助活动: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方法: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过程:
回顾上节课讲过的内容,并继续分析课文。

(2)看到这幅湘江深秋的一派绚丽的壮美的画面,作者想到了什么?采用何种表达方式?
【点拨】①面对生机蓬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引发深沉的思索,提出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怅”字写出了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②采用设问的表达方式。
(3)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为什么?  
【点拨】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描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诗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也在描绘中蕴涵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进一步点拨诱导:刘禹锡在《秋词》中说“自古逢秋悲寂寥”,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欧阳修在《秋声赋》中说“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教学方法及调控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





学生自主探究后,学习小组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授 课 计 划
教学过程:

古代文人一般都有悲秋情结,所写秋景也大都有肃杀、感伤的情调,作为一种传统,也可算是一种文化积淀,历代文人陈陈相因,大多走不出悲秋的老路。本词一反传统做法,描绘的是色彩绚烂的秋景,表现出昂扬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对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士大夫的思想境界是不同的,作为以天下为己任、要彻底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则肯定有别于封建文人。因而,同是面对“秋”,由于胸襟不同、抱负不同,所选取的景物、着眼点也就不同,所渲染的情绪、抒发的感情也就自然有别。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4)下片的“恰”字统领至哪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帮助学生理解,可向学生提供一点历史资料)   
【点拨】①“恰”字统领至“粪土当年万户侯”。
②这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③词中所回忆的往事: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神采,自由奔放的胸襟,激浊扬清的评论显示了“伟大心灵的回声”的崇高美。
    (5)如何理解这首词情景交融的特点?
【点拨】①“恰”字统领至“粪土当年万户侯”。
②这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③词中所回忆的往事: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神采,自由奔放的胸襟,激浊扬清的评论显示了“伟大心灵的回声”的崇高美。
    (5)如何理解这首词情景交融的特点?
【点拨】本词前半阕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峰峻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六、总结扩展
           教学方法及调控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授 课 计 划
教学过程:
【总结】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正是他本人性情、才华的充分显示。本词富有语言美的特点,很多词语极富表现力。“遍、染、透、争”显示了寒秋、霜天、万山、湘江等一派动人秋景图!湖南是词人的故乡,长沙是湖南省省会,是中国工农革命的策源地,是词人初期革命运动的中心,再加上近郊一带的风景名胜,山川秀美,古今共赞,词人曾在长安度过长期的进德修业的生活。当时以词人为首的一群革命青年曾在这里登临吟赏,送抱推襟;以后他奔走于革命,也曾数度往返于此。他对长沙有着何等深厚而又亲切的政治感情和生活感情呵!当他若干年后又回到这里,重温此景此情,不禁往事如潮,诗情涌上心头——词人的革命激情曾引发了多少志士的豪情!今天我们诵读、鉴赏这首词时,会被词中的美丽意象和意象中词人所蕴涵的思想情感所打动——面对多娇江山,词人想到了他的命运——这里,还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湘江秋景图,又在此基础上通过一“怅”一“问”更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虑和重整山河的崇高使命感。
七、布置作业
    秋天,在许多传统文人的笔下往往显得有些凄凉,而本课中的这首词,却阐释出新意。试找出几首写秋的古诗词并与课文作比较,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及调控





教师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可在此基础上将情感升华。
板书: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书生意气  挥斥方酋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万类霜天-------竞自由                      粪土当年万户侯

教学后记:
词人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词里的那种萧杀、感伤的“悲秋”情调,应从此角度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授 课 计 划
章节
课题        采桑子•重阳        年班                                               
                月日                                               
教学目的:
1.学习《采桑子•重阳》,抓住主要意象把握内容。
2.研读品味语言,尝试朗读训练、迁移训练。
        重点:抓住主要意象把握内容。
难点:研读品味语言,尝试朗读训练、迁移训练。
关键:诵读感悟。
教具及教学辅助活动: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活动设计】指名学生朗诵《沁园春•长抄》。
导语设计:“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眼中的一种秋景。其实,在诗人的眼中,秋天还有另一番景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的另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2.写作背景
    【活动设计】指导学生看题下注释,了解写作背景,以利于读懂本词。
    要点归结: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3.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
【活动设计】学生自读全词,了解大意。

4.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达成过程
(1)学习目标的确立
    【问题设计】根据你的自读,你认为学习这首词我们需要掌握哪些要点?
    发言归结:走进词作所创设的意境,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方法及调控






学生看题下注释,了解写作背景。







学生自读全词,了解大意。
授 课 计 划
教学过程:
【问题设计】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将如何带领学生完成这两个学习目标?
发言归结:阅读——想像——再现——体味。
(3)研读课文
【问题设计】抽一学生朗读全首词,思考:你更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发言归结:
    ①“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重阳是传统的登高赏菊的节日,但凡作诗文咏重阳,大抵离不了登高、赏菊、吟秋的内容,本首词作也不例外,但与吟秋多悲慨的传统不同,毛泽东的眼中菊花不仅开得艳、开得香,体现出勃勃生机,而且是战地黄花,令人遐思无限。这“黄花”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露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土的豪迈旷达的情怀。
    ②“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肃杀的秋天在诗人的眼中胜过“春光’,具有勃勃生机,秋色无限。劲风和严霜降在任何具体的生命机体上都可能是痛苦和灾难,然而放眼“寥廓江天”,居于宇宙人生高度,便成为一种壮美——它意味着新生;冬天就要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伟人自有一般人难以企及之处,毛泽东一生的精神气质都贯穿着这样一种超越个体与现实的历史巨人气度。
(4)朗读品味
    【问题设计】如果要配乐朗诵,你认为配上什么样的音乐最合适?
    发言归结:激昂向上的、节奏明快的钢琴曲。
    【问题设计】配乐试读
自由准备(播放音乐)——抽生试读(配乐)——教师范读(配乐)——抽生朗诵(配乐)

5.总结扩展
    【总结】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
        教学方法及调控









学生朗读全首词,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大家思考。

授 课 计 划
教学过程:
作,则更借凄清、肃杀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著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等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魂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6.布置作业
    (l)背诵这两首词。
(2)课外选读一首毛泽东的词作,并写一篇赏评文章。        教学方法及调控



教师结合所学进行总结归纳,也可让学生自由谈体会。
板书: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毛泽东的“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毛泽东的“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教学后记:
一个人的胸怀是否宽广,一个人的感情是否豪迈,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具有大气,是否能做大事。毛泽东的诗词体现了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可让同学们从中品味、领悟。
高通过率教师招考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教师招考微信公众号

教师招考论坛 ( 闽ICP备14015709号 )

GMT+8, 2025-1-24 13:31 , Processed in 0.07994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0590EDU管理团队 X3.4

© 2001-2020 教师招考论坛

返回顶部